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4章 九邊

第504章 九邊

在過去一年的兵力編制表上,燕軍主力都是劃撥到北直隸的留守行後軍都督府的編制下面的,但實際長期滯留在南方。

留守行後軍都督府麾下一共管轄着六十一個衛,共計三十四萬五千四百一十八人,而在北直隸的,除了留守老巢的部分兵馬外,基本都是老弱病殘,真正的精華,就是南方的二十三萬燕軍主力。

而按照這個京營三大營制度表的意思,就是繼續優中選優,以燕軍主力爲主體,整編成一支二十萬人的野戰機動兵團。

“京營主要承擔衛戍、集訓、野戰三大職責。”

“衛戍,即作爲北直隸衛戍部隊,承擔西起宣府,東至山海關的邊防與順天府的城防任務。”

“集訓,則是通過操練、輪班、外遣、選補等制度,將整個北部防線的士卒,來輪番調入京營進行訓練和戰備、演習、出征,磨礪好以後,再進行下一輪輪班,提高整體配合作戰的能力,同時向北部防線輸送合格的士卒,其中費用都從京營軍費劃撥,以此避免地方缺乏火器和消耗器械導致的裝備掌握生疏、戰鬥力低下。”

“野戰,便是作爲北部九邊的主力野戰集羣和核心力量,震懾敵人、消滅敵人。”

“咳咳.下面由淇國公爲諸位答疑。”

這個安排看得出來很巧妙,主持會議的,是如今實際上的軍中第一人朱能。

而朱能介紹完軍改計劃以後,負責答疑的,卻是資歷深厚的老將丘福。

丘福,今年已經年逾花甲,早年以一介小卒起家,追隨朱棣數次北征,因作戰勇猛且從不與人爭搶功勞,朱棣以其積年勞苦,授燕山中護衛千戶,引爲心腹,到了建文元年朱棣起兵時,與朱能、張玉首奪北平九門,又與耿炳文軍大戰於真定,建文二年與李景隆戰於白溝河,率勁卒直搗其中軍後來的夾河、靈璧等會戰,場場不落,打滿了整個靖難。

“人老不服老,賽過老黃忠”,說的就是丘福。

這種資歷老將,在評定靖難功勞的時候,位列諸武將之首,是名義上的武臣第一人。

只不過丘福這兩年開始管軍校,卸下了不少軍中的差事,將主持五軍都督府的工作移交給了朱能,不再太多露面了,但這些都絲毫不能影響丘福在軍中的威望。

作爲朱高煦最堅定也是最重量級的支持者,受到朱高煦影響,丘福對於變法一直是支持的態度,而軍中的變法,既然符合其本人和依附於他的蔚州系的利益,那麼自然也沒有反對的理由,這時候肯定是要出來給軍改站臺的。

丘福看了眼沉默的朱棣,對衆侯爵說道。

“想問什麼問吧。”

既然給侯爵們說話的機會,那麼這時候肯定是要問的。

蔚州系的安平侯李遠這時候撿了個不那麼重要的話題問道:“剛纔聽成國公提到了一個詞,北部九邊,‘九邊’是什麼意思?”

很多現代人熟悉的一個詞,叫做“傳首九邊”,就是指明朝中後期如果有督撫或者總兵等官員犯了事,就要把腦袋噶了,然後讓腦袋在九邊巡迴演出。

但在明初,因爲有八大塞王鎮守北部邊疆,所以是沒有這個概念的。

事實上,九邊又稱九鎮,是北部沿長城防線陸續設立的九個軍事重鎮,這個概念是直到弘治時期纔出現的,能現在出現,自然還是姜星火的制度設計。

此時姜星火饒有興趣的觀察着武臣們的反應,突出一手深藏功與名。

丘福緩緩解釋道:“從東至西,九邊分別爲遼東鎮、北京鎮、宣府鎮、大同鎮、山西鎮、榆林鎮、寧夏鎮、陝西鎮、甘肅鎮。”

