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7章 總是跑題

毛文龍連續問了幾個皇帝很閒,這其實已經讓天啓感覺到毛文龍就是自己的知音,因爲自己的確不閒,最起碼自己想要打一個圓桌面給東來順,以獎賞他的火鍋的可口,就根本沒那個時間嗎。

對於毛文龍這樣的指責和爲閹黨辯護,楊漣實在是沒有話說了,因爲自己引用的是祖制,結果毛文龍拿祖制回擊自己,自己的矛與盾真的沒辦法自圓其說。

毛文龍就站在大殿上大聲的道:“皇上日理萬機,豈能爲浪費的言語奏摺浪費時間?我不彈劾楊大人的無理取鬧亂用祖制,但請諸位下次再上奏摺就要言簡意賅,之乎者也的空洞無物,那還要你們幹什麼?直接找一個老學究來,他能將一個吃了嗎說上三天三夜,但,耽誤的是皇上的時間,耽誤的是國朝的大事。”然後直接面對天啓:“臣建議朝堂設立戒行司,凡是在朝堂上滿嘴空話,沒有實際的,直接按照祖制,打他的屁股。”然後酣暢淋漓的建議:“按照廢話多少,一句廢話打他一板子,如先前的那位,一萬六千言廢話,打他一萬六千板子,看誰還胡說八道。”

這個提議立刻得到了小年輕天啓皇帝的雙手贊同,他實在是被那些莫名其妙的奏摺煩透了,這個辦法好,只要施行下去,立刻就能讓自己耳根清淨,當時拍案叫好:“毛帥所提正確,當執行之,那個誰,你負責這個事情。”

結果話剛說出,東林黨之一的彥和立刻站出來大聲反駁:“萬歲,這是阻塞言路,這是酷刑。”

魏廣微立刻站出來大聲的反駁:“臣彈劾彥和不尊祖制,是對先祖的污衊輕視,當嚴懲。”

彥和就指着這個孤臣黨的中堅,當初東林的叛徒大罵:“你個奸佞,就想讓萬歲聽不到聖人之言,聽不到剛正之詞。”

魏廣微恭敬的道:“祖制,這是您和楊大人剛剛說的,難道你反駁嗎?”

所有的人就都啞口無言了。然後就只能看着毛文龍和魏廣微微笑着,施施然走回朝班。

祖制的大旗一打,那真的是無往而不利,尤其這杆大旗,誰都可以拿出了打,你還就不能反駁。於是,大明的官員從此後,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考古熱,專門在文檔裡,在故紙堆裡尋找大明曆代先皇的語言說詞,最終朝堂爭鬥,那是你一個祖制,我一個祖制,互相槓的是不亦樂乎。當然,這都是後話。

葉向高對空洞無物的奏摺早就不厭其煩,畢竟所有的奏摺先要到他的內閣,然後經過挑選,將有用的才能送進宮中,請皇帝批示,所以他們的工作量要遠遠大於皇帝。這件事情已經讓大家非常頭疼,今天毛龍站出來提議簡化,葉向高當然求之不得,於是站出來,旗幟鮮明的表達了支持的態度:“老臣認爲,省略廢話,直奔主題以簡化奏摺的空洞無物是好事,這個該推行,可以規定,凡是奏摺,在二十字提頭之後,必須直奔主題,但毛帥所說按字打板子,卻是粗暴簡單了,也有辱斯文,卻不可取。”

小皇帝就在上面躍躍欲試心有不甘的問:“如果沒有手段限制,依舊會有人抖落他們的書袋子,平白的浪費時間。”

葉向高就繼續和稀泥:“事情可以折中嗎?如果20字之後依舊沒有直奔主題,那就罰俸,就按每多出一個字,罰一兩銀子算,也算是薄懲。”

小皇帝雖然有打別人屁股的嗜好,但也知道那個辦法不可行,還是葉向高的主意對,不但能懲戒那些胡說八道顯示自己有文憑的人,而且還能弄一點兒小錢兒喝杯茶水,的確是幾全其美,於是就敲着書案道:“就按照葉相制定的辦。”

然後就笑眯眯的看着底下的羣臣:“誰還有奏摺繼續啓奏,朕等着聽着呢。”接着就一臉壞笑充滿期待。

楊漣就站在大殿中央,看看手中的奏摺,張張嘴,有些左右爲難。

剛剛的小插曲,毛文龍刻意跑了題,弄出一個不疼不癢的規矩來,讓官員再也不能顯示自己文采,造成不能照本宣科的發揮,而最關鍵的一點是,這麼一鬧,明顯的打亂了楊漣的激情節奏,剛剛培養出來的激揚文字指點江山的興奮,立刻變得煙消雲散,有一種拐彎過急翻車的感覺。

