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速推進

胡惟庸是什麼人呢?

簡單說,這是個跟狗對着咬,都不吃虧的傢伙。

他在渡江之前,就投靠了朱元璋,隨後在和州當地爲官,很是做了不少事情。胡大海等人剿匪期間,最著名的幾場惡仗,都是他主打的。

身爲文人,胡惟庸竟然喬裝改扮,深入敵營,刺探情報,助力功成。

按理說這樣的人物,早就該提拔了。

彼時是張希孟主持百官的考評,天可憐見,他的確把胡惟庸列在了推薦的名單上。由於張希孟擔心胡惟庸結黨營私,會牽連到自己,所以沒有單獨跟老朱推薦,畢竟他還不想成爲胡惟庸的恩主。

但是張希孟給他的文字評價還是很高的,特別多了好幾行字。。

但是令人意想不到,朱元璋就是沒用胡惟庸,把一個很能幹的人,排斥在了主要文官之外,老朱在渡江之後,把他調到了寧國,位置也不高,僅僅是知縣而已。

其實這麼安排很不正常。

如今的朱家軍擴張很快,管理的事務又多, 官吏數目不斷擴大, 許多名不見經傳的年輕人,都被委以重任。

唯獨胡惟庸,他有資歷,也有本事, 更爲重要他是濠州人, 屬於朱元璋的老鄉。

шωш¤ т tκa n¤ ¢○

具備這些優勢,沒有理由不升官啊。

要知道當初爲了獎勵糧長, 李善長就開出了侍郎的賞格。

隊伍草創, 就是這樣,隨便談論一下, 覺得才能不錯,給個位置, 然後就幹下去了, 這纔是常態。

倒是因爲張希孟的出現, 朱家軍搞了科舉,又從各地選拔人才, 建立考評機制, 正規得不像個造反隊伍。

正是如此, 胡惟庸的情況才顯得很意外。

“先生是不是覺得咱一直沒用此人,是委屈了人才?”朱元璋淡淡笑道。

張希孟道:“的確是沒有想明白, 不過主公應該有一番道理,如果不方便, 就不用說了。”

朱元璋頓時瞪圓眼睛,什麼話,好容易有機會能展示一下咱的水平,你還不讓咱說了, 這不是要憋死我嗎!

“胡惟庸無所不用其極, 功利心又那麼重,此人不是賢臣, 不是君子,不可託付大事……但他卻是一柄刀,一把殺人的利劍。”

朱元璋冷笑着說道:“在咱的身邊,如同先生一般的賢臣, 已經夠多了。可有些事情, 咱不能讓先生去做,不能髒了先生的手,沒有辦法,咱只能用胡惟庸。過去咱沒有重用他, 而是把他扔在地方歷練,就是要讓這口刀更鋒利一些,殺起人來,更加暢快。”

張希孟微微吸了口氣,啥也不用說了,老朱這是把胡惟庸當成了工具人,但是不得不說,朱元璋看人還是很準的。

胡惟庸膽大包天,又一心往上爬,對自己狠,對其他人更狠。這樣的人,就是一條惡犬,但是不得不說,有時候看守門戶,還真離不開他。

就比如眼下的事情,讓胡惟庸接受苦役營,擺弄這幫死不悔改的東西,可持續性敲骨吸髓,絕對是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老朱這是又展現出一種特質,在不做人的時候,他是真的會不做人的。

那張希孟還有什麼好說的,只能祝願胡惟庸和那些倒黴蛋幸福吧!

在接到了朱元璋命令之後,胡惟庸是顫慄的。

他從知縣,一步登天,成爲大理寺少卿,兼任苦役營提舉……這中間升了多少級就不用說了。

這個苦役營其實是他提議設立的。

也就是說,老朱準了他的建議不說,還把這個量身打造的部門,交到了他的手裡。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胡惟庸已經能夠預見,這個任命會在朱家軍中,掀起多大的波瀾……上位如此洪恩,豈能不捨命相報!

此刻的胡惟庸還沒有想那麼多,他立刻動身,從寧國縣趕到了長興,迅速把苦役營接了過來。

負責交接的人是孫炎,張希孟並沒有來。

胡惟庸也不在乎這些了,他只是驚歎於苦役營的龐大……首先,老朱抓了多少俘虜呢?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

在橫澗山的時候,就抓了七萬多,隨後佔領滁州,和州,脫脫四十萬人潰敗的時候,老朱也分了一杯羹。

彼時俘虜總數就超過了十萬。

最早的這一批俘虜,一些被編入軍中,一些被安排在軍屯,後來又陸續赦免,基本上還剩下的不多了。

但是渡江之後,攻城略地,抓捕的俘虜不論數量,還是質量,都不比淮西時候差。而且由於朱家軍已經有了相當兵馬,除了前不久銅陵的一個營之外,大多數的俘虜都沒有編入軍中。

粗略估算,苦役營的數額就有七八萬人。

這哪是營啊?

