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八章 怎麼當吳王

朱元璋的胃口向來不錯,那麼大的一盆面,足足五個荷包蛋,如果不造反的話,去當個吃播,也挺有前途的。

飽餐之後,朱元璋打起精神,他笑道:“張先生,你是不是琢磨着,咱成了吳王,會日漸驕縱狂妄起來,也變得貪財好色,沉溺享樂?”

三張希孟急忙搖頭,“臣怎麼會這麼想?主公是最懂自律的。“

老朱略沉吟,輕嘆道:“咱是苦出身,倒也不敢說,就能一直不忘本。倘若有那麼一天,先生一定要提醒咱纔是。”

張希孟停頓之後,笑道:“那,那真有那麼一天,臣請主公吃麪!”

“吃麪?對!吃麪好!”老朱哈哈大笑。

笑過他這才詢問張希孟,“先生,今天是咱第一天當吳王,到底有多少事情要忙活?你趕快跟咱說說,可別耽誤事情了。”

朱元璋一邊說,一邊起身,向着衙門二堂,臨時的王府偏殿而去,步履匆匆,

很是急迫。

張希孟跟在老朱的身後,他非常清楚,老朱是個工作狂,但是張希孟不太希望朱元璋沉浸在繁雜的政務當中,一個厲害的君王,當然要學會抓大放小。

當然了,歷史上的老朱是大小全都抓,一個也不放過,而且還一口氣堅持了好幾十年,也不知道他到底是什麼材料製成的怪物?

“主公,其實吧,你現在需要負責的政務,一點也不多。”

朱元璋愣住了,“張先生,你沒有說笑吧?咱從前可都是整天忙碌,不得休息,你跟咱說沒有多少政務?”

張希孟一笑,“主公不信,大略可以計算一下,主公需要負責的都包括什麼……首先,是每逢年節,祭祀天地先祖,各種典禮……這些事情都有專門的流程,到時候照着辦就行了,不會有太大的差錯。其次就是日常的政務,大約可以用四個字概括,軍、錢、人、刑。” ”一切和用兵有關的事情,都由主公負責。但實際上不打仗的話,下面的訓練都是將領負責,一般的考評升賞,也有專門的人負責。主公自然也可以過問,

但是我覺得主公還是不要輕易干預。”

“爲什麼?”老朱忍不住問道。

“因爲主公是吳王了,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主公突然過問一件事,就會讓下面人無端猜想,進而打亂秩序,影響其他的事情,很可能會得不償失。”

朱元璋眉頭緊皺,是這樣嗎?

“那其他的事情呢?咱該怎麼過問?”

“錢糧這一塊,開支也是固定的,主公需要考慮的就是有沒有貪贓枉法的事情…但是這事我覺得主公也不要主動過問?”

“爲什麼?”老朱急了,“難道抓貪官污吏也是錯的?”

“不不不!”張希孟急忙擺手,“主公,您現在貴爲吳王,非常需要注意一件事,千萬不要讓下面人去證明您已經得出結論的事情。”

“什麼意思?”

“意思就是主公一旦有了定見,下面的人就會想盡辦法,證明主公的想法是正確的,好獲得主公青睞,也就是說,這種結論未必是錯的,但一定不夠客觀準確。”

朱元璋越聽越煩惱,“那剩下的那兩樣,是不是咱也不能隨便過問?”

張希孟無奈笑笑,“原則上也是這樣的,首先說人事,如果主公親自提拔一個人,並且寄予厚望,如果這個人出了事情,最後到了不得不揮淚斬馬謖的時候,也會損害主公的聲望。最好就是讓下面人舉薦,一旦出事之後,舉薦的人可以承擔罪責。”

“再說刑獄等事,這部分有專門的刑統,九成以上的案子,都有據可查,有法可依,辦起來不難。只有向前面韓秀孃的案子,涉及到了新舊觀念衝突,涉及到了大政,才需要主公過問,定個調子。不然的話,一旦某個案例主公過問,

弄成鐵案,要是有差錯,就沒法推翻了。”

這一番話說完,老朱整個人都傻了。

他本以爲自己成了吳王,可以放開手腳,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可是經過張希孟這麼一說,老朱突然有些喪氣了。

怎麼當了吳王,反而更束手束腳了?

