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尷尬

?平陸縣隸屬山西省運城府,地處秦、晉、豫交界處三角地帶,平陸縣北靠中條山與運城盆地相依,南臨黃河與河南省三門峽市相望,的確是山西的一塊好地方,這要是擱在後事,早就成爲一個黃金三角洲了。

隊人馬來到平陸城外,尋到一塊地方安下營寨,這次到了目的地不走了,因此,營寨的建立也上心起來,這當然的引起了當地百姓的恐慌,因爲按照現在的規矩,匪來如梳,兵來如篦,這裡駐軍,當地百姓就要倒大黴,於是一羣羣百姓呼爹叫兒,拖家帶口的關閉了房門紛紛逃難。

看着這樣的狀況,呂漢強趕緊進行安定民心的行動。

女孩子到什麼時候都最能取得人信任的,尤其是漂亮的女孩子,更能取得人們的信任好感,於是,軍營裡兩個女神出馬,希望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娘,我們是好官軍,我們是呂大人的人馬。”子涵拉着一個抱着孫女急急忙忙逃難的大娘的手,面帶笑容的解釋。

“多俊的閨女啊。”那大娘當時眼淚就下來了,緊緊拉住子涵的手,左右望望,見子涵的親兵遠遠的在外面勸說百姓,忙小聲兒焦急的道:“是被官軍抓的吧,一看就是富家小姐,趕緊的,趁着那幫混蛋沒顧得上你,趕緊的藏我老頭子的車裡,你放心,只要跑出去,現在我家呆着,有我老婆子一口吃的就少不了你一口。”看子涵驚呆的表情,忙再次拽了一把:“別愣着啊,趕緊的,等風聲過去,我託人給你家捎信接你。”然後一邊慌張的拉扯子涵,一邊淚水漣漣的嘟囔“菩薩啊,這是造孽啊,造孽啊。”

“大娘,大娘,你聽我說。”子涵一邊掙扎,一邊想要解釋。

“怎麼?難道你在軍營裡有了娃?造孽啊,造孽啊。”大娘就再次一疊聲的造孽,淚水就越發的多了。

子涵剩下的就只有逃跑了。

跑回軍營,正看見一項潑辣的如雲更加狼狽的跑了回來,她的遭遇更加離奇,一羣大姑娘小媳婦都把鍋底黑塗在了他的臉上,現在的如雲就是一女包公。

呂漢強就苦笑搖頭,“官軍的名聲已經狼藉到了如此地步,這個大明難道就這樣完蛋了嗎?”

“其實也不怪百姓,也不怪官軍。”趙梓站在呂漢強的身邊,也是一臉無奈。

“大明從洪武爺開始施行屯田衛所制度,當初洪武爺曾經自豪的說,他不靡費朝廷一粒糧食就可以養兵百萬,可時間延長,制度靡費,各地衛所已經爛到了根子,他們當初的屯田是按照當初的人口安排分配的,但每家都要開枝散葉,三百年下來,原本五口的土地怎麼能養活上百子孫?”

其實不用趙梓解說,呂漢強早就知道現在衛所已經爛到了什麼地步,其實情況嚴重的比這個趙梓說的還要重,現在的衛所都成了要飯花子了,他們最希望的就是出外剿匪,第一多少能弄點糧食,吃頓飽飯,第二就是他們可以搜刮地方,因此纔有了今天這樣的狀況。

要想改善現在百姓對官軍,不是,是對自己這支隊伍的觀感,用兩個女孩子勸說是不行的了,就從今天看來,說不定勸說沒成,自己的兩個女孩子還有被好心的百姓拐走的可能,那時候可就成了笑話了。

“王大哥,傳令下去,命令我們的兄弟放下刀槍,沒有必要事情的人全部出營。”

趙梓和王大壯被這個大逆反的軍令弄愣住了,這時候不應該是全體不許出營嗎?

