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歸民該殺

對於單藎忠和朱明的反正處置,朝堂上一邊倒的要殺要剮,一時間口誅筆伐。

這就是現在清流們的理論,他們在政治上的潔癖,這件事情在這一段時間,不過是還算小事,造成的惡果也並不大,做得最絕的是南明朝廷,東林黨把持了南明朝廷之後,對於那些從後金佔領區南歸的明朝大臣,那是抓一個殺一個,殺的是血流滾滾,最終寒了所有還想投靠南明文武之心,那就是一個自掘墳墓,成爲了南明政權快速垮臺的直接原因之一。

“萬歲,至於那10萬重新投入大明治下的遼東百姓也該殺。”一個大臣站出來,擲地有聲的下了一個決斷。

天啓皇帝就坐在那裡,艱難的嚥了一口唾沫:“這又是什麼道理?”

這個大臣立刻侃侃而談:“建奴佔據遼東,便是大明的反賊,面對反賊人人得而誅之,遼東的百姓,本來是大明的臣民,就應該有殺賊報國之心,然而他們卻做了建奴的順民,這就是自絕祖宗,自絕於國朝,如此反覆小人,怎可相信?遼人不可信,這已經是事實,想一想遼東多少城堡就,就是因爲這些遼東之民,響應建奴裡應外合才讓我們丟失的,這是血淋淋的教訓,所以,對於這些反覆小人,當殺之。”

這時候又一個大臣站出來,給出了又一個正當的理由:“10萬遼民反正,卻是一個巨大的禍患,萬歲請想一想,他們深無恆產,便無恆心,10萬之衆,我們需要多少錢來安撫?我們又哪裡有那麼多土地供給他們耕作,一旦他們所需不得,心懷不滿,進而心存怨恨,那麼就必然轉眼間嘯聚山林,起來鬧事,如此將天下大亂,所以,還請萬歲從長久考慮,拒絕他們的投誠,反正,如果敢於踏進大明國土一步,殺之以絕後患。”

這樣的論調,當時讓坐在上面的天啓皇帝徹底的懵了,這不是逼着遼東百姓堅定的站在後金的一方,和大明朝作對嗎?但是天啓年幼的思維,內向的性格,還真不知道從何處反駁。

但真的將這兩個反正回來的將軍殺了,也就斷了以後繼續想反正人的想法,真要是拒絕了十萬百姓的歸附,那就等於加強了後金實力,這是非常明顯的錯誤做法,這是絕對不可取的,這一點,天啓皇帝知道。當然,首輔葉向高也明白,看到吵成一團的文武重臣,最終葉向高不得不站出來,阻止住了繼續爭吵的大臣們,說出了一句公道話:“單藎忠和朱明兩個人的反正,前後原委我們還不得詳情,卻也不能太過武斷,還是等他們兩個的自辯摺子上來之後再做定奪吧。”

這樣的說法,其實就是一個冷處理,先放一放再說。葉向高如此說,最主要是還是給坐在上面的皇上一個臺階。今日皇帝滿心歡喜的上朝,結果大臣們卻是一頓冷水,這實在是有點不合適。

“而對於重新歸到大明治下的10萬難民百姓,確實需要安置安撫,小民何辜,不過是一些逆來順受的綿羊,能夠繼續回到大明來,也算是不忘故國。”

聽到首輔這樣的評斷,天啓皇帝總算是舒了一口氣,這纔是公允之言。

葉向高打住了一個還要爭辯的同僚,繼續說道:“當然,剛剛王大人和幾位大人所說的困難也的確存在,10萬民生無恆產,嗷嗷待哺,國朝不能置之不理。”然後轉回身,衝着天啓皇帝躬身請求:“既然這些百姓心懷皇上,重歸大明,皇上就應該顯示寬厚仁德之心,請撥內帑賑濟撫卹纔是。”

天啓皇上就自然的點點頭,但轉而又感覺到不對,這事情應該是禮部戶部去辦,怎麼突然間又轉到了自己的腦袋上?

