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章:拉一批打一批

“新西湖”風景區主體工程完工之時,會有亭臺樓閣迴廊、寶塔、廟宇,書院、山莊。

也會有柳浪聞鶯、平湖秋月、湖濱晴雨等等絕妙景緻,可惜這裡少了青山幾座有些遺憾。

還好這裡有“新杭州灣”海景可以彌補,可以集中深挖“新西湖”的泥土堆成幾座小山包聊勝於無。

完整奪取的四座王宮也會修繕一新,黃勝準備留下一座作爲“南明”王宮,一座用作國賓館。

一座作爲驛館接待本國來往的官吏,還有一座和阿瑜陀耶王朝王室諸多豪宅一起改建爲對外營業的官驛、客棧。

成爲“南明”國都的“新杭州”城歷史文化底蘊豐厚。

因爲經過十幾代暹羅人不斷擴建、改建長達四百年的阿育他耶城沒有如歷史般在戰火中化爲廢墟。

這個佛都完整保留下來即將成爲文化遺產,以後紛至沓來的遊人可以飽覽異域風情緬懷古都遺蹟……。

十一月,中南半島無大規模戰事,拉網排查在一個地區一個地區有條不紊進行。

只不過這裡山高林密,都篩查一遍也得花費一兩年,不急,爲了老百姓避免被游擊隊騷擾無法安心生產,“戰神”子弟兵不怕麻煩。

山地兵獵犬搜索隊本着對老百姓負責的態度,準備落地生根的移民組建的鄉勇本着對自己對親人負責的態度細心做事,絕無遺漏有可能有些誇大其詞但是也不遠矣!

很快許多躲入山林的土著再也難以爲繼,他們成天採野果、野菜、捕魚、狩獵是可以勉強充飢,但是得不到食鹽人漸漸地就會沒有了力氣。

土著們以爲倚仗地形熟悉躲過一陣子,搜山的軍隊就會撤離,他們有經驗,以前遇到入侵軍圍捕大都是如此,不會有軍隊不辭勞苦成天鑽山溝、入密林。

誰知以前的經驗失效了,搜山的軍隊不但不走還越來越多,而且不放過任何犄角旮旯。

最後太多受不了的土著主動跑出來投降,山地兵命令他們爲大軍服務,否則得不到鹽巴和糧食。

爲了生存大都數主動跑出來投降的土著屈服了,然後他們成爲帶路黨,更多很隱蔽的土著藏身地暴露。

隨着時間推移,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再也不會有人跳出來破壞和諧社會,勤勞的漢人開始大生產後會創造出巨大財富,“南明”國力再上臺階已是必然。