呂漢強笑着道:“我們要在這裡常駐,不能總是讓我們的兄弟都不出營吧,那我們的兄弟豈不成了囚犯?這對士氣不好,因此,我就要求大家出營,讓百姓看看我們這支軍隊的與衆不同。”

王公公點點頭:“是這個道理,讓百姓第一時間看到我們的軍紀軍風是有必要的,先入爲主嗎,只要第一時間讓百姓放心,纔是好辦法。”

“但出營的兄弟必須以小隊爲伍,不能單獨行動,告訴兄弟們,這次出去,不是要他們逛街的,而是要他們幫助百姓做事去的,要我們的兄弟看到百姓來不及收攏的雞鴨牛羊,要想辦法尋到主人,沒有主人的,就要就近尋找院子給予圈起,收攏街上遺失的東西,同時爲百姓關好門窗,爲百姓打掃大街,院落,要給百姓家挑水,對了,還有,一定要對沿途沒有跑的百姓要微笑,微笑懂嗎,這很重要。”呂漢強微笑着說着當年紅軍的做法,但轉而神色一整“陳亮,你的親衛隊就做督戰隊,嚴格要求所有的出行的士兵不得動百姓一針一線,即便是大街上看到散落的銀子,也不許動一動,這次誰要是違反了軍紀,我不再打他們的鞭子,我會真的砍他們的頭,並且嚴格規定連坐法,一人擾民,”

隨着呂漢強嚴苛的軍法,一隊隊以小隊爲單位的軍隊開始開出軍營,走向附近的村莊,開始嚴格執行呂漢強的親民計劃。

看着一隊隊隊伍出去,呂漢強轉身笑着對王公公道:“現在,請王大哥隨我一起進城拜會這裡的土地爺吧。”

王公公笑着道:“這是當然。”

平陸縣城本來不大,又深處大明腹地,戰事離着他太過遙遠,因此也不知道是哪個朝代修葺起來的城牆風蝕斑駁的厲害,沒有護城河不說,放眼看去,本來就不高的城牆還有幾處崩塌,在崩塌的地方都有了大路的跡象,想來是平時城裡城外的人貪圖方便直接出入。但可能是最近幾年杆子流寇太多,縣令才組織了人手,在崩塌的地方從新整補起來,但新舊對比,就好像一塊塊癩痢,要多難看就有多難看。

不過呂漢強還是點點頭,表示了讚許,畢竟是修補了,看來這個縣令還是辦些事情的。

呂漢強與王公公邊走邊評論,結果一行來到縣城前,卻真的吃了一個閉門羹,原本終年不關閉的城門,這次關的是嚴嚴實實,城上卻只有幾個身影晃動。

呂漢強苦笑搖頭,於是打發一個隨從去城門前喊話,說明自己的來意,但城門上卻沒有人搭理,正鬱悶的時候,好半天從城上竟然晃晃悠悠的墜下一個籮筐,仔細看去,卻是一個老頭穿着官服,坐在裡面。

這樣的情形簡直讓呂漢強哭笑不得,這是防盜嗎?可惜自己不是強盜,如果是,就這低矮破敗的城牆,城上那三兩隻小貓,自己只要一個衝鋒就能拿下來,至於這樣嗎?

等那籮筐到了地上,那老倌出來,身子倒是挺的筆直,直接走到呂漢強的面前,看看呂漢強胸前的補子,確認了品級之後,深施一禮道:“下官平陸縣縣丞,不知道哪位將軍駕臨小縣,請寬恕我們迎接不及。”那神情,卻根本就沒有一點請罪的覺悟,然後也不等呂漢強說話,自顧自的道“平陸,下縣也,本就貧瘠,貴軍過境,不能請貴軍入城,現本縣縣尊正召集本縣士紳商賈,籌集犒勞大軍之需,本縣願奉上精米五十石,豬羊個十頭,以及一部分菜蔬,還請上官不要嫌棄。”說完便將手背起,一副你愛要不要就這麼多的架勢。

呂漢強與王公公相視一眼,不由得笑了。這是下了逐客令了,看樣人家是真的按照打發賊寇的標準來打發自己了。

沒奈何,呂漢強走上一步,給這位硬氣的縣丞施禮,那縣丞對這個五品大官給自己的施禮,卻是愛答不理的,反倒是將脖子梗了一梗,乾脆就擺出要殺要剮隨便你的神情。

不過這個樣子倒是更加獲得了呂漢強的好感,從這點上,這位老縣丞是有擔當的,更說明他們這縣裡的官員還算愛民的,因爲他寧可得罪上官也不願讓官軍進城擾民,豈不正是這個註解?

