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巧遇王妃

朱標一下子沉默了,李維正其實說得不錯,自從馬皇后去世後,他與父皇之間因政見不一,兩人間的隔閡越來越深,父皇一定要爲他除去朝廷中尖刺,給子孫後代留下一個理想中的江山社稷,可他朱標卻堅持只有堯舜之君、纔有堯舜之民,他們雖爲父子,但他們卻越走越遠,但不管他們之間的矛盾如何深刻,他們畢竟是父子,血濃於水,父皇先問他身體狀況,再說南巡,或許就是父親關心兒子那麼簡單,是自己想得太多了。

沉默良久,朱標岔開了話題,“刺殺案父皇已經壓下去了,而且父皇似乎也不想深究,這不符合他的性格,或許正如你所言,父皇已經把它記在了藍玉的帳上,只是時候未到罷了,我實在擔心得很,就想問問你,我們下一步該怎麼辦?”

李維正低頭沉思了片刻,便道:“皇上若要殺涼國公,也不會只因爲刺客案一事,畢竟證據不足,我想燕王這次刺殺案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他一定不會甘心,必然還有後着,殿下現在需要做兩件事。”

朱標大喜,連忙催問道:“你快說,哪兩件事?”

“一是殿下要立刻警告涼國公,讓他提高戒心,不可被人抓住把柄;二是我剛剛聽說燕王正忙於北伐,此事必然不是他在親自操縱,殿下要儘快想辦法幹掉這個幕後策劃者。”

朱標點了點頭,他現在並不擔心自己再被刺,父皇已經不允許他微服私訪,而且還特地命幾名武藝高強的侍衛保護他,不僅如此,昨天他向蘇浙一帶的官員專門下旨,若太子再訪查期間遇刺,發生地的各級官員一律斬首,他也相信連續被刺的可能性不大了。

正如李維正所言,他擔心的是藍玉的魯莽,自己在回京當天便命人趕去湖廣給他送信,有人要不利於他,讓他燒燬所有的機密信件,以防被人抓住把柄,就不知藍玉能否理解自己的苦心。

想到這,朱標便沉聲道:“我也知道這個幕後人很厲害,可天下之大,我們也難以找到這個人,我們只有自己小心,不能再被他抓住機會。”

........

就在李維正和朱標侃侃而談之時,太子妃常氏已經在觀音像前敬了香火,兩名宮女扶着她準備離去,這時,她見旁邊還有一座偏殿,便問主持道:“請問法師,那裡供奉的是什麼神仙?”

“回稟王妃,那裡沒有具體的神仙,塑有善財童子參拜五十三位“善知識”的典故,是本寺用來勉勵衆僧勤奮好學。”

常妃微微一笑道:“我在書中看過,善財童子拜的第二十七位師傅就是觀世音菩薩,既然來了,我倒要去看看。”

主持連忙在前引路,“請王妃跟隨貧僧前去。”

主持進了偏殿,一眼便看見殿裡還有一位香客,是個年青的少女,他眉頭一皺,回頭責問知客僧道:“我不是讓你清空寺院嗎?怎麼這裡還有香客。”

知客僧慌忙答道:“這位女施主的同伴剛纔被太子殿下請去了,她在這裡等候。”

“那還不快請她走!”

常妃已經從後面走來,聽到知客僧的話,便對主持笑道:“主持不必責怪,既然是太子的客人,那也是我的客人,哪有趕客人走的道理,不妨事。”

她走進了殿內,這時啞妹已經看見太子妃進來,她想躲開,可這座小殿沒有任何佛像,也只有一個門,她避無可避,只得上前盈盈跪下施一禮,卻不說話。

常妃仔細打量一下啞妹,見她年紀尚幼,但長得十分秀麗,儼然是個小美人,而且知禮懂事,顯得很有教養,而且她好像還有點眼熟,常妃想不起在哪裡見過她,或許是和誰長得相像,不過她還是一下子便喜歡上這個女孩,她知道李維正曾救過自己丈夫一命,作爲一個妻子,她是十分感激李維正,可是她無法報恩,眼前這個女孩兒是李維正的親人,常妃一顆報恩之心便轉到了她的身上。

她連忙將啞妹扶起來笑道:“你叫什麼名字?”

啞妹低着頭沒有回答,旁邊的主持重重地咳嗽一聲,提醒她道:“姑娘,太子妃問你話呢!”

