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5 蘇氏治河方略

225 蘇氏治河方略

蘇昊此言一出,大堂上頓時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潘季馴和熊恩正都不是糊塗人,他們非常清楚,潘季馴目前採用的治河方法,命門就在於蘇昊所說的這一點上。潘季馴最早提出“束水衝沙”方略的時候,想得很美滿,認爲引淮河水可以把黃河泥沙一直衝到海里去。而事實上,黃河水勢甚大,而淮河水勢較弱,根本不足以把黃河水完全稀釋,束水衝沙的效果是十分有限的。

潘季馴初到淮安時,就主持加高了洪澤湖的高家堰大壩,使洪澤湖水位高於黃河,形成用於衝沙的落差。但幾年之後,隨着黃河河道升高,二者的落差便消失了。爲了繼續維持束水衝沙的策略,潘季馴不得不繼續加高高家堰大壩。明眼人都能夠看出來,這是一個惡性循環,總有一天,這個策略是維持不下去的。

與蘇昊說的不同,潘季馴並非沒有遠見,他也知道這個方案的問題所在。但以他的年齡,已經無法提出一個更長遠的策略了。任何一個長遠的策略,必須有人能夠持之以恆地貫徹下去,作爲一位70歲高齡的老人,潘季馴知道自己來日無多,若是提出一些需要十年、二十年才能夠見效的策略,誰能夠去執行它呢?

“蘇昊,你對於治河,有何高見呢?”潘季馴沉默了一會,緩緩地開口了。與此前的傲慢不同,這一回,他的語氣中多了幾分真誠。蘇昊敢於頂撞潘季馴,說明他並不是一個投機鑽營之徒。他能夠說出束水衝沙方略的缺陷,說明他也不是一個不學無術的人。既然這兩條缺點都不存在了,潘季馴對於蘇昊自然就高看幾分了。

潘季馴把身段放下了,蘇昊也就變得謙虛起來,他說道:“下官剛剛參與河道事務,對於治河方面,談不上有什麼高見。倒是有幾點閉門造車的愚見。潘公若不棄,請允許下官說出來。”

“你說吧。”潘季馴道。

蘇昊道:“下官以爲,治河之事,分爲眼前和長遠兩步,下官先說長遠的事情吧。從長遠來說,治河當從根源治起。黃河泥沙來自於河套,而河套所以會有泥沙入河。原因在於多年的墾荒造田,破壞了植被,導致泥沙缺乏束縛,一遇暴雨就濁流滾滾,匯入黃河。要使黃河變清,必須要恢復河套地區的植被。退耕還林,退耕還草,嚴禁砍伐薪柴,如是數十年,當有成效。”

“這數十年之事,也是遠水不解近渴,我輩豈能等得了?”熊恩正說道。

蘇昊看着潘季馴。說道:“從潘公最早開始治河至今,已經有25年時間。若當年潘公就能夠提出在河套恢復植被的方案,25年過去,已經有些成效了。我大明開朝已有200餘年,若是200年前就能夠考慮此事,我們現在已經能夠看到一河清水了,豈會受此禍患?”

蘇昊說的這一點,潘季馴其實也是想過的。他治理河道多年。當然考慮過黃河上游泥沙的問題。但是,他過去的想法,也正是覺得遠水解不了近渴,總是想着等把眼前的事情解決了,再去考慮長遠的事情。現在聽蘇昊這樣一說,他心中頓時有了幾分悔意。是啊,如果25年前他初次接受治河任務的時候。就能夠推動黃河中游的水土保持工作,25年時間,哪怕不能徹底解決問題,至少也能夠讓問題得到一定的緩解吧。

想到此。潘季馴擡起頭對着熊恩正說道:“廣平,你把蘇主事這些話記下來,寫成一個奏摺,我要奏請聖上,在河套地區限制開荒和伐薪。吾輩是看不到黃河變清了,但若照蘇昊的法子去做,沒準我們的子孫真能夠看到黃河變清那一天。”

熊恩正連忙點頭,坐到一旁記錄去了。潘季馴回過頭,看看蘇昊,突然像想起什麼似的,用手指了指一旁的椅子,說道:“蘇昊,你坐下說吧。”