呂漢強就再次施禮,笑着道:“這位老大人,本官呂漢強這廂有禮。”

“呂漢強?請恕下官孤陋寡聞。”這縣丞就拿出一個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還請大人迴轉您的大營,約束您的部屬不要滋擾百姓,下縣所承諾的犒勞一定如數送到,那道****所需,還請大人帶隊早早上路的好。”

呂漢強忙解釋道:“貴縣丞,本官這次來是打算常駐,不想走了。”

呂漢強這麼一說,那老縣丞當時一愣,轉而面色蒼白,在轉而血紅。

面色蒼白是他認爲這下平陸有難了,因爲你無論如何縣城不能老關閉城門吧,那百姓也不堪,而一旦縣城打開,那官兵就會如蝗蟲一般蜂擁而入,在加上自己這次與他會面,所作所爲是將這個大官徹底的得罪的狠了,惱羞成怒的報復是避免不了了的。

但轉而血紅,是因爲他要拼上一拼,爲平陸百姓拼上一拼。

當時整衣昂首“對不起,我沒有接到上峰有司衙門傳來的公文說要有大軍常駐本縣,既然這樣,國朝自有法度,我雖然沒有直接上奏皇上彈劾你的權利,但我依舊要拼上一拼,上府城,上太遠,請有司彈劾你擅自更改訓令的大罪。”

呂漢強就感覺自己的頭上瀑布一般的汗水在流,這倔老頭怎麼就一定要認爲自己是混蛋的官軍,前來擾民來了呢,這還越解釋越不清楚了。

沒奈何,只得再報家門:“本官,奉旨欽差,來平陸公幹,還請老大人開城,讓我們與貴縣縣尊相見接旨。”

這下這個老縣丞算是徹底的傻眼了,奉旨欽差來到平陸,這是古往今來的第一次,其他好說,這拒絕欽差入城便是借給他天大的膽子也不敢阻攔啊,這可怎麼辦啊。

這時候呂漢強突然靈機一動,一把拉過來身邊看熱鬧的王公公。

王公公正看呂漢強尷尬過癮,沒想到一項暴脾氣的呂漢強吃癟吃到這種程度,竟然依舊溫言細語,這要是擱在往日,拳腳上去拿是必然,看來呂漢強這兄弟還是講道理的,不錯,不錯。

“老大人,我身邊的這位就是宮中的王公公,是張皇后身邊總管,這次隨本官前來,他是做爲監軍的身份來的。”

那老縣丞聞聽張皇后三個字,當時眼睛一亮,因爲在這大明,張皇后的賢德名聲是如日中天,大明百姓對張皇后的愛戴甚至比當朝兩代皇上還要高,呂漢強打的就是這張牌。

同時報出王公公是自己監軍的職務,更是有其含義。

在這個時代,百姓還是信任皇上的,一切的害民亂國的政令,大家都願意算在各級官員的頭上,他們都願意相信,這主要是下面的奸佞矇蔽了皇上纔出現的,一旦這樣的事情上達天聽,那一切就都會得到改正,那些奸佞就會受到法辦,大明就會中興,因此即便是在魏忠賢當政的時候,大家在內心裡也對監軍太監抱有希望好感的。

那老縣丞趕緊趨前一步,盯着王公公追問道:“這位王公公,您真的是張皇后身邊總管?您真的是監軍?”

