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3章 制度的改變

袁可立這樣的提議的確有深遠的意義,不得不讓所有的大臣沉思起來。天啓想了一下之後,卻又不無擔憂:“首輔據位太久,難免出現權臣,這也要避免。”

這就是矛盾,這就是隱患。

毛文龍就站出來道:“爲了避免這樣的危險現象出現,我們可以嚴格的規定,每一屆首輔的更換條件,不再以有罪或者是年邁需要致仕才離任。我們就規定,每屆只能任五年,然後再由羣臣評定是否可以連任?但嚴格規定,最多隻能連任三屆,然後不管功過如何,都必須遭到罷免,轉到別的要害部門任職。如此就避免了上面權臣的危險,也可以讓政策順利的延續下去,這樣豈不兩全其美?”

皇帝不由得雙手一拍,羣臣紛紛叫好,如此一來,一直困擾內閣首輔成爲權臣的困局,困擾人亡政息的困局,就這麼輕鬆的解決了。

天啓下旨,羣臣簽字,這一道鐵律就在這裡正式公佈實行,這道新的政策通行天下。

既然有了這樣的規矩,就必須執行,於是大家繼續推選,沈光祚推舉道:“山陝總督楊嗣昌年不過50,正是精力旺盛的好時光,而且這個人公正果敢,形式作風穩健,再加上他在山陝歷練這幾年,對民情政務都有深刻的掌控能力,倒是一個不二的人選。”

這個提議一出,大家紛紛竊竊私語,努力的權衡利弊。

天啓也認爲這個可以,最終天啓皇上敲敲桌子:“我認爲這個人選不錯,現在是非常時期,像原先推選首輔那樣行繁瑣的程序,已經來不及了。”

毛文龍就再次跳出來建議:“那麼大家就舉手表決,咱們少數服從多數,不要再像原先那樣,是個人出來反對,就將這件事情做黃,那的確是太耽擱功夫,咱們就以少數服從多數爲根本,大家以爲如何?”

別人還沒說什麼呢,天啓皇帝卻興奮的一敲桌子:“這個辦法好,這個辦法要是實行下去,以後就不會出現一件事情,你說你的道理,他說他的道理,互相扯皮到地老天荒。只要一個政策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就足可以推行,這樣不但節約了時間,而且得到大多數支持的政策,基本也就沒有什麼走錯的可能,朕提議以後就照這樣執行,諸位愛卿可有什麼說法?如果同意,大家就舉手表決,少數服從多數,現在就開始。”

這真是現學現賣,來得快,大家沉思了一下,也認爲這個辦法最合理。天下大事,不能因爲一個人而胡亂的否定就放棄,只要大多數同意,順利的推行,這的確是簡單而有效的好主意。

於是大家就帶着興奮和興趣,紛紛舉起了手。

興奮的天啓皇帝就站起來,手扶着龍書案伸着脖子親自點數,最終結果出來了,也不等身邊的王振宣讀,直接親自操刀:“贊成的112,反對的30,現在朕決定,這個辦法通過了。”然後就興奮的指點着王震:“趕緊的趕緊的,寫下來寫下來,朕就在這裡簽字蓋印。”然後指點着底下的羣臣:“來來來,大家趕緊在上面按上手印,這就是盟約,大家以後就按照這個辦法執行。”

於是羣臣們就歡天喜地的排隊上前,在那張布片上紛紛按下了自己的手印。

一個規矩又一次被通過,形成,制度就又一次被小小的完善。

當毛文龍按下鮮紅的手印之後,看着手指頭上的硃紅,不由得感慨無限,好的制度就在這好的氛圍裡形成,沒有了唧唧歪歪說東說西,就讓大家愉快的接受,這是自己的功勞。雖然這些制度之中,還有這樣那樣的漏洞,當初自己不是政府高官,沒有真正的從政經驗,不過是瞭解了一些後事政策的皮毛,但在這時候已經足夠了。

在這個年代,真正的改革步子不能太大,因爲沒有那個基礎,步子太大了,容易扯到蛋。你在一個90%是文盲的地方,推行真正的民主,你就是在找死,就比如說後世的那個印度,就是鮮明的例子,真的將蛋扯的太疼。

通過了這道法令,大家趕緊將話題重新扯回正題,繼續推薦首輔。

“朕以爲,袁大人分析的真是老成謀國,所以,楊嗣昌這個人選朕比較滿意,諸位愛卿以爲如何?”

