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李善長死

洪武二十三年春天,明帝朱元璋落下了胡惟庸案的最後一顆棋子,他充滿殺機的目光投向了大明開國功臣—李善長,這一天他忍了整整十一年。

一月,李善長定遠老家的一段山牆倒塌,驚嚇了這位年近八旬的古稀老人,他只想在一個能遮風擋雨的屋子裡安度餘生,但他不忍驚擾鄉里,便給自己曾經的戰友湯和寫了一封信,問他借三百士兵,湯和正好手中還有一點軍權,李善長想得很簡單,當年湯和爲犬、他爲鷹奴,兩人在長期的戰鬥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如今年邁,湯和不會連這點面子也不給吧!

三百士兵的勞力可以讓他能在元宵節前住進不漏雨的新房,信出發了,士兵也來了,李善長滿是核桃紋的老臉綻開了笑容,似乎湯和很給面子,只可惜李善長運氣實在不好,就在士兵到來的第二天,也就是正月初七,就在他家十五里外的濠塘鎮上發生了一起驚天大案。

這只是第一把火,而且火勢似乎更加偏向藍玉的府邸,如果說朱元璋對此案還有一點家醜不願外揚的顧忌,暫時不會追究此案,那麼湯和那塊落井的石頭卻砸中了朱元璋的腳,就在湯和借兵給李善長的同時,他的告密信也向京城出發了。

這也怪不得湯和,他還年輕,還想再活幾年,他不想自己的妻兒也跟他一起上斷頭臺,在目睹身邊戰友們都被一一烹食後,他惶惶不可終日,他知道所有的獵犬最後只會剩一條,用來看家護院、裝點門面,當他發現皇上的殺氣再次出現後,爲了成爲最後一條看家之犬,他不得不出賣昔日的鷹奴。

湯和借出的三百士兵使朱元璋聯想到了刺殺太子的數百名刺客,他頓時勃然大怒,幾乎要立即下旨捉拿李善長歸案,不過最後朱元璋還是忍住了,刺殺太子的罪名雖重,但不符合他的佈局,用此案他無法完滿地對胡惟庸案進行收官,況且這樁刺殺案,他還有另外的作用。

於是,朱元璋決定再忍一忍、再等一等,他相信李善長還會走出昏招,已經等了十一年,也不在乎再多等幾個月。

李善長就彷彿一個走在佈滿了陷阱道路上的盲人,他壓根就不知道自己已經從鬼門關轉了一圈回來,他毫無知覺的走過第一個陷阱,卻再也逃不過第二個陷阱。

三月,李善長的一個轉彎抹角的親戚丁斌犯事被判流放,丁夫人在李善長面前痛哭一番,曉之以理、哀之以情,講述丁斌如何對李善長心存孝敬,或許真是人一老,耳朵根會變軟,丁夫人的痛哭讓李善長拉不下這個面子,他第二天給朱元璋上了一封信,‘懇求陛下看在老臣當年的微末之功上,給丁斌一個改過從新的機會吧!’

只可惜老朱的耳朵根卻不軟,他從這封信中找到了一個絕佳的機會,既然你想爲丁斌求情,那必然是他知道你什麼隱私了。

朱元璋當即密令左都御史詹徽追查丁斌案,朱元璋什麼也沒說,但詹徽卻極善揣摩聖意,他當即便明白了皇上的深意,連夜拷問丁斌案,只可憐李善長一心替丁斌脫罪,而丁斌卻反過來出賣了他,在詹徽的誘導下,他供出了李善長之弟李存義與胡惟庸共同謀反的細節。

這裡不得不佩服詹徽心機之巧,他之所以選擇李存義維突破口是因爲此人既是李善長的之弟,同時也是胡惟庸的親家,是溝通李、胡二人的天然橋樑。

果然,在繼續追查李存義後,他終於供出了足以置李善長於死地的供詞:胡惟庸多次請求他找李善長共舉大事,李善長不許,胡惟庸親自來說,李善長終於長嘆,‘我已老,汝等自爲之’。

這個‘汝等自爲之’是詹徽最得意的手筆,它符合李善長的身份,輕一點說是知情不報,但往深處想就是默許胡惟庸造反,雖然他沒有參與,但他已有此心了,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有了作案動機。

即使是造反未遂也是重罪,詹徽隨即大規模網絡罪名,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李善長的家奴紛紛跳起告狀,繪聲繪色地編織了一個又一個的故事,直到此時,文武百官才如夢方醒,或許是怕李善長案牽連自己,文武百官紛紛跳出口誅筆伐,千夫所指,李善長求生無門,四月,朱元璋批下此案。

..............

