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糜爛的山陝

?這時候明朝的邊軍情況已經窘迫的無以復加,明朝的軍制,開初是寓兵於農。明太祖朱元璋實行軍民分籍制度,編爲軍戶的農民世代爲兵。政府把他們按照衛所的編制組織起來,進行屯田。

沿邊衛所三分守城,七分屯種;內地二分守城,八分屯種。每名軍士給田五十畝和耕牛農具。收穫所得以十二石歸軍士自己食用,餘下的作爲本衛所軍官的俸糧和儲積。

在這種制度下,政府只對屯田情況進行督察,不用給餉。所以朱元璋曾不無得意地說:吾養兵百萬,不費民間一粒粟。可是,後來法久弊生,軍隊的屯田多被軍官、豪右和內監佔奪。軍屯既敗壞得有名無實,商屯又由於開中鹽法的廢弛而破壞無遺,朝廷只有從國家財政中撥給餉銀,要就是說,當初老朱自豪的誇口的不費一兩銀子就養活百萬大軍的說法算是吹牛了。

萬曆以後,國家財政入不敷出,拖欠軍餉的情況越來越嚴重。加上官吏的剋扣,士卒能領到的餉銀就很少了。在明末災荒連年,糧價陡漲的情況下,士兵的生活更陷於絕境。

就拿陝西巡撫胡庭延統計的數字來說,當時臨鞏邊軍餉缺至五,六年,總數達到二十餘萬;靖滷邊堡缺錢糧二年、三年不等;固鎮等地自萬曆四十七年至天啓六年,就沒發過餉銀,共欠銀十五萬九千餘兩。各個士兵剛開始的時候還能典當點衣衫傢俱啊,但後來實在沒什麼典當的了,就將吃飯的傢伙刀槍弓箭典當出去了,到後來不得不鬻子出妻;乃至沿街乞食。

盧象升任宣大總督時,在巡視山西邊防後給朝廷的報告中說:“今逋餉愈多,飢寒逼體。向之那錢借債勉制弓矢槍刀,依然典賣矣。多兵擺列武場,金風如箭,餒而病、僵而僕者且紛紛見告矣。每點一兵,有單衣者,有無袴者,有少鞋襪者,臣見之不覺潸然淚下。”

當兵的都到了這個份上,那誰還剿匪?既然都要餓死了,他們就開始發揮他們的老本行,他們的專業——武力了,於是纔有了楊鶴看到他的部下就在流寇咯,而且當楊鶴問他忠君愛國的思想哪裡去了的時候,那幾個士兵竟然不以爲恥反以爲榮的梗着脖子回答:“你給我軍餉,不要多了,一天兩頓稀粥,我立馬回軍營。”結果楊鶴給不了,因爲他沒錢。

情況就是如此,官兵越來越少,民軍越來越多,而受過訓練,有組織性紀律性的官軍成爲流寇的中堅,成爲骨幹的時候,局勢越來越撐不住了。

楊鶴面對的形勢大致如此,大家都明白,就他不明白,因此在朝堂上纔有了上文說的,他在那侃侃而談,弄出了一個元氣論,等這個大嘴巴上任之後明白了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巨大差距的時候,跑也跑不掉了。

這時候,沒兵,流寇的戰鬥力又增長,於是,就只能大力的推行他的招撫理論。

楊鶴不懂兵法,不熟軍事,但他有一樣別人沒有的武器——誠意。

作爲一個不折不扣的老好人,楊鶴很有誠意地尋找叛軍,很有誠意地進行談判,很有誠意地勸說投降,最後,他的誠意得到了回報。

事實證明,農民軍之所以造反,並不是因爲春秋大義,也沒有一個人有成王成帝的野心,就連後來李自成都打到了北京,還和崇禎商量,你封我一個西北王吧,把陝西給我做封地,然後我就接受招安,並且出關給你打女真去,結果也不知道崇禎當時是怎麼想的,竟然就放棄了這最好的一次驅虎吞狼,送上門的好主意,拒絕了李自成的善意,最後李自成絕望了,開始了最後的攻堅,結果崇禎只能上吊了事了。最後展現了一下大明這個中國最有風骨王朝的氣概。

既然大家造反只是因爲吃不飽,自然願意投降。畢竟造反這事,不但東跑西跑風險太大,尤其在骨子裡,老百姓還認爲這是無君無父,很讓祖宗蒙羞的事情。

分析到這裡,呂漢強痛心疾首的總結道:“但楊鶴總督並不知道,從招撫的第一天開始,他就已經失敗了。”

