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無意中改變歷史

第59章 無意中改變歷史

接下來幾天,陳景恪又完善了一下自己的思路。

不過他依然沒有着急去找朱元璋,而是先在朱標面前,時不時的提一嘴算學的重要性。

最近朱標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寶鈔革新’上,天天和錢糧打交道,比任何時候都能感受到算學的重要性。

尤其是數字出錯的時候,需要花費數倍的時間來校對。

這讓他對算學的重要性,認識的尤爲清楚。

對於陳景恪的話,也就愈發的認同。

朱雄英天天和陳景恪在一起,耳濡目染之下,更是將算學視作治國不可或缺的東西。

如此過去半個多月,他終於決定開始行動。

這天趁祖孫三人都在場,他出列道:“陛下,臣有事奏。”

朱標和朱雄英精神一振,以爲他又要講史什麼的。

以往他每次這麼做,都會帶來一個全新的視角,解決許多缺陷和隱患。

不知道這次又要講什麼。

唯有朱元璋,表情很是淡定:“哦,不知是何事?”

陳景恪心中一動,老朱的反應不對,竟然沒有一點期待,反而有一種盡在掌握的樣子。

想到這裡,他心中就已然明白,自己的打算早就被朱元璋獲知了。

對此他並沒有驚慌,自己身邊肯定有老朱的眼線,數量還不少。

一舉一動,都逃不過他的眼睛。

不過無所謂,我不做虧心事,也不做損害皇權和大明的事情。

老朱派人監視,反而是一種好事,能減少他的懷疑,免去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只是,他既然已經知道了,之前準備的說辭就要變一變了。

否則很容易弄巧成拙。

就是不知道他知道了多少,編算學書他肯定是知道了,算學被儒生打壓他應該也知道了。

不過自己準備和儒生對着幹這事兒,他肯定不知道。

嗯,有了,就這麼辦。

想到這裡,他開口說道:“臣跟隨太子殿下學習處理政務,親眼目睹了算學的重要性……”

朱標也點頭道:“算學確實很重要,錢糧計算都離不開他們。”

“只是我大明懂算學的人太少,很多職位都只能讓不懂算學的讀書人擔任,帶來極大不便。”

“若有足夠懂算學的官吏,戶部、兵部的工作效率能提高數倍。”

和陳景恪接觸久了,他們也開始時不時的冒出幾句新詞。

比如工作效率、時代、華夏文明之類的。

朱雄英也忙不迭的附和道:“是啊是啊,上次戶部那邊的賬簿數字不對。”

“倒查才發現,是一個不懂算學的小吏算錯了數字。”

“就因爲一個失誤,就白白浪費了三四天時間。如果那小吏懂算學,就不會出現這樣的錯誤了。”

見兒子和孫子都如此說,朱元璋也多了幾分重視。

陳景恪心中給兩人豎起了大拇指,你倆就是年度最佳捧哏。

“臣之前和戶部諸位算學先生討論算學,後國子監、工部等衙門的算學先生亦加入進來……””

“我就想着,既然算學如此重要,不如編寫一部算學書籍,以便於培養出更多懂算學之人。”

“只是此事繁瑣又事關重大,臣一人無法完成,想邀請國子監諸位算學先生一起參與。”

來了來了,開始告狀了。

朱元璋嘴角浮出一絲笑容,迅即又掩去:

“難得你有此心,這事咱同意了,有何困難你儘管提。”

陳景恪氣憤的道:“只是程博士告訴我,算學在國子監備受儒生打壓,他有心爲國效力卻心有忌憚。” 朱元璋裝作驚訝的道:“哦,竟有此事?”

陳景恪肯定的道:“千真萬確,臣不敢欺騙陛下。”

朱元璋一拍桌子道:“可惡,這羣儒生不好好讀書,打壓其他學派成何體統。”

“咱這就下口諭斥責他們,讓他們不得再打壓算學,更不得干涉算學編纂之事。”

上眼藥成功。

陳景恪心下非常高興:“謝陛下。”

然後他又試着說道:“陛下,不知科舉是否靠算科?”

朱元璋似乎纔想起這一茬,怒道:“伱不說咱還沒想到,禮部呈上來的考試科目,確實沒有算學。”

“任昂這個禮部尚書是幹什麼吃的,竟然將這麼大的事情都忘記了。”

朱標目光怪異的看了自家老爹一眼,只考經書不是您老人家自己說的嗎?

