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選賢任能

三百里路走下來,康茂才的傷勢日益加重,大奎不僅心急如焚。好在已進入蘭州地界。大奎差人快馬進城報信,隊伍行至下泉,已見到蘭州派來的救援人馬。

回到蘭州,大奎也是一病不起。隨軍醫官給大奎探過脈象,不禁漬漬稱奇。楊小虎忙問緣由,醫官這才娓娓道來:“張大人失血過多,加之一路勞頓。修養兩個月便可無事了。只是傷重如此,卻脈象平穩氣息悠長,老夫生平僅見。”頓了頓醫官笑着續道:“這裡既無他事,老夫告退了。”

楊小虎將醫官送出營帳,手裡卻拿着醫官留下的藥方。藥方上的藥材多是補血補氣的,可眼下正值戰亂之年,十家藥鋪九室空,卻到哪裡去抓藥?正在犯愁之際,遠遠走來一羣人。楊小虎一望之下,心中不由得大喜過望。

來的是徐達,及湯和等衆將。楊小虎迎上前去一一見禮,徐達微微一笑道:“張大人傷勢如何?”

楊小虎躬身實言道:“郎中說失血過多,修養兩月便可無事了。”

徐達點點頭,看到楊小虎手上的藥方,接過來看了看便轉身交給站在身後的藍玉將軍。

“藍將軍素來有辦法,這件事就交給你辦。”徐達面帶笑意對藍玉說道。

大將藍玉接過藥方,看了看這才抱拳道:“屬下這就去辦。”說着轉身要走,徐達卻是笑道:“即便是抓藥也不急於一時,看望過張大人再走不遲。”

此刻的大奎正在昏睡中,面色鐵青脣色發白。徐達等人輕聲進了營帳,看望過後便又悄無聲息的退出了營帳。楊小虎送到門外,徐達這才囑咐道:“楊將軍便在此好生照料張大人,遲些時候本帥派專人前來看護。”

楊小虎連忙謝恩,徐達續問道:“康將軍現在何處?”

楊小虎忙道:“康將軍受了內傷,郎中看過後也是束手無策。”

徐達嘆息一聲,這才言道:“康將軍戎馬半生,卻落得如此結果,天妒英才啊。”

楊小虎躬身在側,直到徐達言道:“帶我們去見康將軍。”

“元帥請。”楊小虎伸手作請,元帥徐達當先行去。楊小虎陪行在側,始終落後徐達半步。直到將徐達等人帶到康茂才的住所。楊小虎身份低微,故此留在了門外。過了許久徐達等人才出來,楊小虎竟然見到徐達的眼眶是溼的。

送走徐達等人,楊小虎回到了大奎的住所。

聖旨宣召徐達及衆將回轉江南應天,太祖皇帝要論功行賞犒勞三軍,故此明軍在蘭州沒有久留。徐達打算在來年開春之前回到京師應天,故此全軍已早作好準備。

蘭州乃是兵家必爭之地,若是大軍離去,又恐遠在漠北的擴廓帖木兒帶兵來取。爲此蘭州守將的人選便成爲了重中之重。

聖旨宣召,凡各軍大將均須班師,由此一來留守蘭州的便應該是副將或偏將。軍中能人輩出,按說不泛守城良將,但若論智計讓徐達放心的,那便是康茂才。

康茂才的身世,許多人都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元帥徐達卻是知之甚詳。康茂才本爲元庭降將,曾帶兵與紅巾軍廝殺多年。後來元庭授予其淮西宣慰使之職,令其扼守長江。當年的吳王大軍幾次北上欲取滁州,均被康茂才帶兵擊退。後來元帥徐達派出八百里加急調請常遇春前來,這纔將康茂才一擊而潰。

康茂才武功或許不及衆將,但若論智計卻是人中翹楚。平生數百戰未曾一敗,唯與常遇春一戰敗北,康茂才被俘後,吳王朱元璋愛其才幹,卻派常遇春前往說降。所謂:識英雄重英雄,康茂才與常遇春化干戈爲玉帛,這才同殿稱臣。