不過事情還要繼續,閹黨必須彈劾,鬥爭還要繼續,撕咬絕對不能停,掂量了一下之後,楊漣繼續彈劾魏忠賢:“臣彈劾魏忠賢死罪二,聖祖睿智,驅除韃虜,建萬里江山——”

一個閹黨官員就站出來擋住了楊漣:“按照臣的計算,剛剛楊大人歌頌聖主二十字後,有百字多餘,請皇上罰他百兩白銀。”

此言一出,立刻換得滿殿鬨笑,當時楊漣的臉都綠了,這倒並不是說楊漣拿不出這筆銀子,在他的身後家族,湖廣楊家,可是數一數二的大族,土地上萬畝,買賣從南方一直開到了北京,這百把兩銀子,不過是他花魁樓上半日的消費,根本就不放在他的眼裡。但把他氣到如此狀況的,是因爲這件事情一出,把原本一個非常嚴肅的彈劾,弄的跟個玩笑一樣,這怎麼不讓人羞愧氣憤?

小皇帝現在對楊漣的舉動已經明白了,也知道有閹黨迴護,毛文龍護體,魏忠賢絕對沒有任何危險,反倒不如好好的聽一聽楊連這24罪到底是什麼,如果大家能夠一條一條的逐條分辨清楚,也算還魏忠賢一個清白,同時也避免了以後,爲這件事情依舊牽連不清,大家互相撕咬,而使得國家大事弄得一事無成。

所以沒有提出羞辱楊漣100兩銀子的問題,只是笑眯眯的說:“首次不論,請楊愛卿檢點。”

楊蓮捏着鼻子謝恩之後,將手中的奏摺翻過了兩頁,這才繼續彈劾:“劉一燝、周嘉謨,顧命大臣也,忠賢令孫杰論去。急於翦己之忌,不容陛下不改父之臣,大罪二。”

聽到這樣的彈劾,顧秉謙當仁不讓的站出來維護:“這事前後臣卻知道,劉一燝、周嘉謨是“移宮案”裡面帶頭的大臣。光宗駕崩,他們率領東林黨人連嚇帶騙把萬歲您從乾清宮帶走,不讓您再回來跟乳母見面,說重了可以說是劫持儲君。”

一提這事,天啓就氣堵,當時狀況的確如此,而東林當時說的那些嚇唬小孩的謊話,被已經長大的他想明白了,天啓很是對他們發了一頓脾氣,在天啓和張維賢的雙重逼迫下,二人被迫辭職。

顧秉謙就繼續說着他的道理:“新皇登基之後,過一段時間把老皇帝留下來的奸佞大臣趕走很正常。莫非顧命大臣不管幹了什麼壞事都動不得?誰動了誰就有罪?”

大家就一起拿眼睛看向皇帝。然後閹黨和孤臣黨看向東林,就是一臉壞笑。

按照這個邏輯,那皇上就是第一個有罪的,你們東林敢問皇上的罪,豈不是大逆不道?

顧秉謙當然不能這麼說,只要大家心知肚明也就是了,繼續爲魏忠賢辯解:“不管魏公公在裡面起了什麼作用,都不算罪。再說真正的顧命大臣是當時內閣首輔方從哲。而你東林黨等光宗一駕崩就輪番上陣彈劾方從哲,把他給趕下臺了。按照楊大人的邏輯,是不是東林黨也犯了大罪呢?而你們東林對於一個溫和的下野老人依舊不依不饒,繼續窮追猛打,以莫須有的罪名必治他與死地,這難道就是你們的君子忠恕之道嗎?你東林黨人一貫的對人對己雙重標準,在這一條裡面就體現的很清楚,難道這就是你們一項標榜的君子之行嗎。難道聖人教化忠恕之道,都被你們吃到狗肚子裡去了嗎?你們自詡爲君子,爲人處事卻如此齷齪,我羞於與你們爲伍。”然後一甩袖子,直接大步走回了朝班,連正眼都不帶瞧一眼楊漣。

對於方從哲的事情,東林黨的確做的過份,不過就是因爲方從哲不願一味在三大案中維護東林,努力的平衡各方勢力,儘量平息黨爭而被東林不容,都被逼致仕了,還每日裡窮追猛打,非要至方從哲以死地,這個的確太狠,太不厚道了。

