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一章 三大紀律

朱升亮出了九字真言,的確震撼到了朱元璋,雖然類似建議他已經聽了不少,但是此老能夠如此凝練準確說出,至少水平應該不差。

就算比不上張希孟,那也是跟李善長和賈魯一個水平的,值得重用。

但才華是一方面,這人可不可靠,朱元璋就不好說了,他還需要觀察一段時間。因此朱元璋對這一批渡江文武,只能說親熱,並不敢過分信任。

有資格參與戰略決策的,還就是寥寥幾人。

“先生,咱正好有些事情要跟你談談,拿不出個主意,咱不放心!”

張希孟怔了怔,也只好點頭,他知道朱元璋的意思,也很識趣沒有拉其他人過來,只是他們兩個。

“先生以爲咱接下來要怎麼辦?”

張希孟道:“我的意思是主公儘快攻佔太平府,隨後進金陵,奠定東南的大局,如果向東,能收取平江府(蘇州)),向西收取安慶,坐斷東南,則大勢必成!”

朱元璋眉頭皺了皺,他又道:“先生在江南收攏了多少兵馬?”

“這個……銅陵、池州,還有納哈出的部下,總計一萬五千人以上,另外巢湖水師整頓之後,也有一萬多人,真正咱們自己的兵馬並不多。”張希孟說了實話,卻也明白了老朱的心思,因此道:“主公以爲要整軍爲先?”

朱元璋深深嘆口氣,“咱們在六合跟天長擊敗了元軍,又在高郵城下收攏了不少俘虜,如今和州一戰,也差不多抓了四五萬人,再加上江南的兩三萬人,前後加起來,俘虜早已經過了十萬之衆,咱們當初的老部下也不過兩萬多人。一比五啊!要怎麼控制住這些人?再有,咱存在一個擔心,如果這些俘虜元軍把咱們的兵給帶壞了,豈不是功虧一簣!”

張希孟悚然心驚,好一個厲害的朱元璋,果然看出了問題的關鍵。

其實張希孟也有所察覺,只不過他想着進駐金陵之後,再進行整頓,可朱元璋顯然不是這麼想的。

“先生和咱不一樣,你不知道從小受苦是什麼滋味。本來拿下揚州,就該整頓了。可後面又發生了和州之戰,隨後又不得不渡江,人馬是越來越多,地盤越來越大,可咱的心卻始終懸着,生怕出什麼大事。金陵的花花世界,最是迷人的眼睛,咱怕那些老兄弟也未必能承受得住!”

張希孟越發驚駭老朱的直覺,這麼長時間以來,張希孟雖然能把事情做得很完滿漂亮,但是真正的戰略決策都是老朱做的,令人驚歎的是朱元璋居然大事從來沒錯過。

這一點張希孟也是五體投地。

“主公說的極是,如今張士誠還在恢復元氣,徐壽輝那邊暫時也夠不着咱們。而主公斬殺了絆住馬,俘虜了禿堅和陳野先,金陵已經是唾手可得。整頓兵馬,嚴肅軍紀,我覺得很合適,只是不知道主公打算怎麼辦?”

朱元璋沉吟了少許,就道:“還能怎麼辦,敲山震虎,殺一儆百。挑幾個混賬的東西,咱剝了他們的皮,那幫東西也就知道怎麼辦了。”

張希孟忍不住咧嘴,果然很朱元璋!

仔細審視,老朱一生就是這麼幹的,而且貌似效果還不錯,至少殺出了洪武盛世。絕對不能把老朱的殺人簡單理解成他這人腦子有問題,就喜歡殺戮……如果那樣的話,朱元璋斷然沒本事一統天下。那位喜歡屠城的結果如何,人盡皆知,最多做個霸主而已。

老朱不但坐穩龍椅,還很快恢復民生,效果拔羣。那就不得不說他殺人的藝術了,從某種程度上看,老朱的殺人更像是末位淘汰。

定期除掉一些渣滓,每年或是百分之三,或是百分之五……從文官到武將,從渡江之後的,到渡江之前的,從疏到親……就像是老農犁地,只要是犯了罪,就難逃一死。

而朱元璋殺人很有趣,他不是隨便動手,而是每殺一個,都要有充足的罪行,嚴格按照國法來做。

或許有些案子在後世看起來是過分了,但是在明初的律法水平來看,絕對是鐵案。

就拿胡大海來說,他在前面領兵,老朱查到了胡大海的兒子,手下人都勸老朱,不能殺……可朱元璋就是乾淨利落處理了。

咱寧願胡大海叛變,也不能壞了法度!

結果卻是胡大海比誰都忠心,替老朱東征西戰,把一條命都搭進去了。

稍微瞭解一下朱元璋的行事風格,就會明白,越是地位高的,影響力大的,就越要名正言順。至於用什麼鵝肉害人,根本是民間杜撰,上不得檯面的胡說八道。如果老朱想殺徐達,他一定會斬草除根,畢竟徐達影響力太大,不能留下任何隱患。

既然如此,用鵝肉殺人,還能剪除黨羽嗎?

