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福建大旱

於孝天不知道從哪兒拔出來了一支燧發短銃,忽然間一揚手,只聽砰的一聲巨響,窗臺上一個花盆便被當場轟的稀碎。

這些跪在地上的傢伙,這會兒可真是都被嚇瘋了,他們沒想到於孝天居然這麼狠,把他們的根都給刨了出來,他們豈是笨蛋,要是連這點都不知道該怎麼做的話,那麼合着也該他們去死了。

有這些把柄在於孝天手中攥着,他們以後只能老老實實的聽於孝天的吩咐,就算是於孝天讓他們去跳海,他們也不敢說不去。

所以這幫傢伙連連磕頭稱是,連個屁都不敢放,連連表示以後將會對於孝天忠心耿耿,一切以於孝天馬頭是瞻。

於是於孝天這才收起了冷臉,把這幫傢伙都趕了回去,當然隨後他立即便派出了自己的手下,奔赴各處開始接管這些官軍,名義上還是這些傢伙管事,實際上卻等於把他們全部架空了起來,於孝天自己一手把控住了這些官軍,而那些傢伙們,對此連個屁也不敢放一個,只能聽命於孝天的安排。

於孝天僅僅用了兩個月不到的工夫,便差不多將該拿到的東西全部拿到了手中,震懾的他手下那些軍將們,一個二個都跟乖寶寶一般。

熊文燦在福州城收到了於孝天連連送來的有關幾個鎮海衛軍將的罪狀,馬上便明白了於孝天這是要敲山震虎,收服那些剛剛歸於他節制的軍將們,不由得心中暗歎,於孝天果真是個心狠手辣之輩,這樣的行事手段,還真不是一般人能幹得出來的。

但是既然於孝天是他的左膀右臂,那麼熊文燦當然不會不給於孝天幫忙,當即着令福建按察使司對這幾個不開眼的傢伙進行審訊,這幾個傢伙到了按察使司的大牢裡面,就算是有心抵賴,但是在熊文燦的授意之下,當官的也不敢私下放水,各種大刑輪流伺候,把這幾個傢伙折騰的是死去活來,最終全部都認了罪。

結果是一個個全部都被罷官,一擼到底不說,而且都判了個秋後處斬,個別傢伙更是落得了個滿門抄斬的下場。

於孝天的這番動作,不由得讓整個福建軍將都爲之側目,他們只知道於孝天是個狠人,但是卻沒想到他居然這麼狠,這幫傢伙只是不太服氣他,便被他搞得是家破人亡,任誰以後要是再遇上這種事,估摸着都不敢再跟於孝天過不去了。

張嘉策得知消息,跑去找謝隆儀想要保住一些手下,可是謝隆儀聽罷之後,暗歎了一聲,好言勸慰了張嘉策一番,讓張嘉策以後莫要再管這些事情,安安心心的在他老家當他的富家翁,估計還能過上一些平靜的日子。

張嘉策從謝隆儀口中,聽出了一絲濃濃的威脅的意味,馬上便明白了該怎麼做,想想於孝天這些年來的手段,他不由得脊椎骨嗖嗖的冒涼氣,現在漫說他已經被削職爲民,成了個沒有官身的人,就算是他沒丟官,要是於孝天想弄死他的話,估計也不會太難。

這些年來,張嘉策跟於孝天是沒少打交道的,而且於孝天手頭上也抓了不少他的小辮子,這些事情一旦捅出去的話,就算是他現在已經削職爲民,估計也會被朝廷追究,拉回去砍了腦袋。

更何況這些年來,他也沒少聽說有人和於孝天作對,而這些人家,大部分都莫名其妙的不是失火,就是遭了匪盜,搞得各個都家破人亡,家財盡失。

於是張嘉策趕緊滿口答應,灰溜溜的便跑回了家中,一邊派人給於孝天送去了一份厚禮,作爲他向於孝天道歉,一邊從此關上大門,再也不見他的那些老部下了,從此之後,老老實實的在他家鄉,當起了他的富家翁,再也不問世事。