四月的小雨紛紛揚揚的落在應天府的大街小巷,清新中帶着一絲暖意,萬物受到春雨的滋潤,開始煥發出勃勃生機,但大理寺監獄的春雨卻多了幾分陰寒之意,這天上午,在大理寺獄外,刑部尚書、侍郎、大理寺卿、左右少卿、都察院左右都御史等官員跪滿了一地泥水,恭迎皇上駕臨大理寺。

朱元璋的龍輦緩緩停了下來,一頂黃羅傘迎上,兩名宦官小心翼翼地將皇帝陛下從龍輦中扶出,朱元璋穿着一身赤黃色常服,頭戴烏紗折角向上巾,腰間束一條金玉琥珀透犀帶,臉色沉重,他今天特來大理寺爲李善長送行。

皇上的身影出現,衆大臣一起叩頭,“臣等參見陛下,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朱元璋擺了擺手,“各位愛卿平身,地上有積水,就不要久跪了。”

“謝陛下!”一羣大臣紛紛站起身,主管李善長案件的左都御史詹徽上前奏道:“陛下,獄中已安排妥當,請陛下移駕。”

朱元璋點了點頭,他擡頭看了看天色,細雨紛飛,天空灰濛濛一片,他嘆了口氣,“移駕!”

大理寺獄中已經特地收拾過來,朱元璋會見李善長的地方不會在陰暗潮溼的地下牢獄中,而在一件特殊的牢房裡,牢房裡收拾得很乾淨,牆壁刷得刺眼的白,粗大的木柵欄將牢房一分爲二,牢房外放着一把檀木寬椅,兩旁站着十幾名宮廷侍衛,分兩列站得筆直,就彷彿一尊尊雕塑。

牢房內只有一張簡陋的牀,一隻脫了漆的馬桶,牀頭坐在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目光呆滯而無神,他便是大明開國第一任相國李善長。

這位勘和漢初蕭何比肩的大明第一功臣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往事對他來說只是一場chun夢,甘心或不甘心對他已經沒有了意義,他在等待重新投胎時的選擇,是重新輔佐一位開國君王,還是在青燈茅廬中讀書終老,爲此他困惑了整整二十年,或者今天他將能找到答案。

這時,牢房外傳來一陣雜亂的腳步聲,先是二十幾名衣甲鮮明的‘大漢將軍’魚貫而入,緊接著是幾個手執長羽扇的太監和宮女,朱元璋在幾名貼身侍衛的嚴密保護下出現了,他犀利的目光越過木柵欄,落在蒼老而疲憊的李善長臉上,李善長眼中的渾濁也消失了,竟閃爍着奇異的光澤,就彷彿人臨死前的迴光返照一般。

兩人就這樣默默地對望着,忘記了君臣之禮,數十年的恩怨糾葛,彷彿這一刻同時回到了兩人的回憶之中。

元至正十四年,已經四十一歲的李善長躊躇滿志,在軍帳裡他第一次見到了年僅二十六歲,剛剛從軍一年的朱元璋。

“天下英雄豪傑無數,公何以獨重德裕?”

“天下豪傑雖多,但得江山者非將軍莫屬。”

......

“公何以教我?”

“昔漢高祖以亭長起家,兵不過百人,將不過三五,終披荊斬棘開創大漢四百年江山,何也?惟善用人耳,今將軍比高祖強盛多矣,我觀天下大勢,元失其鹿、漢人歸心,正是驅逐韃虜、恢復中華之良機,望將軍胸懷萬里而豁達大度、納天下英才而知人善任、寬恕仁和而不嗜殺人,救天下民衆於水火,善長願跟隨將軍,早晚效犬馬之勞。”

“先生教誨德裕謹記於心,他日我若有成,當回報今日之言!”

......

