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章 天倫之樂

黃鶯思慮片刻才規勸道:“夫君莫要貪財誤事啊。”

“呵呵呵,夫人多慮了。”大奎笑道:“待到王福餘黨授首之後,爲夫便辭官隱退,到時與夫人便在此福地終老一生,每日縱情山水豈不快哉?”

黃鶯聞聽大奎有此想法,也覺甚妙。每次大奎出行,黃鶯都終日裡心緒不寧,若是大奎辭官歸隱,到時就不必擔驚受怕了。

大奎用一根筷子到杯中沾了酒水去喂張長風,黃鶯見到驚問:“夫君做什麼?”

“都說老子英雄兒好漢,我張大奎的兒子豈能不會喝酒?”大奎嬉笑着喂張長風嘗酒,許是酒水的辛辣味道並不好,剛剛數月大的張長風嚐了幾筷子竟突然哇哇大哭。

“快把孩子給我,那與你這樣的父親。孩子這麼小你就喂他酒喝!”黃鶯接過了張長風,抱在懷裡哄着,大奎不禁哈哈大笑。

“哦哦,長風不哭,長風不哭,娘在這啊!”黃鶯抱着張長風好言相哄,張長風卻依舊嚎哭不止。“孩子許是餓了。”黃鶯說着解了衣襟給孩子餵奶,張長風有奶吃果然不再哭泣。

望着嬌妻愛子,大奎心懷大暢,不由自斟自飲起來。

具區吞滅三州界,浩浩湯湯納千派。從來不著萬斛船,一葦漁舟恣奔快。仙壇古洞不可到,空聽餘瀾鳴湃湃。今朝偶上法華嶺,縱觀始覺人寰隘。山頭臥碣吊孤冢,下有至人僵不壞。空餘白棘網秋蟲,無復青蓮出幽怪。

我來徙倚長松下,欲掘茯苓親洗曬。聞道山中富奇藥,往往靈芝雜葵薤。詩人空腹待黃精,生事只看長柄械。今年大熟期一飽,食葉微蟲真癬疥。白花半落紫穟香,攘臂欲助磨鐮鎩。安得山泉變春酒,與子一洗尋常債。

多少文人墨客讚譽太湖,尤以宋代文豪蘇軾爲最。眼望碧波浩瀚,遠山峰巒疊翠。大奎不由的嘆謂平生。早年的疆場浴血,如今的官場沉浮,就如這美不勝收的山川美景般如夢似幻,仿若往日種種猶在眼前。

“夫君你在想什麼?”黃鶯抱着張長風問道。

大奎聞言這才發覺自己走神了,再看黃鶯懷中的張長風,此刻吃飽了以後正在黃鶯懷裡睡的香甜。

“沒事,我只是想起了從前的往事。”大奎笑着答道。

黃鶯看着大奎半響,這才溫言道:“夫君多日奔波,想是倦乏了。我們這就回去吧。”

“也好,反正這好山好水也不會跑,他日再來也是一樣的。”大奎笑着說完,又來抱張長風。黃鶯輕輕將張長風遞給大奎,口中叮囑道:“慢些,孩子剛剛睡着。”

大奎抱過愛子,這才輕聲道:“哎呀,我兒子長得真漂亮,都說兒子長得像母親,這話一點都不假。”說着低頭在張長風粉嫩的笑臉上親了一下。誰知熟睡中的張長風竟‘哇’一聲哭將起來。

“你看,剛剛睡着,你就用鬍子把他扎醒了,孩子給我。”黃鶯再次接過了孩子。

大奎不由得呵呵傻笑起來,摸摸嘴邊的鬍子茬道:“多日奔忙,倒是疏於打理。”

遊船駛回湖岸,岸邊早有衆親隨恭候,大奎與黃鶯在衆人護持下回了張府。

一進家門,馮師爺即迎上前道:“張大人,京城快馬送來兩封通報,我大明雄兵數十萬已攻破元大都,惠帝妥歡帖木兒北逃,皇上念及惠帝妥歡帖木兒識時務順天命,特追封其爲元順帝。另外朝廷月前派遣湯和將軍南下與廖永忠將軍水陸並進,逼迫方國珍部降我大明,方國珍其人如今已赴京師領罪。”說着雙手遞過兩張文告來,原來朝廷但凡有重大事宜,均會以文告的方式遍告各地州府縣江南百官。

