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章 軍隊怪像

要說搶好處這東西,最能激發人的潛力,原先各地的那些老爺兵們,得到命令不得不上戰場,首先在開拔上就百般刁難推脫,什麼開拔費燒埋費,傷病費,各種費,林林總總,只要你差了一點,就絕不挪窩。

等一切都滿足了,不得不開拔啓程,那速度堪比蝸牛,恨不得走他個地老天荒,而如果每天要走三十里那絕對是爲了趕下一場的飯食,因爲大明朝的規矩是,軍隊沿途的開銷糧餉都由所經過的州縣負責,你走過了頭,他們不管,你沒到達地方,他們也不管。想當初京畿之戰時候,山西的救援大軍就是這樣,被三日五調,連續餓了五天,結果軍隊譁變一鬨而散,因此還搭進去一個山西巡撫,一個山西總兵。

但這次情況卻大不相同,不管是哪裡出發的隊伍,只要一接到盼星星盼月亮發下來的調令,立刻丟掉所有的破爛,火燒屁股一樣往北跑,每日五十里的路程絕對不在話下,有時候每日達到了100裡破紀錄的行軍距離,而且還沒有叫苦抱怨的,沿途這些兵痞們也沒有心思去騷擾各個州縣,讓整個大明的百姓簡直就不適應了。難道整個大明的軍隊突然間都脫胎換骨了嗎?都瞬間成了人民子弟兵了嗎?

潘健行,也是這些老爺兵裡一支隊伍,他是河北的駐軍,卻堂皇的拿着南直隸(南京)兵部的調令,理直氣壯的向遼西趕。

而這支軍隊的新任千戶潘健行,是吏部左侍郎的兒子,原本就是一個地痞流氓,讀書對他來說簡直就是苦差事,打架鬥毆不務正業,可是愁懷了他老爹。

在大明,賣官鬻爵這時候大家都在做,但有個前提,那就是要想做個文官,那是難上加難,因爲大明養士三百年,文聲鼎盛,每年科考進士的士子如過江之鯉魚,那是烏央烏央的,那真是做到了秀才多如狗,舉人滿街走,在南方,一個家族要是沒有兩個三個舉人進士及第,你都不好意思出門。

而這些千辛萬苦及第的舉人進士的目的是什麼?還不是做官出仕,正所謂學而優則仕嗎。

但那個時代可不像這個時代,現在往好了說叫社會職能越分越細,其實就是官僚機構龐大臃腫,爲了安排子女當官,一天時間就能給你鼓搗出來一個什麼局,最不濟還是一個莫名其妙的辦公室,指揮部,將子女名正言順的弄個正科副處乾乾呢。

那時候不行,機構就那麼點機構,員額就那麼點員額,絕對不能超出。

還有一點也是至關重要的,大明雖然施行的虛君制度,但這個制度不完善也不徹底,皇上對官吏的任命可是抓的緊緊的,不管是吏部內閣選什麼官,哪怕是一個小小縣丞,也必須皇帝同意,就比如大明的萬曆因立太子之事與內閣爭執長達十餘年,最後索性三十年不出宮門、不理朝政、不郊、不廟、不朝、不見、不批、不講。不再接見朝臣,內閣出現了“人滯於官”和“曹署多空”的現象。什麼意思?就是說,大明朝許多官職沒有人做,讓政府幾乎停擺,不是不做,而是皇帝不批做不了。

一面是官位稀缺,一面是文人塞途,因此想要及第進舉之後能當上官,那你得等,於是,即便身爲吏部左侍郎的要職,也不敢冒被無數眼紅的人盯着的風險,將一個連童生都不是的兒子弄上一個文官噹噹,只能在順天府掛個小吏的名目,這屬於自收自支的範疇。

文官難當,武將好做,但在那個嚴重的重文輕武的年代,大家寧可在家賦閒也絕對不做那羞恥的職業。

但這次不同了,這次是去遼西,於是,他的老子趁着這次機會,爲他謀求了一個武官的行當,直接做了千戶,然後懇請南京兵部給他頒發了一份調令,直接劃歸了復遼軍的序列,希望能在呂漢強的手下獲得一份軍功,然後升遷轉職,畢竟老子是吏部的官,只要軍功到手,由武將轉文官那不還跟玩兒似的嗎?這樣就有了晉身仕途的機會,就可以光宗耀祖了。

而這個潘建行帶來的1000多足額的士兵,出身幾乎全是潘家的宗族子弟,還有就是七大姑八大姨家的孩子,更有是家裡的佃戶奴僕,反正一個個都眼睛血紅的,準備在呂漢強的手下撈出軍功,然後榮華富貴的過下半輩子。

