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3章 藍玉生亂

當朝廷第一次北伐失敗後。時間便漸漸到了冬天,這是一個休整的時間,雖然李景隆在朝堂上信誓旦旦三個月滅燕,但那不過是他爲了獲權的一種表態,取代耿柄文成爲北伐主將後,他倒不急了,需要時間來鞏固他的軍權,他便再次上書朱允炆,提出朝廷新敗,軍心不穩,不利於立即作戰,他請求朱允炆給他一個冬天的時間來整頓軍隊,重振士氣,朱允炆同意了他的請求,並將他北伐的期限由三個月放寬至半年。

與此同時,燕王朱棣也利用這段寶貴的休戰期進行軍隊整合,就這樣,兩方的軍隊都開始平靜下來,他們厲兵秣馬、積極備戰,中原地區處在一種暴風雨來臨前的安靜之中。

但貴州的藍玉卻沒有跟隨中原的節奏,他在貴州已經等待了將近三年。在建文元年歲末之時,他終於感覺到機會來了,小心翼翼地邁出了關鍵的一步。

貴州思南府,天空陰沉沉地下着小雨,寒意十足,兩名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信使正牽着馬在泥濘的山道上艱難跋涉,在他們的前後,一支三百餘人的軍隊護衛着他們,翻過一個山腰,他們已經遠遠地看見了思南府低矮的城牆和城外那一望無際的軍營,衆人不由加快了步伐,向山下的軍營走去。

此時的思南府已經成爲了藍玉主力的駐紮之地,思南府處於一個極爲敏感的地帶,北接重慶府、東臨湖廣,這裡是藍玉非常熟悉的地方,洪武二十三年,藍玉奉命平定湖廣西部的土著叛亂,當時他的大軍就曾經駐紮過思南府,和當地的土民極爲熟悉,這次他再次進駐思南,便得到了當地土著和官府的全力支持,雖然思南所能提供的糧食遠遠無法滿足二十萬大軍的需求,但他們卻成功替藍玉大軍保住秘密,藍玉二十萬大軍在思南整頓了近一個月,而無論重慶方向和湖廣方向都絲毫不知情。

大帳裡,藍玉剛剛吃完午飯,正在地圖前沉思。雖然呂思遠離開了他,但此時的藍玉已經不再像三年前那樣患得患失了,他也開始變得沉穩,學會了等待機會,半年前,他利用雲南沐春回朝廷述職的機會,率五萬軍進軍雲南,企圖將雲貴連成一片,他三戰三捷,殺得沐家軍隊望風而逃,但他最終失敗於對雲南的地形不熟,被當地支持沐家的土著軍隊斷了糧道,被迫退回了貴州,這次失敗,使他意識到沐家在雲南已經根深蒂固,他無法再雲南複雜的地形中施展自己的軍事才能。

藍玉的目光便再次投向了物寶天華的四川,而這一次的目光已經不再像三年前那樣僅僅只考慮劫掠錢糧物資,他開始考慮把自己的根基搬到四川來,貴州人口稀少,土地貧瘠,使他的實力三年來幾乎沒有什麼發展。而四川卻能夠成爲他稱帝的基礎。

藍玉已經在思南呆了近一個月,他在等待最佳的時機,這時,門外傳來的稟報聲:“大將軍,秦王的信使已到。”

藍玉大喜,大步迎出帳來,只見細雨中站着兩名面色憔悴的男子,皆穿着蓑衣斗笠,他們見藍玉出來,爲首一人立刻跪下道:“秦王帳下親兵百戶楊慶參見藍大將軍。”

藍玉連忙將他扶起來,嘆道:“路途真是艱難,三個月前,我得秦王殿下的消息,希望能配合他奪取四川,我等了他整整三個月,才終於把你們盼來。”

“回稟大將軍,我們是一個月前從西安出發,跋涉數千裡才抵達貴州,也幸虧大將軍事先說好走思南府,否則我們就會從播種進入貴州了,那和大將軍便失之交臂。”

藍玉大笑,他一把拉住二人的胳臂,熱情地說道:“你們一路辛苦了,快進帳來喝口熱茶,再好好飽餐一頓。”

兩人隨藍玉進了大帳坐下,各自喝了一口熱茶,這才把內腑的寒意驅出了,百戶楊慶取出一封信和一本地圖道:“這是秦王殿下給大將軍的親筆信,同時送給大將軍一幅詳細的四川地圖。包括四川的駐軍和各府人口稅賦情況,秦王殿下希望能對大將軍有幫助。”

藍玉慌忙接過來,他先不慌看信,而是打開了地圖,仔仔細細地看了一遍,不由感慨萬分道:“這真是寶貝啊!有這幅地圖,何愁四川拿不下來。”

“請大將軍再看信。”楊慶小聲地提醒道。

藍玉笑了笑,這才把信打開了,信中秦王朱樉以極爲懇切的態度請他出兵四川,合擊漢中張翼,並支持他爲明帝,並承諾將來以王爵封賜他。

藍玉沉思了片刻,便問道:“秦王殿下手中軍隊如何?”