大奎展開信箋看了幾眼,轉瞬臉上現出喜悅之情。元朝丟了京師,可見其氣數已盡,雖甘肅等地仍有元朝餘孽盤踞,但其便如秋後的螞蚱,已經蹦躂不了幾天了。

看到第二封文告,大奎心中卻是毫無一絲喜悅。

慶元府學堂與羽山(在黃岩城南)文獻書院都是方國珍親自指定興建的。

元朝當政之時,台州一帶災荒連年,到至正十四年,58年間,先後發生了18次災荒,其中有10次是水旱災。方國珍割據後,修了鬆門的蕭萬戶塘,大閭的長沙塘、塘下塘、橫山截塘和塢根的趙萬戶塘;另一處是楚門一帶的先後圍成的能仁塘、東嶴塘、江心塘、九眼塘、崇德塘、三山塘、吊山塘、花巖塘、渡頭塘、楓林塘、上青塘、陳司徒塘,使楚門灣的大片海塗成爲良田。在方國珍佔領慶元(寧波)後,瞭解到上虞縣海堤年久失修,水淹成災。國珍帶謀臣沿江察看,下令改用石砌海堤,修成後成爲一片沃土。

方國珍安定了台州、溫州、慶元(寧波)後就致力保境安民,休養生息,鼓勵農工商學,輕徭薄斂,百姓安居樂業。比起戰事頻繁的中原,浙東可謂天堂。方國珍爲民做了三件好事:一是興辦學堂,二是修築塘堤,三是建造橋樑。

在臺州、溫州、慶元三地,方國珍民望極高,可說爲民之福祉鞠躬盡瘁。但此番朝廷逼迫方國珍納降,卻是有違民意。

方國珍本爲江浙行省平章,只是因爲萬民擁戴故此遭皇上嫉恨,這功過是非卻也不是一兩句話能說得清。當年安豐之役,張士誠派遣手下大將呂珍兵圍安豐城四年之久,可張士誠未降元之前,何嘗不是百姓之依靠?

當今的皇上,當初的吳王朱元璋,派徐達爲元帥,常遇春等爲大將,擒殺張士誠之時就在如今的蘇州。(PS:蘇州在元朝名叫平江,後更名爲隆平。明朝建國後改名爲蘇州。大奎第二次下山到了蘇州時,距張士誠覆滅不過短短三個月而已。)

張士誠在當初平江的民望也是極好的。

(PS:張士誠,字確卿,乳名九四。元英宗至治元年(公元1321年),出生於興化白駒場(今屬江蘇省大豐市)的一個貧苦的鹽民之家。他是元末農民起義領袖之一,領導了江浙海鹽民反對元朝統治的武裝起義。他領導的起義軍縱橫江浙一帶,建立了革命政權,控制了中國東南最富庶的地區,切斷了元朝漕糧和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從經濟上沉重的打擊了元朝統治者。毫無疑問,早期的張士誠是對元作戰的蓋世功臣。當第一階段反元大起義進入低潮的時候。百萬元軍已經打破了紅巾軍長江防線恢復了南北元軍的聯繫。作爲非紅軍系統的張軍的堅守導致脫脫率領的元軍主力崩潰。從此開始了各路反元義軍的第二次高潮。施耐庵、羅貫中都曾效力張士誠。紅巾軍起義同時又有張士誠,他所領導的反元鬥爭,牽制了元朝的軍力,壯大了紅巾軍的聲勢。

至正十三年(1353年),因受不了鹽警欺壓,張士誠與其弟士義、士德、士信及李伯升等十八人率鹽丁起兵反元,史稱“十八條扁擔起義”,他爲首領。後隊伍逐漸壯大,攻佔泰州、興化、高郵等地。次年正月,在高郵稱誠王,建國號大周,自稱誠王,以天佑爲年號。高郵曾一度被元大軍包圍,後因主帥丞相脫脫臨陣遭貶,元軍自亂,他乘勢出擊獲勝。十五年,由通州(今江蘇南通)渡江南攻。次年初,攻佔常熟、平江(今江蘇蘇州)、松江、常州等地,並定都平江。隨後,與朱元璋軍交兵。十七年,敗於朱元璋軍。1357年元朝派兵攻打張士誠,張士誠由於面臨被元軍與方國珍夾擊的情況便投降元朝,被封爲太尉。之後張士誠的勢力也不斷擴張,擁有北至徐州、南至紹興的割據實力,並且曾多次運糧至大都。二十三年,派呂珍進攻安豐(今安徽壽縣),逼走劉福通和韓林兒,在平江自立爲吳王,其弟張士信爲丞相,用黃敬夫、蔡彥文、葉德新三人爲參軍,但是之後張士誠的勢力並沒有繼續擴大。張士誠與朱元璋的勢力不斷交戰。朱元璋以“先取通泰諸郡縣,剪士誠肘翼,然後專取浙西”(《明太祖實錄》卷十八)的方式一步步削弱張士誠。在朱元璋討滅陳友諒之後,於1366年開始對張士誠的勢力進攻,並且於1367年包圍張士誠所居的平江;平江城被攻破後張士誠被俘,之後被押解至金陵(今南京)自縊而死,時年47歲,葬於吳縣斜塘。目前蘇州市斜塘鎮有張士誠墓。)

