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馬皇后的智囊

中華吳國元年秋……以吳國公朱元璋並中書省名義,下發一連串新的法令。這些法令堪稱均田大綱之後,最密集,最詳盡的一批律令。

張希孟和宋濂作爲法令的主要起草者,朱元璋批准之後,由李善長統領的六部負責執行。

而且自此之後,整個中華吳國的中樞格局也就成型了。

張希孟統領學士院,太學,通政司等衙門,基本承擔起國家大腦的角色。由他們起草政令,朱元璋負責決策,李善長的六部負責執行。

類比起來,張希孟這邊相當於三省當中的中書省,李善長的中書省反而更像是負責執行的尚書省。。

但是仔細研究一下決策過程,就會發現事情遠沒有這麼簡單。

雖然中華吳國披着三省六部的形,但是實質精髓完全不一樣。

重大的法令,不是張希孟這邊異想天開,就可以隨便提出來的。

通常都要先形成構想,然後交由各方討論,送到朱元璋面前決定下來,然後中書六部纔會負責落實。

李善長是會全程參與的,當然了,張希孟也不是提出草案就結束了,他還要負責監督落實,評估政策效果,進行後續的調整。

總而言之,雙方不敢說親如一家, 但也沒有勢同水火, 凡事必須密切配合,才能順利完成。

而這個新的決策模式,推出的第一項法令,就是針對昔日均田法大綱的說明……首先, 原本的均田發包含口糧田、流轉田和桑麻田三個部分, 而這一次則是規定只有在一些土地貧瘠,產出很低的地區, 纔會保留口糧田。

換句話說, 基本上就是最高納入統治的淮西之地,由於洪災戰亂, 地廣人稀,急需恢復民生, 可以得到免田賦的口糧田。

到了江南地區, 人口相對稠密, 如果再給每個人分口糧田,還免除田賦, 那麼好些魚米之鄉, 全都不用繳納田賦了。

這肯定是朱家軍不願意看到的, 因此口糧田就叫停了。

如果日後打到了北方,面對急需恢復民生, 又人口稀少的華北地區,也會恢復口糧田。

再有就是桑麻田……這個也需要調整, 因爲淮西之地,飽受黃河水患之苦,需要恢復生態,老百姓種果樹, 種桑樹, 保持水土,改善生活條件, 朱家軍是不收稅的。

但是到了江南,情況就變了,因爲很多人把江南的桑田也視作桑麻田,甚至有人把茶園也當成了桑麻田。

這要是也不收稅, 就沒有道理了。

因此針對江南的桑麻田, 也是需要交稅的,而且稅率比起農田還要高一些。

說白了,還是希望老百姓多種糧食。

不過前面也提到了,按照幾千年形成的農業習慣, 老百姓出於對安全的追求,哪怕利潤再低,也會喜歡種糧食,還用得着在稅率上費力氣嗎?

這就要說到另一個羣體了,地主大戶!

畢竟不管多大的災,佃戶會餓死,地主大戶可不會。

朱元璋家破人亡,地主劉德卻是完好無損,甚至還趁機多兼併了一些土地。放到了江南地區,地主大戶,尤其是一些絲綢棉布的大戶,他們是願意改稻爲桑的。

畢竟他們不但不會捱餓,還有辦法從外面大舉購買糧食,然後再向老百姓高價出售,大賺一筆!

朝廷不理解老百姓的固執,明明改稻爲桑,能賺得更多?你們怎麼就不答應?

都是一羣刁民,就是要對抗朝廷!

可老百姓也有一筆賬,他們被欺負得怕了,受的苦,受的騙太多了,活得已經太艱難了,任何改變都會造成家破人亡的後果,他們真的不敢冒險。

所以說真正的窮苦百姓,恨不得把每一塊田,全都種上糧食,只有全家吃飽不捱餓,纔會想別的東西。

會大規模種桑樹,茶樹的,毫無疑問,都是大戶富戶……給他們多加一些稅,也是情理之中。

“張相,好容易碰上李相低頭,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可不能錯過!”宋濂幾個都滿心歡喜,樂不可支。

李善長輸得可不只是女子爲官這麼點事……張希孟給他擦屁股,同時也趁機擴充了右相的權力,還奠定了整個決策的格局。

絕對贏麻了。

張希孟在新的均田法令裡,直接明白寫上了,不論男女,均公平享有土地的使用權力。而且張希孟又加上了一條,如果女子外嫁,到了新的鄉村,當地需要給女人分配土地。

這樣一來,哪怕女子外嫁到了陌生的地方,也能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有了屬於自己的財產,追隨此生。

在日後這一點會產生巨大的影響,甚至是翻天覆地的改變。放在平時,李善長那裡絕對很難通過,但是現在他哪裡還敢反對,只能乖乖答應。

正因爲授予了女子財產權,接下來一項就是教育權!