啞妹從隨身的袋子裡取出紙和鉛筆,飛快地寫道:“請娘娘見諒,我口不能言。”

‘原來她竟是個啞子’,常妃心中的同情心大起,她柔聲問道:“那你能寫給我,你叫什麼名字嗎?我該怎麼稱呼你?”

啞妹猶豫了一下,便寫道:‘我大哥叫我啞妹,娘娘也可以這樣稱呼我。’

“原來你叫啞妹!”

常妃想了想便從玉頸上摘下一串玉石項鍊,這是馬皇后在世時賜她的,是她的心愛之物,她笑着給啞妹戴上,“這串項鍊不值什麼錢,但是我的一份心意,我就送給你了。”

‘多謝娘娘賞賜。’

常妃見啞妹的鉛筆是她從未見過之物,便好奇地問道:“這是什麼筆,我怎麼從未見過?”

‘這是我大哥替我做的,大哥叫它鉛筆’,啞妹寫完,便從袋子裡取出一支新鉛筆,雙手遞給常妃,又做了一個用刀削筆尖的動作。

“你是送給我嗎?”常妃接過鉛筆,她十分喜歡,便對啞妹笑道:“那我就多謝你了。”

兩人在殿裡轉了一圈,常妃把一些善財童子學藝的故事簡單給她講了一遍,笑道:“雖說女孩兒無才便是德,可我卻以爲如果女孩兒能讀書識字,學到一點聖賢知識,就更好了,比如這財童子學藝的故事,激勵人學無止境,我卻是從書上讀到,其實書中的賢德故事很多,你有時間要多讀讀書,雖口不能言,但腹中錦繡,卻比許多三寸之婦更讓人可親可敬。”

啞妹默默地點了點頭,這時一名太監匆匆跑來稟報:“娘娘,殿下已經結束了,請娘娘過去。”

常妃見她乖巧,心中更是喜歡,她撫mo一下啞妹的頭髮,輕輕笑道:“啞妹,我要走了,以後你可以來東宮遊玩,你只要說是我的吩咐就可以了。”

啞妹點了點頭,算是答應了她的邀請,常妃在宮女和太監的簇擁下快步走了,殿裡只留下啞妹一人,她望着常妃的背影,眼中露出十分複雜的神色,她小時候其實隨母親見過常妃三次,可常妃已經忘了自己。

“啞妹,你剛纔見到太子妃了?”不知何時,李維正忽然出現在她面前,啞妹嚇了一跳,連忙點點頭,指了指脖子上的項鍊。

“這是她送你的吧!看來你對她沒有惡感。”

李維正知道啞妹深恨朱家之人,見啞妹居然接受了太子妃的賞賜,他也有些驚訝。

“她...是個好人。”啞妹結結巴巴道。

“太子其實也是個仁慈之人”,李維正笑了笑,便對啞妹道:“可能咱們明天就要離開京城,下江南了。”

啞妹一怔,一雙明亮的大眼睛望着李維正,不明白他的意思。

“太子要下江南視察,他要我一同跟去,可是我暫時沒有身份,只能單獨出發了,正好你和我去蘇州探望一下舅舅。”

說到這,李維正拉着啞妹的手笑道:“走吧!咱們回去簡單收拾一下,,明天一早就出發。”

啞妹點點頭,和李維正離開了寺院。

.........

李維正回去收拾行李不提,在應天府江寧縣一條叫扁衣巷裡有一座大宅,原來是延安侯唐勝宗的私宅,唐勝宗在胡惟庸案中被誅殺後,此宅子便被官府沒收拍賣,幾經輾轉,現被一名山西茶商買到手。

中午時分,一名身材矮胖的王伙伕戴着斗笠出現在這座宅子大門前,他上前敲了敲門,大門上的探視口打開,隨即門開了一條縫,王伙伕十分靈活的閃身進了門,大門又重重地關上了。

“趙大,首領在嗎?”王伙伕低聲問開門的男子。

“在!你隨我來。”

那個叫趙大的男子帶着王伙伕走到一扇門前,他敲了敲門,“首領,王德祿求見。”

“讓他進來!”屋子裡傳出的聲音頗爲沙啞。

趙大推開門,只見屋子裡站着一個身着儒袍的中年文士,屋內光線昏暗,看不清他的眉眼長相,只隱隱見他鼻子上長一個肉瘤,他瞥了一眼王伙伕,口氣冷淡地問道:“可是宮中有消息給我?”