於孝天收了張嘉策的這份厚禮之後,也沒有再繼續追究,而是讓來送禮的人給張嘉策捎回去一句話,告訴張嘉策,事情到此爲止,讓張嘉策可以放心,但是這樣的事情也僅此一次,以後他絕對不希望在看到類似的事情發生。

有此警告之下,張嘉策當然不敢再跳出來跟於孝天過不去了,至此於孝天才算是坐穩了當前的福建副將的位子,再無人敢輕易挑戰他的權威。

但是崇禎元年對於福建來說,註定卻是一個多事的一年,雖然福建位於南方,遠沒有北方那種連年大旱赤地千里的慘狀,但是自去年天啓七年開始,福建內地便一直處於少雨的狀態。

去年夏季的時候,本該是福建的雨季,可是整個夏天,福建內地下的雨卻遠少於往年,以至於天啓七年秋季的時候,許多水田已經無法種上水稻,不得已之下,不少土地只能撂荒。

而福建本身的地形就是七山一水兩分田,人口多農田少,是歷來福建所面臨的問題,即便是平時風調雨順的年景,福建自產的糧食依舊不夠整個福建人吃,更何況遇上了大旱的年景。

到了崇禎元年的時候,福建內陸依舊處於少雨的狀態,許多小的河流漸漸的開始斷流,就連許多大江大河的水位也開始大幅度降低。

加之福建當地農田兼併嚴重,官府百多年來,不思水利建設,以至於崇禎元年春季的時候,福建多地已經開始出現了荒年的景象。

初期的時候,整個福建上下官員還沒有對這件事給予足夠的認識,加之延平府、汀州府等各地出現大股的山賊,官府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對這些亂賊進行清剿的事情上。

但是到了夏末的時候,原本該收穫的夏糧,許多地方的土地卻出現了嚴重的減產甚至於出現了絕收的情況,隨即已經初露端倪的大荒年景,到了這個時候已經開始徹底爆發了出來。

福建八府一州幾乎都無一例外的出現了逃荒的災民,大批災民在無法獲取到食物的情況下,只得背井離鄉,踏上了逃荒的道路,紛紛涌向了各地的州府縣城,意圖在這些城市附近,獲得官府的賑濟或者討到一些飯食,勉強活命度過這個荒年。

於是整個福建的局勢都頓時變得緊張了起來,隨着災民在各地城池附近越聚越多,漸漸的開始出現了混亂的局面。

福建官方經過連年的征戰,加之不斷的失利,藩庫和各地府庫都已經告罄,加之各地糧倉的碩鼠們不斷的侵佔貪墨虧空,以至於各地儲糧也大幅度的減少,已經處於了一種十分危險的程度。

雖然熊文燦意識到可能會出大事,着令各州府縣官員要想辦法給予賑濟,以免鬧出大亂,可是整體上福建各地官府,都對此無能爲力,除了他們本身對待這些災民的冷漠之外,本身也確實拿不出太多的糧食給予這些災民賑濟。

災民在各地城池周圍不斷的聚集,官府只得下令封閉城門,嚴禁逃荒的流民進入城池之中,雖然一些地方官員,也想了一些辦法,試圖勸當地的有錢士紳,拿出一部分錢糧,對這些災民進行賑濟,可是真正有點良心,捨得拿出大量錢糧賑濟災民的士紳以及權貴卻少之又少,即便是實在是磨不開面子,也只是拿出幾十兩充其量上百兩銀子,表示表示。

這樣的善款,對於各地成千上萬的災民來說,根本就是杯水車薪,加之士紳惡意的屯糧不放,不斷的擡高糧價,更是讓各地災民雪上加霜,原本福建境內並不多見的餓死人的現象,到了八月間的時候,便開始大量出現,每天許多城內都能在街頭巷尾見到餓斃的人的屍體。