由於秦王沒有事先囑咐,楊慶不敢隱瞞,便道:“秦王殿下手中還有近二十萬軍隊,由於殿下和晉王在進攻河北一事上發生了分歧,他們之間開始有了不和,殿下目前已經返回西安府,但他的壓力很大,隴右和陝北一帶尚有十萬朝廷軍隊虎視,殿下便打算入川發展,希望大將軍能夠配合,只要大將軍擊敗重慶高巍的軍隊。我家殿下就會立刻出兵漢中,與大將軍呼應作戰。”

藍玉將信一合,淡淡一笑道:“我早已經承諾過支持秦王爲帝,我藍玉是一言九鼎之人,既已許諾,就絕不會失言。”

..........

建文元年十二月,貴州藍玉率二十萬大軍從思南閃電般向重慶府進攻,在南坪關一戰擊敗高巍手下大將李孝和的三萬軍隊,隨後藍玉大軍兵分三路向重慶府合擊,駐防重慶府的高巍一方面率七萬軍隊嚴守城池,另一方面火速向朝廷發出急報。

但藍玉卻繞過了重慶。大軍在巴縣渡過嘉陵江,直撲防守空虛的成都,此時的蜀王,護軍已經被朝廷剝奪,成都僅八千軍,蜀王被迫放棄成都逃亡漢中,成都守將陳思連向藍玉投降,十二月十六日,藍玉兵不血刃佔領了成都,公開宣佈支持皇長子秦王朱樉爲帝。

藍玉再次出擊四川的消息震動全國,朝廷陷入了一種極度兩難的境地,尤其是湖廣兵力虛弱,如果藍玉乘勢東進,後果將不堪設想,這時,朝廷內部有人提出與燕王和解,全力對付四川藍玉,但這個建議也遭到了強烈的反對,朝廷內部關於先燕還是先藍的爭論進入白熱化。

就在這時,燕王卻高調斥責藍玉篡明,並公開呼籲大明藩王精誠團結,一致對付藍玉,燕王的呼籲得到了衆多藩王的支持,建文二年新年剛過,燕王朱棣出兵二十萬向山西進軍,並打出了捍衛大明、掃除藍賊的大旗。

..........

入夜,兵部尚書齊泰焦急地在御書房外等候,在先燕還是先藍的爭論中,他是堅決反對與燕王和解,但是下午兵部侍郎溫延明覲見時,卻發現皇上竟隱隱有和燕王和解的意思,立刻告訴了齊泰,齊泰頓時焦急萬分,他連夜進宮勸說皇上。

齊泰揹着手在御書房外來回踱步,這時一名太監上前道:“齊泰大人,陛下有請。”

齊泰一言不發,大步走進了御書房。此時,朱允炆正在批閱一份李景隆剛剛上的奏摺,要求朝廷立即撥付糧食三百萬石,作爲北伐大軍的軍費,可僅僅在一個月前,朝廷纔剛剛撥付了兩百萬兩白銀,現在他又伸手要錢了,這讓朱允炆心中着實惱火,同時他也憂慮不已,皇祖父好不容易纔積累下來的一點財富,已經在短短的一年時間裡,被他花得所剩無幾了。

此時朱允炆也不得不承認,他在處理江浙稅賦上犯下了致命的錯誤,他不該聽從黃子澄和方孝孺的勸告,實行藏富於民的策略,更不該大規模裁撤課稅所,以至於出現了嚴重的稅收銳減,而偏偏此時的財政支出更較從前有數倍增加,一邊收入銳減,一邊支出猛增,就幾乎將國庫擠幹了。

朱允炆嘆了口氣,事實上他也知道,李景隆統帥五十萬大軍,兩個月來纔要銀兩百萬兩、糧食三百萬石,其實並不多,關鍵是他聽從黃子澄的勸告,從七省調集百萬軍進京,僅這一項就耗去了近二千萬石糧食,不當家不知柴米貴,以前總是覺得皇祖父對江浙稅賦太重,可現在他才知道,若江浙稅賦不重,別的地方又怎麼能減賦。

正是嚴重的財政問題,使朱允炆堅決掃平燕王的信心動搖了,他也開始考慮與燕王和解的可能。

“臣參見陛下!”齊泰的參拜聲打斷了朱允炆的思路,他連忙在李景隆的奏摺上批了個‘準’字,這才放下筆道:“齊愛卿不必多禮,賜座!”

“臣謝陛下賜座。”齊泰坐下,他也不寒暄,取出一本奏摺便開門見山道:“陛下,臣這兩天一直在考慮朝廷兩線作戰的可能,臣草擬了一個方案,請陛下一觀。”

朱允炆接過奏摺,卻沒有看,而是嘆了口氣道:“齊愛卿,現在還可能兩線作戰嗎?燕王高舉大義之旗,若朝廷此時去攻打北平,又怎麼向天下人交代?”