他仔細思索,張希孟講得也不無道理。

地位高了,權柄重了,越是如此,就越不好輕易表態,因爲一旦出錯,就影響巨大,不好收拾,還會損害自己威望。

哪怕是對的事情,也要考慮會不會打亂下面的節奏,影響整個大局……

“先生,照你這麼說,咱,咱每天都需要幹什麼?”

“大約每天看兩個時辰的中書省呈報就夠了,再隨手用印也就是了。”

“什麼?”

朱元璋詫異萬分,“咱,咱就負責用印?沒有別的事情了?一個君王就這麼輕鬆?"

“對啊,這就是所說的聖天子垂拱而治啊!”

朱元璋眉頭緊皺,他抱着太陽穴,苦心思索……因爲自己成了吳王,權柄地位大大提升,所以自己不能輕易表態,又因爲不能輕易表態,所以自己要把大權交給下面的人…因爲有權,所以沒權!

這,這是什麼鬼邏輯?

張希孟見老朱萬分困惑,他忍不住暗笑,這回知道怎麼回事了吧?你們家的後代子孫就是掉進這個坑裡了。

爲什麼大明的皇帝多奇葩?

爲什麼一個本該宵衣旰食,兢兢業業的天子,卻有功夫擺弄木匠活?

就是因爲這一套官僚體系的存在,實際上君王能參與的政務,少得可憐。如果本身是個喜歡玩鬧的,大可以把所有政務都甩給下面的人,幾十年不上朝,也沒有什麼問題。

當然了,皇帝被排斥在朝局之外,也就別怪國勢日非,文官爲所欲爲了。

“不對勁兒!這個不對勁兒!”

老朱突然用力搖頭,他猛地盯着張希孟,“張先生,你不要拿話哄騙咱!咱不怕有什麼非議,具體的政務咱必須過問,尤其是在當下,萬象更新的時候,你讓咱當個太平君王?你,你這是胡說八道!”

朱元璋氣得眼珠子都瞪圓了,難得說了重話。

張希孟倒也不害怕,而是笑道:“主公打算怎麼辦?”

“還能怎麼辦?咱要仿效天子上早朝,把他們都叫來,讓他們在咱的面前,一項一項處理政務,咱親自瞧着,沒有問題之後,才能下旨!”

張希孟又是一笑,果不其然,又讓自己猜對了……只要瞭解朱元璋的性格,再稍微明白一些政務的運作,你就會清楚,歷史上的朱元璋爲什麼會那麼勤奮,

爲什麼會天不亮就上早朝,幾十年如一日…這就是朱元璋,根本不用懷疑什麼,如果他不這麼幹,那才叫奇怪呢!

“主公,臣斗膽問一句,有許多政務,是主公一下子就能看得清楚的嗎?”

朱元璋黑着臉道:“咱,咱會多讀書,多想辦法……對了,不還有你給咱提醒嗎?”

張希孟兩手一攤,“主公,有好些事情,臣也未必清楚。其實吧,要讓臣說,

上早朝,把大傢伙都叫來,只有兩種可能。其一,就是大傢伙用一堆瑣事,敷行搪塞,熬過去時間。其二,就是主公把大殿變成中書省,您自己擔起宰相的職責,親自負責政務。”

朱元璋眉頭依舊凝重,“張先生,咱,咱說實話,還是有點想不通,難道歷代帝王,都只是貪圖安逸,才把大權交給宰相?爲什麼歷朝歷代,都離不開丞相這個位置?”

張希孟大笑,“主公,君王之所以爲君王,就要心懷天下,俯視四海,要讓臣說,天子需要考慮的是百年之後的事情,而丞相最多隻考慮三年之內的事情。

一個國家,既要有人目光長遠,又要有人關心當下的柴米油鹽,這就是必須要宰相的原因所在。”

朱元璋再度思忖,貌似還真是這樣,他就在努力思索未來,至於手下的文臣,

三年一任,只要任內不出事就好,考慮太多,也難爲他們了。

當然了,也有人是例外……

比如張希孟,他就提出了千年興衰輪迴。

有人專注幹年,有人抓住百年,有人只顧着當下…地位不同,心境不一,可見一斑。

老朱思索了再三,他似乎明白了張希孟的用意,他不是告訴自己什麼都不用做,而是給他講解,朝政運行的模式。

想到了這裡,朱元璋忍不住請教道:“先生,想必你早有一番道理了,你看咱需要怎麼辦?”