一個縣男女老少加起來,也就幾萬人。

七八萬的壯勞力,哪怕幾個府都未必拿得出來。

再說句不客氣的話,朱元璋的兵馬也不過二十萬人而已!

這權柄也太大了,大到了讓胡惟庸欣喜若狂,哪怕是自己的老鄉李善長見了,都要羨慕。

既然上位給了自己這麼大的恩典,那就更要拿出一萬倍的本事,讓上位滿意。

胡惟庸這傢伙的辦事能力,絲毫不比李善長差,而且心狠之處,還在李善長之上。

他接手苦役營之後,就提出了一個任務,要在新安江修建堤壩。

別看他是寧國的知縣,但是對隔壁徽州的情況也很瞭解,知道新安江水患嚴重……偏偏徽州,建德等地又十分重要,屬於目下朱家軍的腹地。

消除了水患,增加了灌溉,產糧上去了,也是均田之功,而且還有航運之便,能夠促進商貿交流,增加賦稅收入。

總而言之,好處多多。

當然了,對於付出多少勞力,會不會死人,胡惟庸是不在乎的。

他這個建議送上去,朱元璋幾乎沒有遲疑,立刻就答應了。

而且老朱還批示了,那些爲禍一方,魚肉百姓的豪強縉紳,能夠修堤壩贖罪,很是恰當。但務必要愛惜民力,不可影響地方,傷損百姓。

面對朱元璋的要求,胡惟庸那是毫不遲疑答應。

隨後他就行動起來了,再然後,就是長興的士紳地主倒黴了……耿炳文派遣手下將士,深入各個鄉村,清丈田畝,落實均田。

但是不可否認,將士們人生地不熟,而且由於他們太年輕。

進入鄉村之後,很快就遇到了麻煩。

最讓他們無語的不是那些士紳地主,他們敢抗拒,直接抓起來,再嚴重的,就按律法辦事。

朱家軍一柄鐵錘揮出,誰敢對抗,都會粉身碎骨。

真正麻煩的是那些大爺大媽……最初他們還是害怕朱家軍的,但是混熟之後,就不斷有人找過了,唸叨給他們的田少了,想多分幾壟。

有的乾脆說不想要坡地,要換成水澆地。

可問題是水澆地就那麼多,要怎麼換?

這些老百姓也不跟你急眼,就是一遍一遍,不斷圍着你轉圈,不斷磨……反正只要功夫深,不怕磨不來便宜。

據說好些士兵被弄得焦頭爛額,晚上都失眠。

張希孟得到消息之後,他也是無可奈何。

其實很多時候,老百姓在淳樸善良之外,還有一種狡黠,奸猾,不願承擔責任,喜歡佔便宜,市儈,甚至乾脆說,幾乎每個村子,都會有那麼幾個自私自利入骨的極品奇葩,能把你氣得牙根癢癢的。

能責怪百姓嗎?

張希孟倒是不這麼看,畢竟老百姓之所以會如此,還是千百年來,層層壓榨,不斷欺凌盤剝,磨沒了棱角,磨軟了骨頭。

祥子一開始也要做個自食其力,有骨氣血性的好人。

奈何世道如此,一次次打滅了他的幻想。

對於村民也是如此,張希孟十分理解。

幾千年積累的毛病,不是三天兩天就能解決的,這也是現實。

只不過理解歸理解,可是有這些人糾纏着,想要快速完成清丈,貌似有些難度啊!

