第383章:目光西南

略陽城內,田九成,高福興,王金剛奴,何妙順四人共聚一堂。

田九成作爲漢明皇帝,自然是在上座,左右便是高福興,王金剛奴。

何妙順是之後加入,所以在排座上,要低一檔。

“高先生,明日麾下兒郎,便能破開徽州,只是最近有傳信過來,說是明廷那邊,要起大軍,一句鎮壓我等,不知高先生有何良策。”

田九成面色沉重的問道。

高福興之前是官吏,也是正兒八經的讀書人,就是沒功名在身。

很多義軍的計策,包括往後的方向,都是由高福興制定,畢竟除了他外,這裡所謂的其他三大天王,都大字不識。

何妙順也順着說道:“這次明廷的舉動,有些出乎意料,最新的消息,說是有十萬大軍前來,也有說二十萬的,咱們這裡不到兩萬人,如何能抵抗得住,還請高先生定下計策。”

高福興有些微胖,自稱彌勒佛。

聽到這話的他,並沒有第一時間回答,而是半眯着眼睛,開始思索起來。

然而在心中,早就罵開了。

‘我要不是因貪污被查出,哪裡會跟你們起義,現在倒好,直接就稱帝了,如此樹大招風,明廷怎會放過。’

‘好言勸不住該死的狗,之前我就說過,不得太過於吸引明廷注意,結果你們偏偏去聽信那些奸商謊言。’

‘現在知道要問我計策了,別說十萬二十萬的,哪怕是三五萬大軍,又哪裡是我們能夠抗衡得了。’

高福興這個氣啊,到現在都沒順過來。

看着目前起義軍形勢一片大好,聲勢也是足足的,但是誰都清楚,一旦朝廷大軍前來,拿什麼對抗?

“高先生,你就別生氣了,事到如今,咱們只能是想着辦法,看看怎麼應對纔是,如此這般,也沒得用了。”

“再說了,這皇帝,他朱元璋當得,我田九成就當不得了?”

“那些個商人也說得沒錯,他朱元璋早期不也是當和尚,做乞丐的,咱們義軍,也不起他曾經就弱到哪裡去了,那個時候他纔多少人,咱們如今振臂一呼,四方雲從,比他當時可要強太多了。”

田九成滿臉堆笑着說道。

高福興是軍師般的人物,而他田九成,出了沔縣,幾乎就是兩眼一摸黑了。

其他的也都差不多,所以現在只能是指望着高福興出謀劃策。

不過眼底深處那抹怨恨,自然是逐漸擴大。

等要真成了勢,他必定第一個就把高福興給砍了。

好歹自己目前振怎麼說都是個皇帝,一點顏面都不給。

當然,田九成也算是有自知之明的,在這種比較私下裡的場合,他一般自稱‘我’而不是朕。

高福興聽着這話,心中嘆息。

都已經上了賊船,也沒什麼能跑的了,只能是硬着頭皮走下去。

至於能走多遠,那就看命有多硬了。

整理了一下心緒,高福興開口道:“咱們軍中的糧食,目前還足夠吧。”

聽到高福興願意開口了,田九成知道算是過了,回道:“那些個商人,倒也還算是將誠信,糧食足夠咱們大軍吃上小半年了,也承若過,若是咱們打下徽州,糧食不夠的話,那邊還能送來。”

高福興點頭,從袖中掏出一張地圖,擺在案臺上。

田九成見狀,也沒顧及什麼禮儀,直接走過來。其餘兩人也是湊在一起。

高福興邊指地圖邊說道:“目前來看,明廷京師那邊,大概是直接從南直隸調軍過來,想要鎮壓我等。”

“目前咱們的聲勢雖大,但實際如何,大家心中都是知曉,某說是對抗十萬大軍,哪怕是數目相同,也是必敗無疑,單單軍備,就不在同一個級別。”

“前些日子,明廷太孫冊封大典上,更是展示了最新的火器,火繩槍,威力尚且不知,但指定比之前的火銃,要強許多。”

“火器這塊,咱們現在手裡頭不多,大小將軍炮,也才數門,火彈也是極少,真打上一場,估計就得清空了。”

聽着這話,王金剛奴有些不爽的嘀咕道:“高先生你這話說得,豈不是漲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要這般說,那咱們還不如直接投降算了,打什麼打。”

高福興頓時不悅的看向這個王金剛奴這個粗糙的光頭大漢。

啪!

