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一章:義賣大米

而鄭一官明明知道留着鄭芝豹他們會動搖軍心卻無可奈何,人家黃勝大人用的是陽謀。

鄭一官對鄭芝豹這些人是關不得殺不得,而且要善待他們,否則麾下那些已經不太認可他的將士會更加離心離德。

況且鄭芝豹是他的親弟弟,黃大人能饒了鄭芝豹的小命已經證明了明軍肯放過他的誠意。

鄭一官耐着性子聽了鄭芝豹衆人講述了他們見到的大明水師,講了那些少年火槍手戰士,還知道了自己在福建、兩廣沿海已經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鄭一官滿嘴苦澀,看來大明有這位黃勝大人,海上的這碗飯不好吃了。去海外搶地盤建國這個還真的可以考慮。

短短兩個月許心素已經恢復了一些元氣,麾下已經拿到了朝廷下撥的二十餘艘大小戰船,大勝鄭一官的封賞也下來了,他成爲從四品衘的金門水營副千總。

這小子有錢,如今思想轉變了捨得花銀子,福建正鬧旱災,民不聊生,他有錢糧馬上拉起了一支一千多人的私兵,加上滿額的一個千總,他的實力已經超過了一個遊擊將軍。

許心素收攏到了一些被打散的戰船,購買了一些新船,現在有了二號福船級主戰船十艘、草撇船級三十二艘,還有蒼山船、開浪船等等四十幾艘。

有了前車之鑑,他知道軍隊是自己的立足之本,不計血本每天都操練水師,相信他很快就會提升自己的戰鬥力,如果鄭一官再來恐怕會兩敗俱傷。

許心素既然是駐守金門的千總,自然要完善那裡的守禦千戶所城,他趁着廈門附近有太多流民聚集帶了兩千多戶去金門安家,軍民屯墾的同時修繕城池和港口。

許心素有錢糧人口,有許多戰船兵丁,相信用不了多久,他就是金門島的實際主人。

福建正在鬧饑荒,糧價高得離譜,一斗米要二兩銀子,窮人根本活不下去了。

黃勝當然不能見死不救,派出少年火槍手以葉家的銷售網絡按照二兩銀子一石在福建賣了二十萬石大米,當然是零售,而且每個人限制死了只允許買三鬥。

他們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廣泛宣傳招募優秀工匠,造船工匠最受歡迎,黃家開出保底月錢一兩二錢,每月給口糧四斗的高薪大規模招工。

只要被選中的工匠都可以預領四個月的報酬,然後拖家帶口去浙江安家,他們在浙江做工每天只要幹五個時辰活計,每個月可以休息三天,工錢照發。

如此優厚的條件誰不願意,被黃家少年看上的匠戶們都在舉家出逃,管理他們的胥吏無可奈何,誰也不敢追,否則他們有可能死於鄭一官殘餘的掠殺。

葉成經知道民不聊生時一定要拉他們一把,不然他們就會鋌而走險,盜匪四起時不管窮人富人都會受到威脅。

他這一次跟着黃勝在南洋耀武揚威一大圈,西班牙總督和那些高鼻子藍眼睛的西洋人對大明上國的態度,讓他感到了無上光榮。

他又親眼看到黃傢俬兵和李國助的海盜把大越國水師打得全軍覆沒,如此實力一個國家都難以對抗,以後該何去何從?

他不害怕,反而有了期待,心裡早就打定主意,以後就跟着黃大人混,要不出人頭地要不萬劫不復。

黃大人用買來的糧食做好事,他要求以葉家商號出頭。這當然可以啊!葉家會博得意想不到的好名聲呢!

至於是不是得罪準備發國難財的黑心官僚資本,這位閣老的公子倒是不怕惹事。

他家和合夥人這一次南洋之行賺得太多,比期望值高出最少三成,能夠給他們帶來財富的黃家約他找合夥人平價賣米而已,他當然不遺餘力。

福建巡撫朱一馮到不是個大貪官,還是用心做事的,見來了義賣大米的商家,馬上配合行動,派出衙役兵丁維持秩序明察暗訪,防止奸商收購囤積居奇。

福建多了這二十萬石大米最少可以讓四十萬人混些樹皮野菜活下去,可是許多赤貧的老百姓怎麼辦?即便一石大米二兩銀子他們也買不起,難道就讓他們餓死嗎?