這兩項是緊密配合在一起的。

沒有財產權在後面保證,讓女孩子入學,接受教育,那就是扯淡。雖然歷代都不乏疼惜女兒的父母,請先生,教導學問,女詩人,女詞人,也屢見不鮮。

但說到底,還只是個別人的個別舉動,而且還僅限於一些富庶的詩書之家。

放在普通人的家裡,女孩子就是附屬品,早晚還會變成別人家的人,在她身上投資,能有什麼價值呢?

尤其是在家庭極度貧窮的情況下,自然是優先養活兒子,讓兒子讀書,光宗耀祖,贍養父母。

可給了女孩子財產權之後,邏輯就不一樣了。

女孩子和男孩子一樣,也會有一份屬於她的財產,哪怕女孩子長大,外嫁,也是一樣的。而有了這份財產,就表明她日後也有養活父母的能力,可以回報養育之恩。

有了這個最基本的邏輯前提,父母纔會主動送女孩子上學讀書。

不然就算你定了再嚴密的法令,還能把成千上萬的父母,都關進大牢裡面嗎?

法律永遠都是規定了下限,如果把下限定的太高,大多數人都做不到,那麼這個法令也就沒有落實的可能了。

所以張希孟才從土地財產出發,引出了女子入學的問題。

既然女子可以入學讀書,那麼接下來,就必須答應女子做工,經商,乃至爲官!

事情到了這一步,張希孟就掃清了所有律法的障礙,把這件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給辦成了。

但是這也僅僅是個開始。

讓女孩子入學,可問題是有那麼多學堂嗎?

就算有,當下的學堂先生,能教得好女孩子嗎?

還是搖頭晃腦背書,錯了就打手板,把小手打得和發糕似的,能行得通嗎?

這些事情就不是法令能解決的。

張希孟知道,必須打馬氏牌了!

辦女學,興辦軍服作坊,織布,織絲綢,培訓女工,提升職業技能……甚至是爲了發展工業做準備,馬氏一瞬間就忙碌了起來。

這麼多事情,自然不是馬氏一個人能忙活過來的。

經過了一番討論,江楠順利得到了一個光祿寺少卿的銜,從級別上看,只比六部侍郎低一級,考慮到剛剛進入官場,這個起步點已經高到了離譜。

後世多少進士出身的官員,忙活一輩子,也未必能爬到如此高位。

但究其根本,這個位置只不過是給馬氏打下手,替她發號施令,清算賬目,跑腿做事,僅此而已。

真的是這樣嗎?

“來,跟我坐下。”

馬氏看着江楠,就忍不住笑,“論年紀,我比你大不了幾歲,論出身,我們家最初就是做點小生意,還遠遠比不上你們家。現在咱們湊在了一起,可不是什麼君臣,無非是互相幫忙,可不能讓那幫男人看扁了咱們。”

江楠低垂着頭,馬氏雖然客氣,但江楠卻很清楚,她現在初入官場,有太多人盯着她,如果出錯了,那可是不堪設想。

“夫人有什麼吩咐,我自然會盡心竭力的,只是我擔心自己什麼都不懂,怕是壞了大事。”

馬氏含笑,“別怕,有我給你撐腰……眼下最大的事情,無非就是籌措一批軍服戰襖。過去都是我領着一些軍中的家眷來做。眼下的兵馬越來越多,光憑着我們也做不完。你看看有什麼辦法沒有?”