田九成一巴掌狠狠拍在王金剛奴的腦門上,呵斥道:“先生這是在分析敵我兩軍形勢,要你插什麼嘴。”

王金剛奴頓時閉嘴。

他是田九成的心腹手下,之前何妙順沒進來的時候,三人統稱三元帥,實則王金剛奴和田九成是一起的。

其實最早的起義首領,也就是田九成兩人。

高福興是被拖下水,何妙順本身就是白蓮教的。

“高先生,還請接着往下說。”田九成堆笑道。

高福興似乎沒當回事,繼續道:“按照目前的情況來說,因爲目前明廷想要去征伐倭國,前些日子又傳出消息,說是遼東那邊發現了大量的肥沃土地,明廷要舉大軍過去鎮守開墾。”

“所以我等目前,可謂是找了一個最不好的時機,在這個時候,明廷必然要舉大軍迅速將我等鎮壓。”

“是以最好的辦法,我等只能是暫避其鋒芒。”

一些關於明廷的消息,田九成也是知道的,思索了一下回道:“高先生的意思我明白,只是我們應該怎麼躲開。”

高福興也沒有遲疑,顯然早就有所想法,直接道:“首先我們要知道,明廷的大軍,大概在什麼時間能抵達,如此這般纔能有充足的時間準備。”

“如今大地蕭條,寒冬臘月,京師大軍若是走陸地出征,耗時長久不說,兵卒也定然是疲憊不堪。”

“那麼京師唯一的選擇,只有走水路,直抵漢中,且無須擔憂兵卒勞累。按照這般推算,不足一月,京師大軍便可抵達漢中。”

聽到這話,田九成,王金剛奴,何妙順三人全都慌了。

本來在他們的心中,京師的大軍出征,少說也得出了正月,行軍兩月才能到。

現在高福興這麼一說他們才明白,留給他們的時日已然無多,只剩下短短一月了。

田九成面色凝重道:“還請高先生出謀劃策。”

高福興點點頭,這次沒有敷衍,認真說道:“抵抗自然是不能抵抗的,我等唯一的出路,就是躲進延綿大山之中,避開鋒芒。”

田九成有些不甘道:“可是這般,我等基業,只能盡皆作廢。”

好日子纔剛開始,田九成都自稱漢明皇帝了,現在跑到那山溝溝裡去,跟山匪無異,怎能甘心。

高福興嘆道:“這卻是唯一的法子了,如若我沒猜錯,此番前來的將士,很有可能是國公之流,隨便哪人,我等拿什麼來抵抗,只有徹底避開,方能存活下來。”

“只需等到開春,倭國之戰興起,牽扯大明軍力,我等纔有一線生機可言。”

高福興也算是個明白人,知道目前大明對於他們來說,不可能一直窮追猛打,也正是如此,纔會決定在這個時候造反。

田九成面色變幻,猶豫遲疑半晌之後,這才咬牙說道:“自然是聽高先生的,不過咱們要走,也不得給他們留下絲毫好處。”

“既然要去那山中待上數月,那邊刮地三尺,將所有一切能帶走之物帶走,毀壞農田,燒燬房屋,我要明廷得到的,只能是一座空城。”

說完後,又對何妙順道:“何天王,還請你跟那些商人聯絡,要他們以最大限度的支援我等糧草兵器,半月之內,能來多少,便是多少。”

何妙順有些爲難道:“這些商人眼中只有錢財,糧食會有,可兵器。”

田九成冷笑一聲,說道:“明日破開徽州,大搶三日,所有財物,皆與他們,我等既入山中,那錢財也無多用了,留着作甚。”

“只要他們肯運來,多少錢財,均可。”

“哪怕是朕給他們打下欠條,亦是無妨。”

田九成現在算是想明白了,自己漢明皇帝這個名頭,除了壯些聲勢外,幾乎沒有任何作用,現在能夠憑藉這名頭換些糧草兵器,也是不錯。

高福興聽到這話,眼中有光芒溢出。

他終於看到自己曾經選擇的明主,再次回來了,而不是被那些商人所矇騙心智。

只要能躲上數月,到時候哪怕不能割據一方,淪落山大王,也不是不行。

......