很湊巧,胡惟庸跳了出來,他又給出了一個妙招。

老胡直接去了州衙門,把那些被抓的書吏差役找了出來。

你們誰熟悉地方的情況,誰有對付刁民的經驗,誰願意出力氣,把事情辦妥,誰就能出來。

就算州衙門不要,也可以到苦役營,管的人多,更加威風凜凜……

經過老胡這麼一煽動,很快找出來二十個人。

隨後就是胡惟庸帶着他們下到了鄉村。

大多數的百姓,由士兵負責,遇到了麻煩,就這幫人出手。

也不需要打罵,只是把他們的盤算掀開,把他們手段揭露,然後讓他們在村民面前,丟盡臉面,困擾一下子就消失不見了。

所謂惡人自有惡人磨,朱元璋提拔了胡惟庸,胡惟庸又找來了一幫胥吏,還真就有了奇效。

長興州的均田迅速推行,胡惟庸的苦役營也在不斷膨脹……一股沛然大力,不可阻擋向前推進。

以長興爲中心,迅速向周圍擴散。

那些豪門士紳,惶惶不可終日,漸漸的,有人爲了避免淪爲苦役的命運,偷偷離開了朱元璋的地盤。

乘坐船隻,來到了蘇州。

他們的到來,讓張士誠大喜過望,不出意外,他又拿出了五百兩黃金,欣然賜給了高啓。

謝謝哦!

高啓:“…”

第三百八十六章 大宋正統劉福通第三百二十四章 丞相的自我修養第七百九十八章 要做周天子的朱元璋第五百一十八章 扯淡的不徵之國第六百三十章 大明根本第七百八十八章 還是兒子第三百零四章 國珍飄零半生第一百六十三章 輕鬆出獄第五百二十一章 張相有後了第六百六十三章 張希孟的仰慕者第六百二十五章 大明的花朵們第一百零八章 又升官又娶媳婦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六百八十六章 濟民學堂的人樣子第九章 論地主豪強的軟弱性第八百九十二章 融合第九百零九章 財富的力量第五十六章 破橫澗山第九十九章 都是狠人第七百三十八章 兩個大明第二百一十七章 要捨得花錢第八百六十五章 均分田畝,救濟斯民第四百六十七章 光復陝州第五百三十七章 御用佳品第二百九十三章 堅定守住,就有辦法第三百九十九章 小明王第五章 知識就是力量第八百三十四章 故鄉的味道第一百三十章 大魄力第五百六十九章 鹽第六百零二章 什麼叫洪武大帝啊!第一百八十章 統一思想第六百五十八章 喪盡天良的張希孟第四百七十四章 劉福通走了第六百九十六章 家父張相公第一百二十一章 大捷第八百二十四章 愛好種田第三百六十七章 願意追隨咱的,留下第一百五十章 菩薩兵來了第八百五十四章 吾皇萬歲,大明萬歲第七百四十四章 有競爭,纔有突破第四百二十八章 陷入絕境的陳友諒第七百二十八章 母后給我撐腰第七百三十四章 皇孫之師第六章 論守城第三百五十九章 朱熹說得對啊!第一百五十五章 朱元璋的大胃口第二十七章 好大官職第六百三十二章 張相公覺得你死定了第四百九十二章 夫妻同心第九百零六章 倭國內戰第六百七十九章 張庶寧的羣賢第四百零九章 最強防刺殺衙門第三百五十章 詐降的人選第八百七十一章 皇家科技進步獎第七百九十六章 新駙馬第一百二十章 彭黨第六百一十七章 真正的徵西大將軍第三百四十三章 不要當亡國之君第十五章 挺住了第二百六十七章 朱元璋歸來第一百八十九章 元末王者局第七百零八章 神仙中人張相公第一百四十五章 天佑朱元璋第七百四十二章 北平的出路第一百七十三章 砸碎一箇舊世界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朱也爲難第三百二十三章 臉都不要了第三百二十三章 臉都不要了第四百四十七章 留給後人的財富第一百一十章 有後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涼王第七百六十章 陛下叫我陛下第六百零八章 門下省崛起第一百二十章 彭黨第三百一十六章 總算第二百零九章 法度第一第七百二十一章 金銀消失了第一百五十三章 全軍出擊第八百一十二章 咱們是陛下的鄉親第七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六百零一章 不能讓皇后太寒酸第五百八十五章 沉溺商賈,不可自拔第六百六十三章 張希孟的仰慕者第二百二十六章 又是一年豐收時第一百七十三章 砸碎一箇舊世界第六百五十八章 喪盡天良的張希孟第四百三十二章 陳漢覆亡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們不是飯桶第九百章 到了地獄你也不行第二百四十五章 我們不是飯桶第二百六十七章 朱元璋歸來第六十五章 屯田養兵第二百六十五章 不負少年第二百九十七章 糾錯第二十七章 好大官職第五百九十一章 吾兒大孝第六百三十一章 詔獄第一百四十章 七成那是人家的第四十七章 恢復舊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