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章 轟轟烈烈的祭祀行動

報紙的出現,算是極大豐富了百姓生活,至少在茶餘飯後,有了談資。尤其是城市裡的百姓,哪怕不識字,也喜歡抽空去茶館,茶攤坐坐,專找那種有人讀報的。

要一壺茶,聽一段報紙,即解了渴,又充實了精神,可以帶着雙重滿足,回家睡覺了。

其實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老百姓獲取信息的渠道相當有限。或者乾脆點說,幾乎爲零。

首先,書籍是很昂貴的,其次除了四書五經之外的雜書,由於印刷數量稀少,價錢更昂貴,或者乾脆就是有價無市。

滿世界找,也買不到一本。

所以說很多窮書生,只會之乎者也,一點有用的東西都不知道,那也就不奇怪了。

普通百姓瞭解歷史,瞭解外面,除了長輩講故事之外,也就是一些說書唱戲的江湖藝人。

能從家裡學到多少,那要看長輩如何,通常世代務農的家庭,又能知道多少呢?

至於江湖藝人,他們倒是口若懸河,可仔細一聽,就知道他們講的東西,和歷史大相徑庭,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像三國這種重災區,藝人只是撿前面熱鬧的講……哪怕是三國演義成書之後,多數情況,也不會講到結尾,甚至到走麥城,或者白帝城託孤之前,就給結束了。

畢竟後面越來越悲傷,普通的百姓大約也和讀者們的胃口一樣,我看書圖個樂,憑什麼寫那些悲傷的部分,給我們個大團圓的快樂結局不行嗎?

你讓我們傷心,我們就不看,不花錢,讓你喝西北風去!

這樣做的結果,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很有趣的民間史學……在民間史學裡,大唐朝是瓦崗山的那幫英雄好漢打出來的,李世民就是個很文弱的擺設。

岳飛的後人是繼承遺志,發兵北伐的,那個讓人咬牙切齒的金兀朮,是被牛皋俘虜了,還有氣死金兀朮,笑死牛皋的段子……在民間歷史的宇宙中,大宋朝自然是中興了的。

我們當然不能否定民間的故事的價值,這當然代表了百姓的一種美好願望,膾炙人口,流傳很廣,沒有什麼不好的。

只是在民間的體系之外,似乎應該有一個真正的歷史教育,讓百姓多瞭解一些真實,塑造共同的記憶,培養共同的價值觀。

這份文化的積澱,正是華夏文明的源泉。

而如今的大明,正在利用北伐的絕佳機會,果斷展開了補課行動。

經過報紙的宣揚,許多人第一次知道文天祥,知道了大宋滅亡於蒙古人之後,知道了崖山慘敗,神州陸沉。

再向前追朔,有靖康之恥,岳飛的冤桉……讓人不忍卒讀。

過去張希孟寫文章,主要宣揚的範圍還是讀書人,各個學堂,也包括軍中將士,距離真正的全民普及,還有相當距離。

這一次卻是大不相同,至少對於市民來說,第一次相對完整接觸歷史,也是第一次知道張相公這些年在鼓搗什麼東西……

說來慚愧,以前總覺得張相就是那種能掐會算的活神仙,是上天派來,輔左明君聖主的。

現在大傢伙才鬧清楚,原來張相是替大傢伙說話的,人家非但不搞什麼愚弄百姓的手段,恰其相反,人家是主張教化百姓,讓更多人讀書明理,都是爲了百姓好的事情。

天可憐見,這都十多年來,張希孟的主張才終於傳播到了民間,成爲許多市民耳熟能詳的東西……很慢嗎?

非但不慢,甚至還有那麼驚人。

畢竟才十年之功,就能得到這麼多人支持,如果再給二三十年,想要改變整個天下,也不是不可能。

瞭解歷史,追思文丞相,知恥而後勇。

燕雲十六州,北伐大都,收復故土。

飯館,酒樓,街頭巷尾,百姓們越來越多議論這些事情,越來越明白,北伐的含義。

蒙古人奪走了天下,把我們變成奴僕。

時至今日,我們要北伐中原,驅逐胡虜,把屬於我們的土地拿回來!

拿回來幹什麼?

既不能吃,又不能喝。

還要增加稅收徭役,辛辛苦苦,又要戰死疆場,有什麼必要嗎?

有!

當然有!

我們都是這個國家的人,誰過日子不想家業興旺?不想今天買個椅子,明天買張牀?

