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下馬威

當然在接下來的改編之中,海狼目前所擁有的兵員,要遠遠超出六千人,所以對此於孝天和衆將早有安排,將其中大部分成員撤往他們實際控制的部分地點駐紮,海軍方面,只讓第二艦隊接受改編,今後充當官軍中的水師。

至於陸師方面,海狼目前陸軍兵力也已經高達七千人左右,同樣也僅以第一營接受改編,其餘兵力暫時撤往海壇島和淡水城以及打狗港一帶駐防,隨時有事,可以隨時調動。

至於協議之中遣散海狼部衆這一項,更不是什麼問題,這段時間海狼沿着福建海岸線大規模的行動之中,虜獲了大量的人口,海狼將其中可作爲移民的部分人口轉移到淡水和海壇島等地,其餘一些不太符合海狼要求的人員,則被充作海狼遣散人員,令其返回各自原籍。

原本熊文燦想要通過這次的事情,來分化海狼內部的計謀,怎麼也沒有想到,居然會被於孝天這麼輕鬆化解,雖然這些海狼諸將都接受了福建官方的委任,可是這些諸將卻在受命之後,一致表態,願意繼續留在於孝天帳下聽命。

當蔡善繼攜總兵謝隆儀抵達高浦所的時候,按照約定等候接受整編的海狼部衆早已在此恭候他們的駕臨。

蔡善繼可是前段時間跟海狼在泉州府接觸過的,當然也見識過了海狼部衆的強悍,但是謝隆儀近一年來,卻並未直接參與到對海狼的交戰之中,並未見識過海狼部衆的情況。

而謝隆儀作爲福建資格最老的總兵官,無疑乃是一員老將了,這一次奉了熊文燦之命,陪同蔡善繼到圍頭灣對於孝天手下部衆進行整編,謝隆儀對這幫能把整個福建搞得雞飛狗跳的海狼部衆頗爲好奇。

這一路上他們從福州過來的時候,謝隆儀便多從蔡善繼口中打聽有關海狼的事情,聽蔡善繼把海狼部衆捧的極高,謝隆儀心中頗有點不忿的感覺。

他也多年爲將,而且這些年來,在福建南征北戰,既討滅過不少山賊,也在沿海和海盜多次交手過,甚至於還多次和襲擾沿海一帶的紅毛人進行過交手,甚至於還參與過澎湖之戰。

可以說謝隆儀自認爲這天下什麼樣的賊兵他都算是領教過了,現如今聽人把海狼部衆捧到天上,謝隆儀就感覺不那麼舒服了。

雖然事實上官軍確確實實被海狼部衆打的大敗虧輸不假,可是沒有真真見過海狼部衆厲害的謝隆儀總是心理上覺得無法接受,畢竟他們纔是官軍,而海狼只是賊,既然是賊,就算是再怎麼兇辣,可是依舊還是賊,這個根深蒂固的思想,始終左右着謝隆儀內心中對海狼部衆的認識。

所以雖然謝隆儀來的路上並未多說什麼,但是內心之中卻還是難免帶着一絲對海狼部衆的輕視之心。

當他率領兩千官軍,作爲護軍保護着他和蔡善繼抵達高浦所城外的時候,謝隆儀特意吩咐下去,令隨行的這兩千官軍打足精神,打算讓那些海狼部衆好好的見識見識什麼纔是精兵。

但是等他率領着官軍抵達城外的時候,迎面卻看到了大概有三千人馬,早已在高浦所城的東門之外列陣,等候他們的到來了。

直到這個時候,謝隆儀定睛望去,只見他的兩眼瞳孔猛然一縮,頓時便有點目瞪口呆了。

雖然雙方還相距着大概有數百丈遠的距離,一股凜然的殺氣便撲面而來,令謝隆儀不由得氣息爲之一窒,倒吸了一口涼氣。

他自以爲自己帶出來的兵,在福建之中,算是絕對的精銳之師了,這裡面足足有一千多人,都乃是他的親兵,這些親兵可是他不惜重金養出來的,自認爲放眼福建一省之地,就算是福州城外的撫標官軍,也無法與之相比。

