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心繫百姓

直到大家吃飽喝足,撤了酒席泡上一壺清香綠茶,大家圍坐一起又開始談笑起來。

大奎端過茶碗,輕抿一口道:“這茶太淡了,不好。”馮師爺笑笑道:“茶有清智提神之功效,此刻天色已晚若喝濃茶卻不利睡眠。”大奎不禁問道:“俺就不明白,爲什麼茶是苦的卻很多人喜歡喝?”

馮師爺抿了一口茶道:“茶之道在於心境,講究修心靜氣。茶道源遠流長非隻言片語可以道盡,它既有佛家之不爭,又有道家之無爲,還有儒家之中庸。可以說簡單的一道茶卻是包含了三教之精義。茶味苦,是因爲具有醫藥調理之功效。這裡還有一則典故,戰國時期吳越之爭,越王勾踐兵敗被俘。後來在吳王夫差的宮中同自己家人一併淪爲奴僕,勾踐終日臥薪嚐膽品盡苦澀,歷經十餘年終於得嘗所願迴歸故里最終成就霸業。所以說茶之道尚有含辛勵志之寓意。”

大奎撓撓頭道:“以前俺還不知道,原來茶有這麼多門道啊。”馮師爺呵呵笑道:“如今我們只是簡單的泡壺清茶,如是特殊場合便十分講究。些許工序一言難盡啊。”

大奎還待再問,門外走進一名衙役。到了近前拱手道:“啓稟張大人,隆平正通鏢局黃世傑求見。”大奎聞言立時呆住了…。

馮師爺見到大奎發着呆不說話,疑惑道:“大人在想什麼?”大奎驚道:“正通鏢局黃世傑來了。”馮師爺不解的問道:“來了又怎樣?”

大奎手足無措道:“他不知道本官就是本官。”馮師爺愣了一下,恍然道:“大人是說他不知道江南通政使便是張大人?”大奎點點頭,馮師爺哈哈笑道:“張大人如今已過而立,怎可一副孩子心思?”

大奎辯解道:“當時俺下山,師父訓誡俺說:‘貧賤能看世態炎涼,窮酸可觀人情冷暖’,俺一直是乞丐模樣。後來遇到了黃世傑的女兒黃鶯,俺看上她了但又不好開口。所以湯和大哥請吳王賜婚給俺,但是俺還是不放心,怕黃世傑一家嫌貧愛富所以去他家作了趟子手。”大奎一頓接着道:“要不是聽說羅大海遇難,俺也不會來與你們會合。”

馮師爺不解的問道:“難道大人不希望早日與黃小姐完婚?”大奎支吾道:“不是不想,但俺還有大事要做。”馮師爺不由問道:“不知大人心中有何大事?”大奎站起身道:“俺押鏢去了順元城,那裡鬧了災荒。俺想在這臨安與隆平富庶之地籌糧送去順元,那裡每天都會有人餓死的。可吳王下旨賜婚說只要我與黃鶯見面即刻完婚,所以…。”

馮師爺站起身拱手道:“張大人心繫百姓大公無私,屬下欽佩之至。”說罷一揖到底。

許元,董虎,田風,周凱四名侍衛也都起身拱手道:“爲國爲民,我等義不容辭。一切全憑張大人吩咐。”

大奎環望自己的五名屬下,點點頭道:“好,大家坐。”衆人依言坐下。大虧沉吟道:“俺想,黃老鏢頭此來一定是爲羅大海的事。俺下令封鎖了囚牢,連夜審案,這些他還都不知道。不如這樣,馮師爺出去和他把事請說清楚叫他走吧。”

馮師爺起身道:“也好,屬下去說。”馮師爺剛要走,大奎又道:“切莫叫他與羅大海見面,不然我的身份就穿幫了。”馮師爺答應着,轉身出了門。

大奎坐在那裡發着呆。許元,董虎,田風,周凱四人見大奎在哪裡深思也不便打攪。過了一會,馮師爺回來了。大奎擡頭問道:“黃老鏢頭走了?”馮師爺道:“走了,屬下對他們說張大人已經休息了不見客。另外告訴了他們羅大海已經平冤昭雪,叫他們放心。”

大奎疑惑的問道:“他們?”馮師爺道:“同來的還有一位頭上蒙着黑紗的姑娘,她就是大人說的那個黃鶯吧。”大奎點點頭沉思道:“明日由隆平府的王大人監斬,然後你們都回隆平。今晚我要回師門一趟,等我回來後與王大人計劃籌糧的事。”

馮師爺坦言道:“大人,籌糧一事非同小可,況且這件事不在大人的職權之內。屬下覺得此事需上報吳王,如今我大明正整軍備戰,所需軍糧不在少數,大人徵糧如不經過吳王許可怕有麻煩。”大奎道:“既然這樣那就有勞馮師爺書寫一封奏摺,差許元董虎二人送去應天呈與吳王。”

