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三路北伐

這時元兵羣龍無首城裡大亂,馮彪只等步兵一到便一把摘下頭上番帽露出裹在頭上的紅巾,其餘部衆紛紛效仿,這是爲了進城以後分清敵我。馮彪一聲吶喊:“賈校尉領一萬兵馬佔領北門,其餘隨我去奪南門。衝~!”

這兩萬紅巾軍就在徐州北門分道揚鑣。同來的賈三自帶一萬士卒強行登城清理城上守城元軍,馮彪帶領兩千騎兵一萬步兵直奔南門,路上元兵望風而逃。

眼看將將趕到南門,迎面奔來一騎。馬上元將一身甲冑身罩藍綢披風,手上竟提着九尺長杆鑌鐵狼牙棒。這元將身後只跟着三五百步卒,陣型雖亂卻是個個精幹強悍。

馮彪帶着兵馬雖足有一萬,但看這迎面而來的元將也不由得一陣心驚:‘真乃虎將也’。這元將只帶着三五百兵卒便來迎擋一萬紅巾兵馬,不是虎將是什麼?馮彪大刀一揮:“給我衝殺過去”。一萬紅巾兵馬此時已接肩挨膀的塞滿長街,這時聽得馮彪命令便如潮水般衝向那迎面而來的元將及數百元兵。

豈料,那元將竟然身處將林兵海中猶自不懼,狼牙棒使得潑風一般。轉瞬便有數名紅巾兵士被其所殺。馮彪不由大奇,策馬迎上去厲喝一聲:“怠!好一個不要命的漢子。你若放下兵器,我便饒你不死。”

那元將哈哈笑道:“如今城破,我便活着又能怎樣?城在我在,城亡我亦不存。納命來!”說着竟策馬揮舞狼牙棒直奔馮彪。馮彪心下了然,這名元將是一心求死啊!

馮彪隨之一聲厲喝:“放箭。”士卒聽令,早有弓箭手準備。一陣亂箭射去,那元將尚在縱馬奔來已是身中數箭摔在馬下。馮彪不敢耽擱,率軍只向南門衝殺過去。

沒有半個時辰南門也被控制。紅巾士卒一打開徐州南城門,早等在城外的大奎與楊永懷帶領四萬紅巾軍呼嘯着殺入城內。

經過一整天的戰鬥,敢於頑抗的元軍都被消滅,大部分元軍放下了武器投降。紅巾軍順利佔領徐州,斬獲頗豐。張開派出城防兵馬嚴守四門巡視各主要街道,又休書一封向亳州快馬報捷,並命人將守備府裡的家眷僕從另置別院嚴加看管。待一切佈置停當,纔回到守備府與衆將會齊。

三日後,亳州傳來消息。小明王命大奎與楊永懷二人連夜趕回亳州,並由毛貴鎮守徐州與宿州兩地。大奎與楊永懷不敢耽擱,在接到小明王傳訊的次日便帶馮彪,賈三等人及一千騎兵火速趕回亳州。

公元1356年二月初,劉福通命大將李武,大將崔德各率領馬步軍兩萬,轉戰於陝甘各地。另派遣破頭潘爲大將,關先生爲軍師領兵五萬由汴梁東尋舟船渡黃河入魯,再由魯地入冀、晉,北破上都(內蒙正藍旗)。並派遣張大奎爲先鋒大將,領兵兩萬先行,劉福通親率主力大軍五萬直取汴梁。爲掩人耳目,駐守徐州的毛貴由徐州出兵兩萬繞路直取元大都(今北京)左近的棗林及柳林兩個重鎮。

三路大軍中,重中之重便是劉福通這一路。汴梁緊扼黃河渡口,爲連接南北的交通要衝,歷代皆爲兵家必爭之地。一旦攻克汴梁,兵鋒便可直指元大都。

大奎帶着馬步軍兩萬開赴汴梁,隊伍一路上浩浩蕩蕩,蜿蜒數裡。二月春風吹花拂柳,遠望青山綠水春意黯然。騎在馬上大奎卻是愁眉不展,汴梁曾爲五代的都城(後梁,後晉,後漢,後周,北宋,後期的金朝也已汴梁爲都城),素有古都之稱。它的位置又是如此重要,元兵在此必是重兵防守,如是衝鋒陷陣倒也好說,但若攻城…...!

楊永懷見到大奎如此,便開解道:“張將軍何必憂心忡忡,俗話說:船到橋頭自然直,車到山前必有路。我們只管殺將過去,總會有辦法的。”大奎笑道:“你我二人何必將軍將軍的,叫俺一生兄弟俺便十分高興了。”

楊永懷連忙搖手道:“那卻使不得,兄弟二字私下裡叫叫也就罷了,這在軍中卻不可沒有規矩。”大奎見楊永懷如此認真不由任由他。

楊永懷沉吟片刻道:“我等出發不久,料來汴梁尚未得到消息。依末將來看,可派遣細作數百人先行一步,喬裝混進汴梁城。一旦大軍開到便裡應外合搶佔城門一舉拿下汴梁城,不知張將軍意下如何?”