十二月初,駐軍暹羅國都阿育他耶城的“南明”國王黃勝接待了來自廣南國的使者胡明山。

由於“南明”露出獠牙,曾經不可一世的幾個東南亞大國被消滅,廣南國主阮福源知道再也無法偏安一隅。

再加上阮福源發現許多大越國富賈豪商和官僚都已經在“新蘇州”置業安家,日子過得滋潤。

阮福源想與其廣南國被“南明”撕破臉攻破,不如主動派出大臣試探“南明”的態度,看看“南明”能不能允許一個沒有威脅的小國並存。

廣南國主召集羣臣議事,共同決定廣南國何去何從,最後以重臣胡明山、有着皇親國戚身份的大將軍阮福康爲首的八成以上大臣建議廣南國歸順“南明”,免得刀兵四起生靈塗炭。

阮福源雖然不願意也只能如此選擇,國力無法比,戰鬥力相差十萬八千里,不明智地選擇投降那是自尋死路。

選擇歸順的阮福源沒有被虐待,他被冊封爲“南明”一等安樂伯,私產被允許攜帶十萬銀幣的價值,居住地爲原大越國都“交州”城,以前鄭梉的府邸賜給他居住。

極力串聯大臣諫言國主歸順“南明”的前廣南國大臣胡明山被黃勝冊封爲二等“識時伯”榮勳,實授“新港”知府協助新領地平穩過渡,他的私產得以保全,日子過得安樂。

廣南國大將軍阮福康也得到了二等“識時伯”榮勳,他沒有被剝奪兵權,成爲實授遊擊將軍,他的麾下是從廣南國戰士之中挑選的不仇視大明身體強壯之人。

這個用來千金市骨的營伍只有鎮撫官和一部分軍官是“戰神”子弟兵,名稱叫做“廣南營”,接下來會來馬來半島清繳游擊隊。

對待降國大臣當然要拉一批打一批,效忠“南明”的給好處,貌合神離的給大棒,不服不行。

三個月後,“南明”安樂伯阮福源居然接受了南王一個外交任務,帶領使團出使瀾滄王國。

具體任務是勸降該國國王迫提善歸順“南明”,當然還有副使阮誕率領一個千總作爲衛隊一同前往。

瀾滄王國常年處於周圍國家戰爭之中,忽然周邊的國家一個個消失了,如今只有一個強大得可怕的國家“南明”王國虎視眈眈。

瀾滄王國的邊境已經無法設防,因爲被滅國後的周邊國家有大量潰兵和難民涌入,許多僥倖逃出生天的各國權貴也紛紛前來避難,請求庇護。

國王迫提善自顧不暇哪有餘力庇護這些亡國之人,大量難民涌入使得本來就難以爲繼的瀾滄王國食物匱乏,導致治安混亂,搶劫、偷盜已經白熱化。

迫提善深知形勢不妙,再這樣下去單單飢餓就會流民四起,國家即將陷入內戰泥潭。

邊境的守備將領紛紛上書要求國王派遣援兵以防不測,因爲出現了高舉龍旗的“南明”軍隊,他們雖然目前沒有被攻擊,可是誰也不能預料明天是否還會相安無事。

這樣的告急軍報從四面八方送到迫提善國王的案頭,貌似他的國家已經被重兵十面圍困,連廣南國方向也出現了至少三支軍隊。

瀾滄王國的軍隊和“南明”軍隊交過手,下寮城的爭奪戰就是迫提善的噩夢,現如今那兇猛的明軍消滅了所有的周邊國家,瀾滄王國早就獨木難支。

在這個國家人心惶惶的時候,“南明”勸降代表團粉墨登場。

使團成員很雜,有前廣南國主阮福源和廣南國幾位大臣,馬來半島的前蘇丹也來了七八個,還有東籲王朝的大將軍三四位,當然少不了阿瑜陀耶王國的一干重臣……。

第五百四十章:再次挺拔一回第八百一十四章:玉碎宮傾第六百六十六章:傳子傳孫第二百一十八章:揚帆遠航第四百五十八章:海盜猖獗第六百六十五章:山雨欲來風滿樓第一百零四章:車載步兵第三百四十四章:以物易物第七百五十三章:倒戈第五百零九章:祖大壽中計第二百三十章:連戰連捷第三百三十章:絕處逢生第三百七十四章:掃盲運動第六百四十二章: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五百六十五章:等待廝殺第四百一十八章:兩面開花第二百三十五章:樂翻天了第三十八章:解救漢民第七百二十九章: 席捲遼東第二百一十九章:覬覦濟州第八百三十一章:劫後重逢第五百六十九章:今夜無眠第八十五章:妹妹姐姐第七百五十七章:尊帝號第六百五十三章:足以凌遲第八百二十六章:新大明帝國第六百四十四章:有心殺賊、無力迴天第七百三十四章:言者無罪第八十一章:最美華章第三百一十七章:寧錦大捷第一百七十九章:好事連連第三百一十五章:正是酷暑第七百五十二章:特種作戰第六百零四章: 朝廷是老賴第四百八十三章:捨我其誰第四百五十一章:不抱幻想第八百一十七章:窮兇極惡第一百一十六章:終成眷屬第二百五十四章:跟蹤追擊第七十七章:豈曰無衣第四百二十四章:百姓支前第六百一十七章:流寇伏法第一百六十三章:再生父母第二百七十章:內城府邸第五十六章:難忘今宵第八百一十四章:玉碎宮傾第四百三十八章:撫寧難攻第五百六十章:決一雌雄第七百九十五章:居安思危第三百三十四章:大奸大惡第八百三十八章:聚殲闖賊第六十八章:前老丈人第二百零七章:如蒙大赦第三百七十六章:濱田事件第二百一十三章:趕去交貨第三百三十五章:各取所需第四百零七章: 匯通天下第九十六章:美人垂青第一百一十三章:皆大歡喜第六十四章:佳人玉簫第七章:否極泰來第八百四十章:永無止境第三百八十四章:不做孫子第一百六十二章:留下生路第五百七十九章:流放海南島第二百六十三章:加強教育第三百七十四章:掃盲運動第四百三十章:阿敏授首第七百二十三章:原始積累第三章:包衣奴才第六百二十九章:誠信第六百二十三章:龍旗飄揚第七百七十一章: 立足中美洲第五百一十八章: 陣斬李九成第一百五十七章:時光荏苒第二百五十四章:跟蹤追擊第五十三章:拔個頭籌第三百五十八章:必有我師第七百零三章:戰國爭雄第七百四十六章:節義千秋第八百零三章:大廈將傾第一百一十二章:飛百出獄第五百九十二章:靜觀其變第六百零六章:中原佈局第六百五十二章:罄竹難書第三百零四章:兩家互動第七百四十四章:直把杭州作汴州第二百五十章:螳臂當車第六百三十八章:慢慢挖掘第七百零九章:摧枯拉朽第三百二十八章:關門打狗第四百九十六章:穩紮穩打第四百一十三章:萬軍對決第三百五十四章:海外建國第一百零五章:野戰完勝第三百八十八章: 華夏海軍第六百零二章:吳襄的能力第一百四十二章:談何容易第三百七十四章:掃盲運動第三十六章:背後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