家要越過越興旺,國家就要越來越大,老祖宗沒丟的土地,我們要守住。

老祖宗丟了的土地要拿回來。

老祖宗沒佔領過的土地,要想辦法弄到手。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日子一天比一天興旺。

這纔對得起祖宗,對得起後人。

這種堪稱樸素的觀點,快速在民間流傳開。

家國一體,渴望着大明朝越來越好,盼望華夏大地,越來越繁榮昌盛……民心如此,百姓的支持自然而然。

其中山東的復旦學堂,主動湊錢,買了一艘萬石糧船,捐贈給朝廷,用作運糧。

復旦學堂的動作,弄得濟民學堂萬分尷尬,這個最早成立的學堂,自詡天下第一的聖地,竟然落到了後面,簡直沒法面對天下。

濟民學堂只能緊急動員,師生一起,捐贈出五萬貫寶鈔,用作軍費。

此外各地百姓,提供糧食布匹,主動出工,幫着運輸糧草。

軍工作坊的工匠們,利用休息時間,加緊趕製武器,多製造兵器五千件,悉數送到軍前,交給將士們使用。

從上到下,相比起從前的動員,這一次百姓們更加主動。

過去是建立在均田基礎上,遇到了戰事,百姓要主動服役,幫助打贏戰爭,保住土地。

而這一次更多的市民被動員了起來。

爲了大明朝,爲了讓國家更好……一種基於華夏子民的榮耀,責任,使命,正在快速醞釀,萌發。

毫無疑問,曾經的成吉思汗,激發出了蒙古人的兇勐善戰,隨後的日子裡,東西方的世界,都在蒙古鐵蹄之下顫抖,顫慄,惶惶不安,跪倒屈服。

而如今中原大地,數以千萬計的華夏子民,他們醒來之後,能給世界帶來什麼,哪怕張希孟都不敢預料。

他只是知道,來自民間的力量,越來越磅礴,越來越宏大。

人們已經不只滿足於祭奠文丞相……鎮江的宗澤墓,杭州的岳飛墓,這都是朱元章曾經去過的地方。

人們齊聚這裡,朗誦昔日的祭文,一起振臂高呼,驅逐胡虜,恢復中華。

不論老人孩子,都沉浸在強烈的振奮中。

原來這一次用兵打仗,徵收稅賦,調集民夫……不是什麼邊庭流血成海水,朱皇開邊意未已,而是收復故土,拿回祖宗之地。

身爲華夏子民,炎黃苗裔,正該出一把力氣。

紹興府山陰縣,陸游的墳墓旁,也聚集了無數的人,其中就有十幾名陸氏的後人。

他們手捧着文章,跪拜在先人的墳前,放聲大哭。

“快看看吧!王師就要北伐了!”

“王師不但要收復中原,還要北伐大都。”

“燕雲之地也要拿回來了!大宋朝沒做到的事情,我們做到了!”

“大明萬歲!吾皇萬歲!”

人們的呼聲,此起彼伏,一浪高過一浪。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可惜的是,此時距離陸游去世,已經有一百五十多年。

他寄希望的宋室,在幾十年後,一敗塗地,別說光復中原了,就連自己都混沒了。

如今的大元朝,已經過去了近百年的時光。

中原豪傑,華夏子孫,終於積累了足夠的武力,不但要收復中原,還要恢復燕雲。

這一次我們必定能成功!

值得一提的是,享受萬民祭祀榮光的不只是陸游,在濟南,人們也念誦着辛棄疾的詩詞,聚集在城外,紀念這種壯志未酬的詞人。

只是相比別處,濟南的百姓還多了一層,那就是這一次北伐的督師張少師,也是他們濟南人。

光復燕雲,山東父老,義不容辭!

整個大明,各種祭祀活動不斷,民心士氣,都達到了頂點……

這股強大的風潮,自然而然,刮向了福建,刮到了陳友定的治下。

這位曾經鶴頂紅不離手的八府之主,此刻是心驚肉跳,坐立不安。

雖然明軍的矛頭是北方,但是他也隨時面臨着覆滅的危機。

諷刺的是,陳友定甚至不敢擴充兵馬,積極備戰。

他生怕自己的舉動會招來大明的進攻,做人到了這份上,也是沒誰了。

只是陳友定沒有料到,他千方百計,防備大明,卻沒有料到,大明還沒出手,他自己的治下就亂了套。

大明的種種紀念活動,不斷的宣傳,許多報紙文章,都流入了福建等地。

尤其是泉州,更是深受影響。

許多年輕的學子聚集在一起,讀文章,抒發感嘆,心嚮往之。

就在大傢伙議論憧憬的時候,突然有人站了出來。

“咱們還有什麼臉說這些?別處都是紀念英烈,一起出力,共同北伐,忙得不亦樂乎。我們倒好,當初出賣背叛大宋,又跟着元廷吃香的喝辣的,那一家無恥之徒,還在那裡作威作福呢!”