“若是他們藏匿山林,大孫該當如何。”

大明皇宮裡,朱元璋烤着火,笑着問道。

朱英道:“若是他們軍中有聰慧之人,自當明白,躲入延綿大山,纔是唯一的選擇。”

“躲進去也好,屆時傳信西南,圍困反賊於大山之中,正好可以當做練兵試煉之地。”

玄甲衛這邊,本來就缺乏山林特種訓練,這次去平反賊,正好可以再次操練出一筆新兵出來。

這一批新兵,朱英根本就沒打算往後用到徵倭鎮遼之上,而是將目光,再次投向安南。

安南那邊,朱英就沒有放棄過心思,只是對於大明的將士來說,那裡叢林繁多,不熟悉戰略征伐。

目前在安南的,只有五萬精銳,這可不符合朱英心中西南遠征軍。

至少要有二十萬將士,才能在整個西南地區,徹底的打開局勢。

可不僅僅是安南,包括暹羅,假裡馬丁,交闌山,爪哇等等這些小國,朱英可沒有放過的道理。

大明的將士不習慣叢林戰,完全可以慢慢培養出來嘛。

暹羅香米,在後世可是極爲聞名的,還有諸多水果特產,完全可以納入到大明的版圖中來。

朱英要做的,只有一個,那便是在有生之年,多多開疆擴土,教化諸夷,擴散中原文化。

也省得後世言語太過繁雜。

“反賊之事,便就大孫自己把握吧,幾個毛賊,翻不起多大的風浪。”

“讓咱感覺到有些奇怪的是,今日早朝,竟然沒有文臣反對軍事學院之事,倒有些奇怪。”

朱元璋說道。

他還準備拿幾個文臣開刀,殺雞儆猴呢,結果一個個對於軍事學院閉口不提,就好像沒有聽說過一般。

哪怕是他定下章程,人人皆是配合。

朱英笑道:“爺爺鎮壓寰宇,這些臣子怎敢違逆爺爺的心意。”

“再者說目前軍政分離,文臣手中權力,不降反升,真要對抗武官,也只能是自討苦吃。”

“多少還是有幾個明白人的。”

朱元璋點點頭,這一點他自然想到過,只是文臣們一點異動都沒有,反而顯得異常。

要知道此前,多少會有點不同的聲音。

“罷了,便讓錦衣衛好生盯着吧,若是敢在背後給咱耍什麼小動作,自然一個都沒得跑。”

“如今大軍也準備得差不多,待過了十五,即可出發,平反後的重點,便就是在於倭國了。”

“這些倭國,咱恨之已久,這次必定要好生讓他們知曉咱大明的厲害。”

說起倭國,朱元璋就來氣。

忍了這麼多年,終究是有了報仇雪恨的機會。

三日過去,便就到了元宵燈會這天。

京師的熱鬧,自然是不用多說了,而隨着正月十五的來臨,大軍也已經開始準備動身。

臨近京師的各個碼頭,在這兩天,將會被嚴格把控,數千戰船密密麻麻的停靠着。

元宵燈會一過,立即出征平反。

而此次平反的主帥,便是藍玉。

“涼國公,恭喜恭喜,再掌大軍。”

“那些反賊要是知曉此番主帥乃是涼國公,怕不是要被嚇得屁滾尿流。”

“那可不,涼國公的威名,在整個大明,誰還能不知曉,這些反賊能夠得到涼國公親自鎮壓,當是莫大福氣。”

“咱們過來吃的這酒,哪是什麼出征酒,分明就是涼國公的慶功酒了。”

藍府之中,淮西武將勳貴們在京師的都來了。

就是爲藍玉祝賀。

平反只是一個苗頭,最爲主要的關鍵,就是說明淮西武將一系,將會真正的得到太孫的重用。

而不是像之前,只是如同一個擺設。

藍玉端起酒杯,春風得意,起身朗道:“諸君共飲!”

