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聖君賢臣

這一艘樓船,載着張希孟和朱元璋,到了湖口大營,龍骨處幾次斷裂之聲,以至於無可救藥,船隻斷裂,江水涌入。

所幸離岸邊不遠,便擱淺沙洲,到底沒有出現意外。

船上水卒無不捏了一把汗,幸好沒事,不然大傢伙怕都活不了了。

但很快就有了說法,說是樓船在江中心的時候,就已經斷裂,一條赤色巨龍自江底浮起,對船上水手道:九天真龍過江,吾當渡之。

說罷老龍附身船底,託着樓船渡江。

這個說法算是給了老朱面子,把他說成了真龍天子。

但很快又有另一種說法,說是見到一員大將,騎神駒,提長槍,自東而來,對人言說,他奉東嶽仁聖大帝法旨,爲酬謝恩公而來。

說罷此人揮動手中長槍,劈開長江,送樓船過江。

甚至有人傳言,說見到此人身後一杆大旗,上書精忠報國四個金字。

毫無疑問,來的人正是東嶽十太保之一的嶽元帥。

張相大筆寫文章,剖斷百年前冤屈,明是非,辨忠奸,趙構一跪,華夏重興。嶽爺爺最是愛護百姓,知恩圖報。

他冤死之後,魂歸東嶽,被敕封爲東嶽十太保,坐鎮泰山,保華夏安康。

嶽爺爺人人敬仰,自不必說,東嶽大帝也知道了張相?

怕是日後張相也要位列仙班,執掌人間福禍啊!

是啊,張相就是姜子牙轉世,輔佐聖主,要開八百年太平的。

聽說張相白天輔國治民,晚上還要去東嶽泰山,和包拯一樣,處理陰司冤獄,那叫一個忙啊!

伴隨着捷報所至,種種消息,沸反盈天,到處都是。

比這個離譜的還有許許多多,根本說不清楚。

神話傳說,是個很有趣的東西。

尤其是華夏神話,且不說盤古開天,也不說後世洪荒神話……單是歷代不斷完善的神祇就數不勝數。

和佛門不同,道教認爲東方是萬物生髮之地,泰山是五嶽之首,因此凡是死去的人,都要去東方,歸東嶽仁聖大帝管理。

在五方設立捉鬼大帝,幽冥天子,十殿閻君,四大判官,還有神通廣大的東嶽十太保。地方上還有城隍,土地……整個一套行政班子。

如此編織神話世界的情況,放眼所有古文明,還真是僅此一家。

別的神話故事,神明多是親戚,所謂的神話傳說,大約就是親戚間旳內鬥,如果血脈不夠,哪怕是人神結合的後代,也沒法真正成爲至高無上的神。

但是在東方大地上,就走了另外的路子,神仙多是凡人做,生前表率天下,死後亦爲民做主。

人世間沒有公道,死後有包拯、鍾馗、崔判官等人,給你伸冤昭雪,受封成神。

大約這就是東方的浪漫。

當然了,這些神話傳說,也有更豐富的內涵,比如長江龍王託着朱元璋過江,就代表民間已經認可了他君臨天下的身份。

畢竟在亂世羣雄之中,朱元璋是最有王者之氣的那個,伴隨着湖口大捷,更是鐵板釘釘。

有明君,就必然有賢臣。

儘管張希孟一直淡化他的存在,不希望弄成只知張希孟,不知朱元璋……他的努力成功了,但也僅僅成功一點點。

身在官場,或者讀過書的人,大約都知道張希孟的情況,他屬於朱元璋的智囊,負責制定大政,思考全局。

但真正掌握在張希孟手裡的權力並不多,也沒誰會覺得張希孟能竊據朱元璋權柄。從這點上,張希孟是成功的。

可讓人哭笑不得是民間約定俗成的套路里,周文王有姜太公,劉皇叔有諸葛亮,吳王身邊也該有個活神仙才行。

很榮幸,張希孟就被選中,民間組織決定了,讓你來擔負這個光榮使命。

張希孟對此倒也不是沒有任何警覺,他希望能夠產生一套新的東西,取代原來的東西,取代聖君賢臣,老天庇佑的這些千百年的套路。

雖然這些套路有可取之處,但是官方應該有更好的東西才行。

譬如說這艘樓船,張希孟覺得可以做更多的文章。

朱元璋的眼光是很精準的,陳友諒從一個小卒,幾年之內,坐擁數省兵馬,雄踞天下,勢不可擋。

可轉瞬慘敗,千艘樓船,付之一炬,幾十萬大軍,所剩不多……這樣的例子難道還不足以警醒後人嗎?