張士誠內懷懦弱,坐失良機;當其被俘爲虜時,辭無撓屈,絕粒自經,也不失爲一大丈夫。對於吳地人民來說,張士誠爲人寬厚多仁,賦稅輕斂,因此吳人對他頗多懷戀。至於明人書中對他的多種指斥,均屬狂狗吠人之辭,多不屬實。張氏屬下貪縱,但並不殘暴,也沒濫殺人,加之吳地殷富,即使東吳官員愛錢,也不是刮地三尺那種貪殘。蘇州當地人一直很懷念昔日張士誠輕徭薄賦的仁德,每年陰曆七月三十日爲張士誠燒香,託名爲地藏菩薩燒香,實際上是燒“九四香”(張士誠原名張九四)。

第四十六章 父子情深第一百零一章:死裡逃生第十八章 不可輕動第五十章 嚴密部署第十三章 躍躍欲試第十五章 善惡之分第四十三章 光復蘭州第五十七章:操刀虎孟歌第十二章 秋葉飄零第五十章:請君入甕第四十五章:餓殍百里第一百零三章 以一敵百第三十八章 血戰蘭州第一百零四章 好生之德第九十七章:楊小虎的鐵槍第六十七章 蘭州告急第五十五章 山中較技第二十五章 火勢熊熊第一百二十七章 毫不避諱第六十八章 血染定西第三章 買兇殺人第三十六章 好漢饒命第二十二章:遷都汴梁第二章:懲治惡賊第九十四章:校場小試第二十二章:甩手扁擔第八章 故人相見第九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七章 覲見之禮第六十四章 血戰廟兒坪第十九章:喬裝進城第十八章:三路北伐第八十七章 釜底抽薪第一百零四章 好生之德第十章:善意欺騙第七章 過江赴援第三十六章 除貪務盡第一百二十五章 有口難辯第一百一十二章 四川老鄉第一百二十章 凶神惡煞第二十五章 火勢熊熊第六十五章 選賢任能第一百一十九章:龍吟虎嘯第一百一十九章 強悍如斯第五十七章 良藥苦口第五十章:請君入甕第二十七章 北伐中原第二十一章:狡兔三窟第五十八章:打不贏就告狀GG第一百零五章 兵車行第七十一章 城外城第二章:混跡市井第三十三章 一山二虎第七章:酒後揮毫第一百一十四章:自強不息第一百一十章 誰可敵之第一百零三章 以一敵百第二十二章 深夜勸降第四十九章 治病救人第四十一章 子午雙刀第一百一十三章 再無生機第六十五章 是非曲直第十八章 再戰王保保第十章:千里奔波第一百一十九章 五族連心第一百二十三章:誰是真英雄第二十四章:人馬狂奔第七章 過江赴援第二十五章:護駕離京第四章:篝火夜話第三十三章:習文練武第十八章 不可輕動第一百零三章 以一敵百第三十六章 好漢饒命第十章 一較高下第九十九章 周詳計劃第八十三章 搏命廝殺第二十六章 明軍哨探第三十五章 形容憔悴第三章 三局兩勝第五十四章:天蠶寶甲第三十五章 形容憔悴第二章:殺出重圍第七十四章 隻身求援第五十章 如此神醫第八十七章 釜底抽薪第三十六章 好漢饒命第八十四章 比武招親第八十八章 雪夜奪城第一百一十六章:楊小虎揚威第六十三章:路途風波第八十章:楊家槍法第一百一十五章 用武之地第三十三章 雷霆之怒第二十章 初生牛犢第十二章 秋葉飄零第五十一章 以茶代酒第六十八章 正道滄桑第九十九章 塵埃落定第十六章:收降楓林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