很多人馬上就意識到,這是個很有意思的提法。

按照現在的實際情況,遼東鎮、寧夏鎮、甘肅鎮,顯然三位侯爵作爲一鎮掛印總兵官是沒跑了。

而剩下的,就很值得探究。

北京鎮、宣府鎮,都是北直隸轄區,屬於京營駐防的兩個重點區域,北京自不必說,宣府則是出征漠北的重要前進基地,土木堡就在宣府這裡,單獨設鎮沒什麼問題。

而榆林鎮,其實就是河套加上陝北,這個區域很廣闊,在過去北魏六鎮時期便是沃野、懷朔、武川等軍鎮駐防的區域,高歡、宇文泰、賀拔嶽、李虎、楊忠、趙貴、侯莫陳崇.多少影響了東西魏乃至後來的北周北齊甚至隋唐的英雄豪傑,都是從這片土地上走出來的。

故此,在這片地廣人稀的土地上設立榆林鎮,讓整個北部防線不斷,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大同鎮就更不用說了,代北這地方,從秦朝到現在,就是對抗北方草原的前哨,一旦被草原上的遊牧民族佔據了代北,河東(山西)無險可守,很容易就會淪陷,而河東這種足以作爲王霸之基,甚至是五代時期天子指定地盤的封閉地形被遊牧民族佔據,那居高臨下,東可出太行佔據兩河(河北+河東),西可渡黃河入主關中,五胡亂華基本就是這麼來的。

所以最有意思的,其實是處於二線狀態的山西鎮和陝西鎮。

山西鎮北邊是大同鎮,陝西鎮北邊是榆林鎮和寧夏鎮,爲什麼還要設立這倆軍鎮?

翻譯翻譯,什麼叫山西鎮和陝西鎮?

——擺明了就是要削藩嘛!

而且削的就是秦、晉兩藩,要把他們的實際控制地盤和精銳軍隊全部削沒,變成朝廷直屬的軍鎮,成爲整個九邊體系內的二線預備隊。

衆人猜度,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過幾個月秦王和晉王,應該就要出意外了

大寧系的代表,思恩侯房寬又問道:“那京營三大營的輪班呢?三十六個衛裡,有多少個衛是輪班的?如果輪班的話,是一整個衛調到北直隸,還是什麼其他制度?”

丘福解釋道:“三十六個衛裡,純騎兵的三千營編制員額四個衛,純火器的神機營編制員額兩個衛,這兩個營都只有一個衛是輪班的,不是從其他地方整衛輪班,而是抽調精銳騎卒和火器手進行輪班,主要目的是訓練因爲地方衛所往往會因爲馬匹和火器數量少、質量差的原因,訓練效果不佳,且怕折損,又導致訓練次數少,很難培養士卒,京營提供統一的裝備,可以有效提高這些騎卒和火器手的水平,等到他們結束輪班回到原有衛所,這些有經驗的士卒們又可以作爲師父,給徒弟轉幫帶,提高整體作戰能力。”

“至於編制員額三十個衛的五軍營,則是從九邊裡剩餘七鎮(除了北京鎮和宣府鎮)各抽調一個衛,再從河南、山東、大寧三都司各抽調一個衛,共計十個衛進行輪班。”

房寬點了點頭,只道:“也就是說,三千營和神機營都只有一個衛輪班且不按衛抽調,五軍營有十個衛輪班,從不同的鎮和都司抽調。”

“正是如此。”

房寬又道:“還有一個問題。”

丘福頷首道:“且說。”

“如果設立九邊軍鎮,那麼原有的都司要怎麼辦?”