更加上他在來路上已經吩咐過,這些親兵打足精神,要這些海狼部衆見識見識他們的威風,可是當他看到在城外列陣相迎的這批海狼步軍的時候,卻還是受到了無情的打擊。

只見這三千海狼部衆,在城外一共列成了三個步軍方陣,每一個方陣大約有一千人左右。

這些海狼部衆全部統一着裝,每個人全身上下都穿着一套乾淨利索的青黑色勁裝,腰間繫有四指寬的皮帶,左右兩肩揹着兩根兩指寬的皮帶和腰間的皮帶相連,足下雖然穿的是普通的草鞋,但是小腿全部打着一色齊的靛青色綁腿,渾身上下收拾的利利索索,毫無繃掛,頭上也統一帶着一頂式樣簡單的藤盔,在藤盔前面鑲有巴掌大的鐵片,這些鐵片全部被打磨擦拭的鋥明瓦亮。

陣中的海狼部衆,全部都顯得是精幹無比,年紀基本上都在十八到三十來歲之間,絕無一個老弱殘兵,每個人站在那裡,全都如同標槍一般挺拔,精氣神十足,雖然海風吹的他們的海狼戰旗獵獵飄揚,但是每個人都如同鐵釘一般,死死釘在原地,給人產生出一種不動如山的壓迫感。

從謝隆儀的角度望去,海狼在城外這三個步軍方陣,簡直如同刀切出來的豆腐塊一般整齊,橫平豎直絲毫不亂,不管從任何一個角度望去,都自成一線,無形之中產生出一種暴力的美感,讓人幾乎無法呼吸。

謝隆儀僅僅是一眼望去,便再也無法將眼神收回來了,死死的盯着眼前的這三千海狼步軍,不由得居然出聲發出了一聲驚歎:“雄兵!果真乃是雄兵!”

而坐轎走在前面的蔡善繼這個時候挑開了轎窗的紗簾,先是朝着前面海狼隊陣看了一眼,眼神中也流露出了一絲驚豔的神色,但是很快便收回了目光,側臉對騎馬跟在他轎子旁邊已經有點發呆的謝隆儀笑問道:

“謝軍門,今日見到這海狼部衆之後,不知謝軍門還有何疑惑之處嗎?”

謝隆儀這會兒滿心都是震撼,一時間居然有點忘了身處何地,當聽到蔡善繼的聲音之後,這才一愣神魂歸身軀,愣了一下之後,張嘴輕聲:“啊?!藩臺大人有何指教?”

蔡善繼不由得有點哭笑不得的感覺,剛纔他說話,感情這謝總兵壓根就沒有聽到,於是他不得不苦笑一聲,重複了一遍剛纔的問話。

謝隆儀聽罷之後,不由得面露出了一絲慚愧之色,情不自禁的扭頭回望了一下跟在他身後的這些官軍,雖然他自詡帶來的這些官軍在福建境內絕對堪稱強兵,但是當雙方停下來列隊之後再一比,這高下自然立判。

原本他引以爲傲的這些親兵官軍,再跟眼前的這三千海狼步軍一比,簡直就成了烏合之衆了,這樣的比較下來,無疑讓心高氣傲的謝隆儀頗受打擊。

但是他也不願違心的說話,雖然心中暗罵,但是還是老老實實的點頭道:“果真如同蔡大人所言,海狼部衆確實乃是一支雄兵,雖然謝某不願承認,但是也不得不說,這些賊軍,着實是在下平生僅見!厲害!”

蔡善繼微微點點頭道:“謝軍門能如此說,本官很是高興!本官要勸一下謝軍門,這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謝軍門一會兒見到了那於孝天之後,千萬莫要頤指氣使,要知道這於孝天可非比常人,此獠心高氣傲,絕非好相遇之輩,最好謝軍門能約束一下手下,千萬莫要在這裡生出事端!

要知道眼下這於孝天,可已經是撫臺大人跟前的紅人,我等還是少觸他的黴頭爲好!呵呵!據本官所知,此人歷來吃軟不吃硬,標準的一塊滾刀肉,眼下剛剛歸服朝廷,可莫要因爲謝軍門你的手下,再令此事出現差錯!”