大奎呵呵笑道:“楊大哥深謀遠慮,俺是比不上的,恩,就依楊大哥的。”話音沒落,大奎身後的馮彪粗着嗓子道:“既如此,我便帶上精幹士卒二百人先去汴梁好了,”此言一出,賈三在一旁哈哈笑道:“就你?長得凶神惡煞一般,哪裡像平民百姓?人家一看便知道是個軍漢!”馮彪一聽不由反脣相譏:“你長得好,賊眉鼠眼一臉奸相,一看便是雞鳴狗盜之徒!”

“好了,別吵了。”大奎一聲怒喝,身後二人皆不敢再吵。大奎想了想問楊永懷道:“楊大哥看我面相像平民不?”此言一出,楊永懷大驚道:“張將軍萬萬不可妄想,你乃帶兵的主將,你若去了何人帶兵?”大奎笑道:“若論帶兵,楊大哥自然比我強些。”

楊永懷大搖其頭道:“張將軍休要如此說,此計不可行!你去還不如我去。”大奎聞言想了想道:“楊大哥多智,進城自然無慮。但大哥家中尚有妻兒,俺卻是光棍一個,還是俺去合適。”楊永懷聞言看定大奎良久方道:“我楊永懷從軍殺敵豈能瞻前顧後?”說罷一指身後二萬紅巾隊伍道:“你去問問他們,誰無父母親人?……。”大奎擡手止住楊永懷的話頭道:“楊大哥莫要爭辯,俺且問你軍中誰是主將?”

楊永懷疑惑道:“當然是將軍你啊!”大奎又問:“誰是副將?”楊永懷毫不猶豫道:“自然是我啦。”大奎再問:“到底是主將聽副將的,還是副將聽主將的?”楊永懷聞言一癟,剛要反駁,大奎臉色一板:“衆將聽令。”身周衆人在馬上齊齊拱手:“末將聽令。”

大奎揚聲道:“從現在起,楊永懷將軍代掌前鋒大將之職,馮彪馮將軍爲輔。賈三精選強幹士卒百人,隨我喬裝先行趕赴汴梁不得有誤。”身周衆將齊齊拱手應是。

第九十三章 原來如此第二十七章 驛兵信物第八章 一網成擒第五十九章 張莊羊倌第十六章:千里赴太平第二十五章:騙得真情流露第二十一章:狡兔三窟第八十二章 象鼻山傳說第三十一章:當官真累第四十二章:告別師門第七十一章 火併血濺堂第三十三章:劍之道第七十一章 火併血濺堂第十五章 如此能耐第六章:人贓並獲第三十六章 中軍喊冤第二十三章:信以爲真第五十三章:放糧賑災第九十八章 石坳村求計第三十一章:當官真累第六十章:刀劍笑第一百一十七章:原來如此第二十二章 凶神惡煞第七十九章 斬草除根第五章:風雨夜行人第五十五章 八格牙路GG第一百零五章 兵車行第四十三章 初聞倭寇第一百二十二章:應天搬兵第二十二章:遷都汴梁第一百章 分道揚鑣第二十一章:狡兔三窟第一百一十二章:快樂之本第二十九章 有口難言第二十三章:傻蛋除奸第七章 覲見之禮第一百一十四章 鳳毛麟角第十九章:適時安慰第七十九章:閨房之樂第二十一章:狡兔三窟第五章:風雨夜行人第二十八章 血洗守備府第七十章 水落石出第八十章:楊家槍法第六十七章:迎親周折第七十六章 駿馬黑風第三十二章:再上天台山第七章 過江赴援第七十七章 縱談國事第九章 淚灑何處第十章 一較高下第六十二章 救民水火第二十九章 生擒敵首第六十章 喝酒殺人第四十九章 殘酷刑法第九十七章 安然脫險第十一章 奇妙至極第九章:千里拜師第二十六章:皮肉之苦第九十章 定西大捷第八十六章 血濺黑山第七十一章 城外城第八十八章 燕翅樓主第六章:爲民除害第一百二十四章 禍起蕭牆第一百一十九章:龍吟虎嘯第四十二章:告別師門第一百二十三章:誰是真英雄第八十四章 比武招親第二十八章:漢蒙一家第三十七章:心繫百姓第八十三章 搏命廝殺第四十二章 鐙裡藏身第十五章:百姓告狀第三十三章 雷霆之怒第三十一章 雪上加霜第四章:亳州被圍第九十章 定西大捷第一百零二章:黃鶯馴馬第十五章 如此能耐第六十五章 是非曲直第一章: 劫法場第十八章 稱兄道弟第十四章 潘府驚變第四十六章 輕裝簡從第九十一章:騙了人就跑第十七章:藝成下山第一百一十二章 戰則必勝第三十章 命運輪迴第十六章 夜半縱火第一百二十一章 順元暴動第十一章 考校軍法第三十九章 小鎮殺劫第一百零三章 以一敵百第四十八章:如此應酬第八十八章 燕翅樓主第十七章 再作馮婦第七十二章 何謂民心第三十七章 深明大義第五十九章 張莊羊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