這顯然是一個問題,寧夏和甘肅、遼東這種基本都是軍戶且只有一個軍鎮的都司倒也無所謂,都司和軍鎮一套班子掛兩個牌子就是了,但譬如陝西鎮和山西鎮,都是有正經的都司的,而且一旦九邊軍鎮確立,那麼陝西都司要下轄榆林鎮、陝西鎮,山西都司要下轄山西鎮、大同鎮,基本上都司就沒什麼好管的了,相當於直接被廢掉。

丘福乾脆道:“各地行都司始終是軍鎮的上一級,山西鎮總兵官由山西都司長官出任,管轄除大同鎮以外的原有一切事務,陝西鎮同理,其餘軍鎮不涉及。”都司也就是都指揮使司,在明初的組織架構裡是負責管理所轄區內衛所,以及與軍事有關的各項事務,是地方平時最高軍事領導機構,各行都司分別隸屬於中央的五軍都督府,並在理論上聽命於兵部。

好吧,說是理論上聽命,其實兵部就是一個橡皮圖章,只是重要命令需要兵部跟着用印而已。

而在具體劃分和隸屬關係上,都司有三種類型,分別是軍政合一的都司、正常都司、行都司。

軍政合一的都司有三個,遼東都司治所遼中衛、大寧都司治所大寧衛、萬全都司治所宣府衛,這裡面遼東都司和大寧都司不變,萬全都司直接變成了宣府鎮。

而行都司則是在陝西、山西、湖廣、福建、四川五個布政使司的治所,增設行都指揮使司,加強控制。

除了這兩種,剩下的就都是正常都司了。

明朝共置有二十一個都司和行都司,劃歸五個都督府管轄。

左軍都督府管轄浙江都司、遼東都司、山東都司;右軍都督府管轄陝西都司,陝西行都司、四川都司、四川行都司、廣西都司、雲南都司、貴州都司;前軍都督府管轄湖廣都司、湖廣行都司、福建都司、福建行都司、江西都司、廣東都司;後軍都督府管轄大寧都司、萬全都司、山西都司、山西行都司;而中軍都督府則只管轄河南都司。

永樂元年微調了一下,增加了北京的留守行後軍都督府,把原本後軍都督府管轄的萬全都司(宣府)劃到了裡面,然後又把北直隸整個劃到了下面,京營成立,以及整個北京鎮,肯定也歸它管。

“軍改以後,在地方上設立九邊,在京師設立京營,而原有的指揮體系在原則上不進行大的變動,只進行局部調整。”

丘福最後闡述道:“也就是說,五軍都督府加上留守行後軍都督府,一共六個都督府,負責管理大明境內的所有二十一個都司和行都司,與此同時,九邊裡涉及到的相關軍鎮,小的如宣府鎮,便是同時掛萬全都司的牌子,大的如遼東鎮、寧夏鎮、甘肅鎮,同時掛對應的都司牌子,而山西鎮、陝西鎮,則是依舊由山西都司和陝西都司管理。”

這樣一說,就基本搞懂了,九邊其實就是把一些都司單獨拎出來,整備出了一條連綿不斷的北部國防線,原有的“都督府-都司/行都司”的指揮結構還是不變的。

當然了,如果光從制度設計上看,單獨弄出的九個軍鎮,對原有的都司體系肯定是有破壞的,所以九邊輪班抽調衛進京營,就相當於一種補丁,避免地方軍鎮失控,又起到強幹但不弱枝的效果,其實就是宋代禁軍制度的改良版。

跟“戰時出征、平時散還”的洪武朝舊制度相比,京營三大營屬於常備軍,又能起到集中訓練的作用,這個新制度的優點,肯定是比缺點要大得多的。

見衆將沒有新的問題了,朱能接過話來:“沒問題了吧?沒問題就最後講解和討論一下京營三大營的職責和組織結構。”

“京營由陛下直接指揮,三大營各設掛印總兵官一人,級別等同於九邊的各鎮掛印總兵官,在平日接受行後軍都督府管轄。”

“三千營是純騎兵部隊,優選精銳,是原本‘纛下三千小韃子營’與‘哨馬營’的集合,一衛精銳輕騎負責偵查斥候,一衛是精銳重騎負責衝陣摧鋒,另外兩衛則作爲陛下的直屬部隊負責警衛。”

