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後,朱高煦陪着大哥去了書房,女人們聊着她們關心的話題,順便看着孩子們打打鬧鬧,也就是朱高煦發了話,要不今晚絕對是兩個無趣的小大人模樣。
扶着朱高熾在椅子上坐好,朱高煦揮退下人們,親自給他倒了杯茶水。
“大哥,你這身體真的要注意了,不能爲了滿足口腹之慾,而罔故自己的身體健康,聽弟弟一聲勸,大哥你真的該減肥了,否則到時你若是連父皇都……”朱高煦掏心窩子的說道,因爲他真的比較擔心自己大哥的身體,就連這種犯忌諱的話都說了出來。
相對於侄子朱瞻基做皇帝,他還是希望自己的大哥能夠活的長久一點,怎麼說都是一個媽生的,遠比侄子來的親,關鍵是對於朱瞻基他是有心理陰影啊。
聽到朱高煦情真意切、甚至有點大逆不道的勸導,朱高熾那是滿臉的感動,沉思了一下說道:“既然二弟你把話都說道這個地步了,爲兄這次就聽你的,少吃多動,把這身肥肉減掉!”
“好,那咱們就一言爲定!”說完朱高煦伸出了手掌。
“怎麼?還不相信哥哥啊!”說完,朱高熾也伸出了胖乎乎的右手,用力擊打了朱高煦的手掌。
擊掌過後,朱高煦端起茶水喝了一口說道:“我當然相信大哥了,只是我不太相信大哥身上的肥肉罷了!”
說完,二人哈哈大笑了起來。
放下茶杯,朱高煦正色道;“大哥,即使大哥不邀請我過來赴宴,我也要準備過來見你,小弟另有要事與你商談!”
看到朱高煦鄭重的臉色,朱高熾也收斂了笑容:“二弟但說無妨,此處並無他人,你就放心的說出來,只要大哥能做到的,絕無二話!”
接下來朱高煦就向他全盤脫出了這幾天有關燧發槍的大小適宜,當然有關係統開掛的事情他是隻字未提,全把功勞放到自己和所有工匠之上。
朱高熾仔細聽完了他的敘說,尤其是聽到朱高煦描述燧發槍遠超銅火銃的射程和威力的時候,他的呼吸不由自主的急促了起來。
他對於軍隊並不是一無所知,同樣指揮過戰鬥的他,當然明白朱高煦口中燧發槍對於現在軍隊的重要作用,而此物對於一生征戰的朱棣來說,這簡直是天大的功勞。
“不知,二弟準備如何……”他滿臉通紅的說不下去了,雖然他明白朱高煦提出來的意思就是想把功勞分給自己一部分,但是事到臨頭,做大哥的他也真的不好意思開口啊!
看到一臉窘迫的大哥,朱高煦哈哈大笑。
“當然是我們兄弟二人一起呈獻給父皇了,我又不準備跟你爭了,還要那麼大的功勞幹什麼!”朱高煦斬釘截鐵的回答,這個時候如果自己獨佔功勞的話,說不得太子之位橫生枝節,到時更得皇帝老子喜歡的自己,怕是會被朱棣獨斷專行了,絕對會讓朝中動盪,血流成河,對於反對的大臣朱棣可是從不手軟的!
朱高熾費勁的站了起來,激動的就要朝着朱高煦走過去。
朱高煦趕緊站起來走過去,把大哥重新按坐在椅子上。
“大哥,你就好好坐着說吧!”
朱高熾抓住他的雙手激動的說道:“二弟,我的好二弟,你讓爲兄怎麼感謝你呢!”
“大哥言重了,你我兄弟二人何須分的那麼清楚!”朱高煦對着大哥深情的說道,在他選擇退出的時候,他大哥的大腿他就抱定了。他不想當太子,也不想留在京城整日裡蠅營狗苟,他要征戰於外,而他大哥就是他在朝中的擋箭牌,有時候比他老爹還好使!
“好、好,二弟說的對,不分彼此!過幾日等你那……那燧發槍造多了幾支,爲兄就過府一觀,見識見識你口中的威力!”朱高熾穩定了下心緒,有些好奇的說道。當然對於朱高煦的話他是沒有一點懷疑的,只是單純對於燧發槍的好奇。
“小事一樁,大哥你就等我的好消息就行了!”朱高煦滿口答應道。
“不過小弟有一個想法……”朱高煦接着把自己想要建立一個皇家兵工廠的意圖告訴了朱高熾,當然也是說明了自己這個工廠(作坊)主要是以研究爲主,生產自用的原則。
只有這樣,朱高煦才能夠光明正大的推動大明相關科技的快速發展,對於古代的研發體系(甚至說沒有體系)朱高煦可是真的沒有一點兒信心,要不你看後世中華大地不就是從明中後期開始慢慢落後於整體世界的科技發展。
朱高煦絕不允許歷史再次重演,有些東西他一定要控制在自己手中,即使會惹來一些非議!
他要得到朱棣的允許,也需要大哥的支持,對於他的這個請求,朱高熾一口就答應了下來,多大點事兒!明初的時候,就連鍊鋼鐵這種事情朝廷都是以民間爲主,而且稅收更是低至十五稅一!王爺開個研究作坊,那還不是輕而易舉的事!
…………
“瞻基哥哥,你一定要來我家玩啊,到時候我讓父王帶我們去看打真槍,真槍的聲音可大了,就是父王總是堵住我的耳朵。”
“好的,瞻壑弟弟,我一定會求着父王帶我去你家的,咱們拉鉤!”
“好啊,來,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
兩個小傢伙模樣鄭重的做出了承諾,一旁看着的大人滿臉的笑容。
…………
分別的時候,兩個小傢伙依依不捨,朱瞻基對於自己的王叔充滿了好感,因爲今晚他讓父王允許自己可以和弟弟玩鬧,而且聽瞻壑弟弟說了好多他父王的事情,王叔真的好厲害啊!
攙扶着韋妃慢慢的朝着臥室走去,聽着她輕輕的述說着今晚的趣事,這種感覺真好,朱高煦很享受現在的生活,這不就是他以前單身狗的時候,一直期待的老婆孩子熱炕頭嗎!
來到這個時代,他要讓整個大明人都能夠過上這種生活,這需要他不懈的努力,直到大明站在整個地球之巔——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