“可陛下應該也很清楚,燕王打藍玉是假,攻秦晉是真,如果秦晉二王被他攻下,他的軍隊至少會再增二十萬,那時他實力已和朝廷相當,陛下又如何抵禦他的南下?”

朱允炆過了良久才低聲道:“他畢竟是朕的皇叔,朕想與他和解,暫時不削諸王藩國。”

齊泰盯着朱允炆半天說不出話來,他終於忍了一口氣,耐心勸道:“陛下,現在的問題已經不是削藩那麼簡單了,別的藩王或許是,但燕王已經不是了,他是取陛下而代之,難道陛下連這一點都不明白嗎?”

他見朱允炆低頭不語,又繼續道:“我相信陛下並不願意讓位於燕王,其實兩線作戰也並非不可能,既然藍玉已經放棄貴州,陛下便可調廣東、廣西的軍隊北上,再調一部分京城駐軍,這樣三十萬大軍總是有的,加上重慶府的七萬軍和漢中的二十萬軍隊,這樣朝廷的百萬大軍便可分爲西線和北線,只要陛下堅決向北平進軍,燕王一定會從撤軍返回,那時兩軍對峙,陛下便可騰出手來對付四川藍玉,以速戰速決的方式,一舉解決藍玉這條禍根。”

說完,齊泰滿含希望地看着朱允炆,他認爲自己的方案已是最佳方案,可同時解決兩邊的問題,不料朱允炆卻搖了搖頭,長嘆一聲道:“愛卿的想法是好的,可是我們國庫空虛,怎麼可能支持兩線的大規模作戰呢?”

齊泰愣住了,他不相信地問道:“陛下,不至於這麼窘迫吧?”

“愛卿是不知道,朕犯下了太多的錯誤,揮霍太大,眼看就要把先帝留下來的一點老本啃光了,朕有罪啊!”

“這、這......”或許是齊泰急中生智,他忽然閃過一個念頭,連忙道:“臣聽說李維正得日本和高麗兩國的財富,錢糧頗多,陛下爲何不向他要一點呢?”

..........

第53章 最後爭奪第171章 東宮祭靈第275章 述職前夕第177章 困獸欲鬥第10章 明月初升第77章 秦王幕僚第14章 神秘路人第278章 各有猜測第159章 高麗來使第291章 內外交困第117章 風雲聚合第117章 風雲聚合第103章 紫童進門第78章 啞妹歸來第35章 各路神仙第239章 齊王之爭第70章 太子施恩第226章 京都風雲(五)第127章 出發前夕第5章 孤女無助第68章 保定春色(下)第44章 順藤摸瓜第187章 以石擊卵第285章 奇襲關中第202章 東征日本(五)第243章 藍玉生亂第273章 張翼抉擇第24章 朱氏父子第195章 步步連環第96章 種馬意外第114章 羅家盛宴(上)第196章 毒秀士勸第121章 返回京師第97章 千戶受傷第130章 兩個千戶第211章 權力染缸第147章 遠方來客第46章 把水攪渾第263章 道衍遠謀第125章 葉家暗流第56章 再踏征程第205章 東征日本(八)第89章 早朝封官(上)第292章 收網前夕第55章 道觀驚魂第5章 孤女無助第51章 王府夜宴(三)第188章 牛刀殺雞第203章 東征日本(六)第287章 紅參案(二)第52章 王府夜宴(四)第216章 視察臺灣(上)第139章 出使日本(四)第285章 奇襲關中第285章 奇襲關中第77章 秦王幕僚第169章 寧王再來第26章 巧遇王妃第242章 全力一擊第77章 秦王幕僚第72章 發現端倪第103章 紫童進門第115章 羅家盛宴(下)第259章 小露鋒芒(下)第40章 葉家姐妹(上)第277章 深遠佈局第284章 請君出甕第25章 寺院接見第96章 種馬意外第254章 該硬時硬第21章 決定辭職第245章 機密文件第141章 出使日本(六)第16章 霧裡觀花第284章 請君出甕第244章 又到新年第72章 發現端倪第97章 千戶受傷第94章 葉家有事第279章 雜劇週報第93章 好事難雙第97章 千戶受傷第263章 道衍遠謀第128章 船廠風波第5章 孤女無助第167章 蘇童進門(上)第193章 制槍造炮第105章 神秘校尉第73章 龍顏震怒第8章 父親遭禍第262章 停戰議和第145章 蓬萊紛亂第24章 朱氏父子第200章 東征日本(三)第71章 京城買房第42章 葉家姐妹(下)第80章 新店選址第169章 寧王再來第105章 神秘校尉第62章 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