“謝潘公。”蘇昊向潘季馴微微鞠了一躬,在一旁的椅子上坐下了。他進來後與潘季馴說了這麼多話,終於爭取到了坐下說話的權利,這說明潘季馴對他的反感已經消除,開始有幾分欣賞他了。

“你剛纔說的長遠之計,老夫覺得頗有幾分道理。那麼,對這眼前之事,你又有何見解呢?”潘季馴也挪了挪屁股,讓自己坐得更舒服一些,看來是想和蘇昊長談了。

蘇昊道:“在目前的情況下,黃河泥沙的沉積是無法避免的。束水衝沙的策略,雖然可以緩解泥沙沉積,但不能治本,黃河仍然會不斷升高。我們現在用加高堤壩的方法來防止黃河氾濫,只是權宜之計,等到堤壩不可能再加高的時候,黃河還是會改道。以下官之見,既然黃河註定要改道,爲什麼我們不能放任其定期改道呢?”

聽到蘇昊這番話,熊恩正的頭又擡起來了,本能地又想駁斥幾句,但見潘季馴沒什麼強烈的反應,他也只好把話嚥了回去。蘇昊此前的那些話,都是語不驚人誓不休,而說出來之後又的確有些道理,熊恩正想通了,在聽明白蘇昊的道理之前,還是不亂說話爲妙。

蘇昊等了幾秒鐘,見潘季馴和熊恩正都不吭聲,於是自嘲地笑了笑,接着說道:“下官知道,這個想法太過於驚世駭俗了。下官的意思並不是說任憑黃河氾濫成災,而是說在黃河氾濫之前,提前爲它準備一條河道,然後讓它改道,從這條指定的河道里通過,這樣就不會形成災害了。

黃河河道平均一年擡高三寸,我們以30年爲期,待其擡高1丈左右的時候,就另闢新的河道,這樣我們治河的壓力就小得多了。”

“可是,你知道另闢一條河道,要佔用多少良田嗎?”潘季馴問道。

蘇昊反問道:“潘公,淮安府連續兩年大澇,還能剩下多少良田?”

潘季馴一下子就啞了,這兩年的水災,他是看在眼裡的。洪水一來,多少良田都毀於一旦。這個損失,比蘇昊說的給黃河另開一條河道,要大得多。人的思維就有這樣的定式,總覺得災害帶來的損失是不可避免的,而人爲地佔用農田,就是大逆不道。

蘇昊提出的方案,屬於破罐子破摔的思路。或者叫作兩害相權取其輕。按照這個方案,每30年人爲地製造一次黃河改道,起碼可以保證30年的平安,其實還真是一個不斷的想法。

其實,在明代之前的那些戰亂年間,沒有一個強有力的政府能夠治理河道。黃河就是通過不定期的改道來解決河牀不斷升高的問題的。每改道一次,黃河就可以馴服若干年,待到河牀重新淤積到高於周圍田地時,就再次改道,相當於系統清零。

明朝政府治理黃河的時候,不敢用這樣的方法,是因爲黃河兩岸的田地都是有主的。一個政府不能隨便讓黃河改道去淹沒這些有主的田地。但事到如今,黃河下游的淮安境內已是水患頻發,再去堅持什麼不佔用農田的教條,實在是太無必要了。

“依你之見,我們是不是應當現在就放棄這條河道,另闢新河?”潘季馴問道。

蘇昊搖搖頭,說道:“現在黃河河道還不算太高,等上10年再闢新河改道也不遲。下官的意思。是不必再用束水衝沙的方略,任憑河道升高就是。如果放棄了束水衝沙,我們就不需要再加高高家堰,這樣上游的泗州和鳳陽也就不會受水患之苦了。”

“提高高家堰,並非只是爲了衝沙。黃河奪淮入海,阻塞了淮河的入海通道。若不提高高家堰,淮河氾濫。又當如何處置?”熊恩正總算是找到了批駁蘇昊的理由。

治河之難,就難在它不但要考慮黃河的問題,還要兼顧淮河的問題。黃河奪淮入海,高高的黃河河牀像一堵牆一樣。擋住了淮河自西向東的入海通道,淮河水被困在洪澤湖裡,無法下泄,必然對周邊形成危害。潘季馴修高家堰,使洪澤湖水位提高,超過黃河的河牀,這樣淮河水才能超過黃河,奔流入海。蘇昊反對修高家堰,那麼他如何解決淮河水下泄的問題呢。

蘇昊敢於提出這個方案,自然是胸有成竹的。在蘇昊穿越的那個年代裡,中國正在興建一項稱爲南水北調的大型工程,即將長江水引往北方的工程。南水北調工程中,就涉及到如何讓引水渠道越過黃河河牀的問題。在後世,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在黃河的下面開一組涵洞,讓長江水從黃河的下面穿過去,形成立體交叉。

蘇昊正是從這個工程中得到了啓發,他想到,既然淮河水無法從黃河的上面流過去,那麼爲什麼不能從黃河河牀下面流過去呢?