不過他自然不能揭自家親爹的短,而是附和道:

“大明離不開計官,算學理應納入科舉。”

“且歷朝歷代科舉皆有算學,必有其深意在,我們不能輕易廢之。”

朱雄英也積極發言道:“國子監的算學班,是唯一培養算學生的地方,必須要加以重視。”

朱元璋慈祥的看着他:“咱乖孫都能替皇爺爺分憂了,真好。”

“既然咱乖孫都開口了,那就特許算學每年可多招收百名學子。”

陳景恪更加高興:“陛下,國子監學子皆百官子弟,他們重經學輕算學,恐怕招不到足夠的學生啊。”

朱元璋意味深長的道:“你多慮了,等算學科一開,就算一千名學生都能招滿。”

陳景恪這才反應過來,自己確實太高估這幫子讀書人的節操了。

接下來他也沒有再給儒生上眼藥,儒家勢大不是一天就能扭轉的。

況且,操之過急只會引起朱元璋的反感。

此事可以慢慢來,反正時間多的是。

不過今天的收穫已經足夠大了,有了老朱的旨意,那些儒生當會有所收斂。

最關鍵的是,科舉恢復了算學科目。

正如朱元璋所說,只要能做官,就會有人爭着搶着來學。

到時候儒生再想打壓算學,就沒那麼容易了。

事實上陳景恪不知道的是,今天他無意中挽救了算學。

前世朱元璋廢除科舉算學考試,算學徹底沒落。

洪武二十六年,儒生們成功將算學驅逐出國子監。

要知道,國子監的算學班是古代唯一培養算學生的地方。

計官也大多來源於此。

沒了這個培養機構,大明的計官素質直線下降。

財務系統一片混亂,各項數據造假嚴重的不忍直視。

就連最重要的人口統計,也只在洪武年間真正完成過一次。

洪武年間人口六千多萬,成化年間六七千萬,正德嘉靖年間還是六七千萬。

事實上,根據史學家推斷,當時大明人口已經過億。

三四千萬人口的差距,固然有官僚欺上瞞下,但和計官體系的沒落也有很大關係。

沒有強力的計官,各項數據都是混亂的。

而越亂,就越有利於官僚們謀取私利。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陳景恪不只是挽救了算學的命運,也改變了大明的命運走向。

(本章完)

176.第175章 黃河決堤184.第183章 兄弟齊心179.第178章 福報?剝削!第352章 你特麼想反皇權?第252章 構建帝國體系第58章 唯儒獨尊第51章 老朱強大的理解能力202.第201章 攤丁入畝第286章 意外之喜179.第178章 福報?剝削!152.第151章 他還得謝咱呢137.第137章 朱標釀成的惡果(求月票)202.第201章 攤丁入畝101.第101章 我朱元璋豈能讓百姓吃虧118.第118章 君臣之道217.第216章 生產力改變生活第278章 朱標的五條措施第348章 屠殺繼續第6章 錦衣衛帶來的危險第362章 大明週報113.第113章 這些可都是棋子第309章 那啥無題155.第154章 兩個億啊兩個億第289章 政變第277章 內閣的核心問題第317章 朱橚眼中的大明184.第183章 兄弟齊心第278章 朱標的五條措施第298章 無題127.第127章 如果萬一呢。第12章 大幕開啓第82章 心眼真多啊第340章 方孝孺也配寫史?第248章 什麼呂宋,叫楚國第74章 祭品奉上,助我三江。128.第128章 雄才大略馬皇后第237章 無題第77章 成爲時代的探索者第76章 因時而變200.第199章 錢錢錢春節快樂192.第191章 不結婚就想生孩子?第323章 安置成年親王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這種病87.第87章 病之源103.第103章 我搞定無酸紙第61章 自己的小圈子第306章 師徒談心第259章 良善者難成大事223.第222章 心懷鬼胎第2章 大明嫡長孫217.第216章 生產力改變生活第16章 李善長的怨憤142.第141章 被嚇出病的李文忠第336章 人才掠奪計劃第14章 生活處處是神話第318章 洛下學宮第85章 咱的乖孫怎麼樣191.第190章 海貿啊129.第129章 三全其美第313章 見聞第26章 做你爹的魏徵第342章 無題227.第226章 日本必須要徹底消失第35章 大本堂開課111.第111章 出關第319章 天竺攻略第343章 火燒錦衣衛衙門第46章 回家第305章 階梯性收稅第5章 皇后危在旦夕179.第178章 福報?剝削!第363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第334章 我們已經被滲透了229.第228章 萬物之理第70章 開啓華夏紀元第41章 丞相徹底成爲過去93.第93章 妖僧姚廣孝127.第127章 如果萬一呢。197.第196章 一切從揭皇榜開始第320章 他怎麼捨得的啊?191.第190章 海貿啊165.第164章 誰說儒生討厭改革209.第208章 無題第342章 無題第347章 明朝的蘇武第324章 新皇的第一把火127.第127章 如果萬一呢。211.第210章 你家族是譜批發的?161.第160章 皇權不下縣?第250章 南洋攻略第359章 南洋清除計劃117.第117章 統統砸碎210.第209章 陽謀112.第112章 方孝孺瘋了?第2章 大明嫡長孫162.第161章 咱當年也是個乞丐頭138.說下加更的事情吧第77章 成爲時代的探索者89.第89章 恩及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