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八章:孤掌難鳴

前期黃勝大量進口糧食運進大明,後期又奪取了億萬畝熱帶熟地生產糧食。

還在永平府、遼西、青膠、海州等地投入水利設施收留老百姓屯墾,推廣玉米、番薯、土豆等等高產農作物種植。

大明的糧食產量已經增加不少,因此活下來的老百姓多了許多。

大量老百姓南遷後,大明現在的土地兼併矛盾其實已經不算很嚴重,人口基數還在,如今的大環境應該好於歷史。

崇禎如果有才能,他還有時間,完全可以獲得中興大明的機會。

“戰神”軍隊不能在大明內地蹚內戰的渾水,因爲這樣做毫無意義,漢人互相攻伐只不過是煮豆燃豆箕而已。

如果流寇依舊能夠捲土重來,崇禎必須爲他的決策承受苦果,因爲“戰神”人馬出手給他創造了極好的機會。

黃勝根本不是救火隊員,該放棄積重難返的大明政府時就要捨得。

與此同時,陝西、山西、河南等地佈置的人馬全撤,加入到南下開疆拓土大軍,只有幾個開設了“華夏大錢莊”的大城還留有警衛。

長江以北,長城內,黃勝不準備留成建制的“戰神”人馬。

崇禎皇帝見南王如此做,安心了不少,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鼾睡,南王不謀反,有時候麾下衆將逼他黃袍加身也不是不可能。

如今都走了,大明應該安心了,剿滅了高迎祥帶領的七十二路天罡,張獻忠爲首的三十六路地煞,大明將要迎來海清河晏。

再有幾年勵精圖治,大明國力會緩過勁,那時候就不會跟人家城下之盟了,皇帝恢復了自信,他依舊夜以繼日忘我工作……。

崇禎十一年晚秋,張獻忠、羅汝才、蠍子塊等等二百多賊頭被押解到京師。

高迎祥爲首的七十二路天罡也被洪承疇送來了一多半,可惜裡面沒有發現李自成、劉宗敏、田見秀等等。

此時朝廷根本沒有把“闖將”李自成看做心腹大患,洪承疇上奏朝廷,“闖將”這一路人馬被全殲,李自成僅僅逃出了十八騎。

沒有一個大明文官武將能夠意識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認爲區區十幾人逃脫無傷大雅,留着以後慢慢緝捕不遲。

黃勝讀了大明邸報,接到了軍情處傳遞的情報,得知牛人李自成居然還是成功逃脫唏噓不已。

他也不知道李自成是不是還能夠憑藉十八騎東山再起,因爲歷史被改寫了,給予李自成幫助的獻賊部煙消雲散,和李自成南北呼應的張獻忠已經成爲階下囚。

只是有一個情況有利於闖賊,那就是山陝、河南人口基數遠大於歷史。

這不僅僅是有黃勝運進糧食,有糧商運來相對價廉的番薯、土豆、苞谷等等雜糧販賣的結果。

還有一個原因最重要,官軍、流寇迫於“戰神”威名,再也不敢肆意屠殺老百姓,連入關的建奴、韃子都收斂許多。

三天後,這些賊頭都在京師菜市口被處以極刑,最起碼是腰斬,三十六地煞除劉國能外的全部、七十二天罡的大部分統統被凌遲。

高迎祥、張獻忠死了,一百零八天罡地煞也死了超過八成,貌似大明可以從內亂之中得以解脫。

後來黃勝細細詢問來到漢口的黑虎、魯承祖山陝戰況,多次詢問“闖將”李自成的蹤跡。

可惜山陝打得天昏地暗,死於亂軍之中的賊頭太多,“闖將”只不過是七十二路天罡一員而已,沒有得到什麼重視,沒有人能夠確認此人的生死。

黃勝思量,張獻忠已經灰飛煙滅,李自成即便不死也應該屬於孤掌難鳴。

大明如今的實力還在,在自己的幫助下穩住了湖廣和南直隸,以後專注對付有可能東山再起的李自成,恐怕不會太不堪吧!