潘健行的隊伍不但有兵員,而且還帶了奶媽婆子小妾,更是鶯鶯燕燕一路歡歌笑語。

在出發前,這位東林左侍郎,在密室裡,很是和自己的這個即將走到呂漢強身邊的兒子,耳提面命了一番,於是帶着升官發財撈軍功憧憬,帶着東林不可告人的艱鉅使命,潘建行帶着浩浩蕩蕩的隊伍啓程了。

這樣一路緊趕慢趕,在路上又彙集了五支趕奔遼西的大軍,互相通報下來,竟然都是年兄年弟,什麼侍郎的兒子,尚書的孫子,某位知府大人的兄弟,竟然還有一個走路都東搖西晃,站着都要丫鬟攙扶的,年近七旬的老人,細細一盤查下來,這傢伙竟然是某個小巡府的老爹,也想替兒子上陣殺敵,也想賺取軍功爲死後哀榮。

不過大家都見怪不怪,也都知道去了,不過是拿軍餉享福領軍功去了,因此六路人馬合爲一路,當然吏部最大,這支人馬就共推潘建行做了頭頭,於是這浩浩蕩蕩的大軍逶迤東來,直接殺奔了山海關。

兵過山海關的時候,孫承宗就坐在城頭上,一臉憤怒的看着這不成隊伍的旅遊大軍,不斷的用拳頭敲打着城垛口,一陣陣悲哀悽涼涌上心頭,但卻又無可奈何。

等潘健行一路上飛也似的跑到遼西行轅的時候,整個隊伍已經累得跟狗似的。

一進北鎮,潘建行帶着其他五個軍頭,立刻拿着兵部的調令直接衝進了呂漢強的行轅,這時候呂漢強正在堆積如山的案牘後面,奮筆疾書,手下諸將文武,進進出出,忙的是熱火朝天。

結果這個潘健行也不參見,直接大大咧咧的將兵部的調令摔在了呂漢強的桌子上,然後毫不客氣地拉過一把椅子來,歪着身子坐在那上面,還往左右看了看,對着穿着普通士兵服裝的王健吩咐道:“一路緊趕慢趕,還不是想爲你們上陣殺敵?爺爺這裡口渴的很,麻溜的給爺端水來。”

這時候王健就看向了呂漢強。

第794章 因勢利導(第一更)第416章 強盜誕生第662章 前景一片光明第392章 暗藏危機第259章 誰都不傻第113章 不和諧的年飯第972章 辭官潮第1016章 決死攻擊第788章 大麻煩第1065章 溫情的廝殺第072章 聖旨到第805章 孫元化(第十二更啦)第380章第346章 皇家家丁第761章 救援開始第914章 攻防戰開始第710章 沒完沒了的麻煩第389章 軟柿子第491章 打不死的小強第455章 砍斷尾巴第651章 大戰略第599章 開海啦第227章 好戲上演第289章 遇刺第515章 崇禎的喜與怒第810章 祖大壽的感受第912章 盤山出動(爆更)第556章 故地發展第760章 破釜沉舟第648章第1051章 變陣第961章 市井不和諧聲音1第577章 再見姚同新第610章 血洗義氣幫第119章 談判第869章 封爵第453章 向北向北第1029章 面對強敵第761章 救援開始第464章 進京勤王第141章 施壓第317章第785章 試探本心第302章 打開局面第147章 取捨之間第488章 焦頭爛額第335章 駕到雁門第215章 謀劃第678章 焚琴煮鶴間的改造第022章 東廠光臨發佈下明朝的基本狀況,以方便大家看書1第502章 奴才第434章 死戰開始第072章 聖旨到第559章 逍遙遊第131章第933章 安排應對第647章 心有所苦要擔當第1060章 不同第838章 家人來了第746章 再衝第1043章 各有算計第006章 大明第一步第098章 孤臣第081章 新時代的開始第673章 兵發黑山第659章 建設葫蘆島第851章 宮廷政變3第054章 深深宮苑第919章 朝堂形勢(繼續爆更)第1046章 難啊第672章 收場第458章 混亂的局勢第685章 人口裹挾令第1078章 大明江山,與我何干第614章 倒溫戰爭第614章 倒溫戰爭第163章 忠臣 奸臣?第614章 倒溫戰爭第748章 替小胖子提親第948章 抗捐第1093章 鎮壓反叛第012章 打秋風的來了第227章 爭風吃醋第297章 根基第253章 書信往來第1074章 火槍對騎兵第271章 火拼第1041章 決斷第1055章 到達戰場第1027章 功敗垂成第673章 兵發黑山第742章 危機出現第076章 送禮是個技術活第320章 引渡法案第1047章 篝火對話第692章 靜坐戰爭第433章 無邊的思念第008章 生財第1058章 皇族朱大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