然而葉向高根本就不給他反駁的機會,繼續說着自己的安排:“十萬百姓,若是都引進中原,確實不太現實的,因爲中原已經天下無閒田,真的沒有地方安置,既然如此,就按以往的慣例,將這十萬百姓安置到毛文龍掌握的各個島嶼上,既不讓這些遼東百姓遠離故土,又能開發各個島嶼,同時也給毛文龍毛帥增加了人口,解決了兵源,如此一舉多得纔是正道理。”

首輔就是首輔,只是轉眼之間,就將一個難題解決掉了,在解決掉難題的同時,也是在變相的給毛龍出了個難題,丟給他一個巨大的包袱,這也算是葉向高對毛文龍上摺子不經過內閣,而直接遞到皇帝那裡去,讓自己措手不及的一個小小的懲戒吧。

內閣代表羣臣,而葉向高是獨相,他的話在大明裡其實比皇帝的話還要管用。既然他已經下了這樣的決斷,那麼羣臣也就無話可說,紛紛贊同首輔大人的處事果斷。

天啓被鬧了一個沒趣,當時坐在上面悶悶不樂,但是轉眼又想起來,還有一個真正的大喜事情沒宣佈呢,於是將小腰板兒挺起來,咳嗽一聲,將文臣武將們的目光再次吸引向了自己,然後矜持的宣佈:“毛帥上捷報,就在剛剛,他帶領着他的復遼軍收復了遼東半島重鎮旅順。”

這個消息不亞於一顆重磅炸藥包,丟在了大殿之上,這次算是徹底的震驚住了所有的文臣武將,他們一個個目瞪口呆,一時之間還沒有反應過來。

看到下面文武重臣的表情,天啓皇帝總算是找到了一點得意,毛文龍收復重鎮旅順絕對是大功,而毛文龍之所以能收復旅順,是因爲自己力排衆議,讓他開鎮江東,而毛文龍之所以能開鎮江東,是因爲當初自己同意,他帶着幾百人深入遼東敵後,那麼事情按照這個因果順下來,就是自己的英明果斷識人有方。

小年輕就是這樣,總想在別人的面前證明自己的能力,所以難免要時不時的爲自己的臉上貼些金粉。

結果正在他得意的時候,,突然有人大吼一聲:“毛文龍該殺。”

第1239章 朋友和死的轉換第325章 海岸慘敗第1359章 死戰卻敵第1212章 歷史的拐點第135章 百姓的年244章 宗族安置第407章 胡攪蠻纏第1272章 坐困愁城的崇禎第1205章 樹倒猢猻散第530章 論開皮島港事第545章 拉人入股第442章 皇宮救駕第110章 絕境反擊第242章 軍餉第1142章 出賣老兄弟第1414章 臨門一腳的共和第810章 東江鎮的派系第1245章 搏殺 搏殺第479章 阮大鉞的殺傷力第833章 智取董骨寨第912章 皇帝的抱怨第829章 親身犯險第344章 奪城第894章 兵變第1084章 往死裡擠兌第240章 功過之論第587章 訣別第029章 真實援軍第833章 強攻牛毛寨第271章 接受安插第266章 尋找把柄第976章 培養尚可喜第1031章 混亂的戰局第879章 謀劃清洗第800章 開徵工商稅第629章 堅決犯擰第050章 軍民分家第1311章 親身誘敵第1301章 艱難的局勢第036章 無限野望第644章 決死之戰第1052章 敵後第045章 派系問題第1103章 調整攻擊第1416章 窮困潦倒第1398章 一心尋死的皇帝第014章 初戰大勝第1272章 幫助洪承疇第435章 被逼的衝鋒第249章 大建設開始第111章 張盤搶關第1050章 新的戰爭模式開啓第172章 進退兩難第1117章 毛遂自薦第309章 莽古爾泰的擔心第171章 我們要當兵第1349章 鐵山之屠第1297章 抓了李永芳第1160章 消耗銀子第285章 焦頭爛額老奴酋第198章 屠殺男丁第668章 下部落的悲哀第150章 遼東百姓第114章 玉石俱焚第134章 過年最大第1358章 親自殺敵敵1217章 天啓託孤第464章 東林集會第1199章 袁崇煥的野望第007章 我的士兵第1139章 漢江沿岸第625章 草原召集令第1278章 李永芳的日子第1423章 建奴的慈悲第995章 整軍備戰3第959章 人要勝天第157章 小黨的手段第065章 遽然發動第037章 深深悲哀第338章 邀戰第335章 暴動第1187章 京城冷暖第1441章 12道金牌第674章 袁崇煥的野望第928章 就地籌款第959章 人要勝天第490章 帝王之心(爆更爆更)第1026章 必死無疑朝鮮王第1276章 昏招迭出第939章 言行不一第412章 合法化第742章 陰謀詭計第076章 傾盡全力第354章 透陣第1387章 背叛的朝鮮第169章 小民的悲哀第1254章 困獸猶鬥第475章 逼退一個是一個第632章 戰陣前的討論第228章 接應的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