國家就如同這艘樓船,斷然不可以外面看着光鮮,內裡卻是積弊叢生,經不起撞擊。

一個國家,要有穩固的根基,而這個根基,就在於百姓,在於人心。”

朱元璋把自己置身危船之上,也不只是逼迫張希孟而已。他也是要提醒自己,還在一艘危船之上,切莫覺得此戰之後,就可以高枕無憂,就可以安享富貴,就可以放鬆部下。

不行,絕對不行!

朱元璋在問張希孟,也是在問自己,到底要如何,才能君臨天下?

“末將拜見上位。”

徐達單膝跪倒,向朱元璋行禮,隨即擡頭道:“回上位的話,卑職無能,尚未追上陳友諒,此賊或許已經逃跑,請上位責罰。”

此刻大戰尚在繼續,諸將猶在追殺,徐達帶着煙火,疲憊中帶着興奮,興奮中還有那麼一點遺憾。

朱元璋含笑伸手,俯身把徐達拉起來,拍了拍他。

“不用說陳友諒了,那是小事……你這一次領兵大破陳軍,身先士卒,立下赫赫戰功,咱要好好賞你啊!”

老朱盯着徐達,笑呵呵道:“陳友諒即位漢王,就封了張定邊爲太尉,張必先爲大將軍,如今你纔是區區都指揮使,確實是低了一些。”

徐達微微一怔,面色漸漸嚴峻起來,“上位,末將,末將不敢居功,而且末將還有幾句話,不知道能不能說?”

老朱一笑,“有什麼不能說的,咱什麼脾氣你不知道嗎?”

徐達又思索了一會兒,正色拱手,慨然道:“如今一戰,雖然重創陳軍,到底未能全功。江西湖廣,尚有遼闊土地,未納入上位治下。更何況元廷依舊雄踞北方,中原未復,華夏未興,便是蘇州等地,也在張士誠手裡。”

徐達肅然道:“冠軍侯霍去病曾經言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爲?末將斗膽言說,華夏不興,談何封賞?”

朱元璋心中感嘆,忍不住輕笑道:“這話說得很有氣魄,不愧是咱的神將!”

老朱竟然以神將呼之,徐達只覺得心中熱血奔涌,卻也急忙道:“末將這幾年,受上位督促,有張相點撥,着實讀了幾本書,也明白了一些道理,這話是發自肺腑,末將,末將也有青史留名之心,比肩名將之志,還望上位體察。”

朱元璋見徐達披肝瀝膽,所言皆是心裡話,越發欣喜。

話說這些年的耳提面命,總算有了效果。

雖說不能讓手下將領不在乎功名利祿,但總要有更高的追求。

一念及此,朱元璋竟比打了大勝仗還要高興。

“你去安排,繼續追亡逐北,收拾殘局……至於此戰封賞,咱打算撫卹死傷將士,就在湖口,立碑建廟,祭祀有功之臣。至於立功大將,咱也有爵位相贈,請大家不要着急。”老朱頓了頓,又道:“此戰之後,我大軍直入江西,萬萬記得,勿施橫暴,切莫覺得自己是淮西人,是浙東人,就瞧不起江西百姓,如果誰敢肆意欺辱殺戮,咱的軍法不會客氣的。”

徐達悚然,急忙去傳令了。

朱元璋和張希孟繼續坐鎮,統御全局,又過了一陣子,竟然有人攙扶着一位老臣,顫顫哆嗦,來見朱元璋。

“老臣朱升……恭賀上位!”

老頭撲在地上,激動不已,淚水長流。

朱元璋一見朱升,也是萬分感慨,他連忙攙扶朱升,感嘆道:“此戰如此兇險,早知如此,便不該讓你冒險。”

朱升搖頭,“上位,老臣這把年紀,死不足惜。所欲者,不過是眼見華夏重興,中原恢復,如今上位又向前走了一大步……陳友諒兵敗,江西唾手可得,若是再拿下湖廣,南方盡數掌握,到時候再行北伐,必然是無往不利!”

朱元璋淡淡一笑,“若是能如此順利,自然最好。奈何陳友諒已經走脫,只怕還要有波瀾。”

朱升眉頭挑動,突然道:“上位,老臣以爲,或許能抓住陳友諒!”

