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三章:解圍寧遠

就在這時觀察哨傳來消息,發現建奴大營在收拾行囊,很明顯後金軍要撤退。

建奴還沒有真正動身呢,黃勝第一時間就送報捷文書到達京師,大小十戰全捷,寧遠之圍以解。

大才子最後跟後金軍決戰,奮不顧身的勇士們依靠覺華島水營千總黃明道指揮的戰船在寧遠東強行登陸結陣,依舊推着冒火星的炸彈車衝陣,炸死炸傷建奴一千餘。

可惜建奴幾萬人馬壓上搶屍體,我軍人數太少只能避其鋒芒,退回戰船,由於許多戰船爲了接應袍澤沒有來得及遠離岸邊,被建奴騎兵衝擊,戰士們選擇了同歸於盡,紛紛點燃火藥桶,最後玉石俱焚。

明軍雖然大勝,卻不是打退了後金軍,而是逼退了建奴解了寧遠之圍,並沒有獲得太多斬獲,只有真奴三十級,其中拔什庫一級巴牙喇六級。

由於遭受惡戰,麾下將士傷亡兩千,戰船損失近三成,雖然士氣如虹可惜難以再戰。眼睜睜看着建奴緩緩退去卻無力追擊,建奴只不過受到小挫,其損失有限,戰鬥力依舊,黃大人麾下人馬不足以抗衡。

有了前面九次實打實真奴首級的鋪墊,朝廷文武百官沒有一個人質疑黃勝報捷打死打傷一千餘建奴有水分,哪怕這一次斬獲不如人意,因爲建奴確實從寧遠城下撤退了。

這就是策略,先說九次真話,第十次來個彌天大謊,不由得大家不相信!

不僅如此,朝廷的大人們還認爲大才子特別謙遜,而且是個絕對的老實人。他明明可以說成是他帶兵打退了建奴。

可是他居然實話實說,後金軍實力未損,只不過是知難而退,還承認自己人馬不是人家對手。

讓滿朝文武都相信由於黃大人力戰,讓建奴放棄攻打寧遠城是因爲還有了佐證,遼東巡撫袁崇煥也來了捷報,吹噓他帶領寧遠軍民憑堅城用大炮,擊斃建奴數千,建奴攻城無望落荒而逃,根本沒有一字一句提到黃勝大人解圍之事。

遼東巡撫的報捷完全是空口說白話,根本沒有一級斬獲。

黃勝的十戰十捷都有斬獲證明,高下立判。那二百多建奴的裝備和首級在兵部衙門展覽呢,袁崇煥說自己躲在寧遠城裡擊斃幾千建奴,還把他們打跑了,誰信啊?

才隔了半天,兵部又收到錦州再次被圍的消息,大家更加鄙視袁崇煥了,不是說建奴落荒而逃了?如今他們在錦州城下呢!你這個遼東巡撫該有所表示吧?

文武百官都認爲黃大人這個年輕人實在,每一次奏報都是實話實說,人家解了寧遠之圍就老老實實說建奴不是無力再戰,而是不願意和明軍拼命主動撤退。

王之臣決定給油滑的袁崇煥上點眼藥,上書朝廷,既然袁崇煥叫囂建奴被他寧遠軍打得望風而逃行啊!就再接再厲辛苦一趟接着把錦州城下的建奴也打垮吧!

他做了安排,督促遼東巡撫帶領寧遠人馬去解錦州之圍,命令黃勝帶領人馬駐守寧遠休整。

天啓皇帝和九千歲已經對這個只會吹牛皮的小人深惡痛絕,馬上就下旨袁崇煥出寧遠,讓大才子進寧遠城休整。

第二天寧遠六百里加急來了,袁崇煥上書,寧遠之兵憑堅城用火器才堪一戰,沒有能力救援錦州。

朝廷百官更加鄙夷這個不要臉的大忽悠了,最後兵部沒轍要求黃大人帶着人馬見機行事,在辦得到的情況下去解錦州之圍。

簡直是兵部來文跟黃大人商量是不是可以再次辛苦一下,能不能跑去錦州幫幫忙圓個場?

這一次連聖旨都沒有,爲什麼呢?天啓皇帝不好意思,萬一下達經過批紅的聖旨,人家黃大人真的無力再戰,選擇抗旨。

人家有大功在手,又確實損失慘重,自己無法降罪,只能選擇捏着鼻子認了,豈不是打自己的臉。

況且剛剛已經發生了死活不離開寧遠堅城的遼東巡撫拒不執行皇帝的旨意,他上書自辯:崇煥以寧遠軍民的安危爲己任,明明知道建奴圍點打援,自己爲了朝廷守土,決不能因爲愚忠而讓數萬大軍全軍覆沒。

明朝跟滿清不同,官員的奴性不嚴重,特別是文官比較牛,跟皇帝說不的太多了,批紅的聖旨還要好些,皇帝直接下達的中旨大部分文官都拒不執行。

此時寧遠是前線,爲了國家利益,天啓皇帝忍了,沒有臨陣換帥,可是也氣得不輕,秋後算賬是必須的。

黃勝知道歷史的走向,沒有自己攪局後金軍這一次傾巢出動也是無果而終,八小在六月初就灰溜溜退兵了。

自己插了一槓子,建奴的仗打得更加不舒服,他們哪裡有任何堅持的理由?