肯定不行啊!

所以到了徐達這個程度,要麼不辦,要辦,就一定是謀反……事實上徐達只是正常病死罷了。

他們那個年紀的武將,出生入死,一身的傷痛,能活五十多歲,已經算是高壽了。

“主公,我原則上贊同您的意思。”張希孟斟酌道。

“原則上?”

“就是站在全局的高度,以宏觀視角,針對全軍整體,確實需要霹靂手段,以堅決的姿態,貫徹軍法,嚴明軍紀,實現上下一心,如臂使指。創造團隊最大價值,實現兵將間的生態化反,爲主公爭霸天下鑄就最頑強的紀律長城!”

朱元璋眉頭緊皺,越聽越皺眉,“你給咱說人話!”

“說人話就是能不能再細節上面,稍微通融一下,比如先明確一些紀律,組織落實,針對初犯,可以稍微網開一面。只有那些怙惡不悛的,再嚴懲不貸?”

老朱冷哼,“說來說去,不還是要咱留情手軟嗎?”

“不是手軟!”張希孟正色道:“主公,刑罰的要義是讓人警醒。因此只要付出的代價遠比所得高就行了。比如說一個人偷了一隻雞,打他二十板子,打得皮開肉綻,半個月下不了牀,就已經足夠了。可若是偷了一隻雞,就要砍了他的頭,固然懲罰夠嚴厲,但是卻削弱了砍頭的權威,既然不論大小,什麼惡行都會喪命,我就索性肆意妄爲,只求不被發現就好。”

“主公以爲如何?”

朱元璋沉吟思索良久,緩緩道:“先生這麼幹,會不會過於放縱,讓那些人以爲可以僥倖逃脫懲罰,然後肆意妄爲啊?”

張希孟道:“主公擔心的確實有道理,以當下軍中的情況,的確會這樣的。說是查清楚,不冤枉好人,但是又有多少查案子的,又能查清楚多少事情……到頭來還會讓很多惡人逍遙法外,置軍法於無物……所以我的想法是專門增加執法力量,在軍中設立專門的人員,主要負責宣講軍法。要讓士兵清楚,同時呢,還要有執法的,針對違反軍法的行爲,要儘快處置,在士兵面前,嚴懲不貸,警示人心,這樣才能起到效果。”

老朱略微怔了怔,聽着不錯,但究竟能怎麼樣,他還拿不準。

“既然如此,就按先生的意思辦……不過如果沒有效果,咱可是還要過問的,要按照咱的意思辦!”

張希孟急忙道:“我也不過是把主公的意思,變成能夠落實的方案。我是沒有什麼想法的,即便有,我也堅決不同意自己的想法!”

朱元璋愣了好一會兒,才明白張希孟的意思……老朱氣得笑了,咱有這麼嚇人嗎?

“行,你放心大膽去辦,出了事咱兜着,這總行了吧?”

張希孟如願以償,其實相比起勉爲其難的領軍,他更喜歡整軍……強化軍紀,組織後勤,培養人才,建立管理體系。這也是他擅長的。

比起一刀一槍,在疆場衝殺拼命,要安穩多了。

因此但老朱渡江之後,張希孟就趕快放棄了水軍都督的職位,不管水陸兵馬,都歸老朱直轄。

而且張希孟在日後修訂實錄的時候,還特地淡化了這件事,他可從來沒有當過都督啊!別亂往咱頭上扣帽子!

經過兩天的忙碌,張希孟公佈了首批的軍事紀律。

其中第一條,一切行動聽從指揮。

這是根本中的根本。

任何一支強軍,都要做到上下一心,如臂使指,要聽話,服從命令,克服困難。

負面的例子就不多說了,元軍一路慘敗,就輸在軍紀上面。

無論是陸上,還是長江水師,將領沒法號令下屬,下面的人各懷鬼胎,相互算計,自私自利。

如此的兵馬,焉能不敗!

在服從命令之外,就是不許擾民,不能搶掠百姓,不能住民宅,就算是百姓的一針一線,也不許碰。

須知道朱家軍的根基就在民心,如果失了民心,就什麼都蕩然無存了。

再有一條,由於連續作戰,擊潰了相當數量的元軍,在戰場上,鎧甲兵器,馬匹輜重,甚至是金銀財寶,數量相當多。

任何人也不許私藏,必須上繳,然後按照功勞大小,急需情況,統一分配。

如果誰因爲繳獲,互相爭執,發生了嚴重情況,乃至傷人,殺人,主犯要處以極刑!

