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博採衆長

劉福通又講了棍棒,大斧,方天戟等以及刀,劍,鞭,錘等短兵器的技法要點後繼續說道:“無論哪一個流派使哪一種兵器,招法不同但技法大致相同。”

大奎雖然腦子笨,但在長時間的觀察和切磋中着實學了不少東西。別人各種兵器使得虎虎生風,他卻依然兩眼一抹黑一樣也不會使。不同的是再次見到這些兵器演練他便知道了什麼樣的動作會出什麼樣的技法。如此學習之下,轉眼數月。大奎身上的傷也痊癒了。

這日,依然是如往日看着衆將校習練武藝。劉福通在身邊道:“我大宋堂堂上將,卻終日提着扁擔多有不妥。我勸張將軍改換一下兵器,可着工部打造。”

如今的紅巾軍,所轄之地不過數州縣,所謂的工部也只是幾十名鐵匠扎堆而已。

大奎道:“扁擔是俺下山時師門所贈,不可廢棄。”

劉福通呵呵笑道:“不是廢棄,張將軍可將扁擔着專人看管,如需用時取來便是。”

大奎撓撓頭問:“那你說,俺用什麼兵器好?”

劉福通笑道:“依老夫所見可使鐵槍,鐵槍亦槍亦棍,張將軍力大招沉,使用鐵槍與使用扁擔並無分別。”大奎想到答失八都魯的槍棍合一點頭稱是。

此後每日大奎手持棍棒與講武堂衆將習練。他叫別人進擊他來防守,由於他對各兵器技法已經爛熟於胸,防守異常嚴密。三兩人都奈何不得他,大奎一時興起叫上十餘人圍擊自己。

畢竟雙拳難敵四手,雖皆持木棒但難免不時捱上一記。大奎發現打在身上並不十分疼痛才知道大家不下重手都在讓他,不由大怒。聲言不盡全力者軍法從事,這裡大奎軍階最高,衆將不敢不從。一時間棍棒交加,把大奎打的與豬頭相仿。

劉福通知道此事後,哈哈大笑,他勸大奎凡事循序漸進否則欲速則不達。

大奎聽從勸告,初時兩人。熟了以後三四人,後來到了七八人。最後竟真的十餘人圍攻仍可自保。大奎在天台山學過的步伐起了作用,如今進退自如,防守更是風雨不透。

每到習練時,十餘人各持棍棒圍攻大奎,大奎盡力防守。一時間練武場上棍棒相交之聲如同爆豆一般。步戰熟了,大奎又換馬上。騎馬不比步戰,需要人馬默契配合。

大奎又苦練馬術,不知聽誰說的。蒙古韃子的馬術厲害,大奎便在俘虜降將中選了十幾人將馬上技法一一演示。回來後大奎騎上紅雲照貓畫虎,結果摔的七暈八素。大奎又犯了倔,記住一個技法非練熟不可,哪怕飯不吃覺不睡。這日劉福通招衆將議事,見大奎吊着右臂,一問才知大奎是練馬術摔的。

如此一月有餘。慢慢的與紅雲如心靈相通般,不必刻意驅使,紅雲便能會意。這時大奎又按先前的法子叫人來以棍棒相戰,初時一兩人其後練熟便逐漸加人。最後至五六人便不能再加,因爲五六匹馬圍在四周已根本加不進人來。如此一來,大奎原地不動便可應付有餘。大奎抵擋時棍棒飛舞猶如潑瘋,劉福通便給大奎的這種技法取名‘潑瘋擋’。

這日,中軍議事完畢。劉福通對大奎道:“張將軍每日皆是習練潑瘋擋,只守不攻如何取勝?”

大奎倒是沒想到這一點,便問:“元帥,那你說俺該怎麼練?”

劉福通手扶鬚髯笑道:“武藝流派衆多,非是一墩而就。然千招會不如一招精,你能將答失八都魯斃於馬下全仗一招回身甩扁擔,就是這個道理。”

大奎又問:“那我應該如何習練?”

劉福通沉思片刻道:“你可就劈砸,突刺,橫掃,上撩四式精心練熟,如能精熟便如虎添翼。”

大奎聞言點點頭,但隨後問道:“元帥曾說給俺打造兵器,如今兩月有餘爲什麼還沒動靜。”

劉福通笑道:“張將軍莫要着急,小明王聽說張將軍要打造兵器,特命人四處購買好鐵招攬巧匠。我想不日便可成事。”

大奎有些受寵若驚的道:“不要這麼麻煩,生鐵的就成。”

劉福通道:“張將軍乃我大宋威名赫赫的上將,如何能使凡鐵打造兵器?”大奎不善言辭,但內心十分感動。一直想問湯大哥的下落,如今也不好開口了。

回到軍營,大奎找來兩隻百斤石鎖縛於扁擔兩端扛着去了講武堂。此後每日便持着縛了石鎖的扁擔練習劈砸,突刺,橫掃,上撩四式。大奎想,當初在天台山上師父叫自己習練百里走時便是負重練習。

