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平安歸來

是夜,陰雲依然籠罩在天空。沒有月亮,大地一片漆黑,燕軍大營內靜悄悄的,似乎經過一天鏖戰和一天行軍後,燕軍士兵們都疲憊不堪地倒下了,他們渾然沒有意識到危險的到來,只有崗哨在高塔上來回巡視。在距大營三裡外,何福既焦急又興奮地注視着燕軍大營,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經過昨天的鏖戰,何福已經發現了燕軍的軟肋所在。那就是燕軍的配合尚不默契。他們騎兵雖犀利,但兵步卻無法有效地配合騎兵作戰,他知道這並不是指揮上的問題,而是訓練不夠,朝廷軍隊也同樣有這個問題,但朝廷大軍人數要多燕軍二十萬,就是這人數上的差異,足以讓朝廷大軍最後戰勝燕軍,何福很清楚,燕王也發現了這個問題,所以他才急於返回北平。想依靠城池的優勢來化解自己的劣勢。現在何福很興奮,他已經找到了擊敗燕軍的辦法了。

但讓他着急的是李景隆的大軍還沒有到來,現在已經是二更了,就算他們行軍不如騎兵迅速,但也該到了。他不時向南方望去,焦急地等待着李景隆的進攻信茄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何福率一萬騎兵焦急地等待,他卻不知道,五里外的一個山丘背後,一支由五萬騎兵組成了突襲軍已經悄悄靠近了,就彷彿一羣狼在潛行靠近獵物,五萬騎兵在山崗後停下戰馬,勒住繮繩,儘量不要讓戰馬嘶鳴,燕山鐵騎的精銳在此時充分地體現出來了。五萬騎兵就彷彿五個人一樣。動作整齊,牢牢控制住了殺氣不外泄。他們嚴陣以待,隨時可以衝鋒。

燕王朱棣依舊是一身金盔金甲,他站在山崗土,目光陰鷲地注視着前方,夜色太黑了,他看不見敵軍的情況,但他可以感覺到獵物已經進網了,他的獵物就是兩人,一個是險些要了他命的大將平安,另一個就是指揮出色的副將何福,只要把這兩個人除去,朝廷六十萬大軍就是一隻拔去了爪牙的病虎,可以任他宰殺。

“三聲炮響!”朱棣喃喃地念了兩句,他看子看天色,回頭問道:“現在什麼時辰了?”

“回稟殿下,現在二更了。”

二更了,李景隆的大軍從常理上也應該到了,他立刻命道:“可以發炮了!”

片刻,山崗上傳來了三聲沉悶炮響,在寂靜的黑暗中傳得格外遙遠,十里外皆可聽聞,頓時喊殺聲震天,一支鋪天蓋地的軍隊從正面向燕軍大營殺來,火光映照成一片海洋。

何福剛要派人去探望情況,忽然三聲沉悶的炮聲傳來,隨即喊殺聲震天,隱隱可見南方有無邊無際的火光向燕軍大營撲來,何福大喜,他翻身上馬,戰劍一揮,厲聲喊道:“大明兒郎們,爲皇上、爲朝廷盡忠的時刻到了,殺進大營!活捉燕王。”

“殺!”

一萬鐵騎如一把犀利的鋼刀。向燕軍大營撲殺而去。

“弟兄們,殺燕王者,賞銀萬兩。殺呀!”

大營另一邊,大將平安儼如霹靂般的吼聲在夜色中迴盪,同樣也是一萬騎兵,雷霆萬鈞地向燕軍大營奔騰而去。

山崗上“朱棣露出了一絲殘酷的笑意,他冷冷道:”取何福、平安人頭者,官升三級,賞黃金萬兩。活捉二人者,賞金翻倍!“

五萬騎兵如一片黑色的海洋。在沉寂後突然迸出了沖天殺氣,密集的馬蹄聲敲打着地面,彷彿大地也爲之顫抖,他們揮刀衝鋒,殺氣席捲了沉沉的夜幕。

河間府,遼東軍海邊的大營內,幾騎斥候快馬加鞭,風馳電掣般向大營衝來。

帥帳內,李維正坐在沙盤前沉思不語,幾名幕僚正在小聲地討論着霸州大戰的可能結果,燕軍四十萬。朝廷大軍六十萬,一天的戰鬥情況他們州州知道了,兩軍戰平,而且他們也從斥候的情報中知道了戰鬥的細節,由於燕軍步兵和騎兵間的配合滯慢,使燕軍被大將平安率軍一切爲二,最後導致燕山鐵騎的高機動性沒有能發揮出來,最終朝廷軍略略佔了上風。