馮師爺點點頭,起身去取來文房四寶及一份空白奏摺。田風過來幫着硯了墨,馮師爺取了空白奏摺在桌上展開,提筆餵飽墨汁,略一籌措揮毫疾書:江南通政使張大奎奏報,昔日臣巡視至貴州行省順元地界,此地卻已飽受蝗災。百姓流離失所度日艱難,如今更是餓殍遍野生靈塗炭。臣奏請於江南富庶之地徵集糧米二十萬擔押送至順元救災。望吳王殿下恩准,臣跪乞爲盼。

馮師爺拿起奏摺輕輕吹乾,呈給大奎道:“大人請過目,屬下如此措辭是否妥當?”大奎看了看道:“如此甚好。”說罷叫董虎取了自己的印信在奏摺上蓋了印章。馮師爺折起奏摺,在封皮表錄上寫下‘呈吳王親覽’五個小楷。待到墨幹又取了折匣將奏摺放於匣內,呈給大奎。

大奎順手接過奏摺道:“許元董虎。”許元董虎二人起身抱拳道:“屬下在。”“勞煩二位將此奏摺連夜送至應天,交予湯和將軍轉呈吳王”。 許元接過奏摺,二人抱拳道:“屬下遵命。”說罷轉身出了房門。

大奎站起身道:“如此我便走了,你等照俺吩咐明日斬了龐志棟後便一起回隆平府吧。”馮師爺與田風周凱抱拳道:“屬下遵命。”

大奎取了龍泉劍懷裡揣了腰牌,便出門而去。

嘉禾縣是座小城,城牆低矮城門前也只有幾個老軍把守。大奎大步走出城門,幾個老軍連問都不問,大奎的衣飾已經說明一切。

出了城門探手撩起衣袍下襬掖與腰上,取道向南一路飛奔。他心中有個結,須向恩師請罪。隆平府距天台山一千餘里,照大奎的腳力明日午時以前便可見到恩師。

第四章:亳州被圍第三章:鏖戰黑鵲山第四十二章 鐙裡藏身第九章 淚灑何處第七十七章:靈智上人第二十六章 明軍哨探第五十一章 以茶代酒第九十五章:秋風怨第五十六章 浴血殺賊第一章:雀佔鳩巢第九十四章:校場小試第六十四章:下聘黃家第一百零一章 八府調兵第一百零四章 密謀退路第十八章 再戰王保保第九章 淚灑何處第六十二章 救民水火第四十七章 孤身求藥第一百零五章:洗骨伐髓第一百一十一章 留困三寶山第二十章:進山打獵第八十六章 壯家好客第二十章:進山打獵第八章:兩虎相爭第四十章 風雲暗涌第二十八章:漢蒙一家第一百零九章 意外之喜第八十二章:親如一家第二十五章 將軍府飲宴第十二章:精誠所至第七十九章 何去何從第十七章:智取徐州第九十二章:苗疆毒王第五十三章:放糧賑災第十八章:歸心似箭第八章 故人相見第五十五章 八格牙路第九十六章:清者自清第二十三章:信以爲真第四十三章 火勢熊熊第三十四章 取捨難斷第六十六章 崆峒求藥第二十四章 心中苦澀第二十一章 半路截殺第五十九章 海島接應第三十一章:當官真累第三十六章 好漢饒命第四十三章 火勢熊熊第一章 中隱於市第六十三章 海盜覆滅第六章:武藝與養生第一百零一章 雲南那達慕第五十七章:操刀虎孟歌第十章:千里奔波第二十二章 逢凶化吉第五十三章 荒原兵劫第六章:武藝與養生第九十五章 平陽風波第十六章:收降楓林寨第十二章 秋葉飄零第三十六章:公正廉明第六十五章:福地豪宅第九十三章 原來如此第六十四章 血戰廟兒坪第一百一十三章 再無生機第五十八章:打不贏就告狀第八章 難解難分第六章:武藝與養生第九十章 定西大捷第十章 太原會師第九十七章 陰差陽錯第四十四章:依依惜別第五章 一睹真容第一百零九章 意外之喜第四章 趁夜摸營第十三章 躍躍欲試第一百一十四章 山路埋伏第三十五章:嘉禾抖官威第七十九章 斬草除根第五十五章:楊小虎練功第十四章 月下暢飲第二十二章:遷都汴梁第二章 宦海沉浮第六十一章 火燒張家莊第九十三章 原來如此第二十三章:汴梁被圍第二十二章 凶神惡煞第二十三章:信以爲真第六十二章 救民水火第七章:酒後揮毫第五十八章 松林夜宿第九十七章:楊小虎的鐵槍第四十七章:恐嚇逼供第三章 三局兩勝第一百一十五章 用武之地第八章:少小離家第八章 故人相見第五十六章:賭氣尋仇第六十六章:迎娶黃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