江楠想了想,突然來了個主意,“夫人,我就是隨便說說,未必管用……我們家前些時候接了一批桌椅板凳的單子,由於數量太多,我爹就讓周圍所有的木匠來承包……他們領了木料回家,按照尺寸,做成桌子面,桌子腿,送回木器行,我們只要安在一起就是了。”

馬氏一聽,稍微思忖,也是大喜過望。

“這個法子好,做衣服比做桌子簡單。咱們這邊把布料裁剪好了,只要會女紅的過來,領了布料,做成衣服,按時交回來,給她們一筆工費就是了!”

馬氏越想越高興,忍不住抓着江楠的手,笑着讚道:“你這個丫頭,足智多謀,快趕上張相了!”

江楠忍不住臉紅,她隨便出了個點子,哪裡能和張相比啊?

馬氏和朱元璋一樣,都有個雷厲風行的勁兒,商議妥當之後,立刻貼出去了告示。

而幾乎一夜之間,金陵城的女人們也都動了起來,天不亮就有人過來排隊,凡是領到了布料的,都無限歡喜……

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三百三十六章 爲反賊立傳第三百九十六章 吳王的請帖第四百二十二章 成功挑戰張相的弱點!第七百三十四章 皇孫之師第四百九十八章 官學正統第四百八十章 張相立大功第二百六十一章 再次被盜的張希孟第六十六章 郭子興,你不要過來呀!第三百一十五章 財政第四百九十六章 輔國元師第八十六章 緩稱王第六百二十四章 劃分行省第二百四十六章 咱們贏了第六百九十二章 張相公收徒了第四百一十九章 坑兄弟不手軟的張希孟第三十四章 元璋第二百五十一章 駐守洪都的人選第六百三十六章 大明最有錢的人第四十四章 君智將勇第六十章 落網(加更求票)第三百六十一章 衣食爲本,日用爲道第一百九十九章 格局打開了第九百零四章 聖人出第二百五十六章 耕讀傳家的真相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好前程在嶺南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元璋在崖山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封功臣第六章 論守城第六百八十章 識字卡第四百三十六章 最難的考試第三百二十四章 丞相的自我修養第五百九十五章 彈劾太子的猛士第七百七十章 小張先生第九十二章 大海第四百一十一章 孤單的張相公第八十一章 珍珠翡翠白玉第八百六十章 我們應該反思第四百二十章 百萬銀兩第五百八十三章 培養儲君第三百零七章 吃麪第七百六十八章 張太師的親戚第五百一十七章 整編山東紅巾第九百一十一章 陪都第八百四十八章 不忘功臣第四百七十八章 全面潰敗第四百五十四章 聰明的孔家人第一百七十二章 你就拿這個考驗我?第二十四章 落腳之地第九百零七章 清掃乾淨第六百零六章 熊孩子朱老四第四十六章 平平無奇的張希孟第八百六十二章 張太師是我叔叔第六十一章 要官第一百六十六章 大丈夫寧能受制於人第一百四十三章 得勝而歸第四百六十九章 無敵的常遇春第二十四章 落腳之地第五百一十九章 對外新策略第四百四十八章 織毛衣第四百一十八章 斬!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涼王第七百九十二章 駙馬上門第一百三十二章 圖謀天下的雄心第一百七十四章 咱是來立規矩的第七百一十四章 唯有納稅逃不掉第八百二十二章 常遇春,你要努力第三百六十章 大哥,我還活着!第六百一十三章 御賜金筆第一百五十二章 都督妙策第三十二章 分田是個技術活兒第四百四十六章 金牌第六百零四章 新舊交替第四百三十一章 張相公破城第七百一十七章 錦衣衛出動第一百七十七章 劉伯溫考試第三百一十一章 張相是個大好人第四百六十章 痛斥孔家第八百一十九章 真正的天子門生第二百六十二章 歧路(補昨天的)第四百一十一章 孤單的張相公第七百八十二章 朱棣,肥得很!第七百一十八章 第一大案第一百四十九章 渡江!渡江!第二百八十九章 軍心第四百一十五章 大好前程在嶺南第八百六十三章 叔叔救我第九百零九章 財富的力量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開疆第五百五十章 出征大典第六百六十九章 兄友弟恭的大明朝第三百一十六章 總算第六百六十五章 洪武十年是個大日子第八百二十五章 皇家樂第四百三十二章 陳漢覆亡第二百八十二章 留氏後人第十七章 炮戰又贏了第五百五十七章 誰都瞧不起大宋朝第一百一十三章 花開兩朵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朱元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