可以說這場戰役中,一是副將何福的指揮策略非常正確,不惜代價困住了燕軍騎兵,其次就是大將平安勇烈非常,正是他犀利的衝鋒,將燕軍的步兵和騎兵成功地割開了。

但衆人卻在討論最後出現的戲劇性一幕,主帥李景隆竟在衆目睽睽下放走了燕王,讓所有人都百思不得其解。

這時,邵聞達走到李維正身邊低聲道:“大人,屬下覺得李景隆臨陣放走燕王,恐怕是另有用意。”

李維正點點頭道:“我也在想此事。先生說說你的看法。”

“屬下覺得問題極可能就出在那個燕王的臥底細作韓千嬌身上,大人想想看,和一個燕王的細作同牀共眠這麼久,那個女人僅僅是收集情報這麼簡單嗎?她會吹什麼樣的枕邊風,肯定會勸說李景隆要給自己留條後路,而且屬下仔細看過李景隆的調查檔案,在記錄中,李景隆對任何一個女人的興趣都不會超過五天,而唯獨這個韓千嬌一直跟在他身邊,由此可見這個女人對他的重要,既然如此,這個韓千嬌對他的勸說也不會沒有效果,所以我敢斷言。李景隆臨陣放走燕王,一定是他對燕王的示好,只不過是借了皇上的聖旨罷了。”

李維正低聲嘆了口氣道:“你說得有道理,我也感覺李景隆是個兩面三刀之人,既想成爲朱允炆的中流砥柱,可又要給自己留條後路,他這樣腳踏兩條船,肯定會被燕王利用,我看這六十萬朝廷大軍凶多吉少了。”

“那大人準備怎麼耍?”

李維正沒有說話,他目光注視着京城,良久,他纔對邵聞達道:“目前駐紮在京城附近的軍隊還有八萬餘人,另外揚州一帶還有七萬人駐軍,這十五萬人就是朝廷最後的屏障了,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一旦這次李景隆大敗,朱允炆肯定會從湖廣調兵回防,那樣,藍玉壓力減輕。他豈能不利用這個機會進軍湖廣,所以我考慮要搶在藍玉、的前面進軍湖廣。”

邵聞達一陣驚喜,“大人終於決定介入大明內戰了嗎?”

李維正緩緩點了點頭道:“我一直在等待時機,這次李景隆若兵敗。我至少能收攏到二十餘萬朝廷潰軍,我的軍隊就會達到六十餘萬,可以給朝廷略略展示一下實力了。”

說到這裡,李維正又用長木杆指着湖廣笑道:“再者湖廣是大明富庶之地,我得此地,進可防禦藍玉坐大。減輕漢中張翼的壓力,退,至少可以給大明保存一點實力。”

就在這時,大帳外傳來了軍士的稟報聲,“大人,河北最新戰況到。”

“進來!”

一名斥候百戶大步走進營帳,半跪行一禮,遞上一份情報道:“大人。燕王詐退,引朝廷大軍追擊。何福和平安夜襲燕軍大營中計,何福戰死,大將平安殺出一條血路,去向不明。”

“那李景隆的主力大軍呢?”

“回稟大人,何福和平史各引一萬騎兵夜襲燕軍大營,當時李景隆主力尚在百里之外。”

大帳裡一片寂靜,十晌,李維正才冷笑道:“李景隆出賣了何福和平安。”

他毅然轉身下令道:“傳我的命令。派出一百支斥候隊,在所有南下的路上攔截平安,率先發現平安蹤跡者,賞銀千兩,若抓住平安者,賞銀五千兩,但在任何情況下都不的傷害到他。”

河北青縣,這裡是沱河注入大運河之地,是運河沿岸極爲重要的一箇中轉站,運河兩岸,數百座巨大的倉庫一眼望不見邊,在繁榮時,運河裡舟輯如雲,商賈客旅絡繹不絕。碼頭上養活了數萬搬運貨物的苦力。但自從燕王造反後,這裡的繁忙再也看不到了,商旅都逃到南方,舟船也不見了蹤影,苦力們拖家帶口去長江流域謀生了,運河兩岸變得冷冷清清,青縣的地位也隨之一落千丈,這天下午,一隊明軍騎兵約百餘人從北方風塵僕僕而來,他們大多帶傷,表情悽慘,戰馬也累得疲憊不堪了,爲首二員大將,三十餘歲,身高足有八尺,長得虎背熊腰,皮膚黝黑,儼如半截黑塔一般,他的額頭和左臂都受了傷,纏着紗布,此人正是從燕軍數十萬大軍殺出來的猛將平安。

此時他的眼中充滿了悲憤之色。他要去朝廷狀告李景隆勾結燕王出賣了他們,他和手下幾乎都受了傷,從霸州過來,足足走了五天,平安也終於精疲力竭了。

這時,他看見前方出現了一座縣城,便沙啞着聲音問道:“前方可是青縣?”