第629章:姚廣孝的兩個徒弟第169章:調五千人讓大孫練練手第287章 :朱元璋的同鄉造反第762章 奪取大明的火車第691章:曼陀羅花毒,甩鍋的辦法第655章:想拉大明艦隊下水第621章:教化倭國第816章 又要搬家的藩王們第412章:新的百萬畝牧場第七十章:改日第806章 高麗反叛,倭國要收復九州島第410章:朱元璋的決定第479章:着急的倭人第130章:陽謀第559章:風浪越大,魚越貴第236章:朱英的處理手段第五十四章:朱元璋的發現第752章 太孫特赦第240章:爲長孫殿下賀!第八章:太孫之位當允炆殿下莫屬第444章:讓咱大孫去打仗第323章:安定京師治安的決心第631章:朱元璋下西洋的想法第300章 :勞改創收第572章:來自於大明的咆哮第九十八章:家國天下(求訂閱求月票)第395章:朱元璋對衛所制度的鬆動第755章 火車頭問世第687章:太孫辦事,哪需要什麼證據第760章 撥款二十億寶鈔第422章 :朱元璋的轉變第501章:明遼東長城第176章:蠢蠢欲動的朱元璋第361章:一切爲了家族第724章 水師對占城幫派的威懾力第716章:藍玉吃虧,朱英無語第九十三章:領先世界兩百年的大明火器(求訂閱,月票)第122章:孝陵衛殉葬第562章:倭國露天銀礦第715章:占城版古惑仔第414章:大明九劍第四十八章:忠誠,信仰第240章:爲長孫殿下賀!第九十二章:關於朱英的安排(求訂閱,月票)第一百章:加急送來(求訂閱求月票)第101章:這皇位,我朱英怎麼就坐不得?(求月票求訂閱)第四十一章:朱元璋的精明第182章:大明第一所軍事化學堂第425章:給咱大孫一個驚喜第303章 :兄友弟恭第六章:身世之謎第十四章:朱元璋的思念第476章:大明不公平的對待第373章:謠言案第179章:藍玉求情第211章:情竇初開徐妙錦第526章:安南必須用漢字第126章:找大侄子去吧第二十二章:朱元璋不信第438章:鎮海衛的應對第473章:懷疑的對象第294章 :冊封前夜,太孫妃人選(求月票求第168章:咱大孫,是不是咱大孫呢第111章:奉天承運皇帝第831章 大孫,登基吧第205章:那可是我親大哥第二章:姚廣孝狂喜第534章:決策的艱難第197章:操練皇子皇孫第746章 重裝騎士第824章 即將啓航東勝神洲沒有太監第695章:錢莊擠兌,京師風波第九十一章:白肚兜(求訂閱,月票)第654章:逐漸沒落的高棉帝國第230章:驚喜的皇子們第109章:身份確鑿無疑(求訂閱求月票)第729章 我打你可以你打我不行第584章:再造南京皇宮第297章 :比大明還要厲害第258章:朱元璋的血脈傳承第一百章:加急送來(求訂閱求月票)第604章:倭國熱第385章:官道行走之權第557章:刺殺幕後的陰謀第654章:逐漸沒落的高棉帝國第321章:被遺忘的犯人第三十二章:朱元璋靈機一動第639章:李景隆的憂愁第342章:張三上門(求月票)第165章:姚廣孝遠走高麗第730章 即將完成的蒸汽鐵甲船第709章:你已經是成熟的黃觀了第245章:乖乖投入到我大明懷抱吧(求訂閱,求月票)第316章:我大明未來可期第508章:草原山的冬天第254章:朱英的棋子第371章:重啓藍玉第五章:京師之行第375章:盡誅九族!(大章求保底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