“是!”王伙伕取下帽子,從帽子的夾縫裡抽出那張絹綢,遞給了文士,“首領,就是這個。”

中年文士接過絹綢看了看,便從一隻小匣裡取出一卷寶鈔,遞給對王伙伕道:“這是賞你們的錢,去吧!”

“多謝首領。”王伙伕接過錢便匆匆去了。

中年文士又看了看絹綢上的內容,不由自言自語道:“去江南巡商。”

這時,旁邊的趙大問道:“首領,我們是不是也要跟去?”

“不!”中年文士輕輕搖了搖頭,“我們不能頻繁出手,他在濠塘鎮有了教訓,焉能不防備,說不定他已準備了口袋讓我們鑽呢!我們一次大意就會害死王爺。”

“那我們是回去嗎?”趙大又問道。

“也不是。”中年文士揹着手走了幾步,他沉思良久方道:“昨天王爺飛鴿傳書讓我們換一種方式,不能再直接刺殺,最好能找到不利於他的證據,可是我們到底怎麼樣才能找到不利於他的證據呢?”

“首領,我們不能這樣被動空等,不如我們主動出擊!”

“趙大,你要學會耐心。”

中年文士瞥了他一眼,拉長的聲音教訓他道:“等待不是被動,是一種策略,只要我們有足夠的耐心,機會總會出現。”

“是!屬下知錯。”

中年文士淡淡一笑,他忽然又想起一事,便對趙大道:“你等會兒去一趟江寧縣衙,告訴孫主簿,他升職的事情王爺已經給吏部打了招呼,讓他去了定遠縣後,好好盯住藍玉宅和李善長宅,一有風吹草動,便即刻報告。”

.........

第87章 秦燕之別第57章 李善長死第235章 奉旨奪權第85章 微服私訪第239章 齊王之爭第27章 蘇州舅舅第15章 仗義出手第262章 停戰議和第149章 危機悄現第251章 奇襲容城第284章 請君出甕第155章 舉棋不定第61章 借刀殺人第159章 高麗來使第283章 大明變天第44章 順藤摸瓜第70章 太子施恩第85章 微服私訪第41章 葉家姐妹(中)第93章 好事難雙第106章 菊池兄妹第33章 意外收穫第233章 周王請罪第205章 東征日本(八)第139章 出使日本(四)第116章 銀船到來第33章 意外收穫第239章 齊王之爭第253章 致命錯誤第41章 葉家姐妹(中)第142章 出使日本(七)第137章 出使日本(二)第217章 視察臺灣(下)第47章 各自出招第22章 父子夜談第49章 王府夜宴(一)第166章 遠方來客第125章 葉家暗流第251章 奇襲容城第235章 奉旨奪權第150章 陰謀陽用第111章 風吹草動第99章 等待機會第251章 奇襲容城第53章 最後爭奪第119章 銀案收網第293章 燕王之死(上)第224章 京都風雲(二)第293章 燕王之死(上)第239章 齊王之爭第41章 葉家姐妹(中)第125章 葉家暗流第2章 何去何從第127章 出發前夕第258章 小露鋒芒(上)第294章 燕王之死(下)第219章 高麗內亂(下)第202章 東征日本(五)第152章 中山肅倭第112章 廣州立威第92章 兩個副手第147章 遠方來客第52章 王府夜宴(四)第215章 高麗雜報第223章 京都風雲(一)第274章 嫁禍東籬第97章 千戶受傷第120章 京城小聚第56章 再踏征程第83章 皇孫允炆第203章 東征日本(六)第264章 景隆復出第136章 出使日本(一)第109章 出發前夕第175章 緊鑼佈局第241章 反間之計第202章 東征日本(五)第37章 公私兼顧第88章 早朝前夕第234章 名正言順第50章 王府夜宴(二)第79章 解開心結第279章 雜劇週報第24章 朱氏父子第211章 權力染缸第218章 高麗內亂(上)第42章 葉家姐妹(下)第263章 道衍遠謀第296章 喜訊傳來第58章 千里追蹤第292章 收網前夕第246章 異曲同工第158章 各施手段第101章 血洗三所第274章 嫁禍東籬第71章 京城買房第65章 燕王朱棣第101章 血洗三所第163章 最後爭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