王公公沒想到呂漢強用這個辦法來爲自己解套,但自己既然出來了,那隻好如實答應。“咱家的確是張皇后娘娘身邊親隨,這次隨呂大人來,也是向瞭解下民情——”

“小臣平陸主簿王煥,恭請皇后娘娘聖安。”還沒等王公公說完,那個老縣丞已經咕咚跪倒,衝着王公公施行三拜九叩大禮,雖然身子單薄,又在這城外,卻做的一絲不苟,那種恭敬是發自內心的。

王公公忙肅容站立,朗聲回答:“娘娘聖安。”

老主簿再次站起,再次整頓衣冠,再次拜倒:“下臣恭聽聖訓。”

王公公再次回答:“克勤克謹。”

老主簿再次站起,再次正冠再次跪倒:“願服永壽。”

王公公再次回答:“國泰民安。”

這是一套娘娘懿旨的對答程序,兩個人就在這荒郊野外做的一絲不苟,可見張皇后在百姓官員心中的威望地位。

一套禮儀結束,那老主簿躬身延請:“下官能得娘娘天彥消息,誠惶誠恐,還請公公如城,讓合城父老得聞娘娘教誨,請。”

王公公將拂塵一甩衝老主簿微笑點頭:“老大人請。”然後二人歡天喜地的就往城門處走去,當時呂漢強目瞪口呆,好半天才想起來:“啊不對啊,我是主角啊。”

第1062章 民亂第759章 東拼西湊第287章 曹化淳的直言第286章 糾結的崇禎第744章 衝陣第801章 海商的力量第432章 呂漢強的病第247章 大同見聞第103章 國公照打第963章 極盡詆譭第738章 抵抗第385章 鬧着玩似的戰鬥第756章 放手一搏第793章 開誠佈公第613章 江湖道理第1040章 危局第457章 安插釘子第557章 培植實力第115章 悍婦與明亡那不得不說的事第798章 葫蘆島港第1043章 各有算計第198章 暗流涌動第931章 倒呂第950章 雷厲風行軍機處第1007章 給個殺我的理由第876章 家的利益高於一切第827章 敖漢部落第753章 完勝第1019章 炮戰第246章 說漏嘴了第106章 戰朝堂第1032章 壯士斷腕第035章 苦悶第097章 伊人第924章 暗潮涌動第1021章 血肉磨坊第237章 能人是被不信任滴第546章 殺奴啊——第076章 送禮是個技術活第1082章 護犢子第582章 一團和氣第879章 牛莊軍議第604章 擠兌風潮第967章 軍費的來源第945章 奪城第637章 出征遼東第182章 賑災義演第910章 出謀劃策(繼續爆更)第484章 陳新甲的應對,(第726章 垃圾的火器營)第1072章 互相配合第903章 利益均沾第917章 填埋護城河第1050章 新的信念第1027章 功敗垂成第948章 雙方心思第928章 聚變第927章 蛇鼠一窩第1083章 安排後事第953章 觀戰第411章 我全錯了第981章 百姓富足第173章 一把火與太年輕第946章 索捐第1082章 護犢子第161章 欣欣向榮第939章 攤牌第114章 搶親的不單是王老虎第029章 殺人第590章 義利銀行第061章 意氣風發的牛二第718章 鬥來鬥去第233章 知州拜見第885章 雙重標準第250章 規劃藍圖第1408章 時間第605章 從容應對第250章 規劃藍圖第179章 別有用心第818章 分贓問題第955章 崇禎也改革第698章 難兄難弟第1031章 慘烈搏殺第1085章 安排遼西第964章 征討滿清第924章 人民戰爭2第062章 謀殺進行時第830章 接受投誠的條件第621章 醜陋表演第011章 糾結中的呂漢強第521章 土地改革第107章 呂老虎第922章 有樣學樣第272章 螳螂和蟬第003章 打上門的小姨子第193章 郵遞天下第656章 對吳三桂黑暗的心理第829章 小部落的困窘第745章 困局第930章 難得還有明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