“神機營是火器部隊,兩個衛一個是火銃營,一個是火炮營,負責提供戰場火力支援,在戰場上火炮營由陛下直接指揮和使用,火銃營則視情況採取分散協助五軍營作戰或是單獨一營作戰。”

“五軍營則是步兵部隊,同時配屬部分騎兵,二十個衛是定額部隊,十個衛是輪班部隊,在定額部隊裡,額外以府軍前衛統屬幼軍。”

聽到“府軍前衛”這四個字,江陰侯吳高直接打了個哆嗦,看了眼身旁的鳳翔侯李傑,同樣是一副心有餘悸的表情。

洪武朝有上十二衛,是作爲皇帝的直屬侍衛部隊,由老朱在元末戰亂中設置的拱衛司演變而來,拱衛司在洪武二年定爲親軍都尉府,統領五個衛,後來擴編成了十二個衛,也就是錦衣衛、旗手衛、金吾前衛、金吾後衛、羽林左衛、羽林右衛、府軍衛、府軍左衛、府軍右衛、府軍前衛、府軍後衛、虎賁左衛。

府軍前衛就是上十二衛之一,而之所以府軍前衛讓這些洪武開國勳貴的二代侯爵如此忌憚,便是因爲府軍前衛的兵將與藍玉素有淵源,是藍玉嫡系部隊,因此在藍黨案中橫遭屠戮,被老朱殺了個乾淨,至此罷廢不設。

朱棣當然看出了這些人的神情,藍玉案對於所有勳貴武臣來說,都是極爲驚懼的,這也正是朱棣想要的效果。

於是全程沉默的朱棣,這時候說道:“幼軍呢,是朕始終想弄的,好兵要從小培養嘛,所以也就藉着這個機會重新把府軍前衛設立起來,一個衛裡編幼官舍人營和殫忠孝義營兩個營,兵員從年少隸軍籍者中選取,優先選取有戰功的武臣子弟,不隸原衛所而隸府軍前衛。”

這就是培養下一代禁衛軍的意思了,同時還有類似於“質子營”的意思,不消說,九邊軍鎮各位總兵官家裡的子弟,肯定是要被編入其中的,不然皇帝也不放心不是?

見衆將都眼巴巴地看着他,朱棣當然知道這是什麼意思。

其實最重要的不是制度怎麼變,而是這些位置上坐着的是哪些人。

所以朱棣也乾脆,直接讓朱能宣佈了名單。

“京營三大營中,神機營總兵爲安遠伯柳升(因徵安南戰功剛剛封爵),三千營總兵爲同安侯火裡火真,五軍營總兵爲成陽侯張武。”

這三個任命都沒有太大爭議,火器部隊只有柳升有實戰指揮經驗,而同安侯火裡火真是韃官,洪武年間帶領部落內附歸順大明,被朱棣任命爲燕山中護衛千戶,跟丘福一個級別,到了靖難之役時候跟隨朱棣一起起兵,在戰場上勇猛不畏死,立下了很多功勞,攻打真定的時候就是他率領韃官騎兵先馳突耿炳文陣營,獲得大勝,之後又參加了奔襲大寧,戰鄭村壩等戰役。

至於成陽侯張武,則是原來朱棣的親衛,力大無窮,不喜讀書,在靖難期間數次率領死士執行必死任務,屬於運氣和勇氣點滿的敢死隊隊長,在朱棣即位後論功封成陽侯,祿千五百石,位置在朱能下面,是侯爵中排名第一的.五軍營兵力太多,肯定是朱棣自己在戰場上指揮調配的,張武位置夠,同時能服衆,是個再好不過的人選。

“九邊中,寧夏鎮總兵官寧遠侯何福、甘肅鎮總兵官西寧侯宋晟、遼東鎮總兵官保定侯孟善。”