張希孟很明白寫了,誰敢亂搶戰利品,不服管理,那可是要掉腦袋的。

這些歸結起來,核心還是在於服從命令。

另外張希孟又制定了一些行爲規範,諸如說話和氣,買賣公平,借東西要還,損壞東西要賠,不打人罵人,不損壞莊稼,不調戲婦女,不虐待俘虜……尤其是最後一條,張希孟針對俘虜問題,制定了嚴格的規定。

首先,針對那些主動歸附,並且能夠反戈一擊,協助破敵的,定義爲起義,起義隊伍要參照朱家軍的標準,即便不符合要求,也要妥善安排,除極個別罪大惡極的,不能斬殺。

其次,就是在大軍壓境之下,自知無望,主動投降的,屬於投誠,也要妥善處置。

最後就是那些在戰鬥中被俘虜的,應該被定義爲戰俘,需要進行嚴格教育,輕易不能編入軍中,還要進行一段時間的勞動,確認改過自新之後,才能按照普通人對待。

而在這些之外,張希孟又一次把曾經的幾項軍紀拿出來,告誡所有人,不許賭博,不許酗酒,不許私自帶女人進軍營,更不許出去逛青樓。還有,針對武器,要妥善保護,不許損壞,不能私自出售。

對於戰馬車架,都要妥善養護,還有,不能浪費糧食,不許貪墨士兵軍餉、菜金,每次採購,都要有詳細的賬目,要定期公開,接受所有人審視。

各種行爲規範,全部加起來,足有一百條以上。

面對這些東西,包括巢湖水師在內,都目瞪口呆……朱家軍也未免太嚴厲了吧?

第一章 元末第六百零五章 十年之功第四百二十八章 陷入絕境的陳友諒第四百四十三章 第五步,北伐第一百七十一章 你甚至不願叫我一聲大哥第五百九十五章 彈劾太子的猛士第二百零二章 祭祀先賢第一百五十六章 百倍奉還第七百一十八章 第一大案第二百六十三章 喝茶多是一件美事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四百八十五章 均田新政第六百零四章 新舊交替第七百九十三章 找陛下去第四十三章 朱元璋南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敗得真慘第一百七十章 金陵第一百零九章 人間清醒朱元璋第三十四章 元璋第六百四十二章 重新上學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爲父第一百三十八章 十萬第八百四十三章 馬和三寶第四百三十一章 張相公破城第二百七十一章 快速推進第七百六十八章 張太師的親戚第八百零一章 北平,天下第一第六十七章 咱曾經來此要過飯第五十章 天命所歸第七百四十五章 霸道的朱元璋第三百九十三章 勞動無價第二百七十九章 李文忠立功第二百三十九章 必勝第三百零四章 國珍飄零半生第三百七十六章 拼搏百天,我也要考稅務部第七百七十三章 不許士大夫再回來第三百三十八章 登聞鼓第四百九十一章 親事第一百六十五章 古戰場第六百九十五章 夏知鳳的親事第四百七十六章 包餃子第三百五十二章 燒出新乾坤第一百三十三章 忠臣難爲第四百九十七章 迎親隊伍第二百二十六章 又是一年豐收時第七百八十三章 該宰肥羊了第三百八十三章 朱元璋在崖山第五百五十九章 歡慶勝利第五百九十八章 相逢一笑第二百三十八章 朱家軍的優勢第八百五十七章 大明和羅馬的結合第四百六十九章 無敵的常遇春第二百九十九章 老朱有文化第三百九十九章 小明王第七百八十二章 朱棣,肥得很!第二百五十五章 越滾越大第二百七十五章 高下立判第六百一十九章 西涼王第八百七十八章 教化即開疆第一百四十四章 水師來投第七百一十五章 朱棣低頭了第八百五十一章 老李太慘了第七百三十五章 你當爺爺了第七百九十三章 找陛下去第八百三十八章 老人該退位了第七百八十二章 朱棣,肥得很!第七百零九章 我們不會讓父皇失望的第六百七十四章 朱家公主不足論第四十九章 大刀向自家人頭上砍去第一百八十四章 父辭子孝第七十六章 送大元忠臣上路第六百八十九章 張相住我家第八百一十八章 爲了咱們家第二百三十一章 豪門敗落第三百七十二章 未來的官制第九百一十四章 山路第三百三十章 人生無常第七百五十八章 霹靂第三百五十五章 樹碑立傳第三十五章 運輸大隊長第三百三十六章 爲反賊立傳第四百一十四章 嶺南工商暢想第十一章 巾幗勝鬚眉第七百二十三章 讓老朱都害怕了第七百六十七章 說服朱元璋第四百四十九章 張相的終身大事第四百六十五章 我是朱元璋的侄子第三十一章 吃朱家的飯,使朱家的錢第三百八十七章 小朱元璋第四百七十二章 請小明王退位第五十一章 朱元璋的政策第一百九十章 講好朱家軍的故事第一百八十九章 元末王者局第七百九十四章 金印到手第一百九十七章 朱標的教育第八百二十一章 移民非小事第七百三十六章 皇家圖書館第五百八十四章 把太子教壞了第七百四十五章 霸道的朱元璋第七百八十五章 出口惡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