於是各地官府只能每天組織人手,在街道上收集這些餓殍,拉出城隨便找個地方草草掩埋,後來餓殍越來越多,便隨便找個坑丟進去拉倒,倒是便宜了一些野狗,整日在城外各處遊蕩,經常可以見到有野狗拖着人體碎塊,在野外爭搶啃食。

隨着災民越來越多,實在是弄不到吃的,一些身體強壯膽子又大的災民,便開始漸漸的結夥幹起了殺人越貨的買賣。

這種情況愈演愈烈,漸漸的形成了一些盜賊團體,像是滾雪球一般的越滾越大,福建各地的山賊數量也隨即越來越多,大有一發不可收拾的狀態。

起初一些盜賊團體,還只是在一些官道附近或者小道上埋伏,幹一些剪徑的買賣,可是隨着他們人數越聚越多,膽子也越來越大,爲了口吃的,養活這些人,許多盜賊團體開始動起了一些村堡的心思。

到了八月底九月初的時候,各地都出現了亂賊團體,攻擊一些有錢人的村堡,雖然這些鄉鎮村堡的鄉紳以及有錢人紛紛組建團練,招募鄉勇,試圖自保,但是他們也僅僅是能對付一些數量較少的山賊流民,有些亂賊團體漸漸的匯聚起上千甚至數千的人手,爲了找到吃的活命,他們開始不計代價的攻打一些鄉鎮村寨。

(特別鳴謝huivasda兄弟的打賞!)

第53章 打賭第279章 顏思齊來訪第26章 決一死戰第15章 驚天逆轉第104章 出征基隆第170章 捏鼻子認了第22章 虎口奪食第12章 軍令狀第199章 應戰第261章 點天燈第144章 養馬島海戰第31章 決戰2第54章 勉爲其難第198章 下龍灣反擊戰第52章 殘酷的旖旎第202章 小試牛刀第220章 徵收供奉第30章 戰兵的第一次露面第214章 排場第76章 還有誰第96章 制服第222章 交鋒1第161章 老謀深算2第205章 束手就擒第4章 碰壁第7章 風頭不妙第82章 夜闖敵營第208章 分頭行動第114章 踢到鐵板第56章 高起潛現身第210章 報復懲戒第38章 骨肉第65章 劍指雞籠灣第132章 險象環生第140章 冤大頭第130章 科舉改制第107章 大發一筆第146章 風雨前奏第220章 徵收供奉第167章 意外消息第82章 靶場試炮2第142章 水道重開第106章 業務進展第12章 軍令狀第57章 夾生飯第93章 焦頭爛額第241章 計劃打亂第165章 不了了之第104章 敲打第245章 磕磕絆絆的計劃第304章 發動羣衆鬥地主第194章 各懷心思第131章 捕鯨第178章 暗抵東沙嶼第110章 顯擺第145章 選擇目標第151章 總攻登州3第201章 一戰潰之第151章 招募第76章 殉爆第32章 人口和農業第196章 血光迸濺第96章 制服第193章 暗流1第53章 擴軍第97章 一路敲詐第132章 幣制第250章 水泥第292章 臺灣局勢第143章 圍攻第202章 腹中開花第174章 穩紮穩打第65章 劍指雞籠灣第92章 選材第220章 援兵第31章 各有心計第34章 招降第257章 怒殺第20章 賊到底是賊第9章 不招自來第108章 改漕爲海以工代賑第29章 螳螂捕蟬3第151章 煮熟的鴨子飛了第31章 決戰2第228章 林易陽的擔憂第2章 建奴入關第63章 淡水醫館的小白鼠第66章 沼氣池第147章 天有不測第47章 遇阻第96章 制服第159章 各取所需第264章 不明身份的船隻第47章 重炮快船第79章 新船下水3第261章 李府來客第61章 強攻1第164章 整備戰船第225章 手榴彈的正式登場第192章 伏兵金銀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