數十年歲月漫漫,當他們今天最後一次相見時,當年的朱小將軍卻以屠刀來回報當年之言,命運之神在他古稀之年竟開了一個如此殘酷的玩笑。

朱元璋此時的心中也一樣的百感交集,這位他曾稱爲朕之蕭何的大臣竟已變得如此老邁,他承認他爲大明王朝的建立立下汗馬功勞,他嫺於辭令、明習故事,他處理政務裁決如流,他使將吏帖服,使居民安堵;他調兵轉餉而無乏,他恢復制錢,榷淮鹽、立茶法、開鐵冶、定魚稅,國用益饒而民不困,這些赫赫功績他朱元璋都承認,爲此自己也曾封他爲開國六公之首,封他爲大明第一任相國,賜他鐵卷,免其二死,自己已經做得仁至義盡了。

但是他李善長卻忘記了君臣之禮,他的功績卻不足以救贖他犯下的罪孽,他竟忘大明王朝是誰的江山,他竟敢以相國之職架空帝王之權,仗着他是開國第一功臣,仗着他是淮西集團領袖,飛揚跋扈,絲毫不把自己這個開國之帝放在眼中,甚至還逼他朱元璋任用他所指定胡惟庸爲相,他的手伸得太長了,他離自己太近了,他的鼾聲太響,讓他朱元璋難以安睡,他其實早就該死了。

“臣李善長參見皇帝陛下!”李善長終於顫巍巍地跪下。

“朕來看看你,你還有什麼遺願嗎?”朱元璋連坐一下的耐心都沒有了。

‘遺願?’李善長苦笑一聲,事到如今,他還能有什麼遺願,朱元璋還會給自己什麼遺願。

“臣百死難贖其罪,懇求陛下賜臣全屍。”

朱元璋沉默了,良久,他輕輕嘆了一口氣,“你去吧!朕給你留一脈香火。”

言罷,朱元璋轉身而去。

..............

洪武二十三年春,太師李善長參與胡惟庸謀反案,賜死,夷其三族,赦其長子駙馬李祺及臨安公主所出嫡二子李芳、李茂死罪,貶爲庶民。

..............

第105章 神秘校尉第112章 廣州立威第62章 挺身而出第39章 意外發現第181章 初到遼東第122章 一身輕鬆第193章 制槍造炮第27章 蘇州舅舅第46章 把水攪渾第140章 出使日本(五)第104章 日本來客第116章 銀船到來第134章 夜襲耽羅第186章 奇襲安邊第275章 述職前夕第13章 池州飛鼠第67章 保定春色(上)第130章 兩個千戶第30章 風雲再起第8章 父親遭禍第207章 長子優勢第69章 返回故里第91章 初任千戶第14章 神秘路人第21章 決定辭職第170章 重出江湖第245章 機密文件第23章 初入京城第275章 述職前夕第105章 神秘校尉第72章 發現端倪第242章 全力一擊第63章 暫棄前嫌第38章 初見葉女第38章 初見葉女第137章 出使日本(二)第210章 高麗女王第39章 意外發現第230章 京都風雲(九)第50章 王府夜宴(二)第252章 山東之軍第174章 遼東事變第238章 高熙出逃第16章 霧裡觀花第243章 藍玉生亂第5章 孤女無助第136章 出使日本(一)第14章 神秘路人第225章 京都風雲(三)第139章 出使日本(四)第257章 平安歸來第140章 出使日本(五)第43章 無忌其人第223章 京都風雲(一)第110章 夜遇黑船第161章 劍拔弩張第139章 出使日本(四)第79章 解開心結第221章 風雲疾變(中)第223章 京都風雲(一)第233章 周王請罪第94章 葉家有事第155章 舉棋不定第128章 船廠風波第126章 順水人情第296章 喜訊傳來第65章 燕王朱棣第106章 菊池兄妹第186章 奇襲安邊第166章 遠方來客第67章 保定春色(上)第74章 太子力薦第107章 北使被殺第273章 張翼抉擇第17章 驚天內幕第213章 一石二鳥第119章 銀案收網第100章 逐步收網第5章 孤女無助第278章 各有猜測第213章 一石二鳥第271章 眉資大戰(中)第253章 致命錯誤第245章 機密文件第126章 順水人情第181章 初到遼東第285章 奇襲關中第139章 出使日本(四)第245章 機密文件第158章 各施手段第270章 眉資大戰(上)第117章 風雲聚合第273章 張翼抉擇第92章 兩個副手第136章 出使日本(一)第96章 種馬意外第96章 種馬意外第90章 早朝封官(下)第283章 大明變天第178章 潛龍出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