張希孟笑道:“主公,我以爲身爲君主,應該總攬大局,比如說當下有多少急需要解決的事情,主公在這裡拿捏妥當,然後由中書省匯同相關的衙門,一起商討辦法,期間主公也可以專門召集人過來,聽取介紹,主公只有深度參與政務,纔不至於被矇蔽架空。”

“另外……主公應該避免被少數官員左右,所謂兼聽則明,一些主要的政務,

不該侷限於朝堂。民心民意要顧及,底下官吏的想法要照顧,最好還要安排一些專門的文臣,下到民間,仔細瞭解情況,拿出他們的方案。這樣一來,主公綜合各方意見,拿出來的東西,才能即保證貫徹主公意志,又保證不會出現大的疏漏。”

朱元璋眉頭挑動,良久大笑,“好啊,先生是又給咱上了一課啊!”

正在這時候,李善長抱着一摞子公文來了,他一見張希孟和朱元璋談笑風生,

竟然有種脊背發涼的不祥預感…

******

樂文

第八百五十五章 救國之法第九百零九章 財富的力量第四百六十三章 朱元璋的決斷第四百二十四章 五路圍攻第二十一章 殺出去第二百三十六章 老驥伏櫪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甚至不願叫我一聲大哥第二百五十二章 聯手李善長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八百零二章 老朱求救第五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一百四十章 七成那是人家的第一百六十九章 朱標第八百八十八章 老朱能得到的第三百三十八章 登聞鼓第二百九十八章 朱元璋的好親戚第八百二十三章 皇孫的樂園第二百八十四章 時機第七百九十三章 找陛下去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牌第七百三十一章 大明的希望第四百六十五章 我是朱元璋的侄子第八百三十三章 大元朝最後的忠臣第七百零二章 北平大學堂第六百五十一章 我是大明忠臣啊!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文忠立功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養兵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奪一城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地成聖的張相公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忘功臣第三百四十二章 一人奪一城第八百九十八章 拿國家抵債第八百六十七章 華夏大會第三百九十三章 勞動無價第八百二十三章 皇孫的樂園第六百八十三章 我無所不能的二叔第三百一十二章 茶葉又沒了第七百一十九章 來自李善長的一擊第六百四十五章 皇子壯矣第九百章 到了地獄你也不行第七百四十八章 皇孫染病第二百零五章 偷出大同第一百九十四章 仁慈的朱叔叔第六百二十一章 太子和老四第七百八十七章 張家第三胎第五十九章 抓人第四百三十三章 移民填湖廣第六百二十章 紀念館第四百七十五章 御駕親征第三百二十三章 臉都不要了第六百二十六章 新的省制第七百四十八章 皇孫染病第三百六十九章 濟民學堂第三百五十七章 朱英的未來第一章 元末第五百六十六章 封王第一百一十一章 四階段戰術第八百七十六章 好學生第一百四十七章 戰船相連用火攻第三百五十四章 聖君賢臣第四百八十一章 中原復興第二百八十四章 時機第三百三十二章 衝突第一百一十六章 戰鼓第七百九十一章 金陵十二公子第八百七十三章 咱投洪武大帝了第六百三十四章 處死二侯第二百三十章 敲打老李第七百三十八章 兩個大明第一百二十七章 饅頭能破城第七百六十六章 後繼有人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個技術活兒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七百八十六章 我會保你的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五百六十七章 屯田養兵第二百五十二章 聯手李善長第八百六十七章 華夏大會第七十七章 剝皮見心第三百三十二章 衝突第一百零七章 五大主力第三百九十七章 大明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四十二章 張家老僕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七百三十六章 皇家圖書館第二百六十九章 理論和實踐第五百一十一章 咱就是要飯的第六百六十八章 華與夷第六百五十二章 不是謀反第七百六十三章 張相故智第五百八十章 北平第四百三十三章 移民填湖廣第四百五十二章 小技巧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朱也爲難第七百七十五章 朱元璋的童年第五十四章 殺出來的公道第八百三十六章 觀音奴第五百一十七章 整編山東紅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