如今自己照貓畫虎應該沒錯,如此苦練四個月後,大奎雖持着兩百餘斤的扁擔每日操練,仍把扁擔舞的虎虎生風,講武堂衆將校見到直驚得目瞪口呆。

期盼的兵器已打造好送到了軍營,大奎在自己的營帳內見到的是一隻一丈有餘的木匣放於條案上。大奎走過去掀開木匣,裡面是一條烏黑髮亮的鐵槍。鐵槍整一丈,鴨蛋般粗細。槍頭長一尺,鋒芒畢露。下鑄一精巧鐵環,環上懸墜一束紅纓。大奎提槍在手,入手甚重。走到帳外隨意揮舞,帶起虎虎風聲。不由稱讚:“好槍。”

衆兵卒見到,慫恿道:“張將軍得了好槍,不妨去校場演示一番。也好叫小的們開開眼界。”

大奎興致勃發哈哈笑道:“好,都去校場吧。”正要走,迎面來了劉福通帶了一干侍從。劉福通一見面便笑問:“張將軍對這條槍可還滿意?”大奎笑得合不攏嘴。

劉福通道:“此槍名曰鑌鐵烏龍槍,重八十五斤。以上好鑌鐵二百斤化汁,取其鐵汁精華煉就。”大奎一聽,更是愛不釋手。

劉福通笑道:“小明王殿下知道張將軍有飛石打鳥的絕技,特命人以上好鹿皮縫製皮囊一件,請張將軍一併笑納。”身後侍從端上一個托盤,上面放着一隻紅色皮囊。大奎接過皮囊仔細翻看,皮囊一尺見方做工精細。外秀一隻斑斕猛虎,繡工精湛。內襯絹帛華貴非常。

大奎低頭不語,劉福通呵呵笑着走過來接過皮囊親手爲大奎懸於腰際。

旁邊一兵卒道:“元帥,我們正想去校場見識一下張將軍武藝。”

劉福通笑道:“如此甚好,不妨同去,也正好看看張將軍一年來所練技藝如何。”

wωω●тт kǎn●C 〇 一干人騎馬的騎馬,步行的步行。前呼後擁的取道校場,大奎騎着紅雲馬,身着紫金獸面鎧外罩赤紅虎紋披風,手提鑌鐵烏龍槍。虎視熊盼,怎一個威風了得…...。

第四十八章:如此應酬第七十八章:到底是誰第二十三章:信以爲真第二十四章:流雲寨劫鏢第八十五章:教子有方第六十二章 猛虎在側第二十七章:以身相許第六十八章:朝中百味第一百零一章:死裡逃生第四十二章 一紙降書第五十二章:曉以利害第一百二十二章:應天搬兵第七十二章:三日回門第一百一十一章:楊小虎比武第八章 難解難分第七十一章 火併血濺堂第一百一十一章 留困三寶山第十九章 單騎救父第四十五章 精兵強武(下)第九十二章 定西安民第四十九章:財寶滿屋第八十九章 命理玄機第五章:風雨夜行人第二十九章 生擒敵首第八十二章 大戰沈兒峪第七十章:木頭嘎達第六十章 喝酒殺人第六十六章:迎娶黃鶯第六章 百夫校尉第四十三章 光復蘭州第五十二章 鐵樹開花第十六章:千里赴太平第一百二十四章:攔路鳴冤第一百二十章 全民皆兵第七章 過江赴援第三十七章:心繫百姓第一百零一章:死裡逃生第五章:風雨夜行人第十三章:只是挨棍子第五十章 如此神醫第七章:山路遇襲第四十九章 治病救人第七十章 水落石出第五十九章:順元乞丐第三十六章 除貪務盡第十四一章 花樣繁多第十三章 暮色灘塗第一百二十五章:青牛鎮審案第十三章 躍躍欲試第四十七章:恐嚇逼供第八十九章 元帥出馬第七章:酒後揮毫第八十七章 釜底抽薪第二十八章:順元災荒第十九章:慈母高堂第一百一十四章:自強不息第十三章:只是挨棍子第三十章 混跡城防第六十五章 是非曲直第八十九章 命理玄機第三十章 混跡城防第五十九章 海島接應第九十六章 下鄉訪賢第二十五章 夜入私宅第四十三章:輕揩美人淚第一百零一章:死裡逃生第三十九章 小鎮殺劫第四十三章 火勢熊熊第二十六章:風情萬種第二十七章 望眼欲穿第九十七章 安然脫險第九十五章:秋風怨第三十三章:習文練武第五章 軍中報到第二十一章 鐵騎援兵第一百二十七章 毫不避諱第一百二十一章 順元暴動第十四章:金石爲開第十五章 夜探敵營第八十六章 血濺黑山第一百二十九章 難逃一死第九章:初見吳王第二十五章:喜得寶馬第九章:千里拜師第七十七章:靈智上人第四十一章 一夫當關第九十六章:清者自清第一百一十八章 得意忘形第六十七章:迎親周折第六章 新官上任第七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一百二十四章 禍起蕭牆第九十五章 朗目山退敵第一百二十三章 心中瞭然第二十三章 潘夫人第一百零二章 圍山剿匪第七章:夜半緝拿第六十章 以馬換羊第三十四章 取捨難斷第六十四章 血戰廟兒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