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單藎忠和朱明的反正處置,朝堂上一邊倒的要殺要剮,一時間口誅筆伐。
這就是現在清流們的理論,他們在政治上的潔癖,這件事情在這一段時間,不過是還算小事,造成的惡果也並不大,做得最絕的是南明朝廷,東林黨把持了南明朝廷之後,對於那些從後金佔領區南歸的明朝大臣,那是抓一個殺一個,殺的是血流滾滾,最終寒了所有還想投靠南明文武之心,那就是一個自掘墳墓,成爲了南明政權快速垮臺的直接原因之一。
“萬歲,至於那10萬重新投入大明治下的遼東百姓也該殺。”一個大臣站出來,擲地有聲的下了一個決斷。
天啓皇帝就坐在那裡,艱難的嚥了一口唾沫:“這又是什麼道理?”
這個大臣立刻侃侃而談:“建奴佔據遼東,便是大明的反賊,面對反賊人人得而誅之,遼東的百姓,本來是大明的臣民,就應該有殺賊報國之心,然而他們卻做了建奴的順民,這就是自絕祖宗,自絕於國朝,如此反覆小人,怎可相信?遼人不可信,這已經是事實,想一想遼東多少城堡就,就是因爲這些遼東之民,響應建奴裡應外合才讓我們丟失的,這是血淋淋的教訓,所以,對於這些反覆小人,當殺之。”
這時候又一個大臣站出來,給出了又一個正當的理由:“10萬遼民反正,卻是一個巨大的禍患,萬歲請想一想,他們深無恆產,便無恆心,10萬之衆,我們需要多少錢來安撫?我們又哪裡有那麼多土地供給他們耕作,一旦他們所需不得,心懷不滿,進而心存怨恨,那麼就必然轉眼間嘯聚山林,起來鬧事,如此將天下大亂,所以,還請萬歲從長久考慮,拒絕他們的投誠,反正,如果敢於踏進大明國土一步,殺之以絕後患。”
這樣的論調,當時讓坐在上面的天啓皇帝徹底的懵了,這不是逼着遼東百姓堅定的站在後金的一方,和大明朝作對嗎?但是天啓年幼的思維,內向的性格,還真不知道從何處反駁。
但真的將這兩個反正回來的將軍殺了,也就斷了以後繼續想反正人的想法,真要是拒絕了十萬百姓的歸附,那就等於加強了後金實力,這是非常明顯的錯誤做法,這是絕對不可取的,這一點,天啓皇帝知道。當然,首輔葉向高也明白,看到吵成一團的文武重臣,最終葉向高不得不站出來,阻止住了繼續爭吵的大臣們,說出了一句公道話:“單藎忠和朱明兩個人的反正,前後原委我們還不得詳情,卻也不能太過武斷,還是等他們兩個的自辯摺子上來之後再做定奪吧。”
這樣的說法,其實就是一個冷處理,先放一放再說。葉向高如此說,最主要是還是給坐在上面的皇上一個臺階。今日皇帝滿心歡喜的上朝,結果大臣們卻是一頓冷水,這實在是有點不合適。
“而對於重新歸到大明治下的10萬難民百姓,確實需要安置安撫,小民何辜,不過是一些逆來順受的綿羊,能夠繼續回到大明來,也算是不忘故國。”
聽到首輔這樣的評斷,天啓皇帝總算是舒了一口氣,這纔是公允之言。
葉向高打住了一個還要爭辯的同僚,繼續說道:“當然,剛剛王大人和幾位大人所說的困難也的確存在,10萬民生無恆產,嗷嗷待哺,國朝不能置之不理。”然後轉回身,衝着天啓皇帝躬身請求:“既然這些百姓心懷皇上,重歸大明,皇上就應該顯示寬厚仁德之心,請撥內帑賑濟撫卹纔是。”
天啓皇上就自然的點點頭,但轉而又感覺到不對,這事情應該是禮部戶部去辦,怎麼突然間又轉到了自己的腦袋上?
然而葉向高根本就不給他反駁的機會,繼續說着自己的安排:“十萬百姓,若是都引進中原,確實不太現實的,因爲中原已經天下無閒田,真的沒有地方安置,既然如此,就按以往的慣例,將這十萬百姓安置到毛文龍掌握的各個島嶼上,既不讓這些遼東百姓遠離故土,又能開發各個島嶼,同時也給毛文龍毛帥增加了人口,解決了兵源,如此一舉多得纔是正道理。”
首輔就是首輔,只是轉眼之間,就將一個難題解決掉了,在解決掉難題的同時,也是在變相的給毛龍出了個難題,丟給他一個巨大的包袱,這也算是葉向高對毛文龍上摺子不經過內閣,而直接遞到皇帝那裡去,讓自己措手不及的一個小小的懲戒吧。
內閣代表羣臣,而葉向高是獨相,他的話在大明裡其實比皇帝的話還要管用。既然他已經下了這樣的決斷,那麼羣臣也就無話可說,紛紛贊同首輔大人的處事果斷。
天啓被鬧了一個沒趣,當時坐在上面悶悶不樂,但是轉眼又想起來,還有一個真正的大喜事情沒宣佈呢,於是將小腰板兒挺起來,咳嗽一聲,將文臣武將們的目光再次吸引向了自己,然後矜持的宣佈:“毛帥上捷報,就在剛剛,他帶領着他的復遼軍收復了遼東半島重鎮旅順。”
這個消息不亞於一顆重磅炸藥包,丟在了大殿之上,這次算是徹底的震驚住了所有的文臣武將,他們一個個目瞪口呆,一時之間還沒有反應過來。
看到下面文武重臣的表情,天啓皇帝總算是找到了一點得意,毛文龍收復重鎮旅順絕對是大功,而毛文龍之所以能收復旅順,是因爲自己力排衆議,讓他開鎮江東,而毛文龍之所以能開鎮江東,是因爲當初自己同意,他帶着幾百人深入遼東敵後,那麼事情按照這個因果順下來,就是自己的英明果斷識人有方。
小年輕就是這樣,總想在別人的面前證明自己的能力,所以難免要時不時的爲自己的臉上貼些金粉。
結果正在他得意的時候,,突然有人大吼一聲:“毛文龍該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