“將軍,前方就是青縣。”一名士兵回答道。

平安嘆了口氣,走了五天,他們才走了不到三百里,這樣下去,到京城時恐怕李景隆早已經兵敗了。

“將軍,我們是否要進縣城休息?”

平安向四周看了一圈,見前面不遠處有個飯鋪,便道:“先去吃點東西,再看體力恢復情況決定。”

衆人皆肚子飢餓,便加快馬速向飯鋪趕去,飯鋪裡,一名店小二聽見馬蹄聲,連忙出來,卻見是一羣潰退的騎兵過來,心中不由暗暗叫苦。想跑掉已經來不及了,他只得硬着頭皮上前陪笑道:“軍爺們,可是來吃飯?”

“把你們飯鋪裡吃的東西全部搬出來!”

平安聲如霹靂,將小二嚇得一哆嗦,轉頭向飯鋪跑去,大喊道:“掌櫃的,想要命就趕緊把吃的全拿出來。”

這時,飯鋪裡還有幾名客商。似乎都是一夥的,他們也聽到了馬蹄聲。連忙向外面望去,一眼便看見了平安那高人一頭的魁偉體型,以及那根出了名的大鐵槊,幾名客商非但不害怕,眼中反而一陣驚喜。

一百多名騎兵紛紛下馬走進了飯鋪,頓時擠滿了這間小小的鋪子。平安坐下來喝了一口茶,不由陷入了沉思,而他的親兵們走到幾名客商面前,一拍桌子兇道:“這裡我們已經包下來了,你們快滾出去,否則,把你們全部扔出去。”

幾名客商嚇得連忙收拾了東西便跑。走出一百多步,他們低聲商量了一下,留下三人盯梢,其他兩人騎馬向南疾馳而去。

一百多人幾乎把飯鋪所有的食物掃蕩一空,吃完飯,他們又休息一個時辰後,體力略略恢復,平安便扔下一塊碎銀,一百多人上路了,爲了早一點趕到京城,他們沒有進縣城休息,而是繼續向南趕路。

又走了一天一夜,這天晚上。他們來到了滄北驛站,這裡離滄州還有三十餘里,平安見衆人都已累得話都說不出了,便道:“今晚不走了,就在驛站休息州”

驛站的人也差不多跑光了,只剩下兩個管事,見軍隊到來,他們不敢怠慢,立刻給他們燒水做飯,整理牀鋪,騎兵們都早已疲憊不堪,胡亂吃一點東西,倒頭便呼呼大睡。

半夜時,平安忽然被一陣密集的丐蹄聲驚醒了,“不好!”他跳了起來,搶過大鐵槊便向屋外衝去,他聽出來了,這陣馬蹄聲少說也有萬名騎兵,他衝驛站,頓時驚呆了,只見驛站外面火光通明,黑壓壓的軍隊將驛站包圍得水泄不通,他們栓在驛站院內的戰馬也不見了蹤影。

“將軍,好像是明軍。”一名親兵悄悄提醒平安道。

平安頓時醒悟,這不是燕王來追擊他們的軍隊,是明軍,他一顆心放下,便大聲問道:“你們是誰的部隊?”

這時,火光中走出一名年輕的將領,向平安微微一笑道:“平將軍。認識我嗎?”

火光中,平安見來將雖也穿着普通的鐵甲,但他卻戴一頂金盔,顯示着他身份的高貴,似乎有點面熟,他略一思索,忽然想起來了,驚訝地道:“你是李維正?”

“不錯,就是我,我已經等你多時了。”李維正得到斥候在青縣發現平安的消息,他立刻率軍趕來攔截,他的大營就在滄州以東的海邊。急趕一天,終於在滄北驛站截住了平安。

平安心中疑惑,他沉聲問道:“李總兵,你率軍趕來攔截我是何用意?”

李維正淡淡一笑道“我是來救平將軍一命。”

“救我一命?”平安更加疑惑了。他連忙問道:“你此話怎講?”

“平將軍或許還不知道,李景隆在你和何福偷襲燕營失敗後,已經派八百里加急快報,向朝廷告你們二人不聽主帥將令,擅自領兵出擊。破壞了他的大計,要求嚴懲於你。”

平安勃然大怒,指着北方頓足大罵道:“無恥小人,分明是他勾結燕王,出賣了我們,他還倒打一耙,我就不信朝廷會相信他的鬼話?”

李維正卻冷笑一聲道:“平將軍。恐怕你到京城時,李景隆已經兵敗如山倒了,那個時候,他爲了保命,自然會將全部責任推在你和何福將軍的身上,他可是皇上最信任的黃子澄兩次推薦,黃子澄爲了掩飾自己的推薦之責,他會讓皇上聽信你的話嗎?再說,李景隆是舟許人,李文忠之子,皇親國戚,皇上賜他通天犀帶,還親自給他行了推車禮,這是何等寵信,如果皇帝聽信你的話。不就等於打自己的耳光嗎?你自己想想看,皇上會把罪責加到李景隆身上嗎?打敗仗總要追究責任,李景隆已經先下手爲強,告了你們。這個責任不由你來負,會由誰來負?”