這三個屬於繼續留任,沒什麼爭議。

“北京鎮總兵官泰寧侯陳珪、宣府鎮總兵官成安侯郭亮、大同鎮總兵官曆城侯盛庸、榆林鎮總兵官武安侯鄭亨、山西鎮總兵官靖安侯王忠、陝西鎮總兵官永康侯徐忠。”

這樣看來,九邊總兵清一水的侯爵,是基本繼承了八大塞王體系的高配標準的。

而這樣一來,在外面站着旁聽的伯爵們卻是面色一喜。

原因無他,侯爵們出去坐鎮九邊掌握兵權,就意味着五軍都督府裡面,肯定會空出一些位置了,這就給了他們晉升的空間。

“其餘各衛指揮使不動。”

“可還有問題?若是有的,再討論討論,討論完以後便要正式進行改制了。”

朱棣既然發話,那自然是沒太多問題的,又有人大着膽子提了一些,稍稍修改後,整個軍改計劃,就在五軍都督府被通過了。

 

第303章 尚方第192章 虛假的天人感應第289章 飛天第292章 投奔第262章 屠龍刀【求月票!】第351章 戰後【7K二合一求月票!】第298章 懾服第361章 決戰【12萬字大章求月票!】第222章 黃宗羲定律【求月票!】第193章 如何推動近代科學的產生第496章 原理第165章 你管這叫掃盲?第225章 是時候苦一苦官老爺們了【求月票!第483章 王制第110章 真·風水學:季風與洋流第466章 呂宋第11章 鄭和開航母第489章 捆綁第388章 預熱第202章 星辰大海【求月票!】第275章 這日不落,我大明就做不得?【求月第16章 姜星火難道是謫仙人?第427章 渡河第107章 大明滅亡:小冰河期第291章 火銃第156章 士紳一體納糧第258章 剪刀差與比較優勢學說【求月票!】第521章 餘波第358章 與共【7K大章求月票!】第82章 扯一個彌天大謊!五月求票!五月求票!第475章 比較第256章 農業國的生產【求月票!】第232章 爲什麼大明與新大陸無緣?【求月票第287章 輿戰第518章 中場第571章 終章第494章 周王第204章 替姜聖消災解難【求月票!】第104章 化肥神蹟,張天師的提議第517章 心性第398章 真實第532章 深意第112章 朱標之死,關中風水不好?第567章 上洛第493章 歲末第289章 飛天第358章 與共【7K大章求月票!】第359章 轟炸【7K大章求月票!】第381章 講學第125章 道衍屠龍第一刀第287章 輿戰第108章 氣溫對華夏曆史的驚人影響第141章 收到女裝的足利義滿第317章 黃浦第74章 上架感言第275章 這日不落,我大明就做不得?【求月八月更新及求票第246章 理由【求月票!】第397章 兩界第248章 南北直隸【求月票!】第236章 永樂變法【求月票!】第253章 燕校尉的真實身份【求月票!】第481章 莫愁第25章 震撼無比的朱棣第109章 比熱容讓蒙古人征服世界第4章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第523章 南北第332章 登樓第20章 何謂王朝?第425章 登陸第393章 空戰第199章 測算太陽?【求月票!】第229章 當官不爲民做主,不如倉中一碩鼠【第468章 決心第558章 傾向第69章 你只需要‘啊對對對’第10章 君不見第270章 對付文官,信息隔絕就夠了【求月票第37章 無恥到李景隆自愧不如第526章 經學第145章 我被竊聽了?第18章 一百萬石!第194章 有沒有可能地球不是中心?第227章 治大國若烹小鮮【求月票!】第35章 “明堡宗”是誰?!第489章 捆綁第74章 上架感言第283章 血誓【求月票!】第451章 工會第564章 屈服第169章 姜先生還缺學生不?第159章 大明稅警總團第145章 我被竊聽了?第169章 姜先生還缺學生不?第203章 可以燎原【求月票!】第457章 斷腕第274章 空心方陣,朱棣的頓悟【求月票!】第140章 第一步就出了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