事情從追討顧命大臣,又扯到了方從哲身上,這不算跑題,但再次打亂了大會的節奏。

天啓早就被這事情惱火呢,我趕走兩個嚇唬我,想要讓我做傀儡的兩個傢伙,你們就整日唧唧歪歪,結果你們對一心輔佐我的方從哲卻窮追猛打,做人怎麼能這樣?今日既然說到這裡,那就把這事直接了結了吧。

天啓就黑着臉問道:“楊大人,對於這事情你怎麼說?”那意思非常明顯,你再說我驅趕顧命大臣,我就說你們陷害方從哲,咱們兩家就非得把這事情掰扯明白不可。

怎麼說?沒的說,因爲顧秉謙說的對,在大義方面,的確自己做的錯了,不過就因爲原先自己沒有想到罷了,再一個自相矛盾,弄的東林黨人狼狽不堪,當然也就只能閉口無言。

看到閉口不言的東林黨人,天啓開口斷語:“以上三人,是非功過自有評說,沒必要爲了這件事情總是再耽擱時間,扯的是沒完沒了,今天朕就在這裡明確的宣佈,不管以後是誰,再提三個人的事情,便以禍亂朝綱罪治之,嚴懲不貸。”然後看向葉向高:“葉相認爲如何?”

對於這樣的決斷,葉向高的內心是表示雙手贊同的,畢竟兔死狐悲,前首輔方從哲,就是因爲努力平息黨爭而被東林窮追猛打,自己現在坐的位置,執行的策略和方從哲如出一轍,如果這件事情不能有個決斷,最終自己也會落一個前任相同的下場。今天能有這個定論,總算是爲自己身後的名聲做了保證,當然是求之不得。於是站出來肯定的道:“萬歲聖明。”

得到了首輔的認可,天啓更加意氣風發。同時羣臣也感覺到,現在的天啓不再如以前,只是聽着,沒有什麼決斷,今日一改往日的窩窩囊囊,真的有了點殺伐果斷的風采了。皇帝,成熟了。

第1005章 中日海戰-暴行第981章 李慶借兵第301章 調兵遣將第1694章 拼死爭奪第870章 勾連土匪第1217章 騎射無雙第824章 麻煩大了第1080章 國王召見第125章 總算喘口氣了第670章 接受內附第210章 對廣寧戰役的影響第843章 繼續進攻第1424章 恢復實力的滿清第272章 暴打監軍第731章 錢多無用論第361章 戰心動搖第123章 再回象關第909章 抗旨不尊第1099章 悠閒的友軍第1164章 詆譭英雄第1222章 廷推首輔第624章第132章 議政裕安來人第980章 李晚的苦惱第1014章 議論廢立第1190章 武裝遊行第1360章 夫人主政第781章 單刀赴會第325章 海岸慘敗第382章 黔驢技窮第1165章 天可汗的代價第1253章 天下皆叛兄弟不叛第150章 遼東百姓第194章 搬遷的目的目標第881章 深沉的李光春第389章 捷報頻傳第069章 趕緊跑路第1187章 京城冷暖第469章 一個人的戰鬥第1361章 衆志成城第158章 跑起來第044章 敵情有變第1106章 施行兵諫第325章 海岸慘敗第1186章 夜踹敵營第999章 李旦顏思齊第1243章 決戰開始第1270章 往死裡整崇禎第346章 光復第786章 大朝會第948章 再起風波第652章 繼續坑你第1167章 皇帝和諸侯的區別第1077章 齊飛的做派第218章 堵門之戰1第588章 悲壯的援軍第1308章 出擊第230章 爬城攻擊第1001章 日本出兵了第088章 何去何從第1138章 全面鋪開第876章 不想死的代善第834章 義無反顧第1058章 免死詔書第1155章 和朝鮮攤牌第1213章 垂簾聽政第1044章 行雲流水的大勝第904章 混亂的局面第288章 購買硫磺第138章 擴展人脈第990章 德川幕府第417章 兄弟交心第611章 出兵草原第325章 海岸慘敗第378章 皇太極的皇權神權第1246章 崇禎篡位第1134章 緊急部署第983章 鄭芝龍的出現第1199章 撫卹分發的誓言第1267章 即將餓死的君臣第1336章 靜待第1173章 草原的風情第648章 對袁崇煥的反應第1060章 朝鮮太上皇第840章 二老坐鎮第787章 內閣心聲第505章 平臺召對第1403章 改變風氣第1245章 搏殺 搏殺第1035章 慘烈屠城第114章 玉石俱焚第1049章 血火的考驗第359章 宿命之始第415章 雄師強軍第1019章 頻繁的海戰第1421章 多出來的運河第1362章 要兵要權第1014章 議論廢立第145章 情況逆轉第301章 調兵遣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