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說老大呀,你就不能讓爲娘省省心?”
李母對李子雄苦口婆心地對李子雄道:“如今我們李家在這起點城也是有頭有臉的人家了,你爹管着貿易公司,你在天策軍也是僅次於王家兄弟的人物,你子軒哥也是天策軍的大將了。”
“這一切都是王家兄弟給的,你看看你現在在幹什麼?放着起點城這麼多的年輕閨女,你卻去招惹那個李清蓮。那李清蓮是誰?那可是王思華未過門的媳婦,你這是在跟王家兄弟搶女人呀!”
李母的表情很有些痛心疾首。
李清蓮的身份在起點城一度有些尷尬。王越在起點城現在是土皇帝般的存在,王李兩家說過親,又是姑表親,雖然目前沒成事,但是李清蓮就帶上了王越的烙印。
跟皇帝有關係的女人,你敢碰嗎?何況王越在起點城的聲望如日中天,皇帝都沒法兒比。這和廣播報紙的宣傳有關,但是眼前的幸福生活纔是實實在在的。
李清蓮的確夠漂亮,沒人相信王越真的會撒手,近親結婚?真的有宣傳的那麼嚴重嗎?所以李清蓮在起點城如此家世,都沒有人敢去提親的。
也是鬼使神差,李子雄和李清蓮卻看對眼了,於是偷偷摸摸地談上了戀愛。
“娘,您不瞭解思華!”以李子雄對王越的瞭解,李清蓮跟王越是沒有可能的,不過還是有些本能的心虛:“只要清蓮願意,王家是不會阻撓的,婚姻自由可是思華定的。”
“婚姻自由?”李母不屑一顧地道:“你也太相信這個了,我們現在都是在端着王家的飯碗,可不能有了芥蒂。你難道不知道他舅舅李榮成和母親李秀芳都反對此事嗎?你這是給自己找麻煩。”
“娘,您別說了,我會找個機會和思華談談的。”李子雄眉頭緊鎖道,現在因爲李清蓮,讓他變的心事重重。
“你……唉!”李母無奈地嘆了口氣。
————————————
起點城市政大樓第十八層,天策軍參謀部。
“我的李大參謀長,乾的不錯呀!”王越圍着李子雄轉着圈,笑的很古怪。
“那個思華。”李子雄被王越看得腦門子冒汗道:“我們談談好嗎?”
“談什麼?”王越站定後道。
李子雄取下軍帽,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又戴上後:“啪!”立正擡頭大聲道:“談談你表妹李清蓮的事!”
“不用談了!”王越一擺手道:“我今天帶了個人過來跟你見見。”
說着對門外道:“表哥,進來吧。”
穿着剛剛發下軍裝的李學文走了進來。
“學,學文,你怎麼來了?”李子雄詫異地道。
“子雄,我是來這裡工作的。”對於妹妹與李子雄的事,李學文是家裡唯一不發表意見的人,他對起點城婚姻自由的提議是非常讚賞的。
王越笑着對李子雄道:“子雄,雖然我表哥比你小了一歲,但以後你還是要叫大舅哥的。”
李子雄立馬就明白了,感動地道:“思華,我,我……!”
“行了,別惺惺作態了!”王越打斷他的話道:“從今天起,我表哥李學文將在天策軍參謀部工作,由於他剛來,就先從文書幹起吧。”
“歡迎,歡迎!”李子雄緊握着李學文的手道。
起點城第八大道是餐飲一條街,起點城除了原先的商業區是綜合性的街道外,其他後來建設的沿街商住兩用樓都按街道進行了商業行業劃分。
如今起點城城內常駐人口達到了三萬六千多人,一平方公里內這樣的人口密度秒殺後世的北上廣深。所以起點城內全部都是樓房,五層六層居多。
以起點城爲中心的五十平方公里區域內,已經基本城市化,起點城從廣義上來說,已經是一座沒有城牆的城市。該區域內的人口已經達到四十多萬人,人口密度依然是每平方公里接近一萬人,這在明代是無法想象的。
起點城的建設重心有兩個,即起點城和石景山,目前石景山雖然已經撤離了一部分建設工人,依然有二十多萬人在那裡工作和生活。
因爲起點城的建設重心向石景山偏移,所以京師廣寧門至起點城之間十公里內,只有三公里是屬於起點城的。
隨着起點城到廣寧門的公路開通,兩地之間的公交車也已經正常運行,平整的道路和方便的交通,使這條路的人氣日益興旺。商人們的嗅覺是靈敏的,所以非起點城路段陸續有各類建築拔地而起,做起了路人的生意。
起點城範圍的擴大,治安是首要的問題。治安處一擴再擴,現在已經是治安部了,該部已經擁有警力六千多人,成爲了僅次於天策軍和治安軍的武裝力量。
通過與天策軍、治安軍、城市管理規範管理處之間的治安聯防,起點城範圍內的治安狀況一向良好。這也與身份證制度,暫住證和居住證制度,遍地攝像頭監控,治安部摩托化,以及片警負責制有關。
大明城市化的進程僅次於歷史上的宋代,但維持治安的制度並沒有多大的改進,依然和其他朝代相似,京師的數萬駐軍只是維護朝廷的統治,決不會對治安有多大的裨益。大明朝的治安力量是非常有限的,通常一個縣只有幾十個捕快,所以根本沒有治安防控這一說,都是等到案發了,纔去緝捕盜賊。
起點城的治安防控網絡遍佈城市和鄉村,每萬人擁有警力約一百人,加上治安聯防,這使得任何盜賊和市井流氓都難以逃脫法律的制裁。
wωw ¤тт kǎn ¤C〇
加上起點城人性化的治安管理條例,起點城範圍內的治安狀況比京師城內還要良好,應廣大商人的聯名請求,目前起點城的治安範圍已經延伸到京師廣寧門,畢竟這裡也是公交車的終端。
“王氏羊肉湯館”這是第八大道的一家規模不算小的飯店,今天中午王越帶着自己的兩位金牌記者——柳如是、董小宛,前來這裡用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