然上蒼不公,天妒英才。常遇春被害,如今康茂才也身負重傷危在旦夕,這卻讓元帥徐達痛斷肝腸。

中軍帳中,元帥徐達愁眉不展,衆將也都默默無語。

“本帥欲請康茂才將軍鎮守蘭州,然其身體有恙不能勝任,衆將可有人選?”元帥徐達沉默良久這纔出言詢問。

前鋒大將孫遷出列道:“末將手下有候吉侯勇兄弟可擔此任。”

徐達臉色一苦,卻是道:“候吉侯勇兩位將軍勇猛有餘,然謀略不足,難當大任。”

徐達說話一陣見血,卻是絲毫沒留半分情面。軍中大事,自然不能兒女情長瞻三顧四,這也是徐達一貫行事的作風。

大將藍玉出列道:“末將以爲鎮守蘭州需一文一武,如此可保萬無一失。末將舉薦後備軍主簿田倉,此人熟知兵法心細如髮,當可勝任。”

徐達聞言卻是連連搖頭道:“主簿田倉其人雖具儒智,但優柔寡斷,不可不可。”

原來徐達身爲三軍主帥,軍中屬下有何能爲,他早已是爛熟於胸,故此方能如臂使指百戰百勝。衆將相顧側目,又有幾位將軍上前舉薦人才,都被徐達一一回絕。

湯和一直沒有說話,徐達見狀不僅問道:“湯將軍一直沉默寡言,看來是成竹在胸了?”

湯和微微一笑,略一沉吟這纔出列抱拳道:“末將對藍玉將軍的話頗爲贊同,然要想蘭州無慮,必要智者千慮勇者無敵,末將這裡舉薦兩人當可勝任。”

徐達聞言雙目頓時放出異彩,開口問道:“是何人?”

湯和略一思索,這才說道:“京師信使,樞密院千戶張溫,此人足智多謀可比康將軍。”

徐達聞言沉吟片刻,點點頭道:“不錯,劉丞相也曾向本帥舉薦張溫,但京師要地不可無良將鎮守,故此此次西征張溫沒有同來。如今張溫恰在蘭州,這是再好不過了。”徐達頓了頓,這才問道:“智者千慮是不錯的,那麼另一人是誰?”

湯和微微一笑道:“太子太保,中書省左都御史,濟州太守張大奎。”

此言一出,衆將不僅交頭接耳。

徐達聞言連連搖手道:“不可不可,張大人命運多磨,如今本帥已奏請聖上將其官復原職。讓他回鄉享福去吧。”原來大奎曾求徐達元帥,自己功成身退再不問軍旅之事。徐達雖是沒答應,但卻記在了心裡。

大奎曾是太子太保,江南通政使。後來因爲三十萬兩銀子丟了烏紗,淪爲軍中伙頭校尉。但關川河一戰,大奎孤身退十萬元兵,攻破慶陽城大奎居首功,奪取蘭州迫使李思齊降明,三件大功方換來徐達一次心軟,這才上書太祖,替張大奎求情。

太祖接到徐達奏報,心中也是好生爲難。這太子太保倒是好說,可這江南通政使如今已是替各地言官奏摺的中轉差事,況且已被胡惟庸接任。張大奎一身本事,來做這個傳話的活計,倒實在是屈才。無奈之下,太祖只得將大奎封作中書省左都御史。剛巧大奎是濟州人,乾脆連濟州太守一併做了。

若是按太祖朱元璋一貫的脾氣,大奎貪贓三十萬兩白銀,腦袋早砍了八百回了。期間雖有重臣求情,但也能看出太祖皇帝對大奎的袒護。若是太祖真想殺人,誰求情都不會保得住大奎的腦袋。

如今湯和舉薦張大奎,徐達卻是連連搖手,一則是大奎如今重傷在身,二則是徐達對大奎的許偌。這許偌雖是無言,但卻重逾千斤。

湯和見徐達不允,這才微微一笑環視衆人道:“擴廓帖木兒勇冠三軍,試問在場諸位何人能擋?張大奎曾將擴廓帖木兒十萬大軍逼退,試問何人能爲之?由此可見,要守蘭州,張大奎乃是首選。”

徐達嘆口氣,這才語重心長道:“如今張大奎已是濟州太守,又是左都御史。讓其守城怕是不妥。此刻他重傷在身,不如留其在蘭州養傷。軍中派出侍應及郎中小心看護便是,料來兩個月之內張大人還下不得牀。”

徐達明裡不便留下大奎守城,爲今之計也只能以大奎重傷在身不能遠行爲籍口。

衆將聞言紛紛稱是,湯和更是對徐達佩服的五體投地。大明軍中何人老謀深算?徐達也!