既然歷史偏離軌道,黃勝已經無法預知,乾脆不胡思亂想,擴張尤爲重要,發展纔是硬道理。

只要有足夠的實力,能夠確保流寇加滿清加大明三方聯手都打不過自己即可。

管他誰還能夠鬧騰,率領大軍去奪取緬甸完成對中南半島的戰略包圍,然後席捲東南亞,把後世的泰國灣變成“南明”內海。

土地多了,人口倍增,工農業產值自然水漲船高,普及教育使得老百姓整體素質提高,技術工人、大工匠、科學家的數量每年都在大量增長,發明創造科技革新永遠都在進行中。

國家的凝聚力空前,從小接受民族主義教育的青少年人人渴望從軍報國,“南明”軍隊的戰鬥力當然足以稱雄世界。

葛呈傑已經是一營遊擊將軍,他的營頭名稱是“臨高營”,得知家主將要由陸路趕去雲南,他派遣了三成戰象兵在沅州府黔陽縣等待乘船前來的家主。

戰象兵種這幾年發展迅速,現在擁有戰象二百一十頭,七十頭戰象四百戰象兵將要護送家主跋山涉水,當然這些戰象會抽調出六十頭加入先頭部隊。

有幾十頭訓練有素的大象幫忙,遇水架橋就容易多了。不擅長騎馬的黃勝一路上騎着大象南下倒是不辛苦,甚至可以在象背上的藤簍裡打瞌睡。

由於糧草充足調配合理,軍人紀律嚴明,隨軍醫務兵及時防範傳染病和流行病,戰士們和隨軍百姓能夠得到行軍散、人丹、清涼油、抗瘧靈等等防止疾病的藥品。

因此縱然長途跋涉萬里,基本上做到了沒有大量戰士、移民因病減員,行萬裡路勝讀萬捲書,軍民們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戰士們當然會把沿途看到的大明現狀跟“南明”對比。

太多軍民發現“南明”老百姓和大明子民的生活存在巨大差距,更加堅定了今生今世追隨南王的信念。

近百萬軍民踏上漫漫征程,浩浩蕩蕩無邊無際,夜晚登高遠望,軍民的宿營地篝火點點,如同繁星灑落。

營地裡歡聲笑語歌聲嘹亮,喜悅盪漾在每個人的臉上。

組織的力量是無窮的,那些日子難熬的大西南老百姓覺得有了主心骨,根本不介意追隨“戰神”跋山涉水。

他們覺得這輩子最幸福的日子就是跟着南王人馬行軍……。

第六百二十章:“戰神”不好惹第三百九十九章:佈置沿海第四百八十七章:再次增兵第五百七十八章:皇帝放心了第一百一十六章:終成眷屬第九十章:又添猛兵第七百四十三章:掩護軍民撤退第一百零八章:貪財好色?第四十章:哭笑不得第二百零六章:火力輸出第二十二章:佈置戰場第三百二十五章:大興土木第一百三十九章:此消彼長第四百五十一章:不抱幻想第六十九章:夜半歌聲第二百二十三章:事與願違第三百六十一章:高調進京第一百四十四章:勞動改造第五百四十七章:觸手可及第七百六十九章:不趕時間第六百四十二章: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一百七十章:準備報復第五百零一章:終生難忘第四十三章:娶妻納妾第四百八十二章:秋季攻勢第三百四十七章:發戰爭財第二百八十一章:巧取豪奪第一百二十九章:又得人才第五百九十六章:討伐薩摩藩第八百一十七章:窮兇極惡第七百章:一夜回到從前第四百零六章:巡航艦第六百七十六章:照打不誤第四百一十章: 圍魏救趙第四百零八章:後金入寇第三百一十四章:作風頑強第七百九十四章:佳期如夢第八百二十一章: 活捉劉宗敏第六百六十八章:只見新人笑,哪聞舊人哭第三百三十八章:殺奔澎湖第三百零三章:解圍寧遠第六百七十七章:遭遇戰第六百七十九章:末路狂飆第八百章: 論功行賞第五百八十六章:殺伐果斷第六百二十章:“戰神”不好惹第四百二十二章:斬草除根第六章:虛驚一場第三百九十三章: 算計範家第八百五十四章:寧武郡王第一百四十七章:爭搶屯糧第一百五十一章:拜見高第第六百一十九章:亂世用重典第二十八章:朝中無人第一百零七章:好事多磨第五百四十章:再次挺拔一回第六百八十二章:倔強的大明第八百三十五章:對抗還是加入?第四百四十九章:心如止水第七百三十三章:反常即爲妖第七百七十九章: 風水輪流轉第七百一十章:東西對進第一百四十六章:合作共贏第四百六十一章:惟我獨尊第三十八章:解救漢民第七百三十八章:揮師北伐第二百九十章:安排家事第八百二十三章:北上第六百七十三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一百三十九章:此消彼長第八百二十六章:新大明帝國第七百零二章:上樑不正下樑歪第五百三十六章:圍點打援第三百六十六章:時不我待第八百四十一章:大明中興大帝第二百二十四章:杜絕危險第四百七十三章: 培訓在職軍官第六百五十二章:罄竹難書第二百九十九章:巍然不動第六百八十六章:打斷骨頭連着筋第六十九章:夜半歌聲第六百三十四章: 買路錢第六百一十章:漢服飄飄第六百零三章: 獨樂樂不如衆樂樂第三百四十九章:熱帶土地第三百九十二章:晉商賣國第六百五十一章:活捉賊將軍第三十一章:發明創造第七百五十三章:倒戈第二百三十六章:復州再捷第七百八十七章:擁抱土爾扈特部第二百六十三章:加強教育第八百零五章:李代桃僵第五百零四章:好戲連臺第五十七章:得一望二第四百八十七章:再次增兵第六百二十五章:建奴流寇唱雙簧第五百三十三章:叛軍跑了第五百九十八章:不定期去揍倭寇第三百八十八章: 華夏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