“當真?”老朱不信。

朱升就道:“上位,當初有一個年輕人,隨着老臣一起出使,如今他卻不在老臣身邊。”

這時候張希孟也忍不住道:“姚廣孝呢?他去了哪裡?”

朱升道:“是這樣的,陳友諒想叫我過去,結果中途火焰驟起,燒紅了半個大江。姚廣孝突然出現,幫老臣殺散了幾個陳軍。隨後帶着老臣逃命,結果在路上遇到了歐普祥,他也是彭黨中人,願意歸順。便保護着老臣周全。姚廣孝見老臣無恙,便囑託歐普祥,隨後他換上陳軍的衣服,混入逃竄的亂軍之中。如果老臣沒有猜錯,姚廣孝是想伺機抓住陳友諒。”

老朱忍不住大吃一驚,那麼多名將猛士,都沒有拿下陳友諒,這個姚廣孝,不過是一介書生,雖然長得兇戾一些,竟然要抓陳友諒。

哪怕抓不到,也是忠勇可嘉啊!

老朱突然看了看張希孟,眉梢含笑道:“張先生,你看咱們上上下下,爲臣,爲將,爲書生的,可還有些出息?”

張希孟能說什麼:“主公聖君賢臣,端的是可喜可賀!”

第七十六章 送大元忠臣上路第三百四十一章 這是一個關於格局的故事第五百五十二章 張相封神了第四十一章 收穫滿滿第六百九十八章 紈絝子弟張庶寧第八十五章 朱元璋認輸了第八十一章 珍珠翡翠白玉第二十五章 朱重八的路第十三章 重八守城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明第六百九十九章 濟民學堂,救濟斯民第七百六十二章 高招第一百八十四章 父辭子孝第五百七十三章 父慈子孝的大元朝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六百六十章 倒了黴的禮部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奪一城第七百四十章 陛下脫險了第三百六十二章 死一百次第七十一章 有青天第五百一十八章 扯淡的不徵之國第五百三十七章 御用佳品第六百七十五章 尷尬的老朱第八百零三章 印錢就是第六百一十章 冠軍……侯,回來了第八百六十二章 張太師是我叔叔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子和老四第七百一十八章 第一大案第五百一十六章 父子同考第八百三十四章 故鄉的味道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國公第八百九十三章 鑄造金鼎第八百一十三章 老朱的保證第五百零七章 皇子待遇第三百一十七章 李善長悟了第七百三十四章 皇孫之師第六百九十六章 家父張相公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納稅逃不掉第七百一十二章 朱棣的成就感第五百七十三章 父慈子孝的大元朝第三十七章 優勢在我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來此要過飯第九百零三章 張太師的境界第七百八十八章 還是兒子第一百九十九章 格局打開了第七百四十一章 來自老朱的賞賜第一百四十六章 千船出大江第七百五十八章 霹靂第四百四十一章 平分華夏第二百一十三章 朱家軍的良心第四百九十三章 無懈可擊的張相公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爲父第四百九十三章 無懈可擊的張相公第二百九十六章 杭州不在談判之列第六百七十二章 爲陛下賀!第七百四十六章 馬皇后的恩典第七十五章 處置第十九章 賈魯病了第五百六十九章 鹽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第六百四十五章 皇子壯矣第九十六章 常遇春的小故事第四百六十五章 我是朱元璋的侄子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捷第七百八十三章 該宰肥羊了第一百八十章 統一思想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國公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二百四十九章 畢業了第二百八十二章 留氏後人第四百四十八章 織毛衣第四章 漢高祖如何第二百一十五章 加倍撫卹第十一章 巾幗勝鬚眉第八百三十四章 故鄉的味道第四百一十章 歡迎投降第九十三章 立功第一百五十一章 朱升第四百二十三章 滅陳第二百章 張希孟被盜了第四百二十六章 鐵礦第四百九十二章 夫妻同心第一百六十七章 北伐第五百零三章 鯉魚焙面第三十章 淮西第八百八十四章 是大明成就了你第四百四十四章 六位國公第二百六十章 才子歸心第六十九章 君子豹變第四百零八章 單向透明第二百五十二章 聯手李善長第九百零二章 大明正黑旗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宋正統劉福通第二百一十四章 影響深遠第一百六十九章 朱標第二十七章 好大官職第四百二十九章 連大戶都背叛了第四百九十三章 無懈可擊的張相公第一百八十一章 誰贊成?誰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