“這……”平安低下了頭。眼中閃過一抹痛苦地神色,他知道李維正說得對,前一次大敗後。皇上仍然讓李景隆爲主帥,可見是何等相信他,在自己和李景隆之間,皇帝怎麼可能會選擇自己?自己前去京城,真的是回去送死。

李維正見他已經明白了,便嘆了一口氣,誠懇地說道:“平將軍,我實不相瞞,驛站裡的兩個管事也是我的人,我如果想活捉你,只要在你們飲食中放點迷藥就可以了,但我不想那樣做,我只是想和你好好談一談,讓你知道自己的處境。”

平安擡頭呆呆地望着李維正。半晌,他遲疑地問道:“你莫非是想讓我加入遼東軍?”

李維正點了點頭,道:“我非常清楚,那三聲炮響,就是李景隆事先泄露給了燕王,就因爲你們在前一天的戰役中沒有把他放在眼裡,他纔想借燕王之手除掉你和何福將軍,你沒有證據證明他勾結燕王、但他卻能指責你們是擅自出戰,破壞他的戰略,這是已經定論之事,而普天之下,也只有我才能爲你洗潸冤屈,平將軍,我愛惜你這個人才。我非常希望你能加入遼東軍,與我一道掃除燕王、藍玉,平定天下。還大明一個朗朗的天空,你可願意?”

平安動心了,他沉思一下,對李維正道:“大人,能否讓我想一想?”

“好!我等你。”

平安轉身向驛站內走去,這時,李維正在他身後大聲道:“大丈夫立於天地之間,當立不世之功。名垂青史,焉能含冤鬱鬱而終?”

平安身子猛地一振,他眼睛裡射出了深刻的感情,他竟不再猶豫,轉身走到李維正面前跪下,昂聲道:“平保兒願辦大人效犬馬之勞!”

第243章 藍玉生亂第262章 停戰議和第19章 絕境求生第11章 家厚養廉第173章 故伎重施第268章 初抵重慶第232章 故伎重施第41章 葉家姐妹(中)第106章 菊池兄妹第277章 深遠佈局第148章 暗流潛伏第158章 各施手段第78章 啞妹歸來第84章 藍玉請罪第236章 激戰山海第57章 李善長死第151章 兵發琉球第123章 意外兼任第84章 藍玉請罪第194章 雙妻有喜第158章 各施手段第233章 周王請罪第154章 路遇同僚第87章 秦燕之別第16章 霧裡觀花第230章 京都風雲(九)第284章 請君出甕第221章 風雲疾變(中)第142章 出使日本(七)第137章 出使日本(二)第28章 表妹顧英第166章 遠方來客第174章 遼東事變第86章 三王進京第271章 眉資大戰(中)第27章 蘇州舅舅第209章 朝鮮戰略第276章 迎頭一棒第227章 京都風雲(六)第183章 遼王朱植第255章 聖旨之下第271章 眉資大戰(中)第217章 視察臺灣(下)第120章 京城小聚第140章 出使日本(五)第234章 名正言順第143章 離開日本第74章 太子力薦第143章 離開日本第108章 南下密命第259章 小露鋒芒(下)第226章 京都風雲(五)第228章 京都風雲(七)第140章 出使日本(五)第84章 藍玉請罪第34章 各有門道第164章 種田養雞第130章 兩個千戶第32章 偶遇故人第216章 視察臺灣(上)第290章 紅參案(五)第241章 反間之計第91章 初任千戶第276章 迎頭一棒第32章 偶遇故人第189章 家有內鬼第137章 出使日本(二)第125章 葉家暗流第103章 紫童進門第99章 等待機會第188章 牛刀殺雞第235章 奉旨奪權第40章 葉家姐妹(上)第276章 迎頭一棒第10章 明月初升第138章 出使日本(三)第188章 牛刀殺雞第279章 雜劇週報第174章 遼東事變第291章 內外交困第20章 取捨之間第221章 風雲疾變(中)第108章 南下密命第269章 首戰嘉定第169章 寧王再來第119章 銀案收網第262章 停戰議和第287章 紅參案(二)第181章 初到遼東第204章 東征日本(七)第35章 各路神仙第59章 野外露宿第258章 小露鋒芒(上)第137章 出使日本(二)第4章 遠房二叔第119章 銀案收網第63章 暫棄前嫌第269章 首戰嘉定第57章 李善長死第258章 小露鋒芒(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