“爲什麼?”趙梓第一個問出了在大家看來,呂漢強的悖論的關鍵。

“因爲楊鶴沒弄明白一個問題,那就是老百姓爲什麼要造反?”然後不等大家再問,呂漢強給出了答案:“答案是,造反,是因爲吃的,投降,是因爲楊鶴給他們吃的。楊鶴沒有源源不斷的錢糧,記住是源源不斷的錢糧,來讓那些放棄造反的百姓有足夠活下去的糧食和機會,當招撫用的糧食吃完了,百姓又從回原先坐以待斃的境況,所以只能繼續造反。”

沒有人再說話,除了天真爛漫的如雲,所有的人都陷入了深深的沉思,被呂漢強揭破的這個怪圈而震驚,而不知所措。

這時候,王公公帶着恐懼擡起頭,戰戰兢兢地問呂漢強:“呂伴讀,那我們就憑藉着這區區十萬銀子就想撲滅山陝的動亂,豈不也是勞而無功?天下大事豈不依舊不能改變?”

“癡心妄想”呂漢強斬釘截鐵的回答。

癡心妄想,那也就說,這次賑災一定失敗,那呂漢強以及呂漢強身後的勢力,將因爲賑災失敗而有滅頂之災。

一股沮喪的氣息,隨着呂漢強的回答,在這軍帳裡瀰漫開來,大家對前途已經沒有了半點希望。

“因此,我們不能走楊鶴的老路,我們必須走出一條與這個惡性循環怪圈的新路。”呂漢強站住腳步,舒展一下因爲負重而感覺痠麻的雙肩,努力的挺直身子,昂揚起胸膛,掃視了一眼因自己說出的現實而變得沮喪而頹廢的衆人。

“十萬銀子,面對洶洶的山陝局勢,的確是杯水車薪,因此我不能救全山陝,但我有辦法儘量救更多的人,並將讓他們安居樂業,最少能過不造反也能勉強活下去這個關。”

呂漢強一番話一出,立刻再次點燃了大帳裡所有人的希望,如雲拍着小胸脯長出一口氣:“我就說嗎,我姐夫就會有辦法的,一定會有辦法的。”

第419章 誓師開搶第123章 還願第973章 辭官的後果第014章 爲錢途拼了第487章 自請爲質第231章 現場審案第910章 出謀劃策(繼續爆更)第499章 後衛的心思第150章 舌戰羣儒第751章 血火烈焰第703章 想跑?我不同意第268章 置於死地第935章 天塌了第1011章 處置印度第298章 以工代賑第959章 王承恩之死第578章 坐論局勢第1024章 援軍第394章 火拼第110章 御書房召對第646章 想省錢,就得搶第014章 爲錢途拼了第455章 砍斷尾巴第041章 納蘭 我憋死你第552章 前途第1044章 天使陰謀第926章 陷入困境第547章 戰場殺俘第736章 一片白地的遼東第904章 以戰養戰第說法第849章 宮廷政變第867章 兩難第941章 挖牆腳第185章 餿主意第186章 白忙活了第738章 抵抗第642章 秀拳頭,(第730章 派兵遣將)第781章 民心救市第365章 萬箭齊發,(第730章 派兵遣將)第1037章 怎麼說的清楚第729章 陰損的計謀第741章 追與逃第760章 破釜沉舟第139章 火把與冷水2第966章 第一槍第161章 欣欣向榮第570章 目的達到第336章 沮喪的將佐第1064章 執念第045章 朋友第513章 大敗嶽託第840章 和皇帝緊張關係第561章 軍火第962章 造謠生事第837章 繼續分權第834章 和氣生財第251章 賑災辦法第935章 天塌了第941章 調兵遣將第837章 繼續分權第066章 請求破案第353章第497章 設計個誘餌第918章 繼續擴軍第863章 交易第1063章 絕望第421章 坐地分贓,(第727章 火器的野望)第733章 互相下絆子第811章 升官了(繼續爆更)第1056章 京營的需求第1081章 戰場決定第372章 厚道的盟主2第687章 各忙各的第582章 一團和氣第399章 勝利會師第172章 君臣相得第427章 習慣力量第976章 老賴的正當藉口第696章 再戰的理由第077章 窘迫的王爺第188章 話語權第600章 突如其來的大火第699章 難兄難弟2第878章 備戰第1079章 鬥志昂揚第602章 面對危機第1078章 大明江山,與我何干第371章 厚道的盟主第1030章 皇太極的感慨第500章 高各莊第490章 又樹一敵第356章 應對之法第047章 賭氣第103章 國公照打第667章 軍議第236章 緊鑼密鼓第850章 宮廷政變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