這一句話,幾乎點燃了火藥桶。

衆多年輕人臉色漲得通紅,氣得拳頭握緊,咬牙切齒。

“這話說得對,咱們太丟人了!”

又有人紅着眼睛道:“說這些幹什麼?有本事咱們動起來,北伐中原不行……咱們就把城南的那一家給滅了!”

這些年輕人們終於按捺不住,他們衝了出去,呼朋引伴,直接衝到了城南的蒲家大宅。

這是一片佔地足有三百畝的超級豪宅,光是豢養的打手,就有幾百人之多。

年輕人們試圖從正面衝進去,遭到了打手的反擊,雙方互有傷亡……短暫的僵持之後,有幾個年輕人竟然繞到了旁邊,偷偷爬了進去,用火把點燃了蒲家的糧倉。

剎那間,火焰騰空,宛如一根巨大的蠟燭,照亮了半邊天……

------題外話------

那啥,小的試着改一下更新時間……明早再發,先早點睡了。

第六百二十二章 張希孟的財富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納稅逃不掉第五百章 別緻的洞房花燭第三百零一章 天人感應,可以休矣第七百六十四章 朱元璋要寫書第七百五十七章 太子成熟了第一百五十三章 全軍出擊第六十章 落網(加更求票)第八百八十三章 朱標的反應第一百二十六章 糧食就是一切!第八百七十一章 皇家科技進步獎第三百九十三章 勞動無價第七百一十三章 來自張希孟的報復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二百六十六章 才子們的第一課第八百二十三章 皇孫的樂園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速推進第四百二十四章 五路圍攻第六百一十章 冠軍……侯,回來了第六十八章 進城不是小事情第六百三十三 章 藩王第六十二章 朱氏集團成立了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第四百七十八章 全面潰敗第六百零七章 張相回到了忠誠的應天第三百零二章 跪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八百九十九章 准許加入華夏第四百八十四章 賈魯河第四百二十六章 鐵礦第十三章 重八守城第四百三十二章 陳漢覆亡第二百零八章 撞槍口上了第八百八十五章 太子的困惑第五百二十二章 給官吏來場大考試第六十八章 進城不是小事情第七百六十三章 張相故智第四百九十三章 無懈可擊的張相公第三十八章 大帥丟了第二百九十二章 倒戈卸甲,以禮來降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來的官制第四百六十一章 老朱的處罰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一百五十二章 都督妙策第六百七十五章 尷尬的老朱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七十章 好官第六百零八章 門下省崛起第七百一十三章 來自張希孟的報復第六百四十七章 你們對得起我爹嗎?第四百九十九章 婚宴講話第六百五十八章 喪盡天良的張希孟第六百七十三章 魯王世子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開疆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三百三十一章 起義第一百九十八章 劉伯溫的大戰略第四百三十二章 陳漢覆亡第五十九章 抓人第六百六十八章 華與夷第四百六十六章 總動員第二百零五章 偷出大同第五百二十七章 從絲綢作坊開始第一百二十章 彭黨第五百七十一章 大明的後起之秀第四百五十四章 聰明的孔家人第四百四十五章 諸將才幹第五百七十五章 君臣團聚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三百八十九章 紅巾大聯軍第八百二十八章 努力學習大明第六百六十四章 有福氣的高麗第一百零四章 全員反叛第一百二十五章 揮軍下揚州第二百四十四章 大元忠臣,全夥在此!第五百二十章 不和親,不賠款第七百三十六章 皇家圖書館第三百零一章 天人感應,可以休矣第六百三十八章 百萬補貼朱多多第四百九十六章 輔國元師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英的未來第四百零八章 單向透明第四百二十四章 五路圍攻第六十一章 要官第一百三十一章 萬歲第二百二十三章 我們也是人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第二十章 造反了第七百九十章 公主北上第五百四十三章 朕本淮右布衣第八百六十四章 旨意到第六百九十七章 我太笨了第五百章 別緻的洞房花燭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元璋的童年第五百章 別緻的洞房花燭第四百六十七章 光復陝州第四百六十六章 總動員第六百二十七章 又是大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