下面的羣臣再次小聲的議論,過了大約一刻鐘的時間,天啓皇帝在上面敲敲桌子:“時間不短了,估計大家也有了自己的決斷。”然後羅胳膊挽袖子的興奮宣佈:“同意楊嗣昌做首輔的請舉手,咱們還是少數服從多數哈,大家想好了再舉手,舉手了之後就不能再反悔了。”

在天啓皇帝解釋之下,諸位大臣紛紛舉手表決,天啓皇帝再次伸着脖子親自數了一下,大聲的宣佈:“121人同意,21人反對,咱們別背後探討,咱們按照規矩來,少數服從多數,就這麼定了。下旨楊嗣昌,讓他趕緊進京,他,現在開始是大明內閣的首輔啦。”

大家就有些蒙圈,這就完啦,每次推薦首輔不鬧上個一年半載,不人腦袋打出個狗腦袋,不將大明的官場一次次撕裂是絕不完事的大事,就這麼完啦。這效率實在是太快了吧,快的讓大家有些措手不及啊。

然而這種措手不及,卻讓人感覺到一種清新舒爽,雖然大家已經在皇上的意思裡,刻意的不再提那場人禍,但大家都在心中斷定,卻正是那場人禍,眼中的天雷災難,消滅了一切阻礙朝廷正常運轉的敵人,纔有了這種新的氣象。

天啓皇帝看看冷冷清清的朝堂,對着順位升遷吏部尚書的沈其榮道:“這是天災,造成了我們幾百個官員的殉難,造成了我們朝廷各個部門大批的職位空缺,這些空缺需要替補,否則整個朝廷就無法運轉,沈愛卿這次你就要多辛苦。”

沾沾自喜的沈其榮走出班對着皇上道:“這是臣的分內之事,臣一定會推薦精明強幹的官員,替補上原先的那一羣人,然後報請皇上審覈批准。”

天啓皇帝就審慎地說道:“原先朝廷三派相爭,將一個朝廷弄的是烏煙瘴氣,而每一次官員的選拔,三個黨派爭的是你死我活,嚴重的拖慢了朝廷的運轉效率。這一次天災,讓我們元氣大傷,卻也改變了朝廷的格局,出現了今天這樣子欣欣向榮的局面,朕不想再出現原先的那種狀況。”

沈其榮就再次施禮:“臣明白,臣一定不會辜負聖上之心。”

第681章 陰了好兄弟第825章 進退兩難第488章 孤臣的悲哀(第二更)第104章 慘烈衝擊第552章 收買科學家第726章 不作不死第1192章 料敵先機第1224章 四面合圍第1155章 真的關寧鐵騎第286章 海港開埠第1184章 新式武器第867章 毛帥 丟了第459章 朱由檢的判斷第1307章 密謀第368章 改進辦法第957章 引君入甕計劃開始第002章 附身毛文龍第852章 暗夜突圍第922章 小國寡民的悲哀第529章 形勢大好第1130章 霹靂手段第1217章 騎射無雙第337章 焚城第171章 我們要當兵第849章 舉國歡騰第028章 真實謊言第1210章 皇帝被圍第284章 密謀不成了第1043章 入朝第一戰第792章 搶個好官爵第717章 百官接風第1191章 耐心教導第305章 大軍出征第714章 籌謀計策第1266章 清君側的目的第300章 小船密謀第1193章 料敵先機第997章 第一場海戰第1225章 天啓遺照第828章 努爾哈赤的應對第084章 有士加入第1250章 決死反攻第1170章 巡視張家口第1261章 滅清 清君側第911章 一封家書第705章 回京路上第215章 積極備戰第427章 甩袖子走人第1080章 國王召見第946章 毛帥吃癟第1158章 大裁軍第025章 瞬息萬變第231章 冰堡破了第630章 徹底亂了的朝局第059章 突聞噩耗第865章 軍民死戰第952章 虛無的真誠第183章 向袁巡撫討債的手段第452章 費了遼餉第1250章 決死反攻第1040章 出兵朝鮮第146章 貪佔軍功第1435章 災害轉嫁資本輸出第1062章 國際貸款第545章 拉人入股第355章 無可阻擋第535章 黨徒的作用第025章 瞬息萬變第128章 透露些消息第1233章 帝王的陰暗心理第1094章 相互靠攏第1122章 光復平壤第071章 天啓皇帝第811章 監軍太監第512章 利益聯合第1216章 脫困牢籠第509章 楊嗣昌來了第976章 培養尚可喜第1258章 槓精盧象升第541章 辦件大事第583章 精疲力盡第1113章 拖垮敵人第111章 張盤搶關第342章 籌糧第024章 全無退路第1201章 休整的目的第092章 誰願赴死第1046章 緊急佈置第023章 陣斬奴酋第1222章 廷推首輔第846章 網住一條大魚第893章 下定決心第1692章 前赴後繼第126章 新年伊始第266章 尋找把柄第252章 一場演習第932章 春川決戰第279章 努力推銷第988章 混亂的戰鬥第274章 紛紛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