本來徐達打算將康茂才也一併留在蘭州養傷,但康茂才聞聽大軍即日班師的消息,竟是讓身邊兵士給徐達帶來了一句話:末將蒙聖上恩寵,官至三品同知。如今命不久矣,只望苟活數日,班師回京得見龍顏,康茂才雖死無憾。

徐達命人備了暖車,康茂才這才隨軍一同出發,臨行前楊小虎送來一封信,湯和接過信箋打開看了一眼,卻是給康茂才的。康茂才傷勢嚴重,無奈之下湯和持了信箋進了暖車,親自讀給康茂才聽:康兄如面,張大奎今生有幸,得識康大哥。雖無金蘭誓言,但卻生死與共。他日再聚首,當浮一大白。

雖是短短几句話,但字裡行間卻是將生死兄弟間的情誼表露無疑。湯和讀完信,再看康茂才,卻見康茂才的臉上留下兩行熱淚,嘴脣輕啓說了一句話:來生再做兄弟。

第八十二章 大戰沈兒峪第五章 一睹真容第十五章:鐵棒磨針第五章 一睹真容第一百一十八章 得意忘形第四十章:二品大員吃白食第八章:少小離家第七章:夜半緝拿第一百一十二章 四川老鄉第三十四章:棋高一着第三十八章 不容樂觀第二十六章 羣龍無首第一章: 劫法場第八十五章 強搶美人第三十一章 初聞喜訊第三十章 命運輪迴第八十五章 強搶美人第一百零三章:山谷偶遇第七十章 水落石出第二十八章 大局爲重第三章 買兇殺人第三十九章 小鎮殺劫第二十二章:俺是山東來的第二十四章 巢湖傳說第二十八章:順元災荒第十二章:春光無限好第四十四章 進兵平涼第二十八章 血洗守備府第十五章:百姓告狀第一百二十三章 封官加爵第一百二十一章:大明風雲榜第五十五章 山中較技第三十六章 好漢饒命第二十六章:殺出重圍第一百一十八章 絕處逢生第十四章:萬夫莫敵第八章 一網成擒第四十三章 火勢熊熊第十七章:智取徐州第一章:滿城盡是勢利眼第九十五章:秋風怨第二十三章 潘夫人第十七章:智取徐州第八十二章:親如一家第八十七章:朝堂規矩第七章:傻蛋發威第三十七章 太祖登基第六十六章 崆峒求藥第六十七章 鬧市兇案第二十五章:騙得真情流露第十九章:慈母高堂第十一章 調兵遣將第四十二章:告別師門第三十二章:再上天台山第六十六章:迎娶黃鶯第七十章:木頭嘎達第三十七章 深明大義第五十四章 狼狽爲奸第一百二十四章:攔路鳴冤第五十七章:操刀虎孟歌第十九章:適時安慰第六十六章 崆峒求藥第八十九章 命理玄機第六十三章 誘敵百里第十七章:世道不平第三十九章 人事不省第五十二章:曉以利害第十八章:三路北伐第六十二章 救民水火第一百一十七章 井井有條第十四章 把酒夜話第四十六章:查實災情第九十章:區大錘第一百一十六章 如蒙大赦第五十二章 殺機涌現第二十二章 凶神惡煞第五十四章:武學真意第一百一十五章 血戰大山丫第九十七章:楊小虎的鐵槍第六十一章 夜半奪船第四十二章 鐙裡藏身第八十四章 比武招親第三十七章 太祖登基第二十七章:困守安豐第二十二章:甩手扁擔第十九章 貿然出擊第四章 趁夜摸營第二十二章:甩手扁擔第五章:固守亳州第一百二十二章:應天搬兵第二十七章:困守安豐第一百零三章:山谷偶遇第四十二章:告別師門第六章 百夫校尉第三十九章 小鎮殺劫第八十四章 天妒英才第八十章 狗急跳牆第三十八章 喜得貴子第一章 將星隕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