“讓淮河水從黃河下面流過去?”潘季馴和熊恩正都愣住了,這個方法聽起來是那樣巧妙,但又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很簡單,只要在黃河河牀下面開幾個大型的涵洞,連接洪澤湖和下游的淮河河道,淮河水下泄入海的問題就解決了。”蘇昊輕描淡寫地說道。

“在河牀之下修涵洞,或者涵洞坍塌了,怎麼辦?”潘季馴問道。

蘇昊道:“既是要修涵洞,自然不能讓它坍塌了。只要工程質量過關,怎麼會坍塌呢?”

“要讓這涵洞不坍塌,這洞壁就必須用條石修築,方能抵禦河水常年沖刷。除此之外,這條石還必須砌得嚴密,不能漏水,否則水滲入條石縫隙,仍然會讓洞壁外的泥土流失。要做到這一點,這個工程的難度,可是難以想象的。”熊恩正皺着眉頭說道。

“熊經歷果然是經驗豐富,在下佩服之至。”蘇昊恭維了熊恩正一句。熊恩正能夠說出這番話,說明他是認真考慮過蘇昊的方案的,同時也有做水利工程的經驗。要在黃河河牀之下修一組涵洞,難度最大的,也的確就是涵洞的防滲問題。這個問題在當年是很難解決的,但有了蘇昊這個穿越者帶來的金手指,這個問題就不再成其爲問題了。

“潘公,下官在豐城修水庫之時,曾使用了一種材料,稱爲水泥。這種材料是粉末狀的,加水調和後,與黃泥相仿,可以製作成任何形狀,也可以用於堵塞磚石的縫隙。但其乾燥之後,則堅硬如石,任憑水流沖刷而不潰。下官以爲,有了這種水泥,修築穿河涵洞,就易如反掌了。”蘇昊笑呵呵地向潘季馴亮出了自己的秘密武器。(未完待續。。。)

398 傳教士196 簽約351 故伎重演330 邊貿156 陳道露面171 丹砂369 出乎意料的逆轉151 原來是誤會057 分錢068 縣衙政治069 體制問題164 嚴防奸細188 老兵122 接骨039 此間的少年087 價值連城的配方427 敵軍逍遁351 故伎重演130 始作俑者099 搶飯風波393 說服043 井下255 火器生產386 混入大營283 世子的豔羨375 偷營313 統計059 你是一個人才197 沒有永恆的敵人314 崇王的覺悟431 海上游擊戰252 營兵制217 人如草芥029 培訓024 迸發王八之氣380 歸心136 獻寶211 銷售代理148 以才學動之007 農村婦女參觀團286 子弟兵084 斥候406 集資造船202 搜身351 故伎重演217 人如草芥067 戴奇調停136 獻寶066 有殺人執照215 南下淮安267 女醫生269 僞粉絲427 敵軍逍遁408 便宜小舅子076 地師的傳說106 懷璧其罪397 一幅地034 行政壟斷410 二愣子的奮鬥361 火炮攻城122 接骨067 戴奇調停142 程儀這個巫婆331 找祖墳064 鬥毆011 知縣召見212 工業園區084 斥候227 募兵324 進攻是最好的防禦421 接管縣衙226 獻寶290 老千220 新任淮安知府052 回城127 防身利器092 軍中效力244 漢奸通譯246 萬曆視察109 綠礬270 瘟疫181 追殺220 新任淮安知府303 意見領袖399 傳授知識291 混戰429 六國聯軍136 獻寶146 樵舍驛034 行政壟斷073 申辦煤礦100 軍法410 妖孽橫行074 禿山無草木者368 原來如此410 妖孽橫行019 下館子300 攤牌414 俘虜出逃178 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