不會,不會,有黃大人科學的劫富濟貧,斷然不會如此,畢竟真正赤貧的老百姓是少數。

往往就是這剛開始的絕對少數爲了爭取活下去的機會開始鋌而走險,亂民一旦暴動脆弱的平衡被打破。

本來可以災後重建恢復生產,被不斷地打砸搶燒的人爲災難破壞,於是更多的赤貧者產生,最後發展到朝廷無力賑濟。

大明亡國天災是始因,難道陝西連續災害了十七年?其實是李自成、張獻忠等等燒殺搶掠成性的野心家作祟,給大明送來了最主要的災難——兵災。

他們如同蝗蟲在山陝河南蔓延,只要經過一個地方,本來可以自給自足的成千上萬老百姓變成了赤貧,爲了活下去只能跟着這些流賊做炮灰,接着禍害下一個地方。

最後張、李二賊的隊伍如同滾雪球般越來越壯大,成爲毀了漢文明的第一力量。

黃勝搞救濟別出心裁,可不是見到流民就發糧食。

以二兩銀子一石銷售完二十萬石大米後,船上的二十幾萬石就全部是利潤,不想餓肚子的老百姓們,黃家給你們溫飽,來吧,上船浙江去也。

官府最怕流民聚集,如今衣食無着的最貧苦的人都被帶走了,整整兩萬人口,四千多戶。

雖然人數不少,但是由於顧山河已經教育了一萬人學會服從命令,他讓這一萬人中表現積極的良民一家帶兩三家,馬上就井井有條。

黃勝留下了兩萬石大米給許心素,請他幫助再收留一千戶難民送去瓊州臨高縣,告訴他黃家在那裡有幾萬畝屯田需要人手。

如此小事以許心素的能力當然不費吹灰之力,他表態不出一個月一定可以把人口交到馬三手上。算一算,前前後後有一千五百戶去臨高,人口大約六千七,馬三的工作會輕鬆許多。

完成了救濟福建百姓的大事,等到了送人去臨高回航的黃東山船隊,擁有六百多艘海船的隊伍揚帆北歸,十一月中旬來到岱山島,近半年超過兩萬人的勞作這裡已經初具規模,水泥廠已經投產,紗廠已經完成。

這個紗廠只不過是集中管理新式紡紗機,給婦女們提供工作崗位罷了,這一次購買的原材料棉花就地卸載,以後這裡又會是一個大規模的輕工業基地。

岱山島糧庫已經修建了二十個筒倉,可以存糧十幾萬石,這是由於黃家建築工師傅們已經承建了許多筒式糧倉,設計越來越合理。

第六百八十七章:訓練內操第三百四十二章:放虎歸山第八十七章:淒涼無助第六百三十二章:撤僑第三百二十章:新裝填手第九十四章:天足爲美第六百二十五章:建奴流寇唱雙簧第七百六十章: 韃子屠建奴第三百六十七章:戰列艦第八十九章:醉得開心第四百六十章:海南淪陷第二章:人不如狗第二百一十九章:覬覦濟州第五百三十章:無所不在第三百三十五章:各取所需第七百二十一章:戰略平衡第三百零一章:小打小鬧第一百一十八章:準備跑海第二百四十六章:未來可汗第二百五十六章:預料之中第五百八十九章: 放他們一馬第四十三章:娶妻納妾第三十三章:渡海偵察第六百八十六章:打斷骨頭連着筋第五百二十三章:異族戰士第二百四十八章:流動堡壘第四百七十五章:漢人帶刀行第二百九十五章:捷報頻傳第七百零一章: 窮途末路第四百五十九章:劫掠廣東第三百九十二章:晉商賣國第五百一十五章:陰奴酋第三百三十一章:不動如山第三百三十五章:各取所需第一百零四章:奇襲復州第五百九十六章:討伐薩摩藩第六百三十三章: 憤而自殺第五百五十六章:因勢利導第一百八十三章:復州大捷第二百七十二章:製造噱頭第八十七章:淒涼無助第五百三十章:無所不在第五百二十三章:異族戰士第四百一十二章:阿敏來戰第一百九十三章:謀事在人第八百三十六章:通緝李自成第五百五十六章:因勢利導第二百五十七章:蒙古奴才第七百九十六章:寧武關第五百五十一章:嚴防死守第七百零四章:三宣六慰第七十章:芳心竊喜第二百三十三章:炮火外交第四百三十九章: 好運結束第四百八十八章:厲兵秣馬第三十八章:解救漢民第七百七十五章:四方佈置第五十二章:新的任務第四百一十章: 圍魏救趙第六百七十章:惡性循環第一百章:一諾千金第八百二十五章:幾家歡喜幾家愁第三百零二章:人心思歸第六十章:雪地屠殺第八百零四章:天子殉國第八百五十章:空照秦淮第三百章:再次小勝第五百章:“野蠻道”真牛第七百八十四章: 窮追猛打第四百一十七章:明軍威武第六百八十九章:灑淚惜別第三百四十九章:熱帶土地第七百七十章:拿下北海道第三百三十七章:秋毫無犯第四百三十九章: 好運結束第四百零六章:巡航艦第三百四十二章:放虎歸山第三百一十七章:寧錦大捷第二百三十六章:復州再捷第八百四十六章: 發動總攻第六百七十六章:照打不誤第六百零四章: 朝廷是老賴第六百四十二章:狹路相逢勇者勝第二百三十八章:擴大地盤第六百七十二章:等着建奴來第五百七十二章: 直取王都第七百八十章:澳洲殖民第一百二十八章:收穫巨大第二百五十二章:赤手奪刃第六百五十三章:足以凌遲第三百八十四章:不做孫子第八百二十九章:人心向背第五章:血戰建奴第八百一十一章:巾幗英雄第四百八十九章:奴酋的夢魘第二十八章:朝中無人第二百八十章:恍然如夢第六百四十一章:捨生取義第一百二十七章:炮火覆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