黃勝當然會來一個高姿態,不跟遼東巡撫扯皮,選擇爲朝廷死而後已。

隨後黃勝大人的絕命書就到了兵部,他告知王之臣大人,自己的馬車上裝了五百斤火藥,僅剩下的五千明軍戰士都帶着火藥桶,大家都留了遺言準備六月初七對建奴發動總攻,一直打到錦州城下,不成功便成仁。

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兵多將廣的袁崇煥龜縮寧遠城,十戰餘生的黃勝大人依舊奮起餘勇炸建奴,不解錦州之圍誓不休。

天啓皇帝見到兵部尚書轉來黃大人的奏疏感動得一塌糊塗,讓王之臣把大才子的絕命書刊登在朝廷邸報上昭告天下爲赤膽忠心的大才子揚名。

張之極看到了邸報,第一時間就去找妹妹了,這個姑爺傻了嗎?滔天大功已然到手矣,用得着再次去拼命焉?

黃勝怕家裡人擔心,派了歡兒回京師了,怕有閃失,根本沒有寫信而是讓小姑娘把在忠明堡看到的聽到的跟主母實話實說,但是不能跟其他人透露一點點。

兩個秘書這一段時間處理了太多情報,歡兒、樂兒這兩個孩子有文化又是心腹當然知道如何排兵佈陣,更加知道黃家人馬沒有一個戰死,只有幾十個輕重傷員。

兩個親兵武義、左守權護送着歡兒由馬船送到天津衛,轉官道疾馳京師,比六百里加急只不過晚了一天。

第四百九十五章:踏平大越國第四百二十一章:攻破瀋陽第一百二十九章:除惡務盡第六百一十二章:流賊肆掠第一百四十四章:勞動改造第六百七十四章: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第三百二十五章:大興土木第五章:血戰建奴第七十章:芳心竊喜第七百六十三章: 魚皮韃子第六百八十二章:倔強的大明第四百三十九章: 好運結束第七百八十五章:死纏爛打第六百四十八章:禍兮福兮第六百三十章:投資人第三百一十七章:寧錦大捷第七百八十八章:在裡海邊建國第六百零一章: 華夏發展第三百一十七章:寧錦大捷第七百一十八章:末代皇帝不好當第七百七十八章:封鎖鴨綠江第四百四十四章:舐犢之情第三百五十八章:必有我師第二百三十一章:不怕麻煩第一百六十七章:出口惡氣第六百七十二章:等着建奴來第一百四十六章:合作共贏第八十三章:喬遷新居第一百八十二章:萬人空巷第五百六十九章:今夜無眠第六百三十九章:內戰內行外戰外行第七百二十章:白桿兵很忙第五百二十五章:封賞文武第三百六十六章:時不我待第二百五十二章:赤手奪刃第三百五十三章:狼狽爲奸第七百七十五章:四方佈置第二十八章:朝中無人第五百九十九章:不捨寸土第四百一十五章:誰主沉浮第五百五十七章:人不能比人第十一章:衆志成城第五百五十一章:嚴防死守第四百九十七章:奪取煤礦第三百七十三章:初具規模第五百四十二章:似曾相識第一百二十二章:欲哭無淚第五百九十章: 挑軟柿子捏第四百三十四章: 虛驚一場第六百一十九章:亂世用重典第二百零八章:血性迴歸第七百六十八章:軍火貿易第一百六十一章:搶運物資第四百八十九章:奴酋的夢魘第七百六十四章:收編生女真第四百四十七章:崇禎殺俘第七百五十五章:抓捕漢奸第七百二十章:白桿兵很忙第六百四十二章:狹路相逢勇者勝第四百五十一章:不抱幻想第四百九十一章:留髮不留頭第六百七十章:惡性循環第一百四十八章:虎口奪食第五百七十七章:套住武納格第一百二十七章:炮火覆蓋第一百三十四章:暗流涌動第五百七十三章:救援喀喇沁第八百零二章:封官許願第四百四十一章:幸福來敲門第七十五章:愛來不來第五百二十一章:包圍錦州第七百三十八章:揮師北伐第四百七十八章:勇於任事第一百六十七章:出口惡氣第一百一十二章:飛百出獄第七百二十九章: 席捲遼東第一百一十六章:終成眷屬第四百三十八章:撫寧難攻第五百二十三章:異族戰士第八十八章:民族主義第七百七十九章: 風水輪流轉第五百二十七章:光復海南島第六百五十九章:漢族精英第五百九十三章:以時間換空間第八百三十六章:通緝李自成第六百六十一章:南美洲第三百零四章:兩家互動第三百五十一章:義賣大米第六百六十四章:利國利民第八百二十七章:勸進、攤牌第一百三十四章:暗流涌動第九十八章:考慮救人第三百五十六章: 閹黨倒臺第一百九十九章:提前佈局第四百七十二章:耕者有其田第三百三十四章:大奸大惡第三百八十七章:杜絕軍閥第七百三十一章:跟清軍死磕第五百七十九章:流放海南島第三百六十章:真情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