要是按照謝隆儀本來的脾氣的話,這一次過來如果不是海狼部衆大大震懾了他一下的話,他原本是鐵了心要先給於孝天來個下馬威的。

雖然於孝天眼下算是熊文燦眼前的紅人,但是這福建軍將之中,他謝隆儀纔是老大,於孝天雖然被朝廷破格委以參將之職,可是卻還是要遠低於他這個總兵官兩級,以後說不好聽,有事的時候還是要受他的節制,作爲一個招撫的賊首,他這個總兵大人,怎麼都要先給他個下馬威,讓他知道知道以後該怎麼行事。

可是今天當見到了城外列陣相迎的這三千海狼步軍之後,這一路上的念頭頓時便被他丟到了爪哇國去了。

現如今蔡善繼又專門提醒,他豈能不知其中利害,這於海狼既然能把福建全境搞得雞飛狗跳,又豈是一個好相遇之輩,如果他還想要在這裡耍耍上峰的威風的話,且不說人家吃不吃這一套,一旦萬一要是惹急眼了這塊滾刀肉的話,保不準此獠當即便敢翻臉,再次作反,到時候漫說他能不能生離此地,就算是他能活着跑回福州,估摸着也會被熊文燦扣上一個逼反同僚的大帽子,到時候他可就真的要全家老少都要跟着倒大黴了。

想到這裡,雖然是大熱天,謝隆儀還是感到心中一陣暴寒,再也興不起一點給那於孝天來個下馬威的念頭了。

第18章 京觀第22章 驗貨第250章 水泥第36章 鄭一官的一石兩鳥之計第265章 禮數不周第167章 意外消息第151章 煮熟的鴨子飛了第96章 僞朝廷第205章 束手就擒第188章 節外生枝第216章 亂炮齊發3第91章 宣旨調兵第299章 意外收穫第174章 震怒第119章 收編第21章 不甘認輸第172章 天生仇日第274章 分化第95章 點兵第114章 示弱第203章 一鼻子灰第172章 大戰前夕第252章 夾尾而逃第210章 方安的決心第264章 不明身份的船隻第106章 圖窮匕見第27章 見面禮第156章 刻意結交第35章 人力困境第138章 皇子親征第148章 決死一搏1第161章 李家有託第188章 節外生枝第172章 手起刀落第112章 新任知州第109章 整軍第131章 船底包銅第240章 荷蘭使團第126章 閉門不戰第262章 約談第233章 晴天霹靂第103章 突圍求援第171章 襲掠日本第24章 小黃島第120章 有苦自知第157章 底氣所在第310章 校閱1第187章 人心惶惶第18章 京觀第151章 亡命突擊第197章 甕中捉鱉第253章 黑旗第18章 京觀第101章 朱大典的困局第91章 基隆炮作2第166章 馬梟來投第234章 親自上陣第137章 襲擊船第158章 變態的守糧奴第15章 殺雞儆猴第312章 新船寮第72章 新炮未就第187章 帶引號的克復第158章 韜光養晦第49章 清君側第265章 禮數不周第224章 停戰條件第124章 被遺棄的殘兵第141章 臨時出動第122章 炮銃齊發第152章 棄船第71章 超乎常理第39章 鐵範鑄炮第138章 大炮對決第87章 直取老巢第85章 實戰是最好的訓練第63章 棄島第167章 誤會第74章 紅夷大炮第285章 再臨淡水2第259章 恩斷義絕第143章 餘波未平第239章 親赴淡水第185章 計劃更動第110章 粒狀火藥第210章 方安的決心第112章 新任知州第117章 窮兵黷武第201章 先打何處第130章 科舉改制第25章 玩兒死你們第94章 隔離檢疫第187章 帶引號的克復第158章 東山島第93章 盆滿鉢滿的戰爭紅利第15章 驚天逆轉第89章 改稱基隆第118章 踏陣第110章 開誠佈公第51章 機械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