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目標,倭國

第54章 目標,倭國

銀礦?

朱元璋登時就坐直了身軀:“哪裡有銀礦?”

朱標目光也緊盯着他,大明正缺錢幣呢。

雖然白銀流通性不如金和銅,可也是民間默認的錢。

哪怕不使用,只是存在倉庫裡,心中也安生。

總之一句話,金銀銅越多越好。

在兩人的注視下,陳景恪一字一句的吐出一個名字:

“倭國。”

倭國?

聽到這個名字,父子倆都愣了一下,然後冷靜了下來。

朱元璋皺眉問道:“你是如何知道的?”

陳景恪拿出了早就想好的藉口:“臣最喜讀書,不論什麼書都會翻看。”

朱元璋不禁點頭,錦衣衛調查裡確實有相關信息。

從他第一天進學開始,留給人最大的印象就是好讀書。

爲了多讀書,還經常更換學堂。

棄學從醫之後,也保持着讀書的習慣。

周圍家中藏書的人家,都被他借過書。

“臣在一本遊記中,看到過相關記載。”

“那書中還有一張地圖,標記出了銀礦的位置。”

朱元璋追問道:“遊記?叫什麼名字,書在哪裡?”

陳景恪搖頭道:“陛下恕罪,那書記載的多爲海外之事,有些聽起來頗爲離奇。”

“當時我也只是翻了翻,並未放在心上,書名也記不得了。”

“書中的內容,大多都忘記了,只隱約能憶起一些。”

朱元璋點點頭,倒是沒有懷疑他騙人。

元明時期,小說這個題材已經得到廣泛發展。

話本、遊記、傳奇小說等等,種類繁多。

關於海外的小說也有,還不少。

只不過這類書籍提起海外,多是一副趾高氣昂的姿態,將海外貶低的一無是處。

陳景恪看到過類似的書籍,並不奇怪。

只是,這種東西也能當真?

陳景恪知道他不信,畢竟這麼大的事情,靠一本遊記很難取信於人。

可總不能給他說自己是穿越者吧?

“陛下,臣以爲此事當有幾分真實性。”

朱元璋疑惑的道:“哦,爲何?”

陳景恪說道:“據那本遊記所言,此人從北平去往高麗,在那裡乘船去了倭國,遊歷數年後去往琉球。”

“然後從琉球到達澎湖東南側的一處大島,旋即又從那座大島前往呂宋羣島……”

“在南洋兜兜轉轉,經安南迴返中原……他遊歷的路線實在太清晰……”

“之前臣孤陋寡聞,只以爲路線是他信口胡謅。”

“後來入了宮,曾隨太孫在大善殿見過一副大明輿圖。”

“此時回想起來,那人的路線竟與輿圖記載一致。”

“甚至有些地方,比輿圖記載的還要詳細。”

朱元璋和朱標的態度登時就變了,地圖在古代屬於絕密資料。

大多數人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生活的地方是什麼形狀。

那本遊記竟然能準確的標註出路線,顯然不是信口開河。

要麼那個人地位高,能看到天下輿圖,要麼他真的去過。

前者的可能性很小。

地位比較高的人,或許能看到局部輿圖。

可這種天下輿圖,只有少數人才能看到。 比如大善殿那張天下輿圖,全大明知道的不超過二十人。

這種人,應該沒誰會閒的蛋疼,編寫一本這樣的遊歷。

所以,編寫遊記的人,或許真的遊歷過海外。

不過此事還是過於離奇,朱元璋依然很難相信。

想了想,就將手中的筆遞過來,道:

“來,將那副圖給咱畫出來。”

陳景恪接過筆,先是畫出了大明的沿海輪廓,然後就是東部海域以及東南亞的部分地圖。

шшш ☢tt kan ☢¢o 包括高麗、倭國、琉球羣島、TW島、呂宋羣島(菲律賓)、凌牙門(新加坡)等島嶼。

朱元璋看着這張簡陋的地圖,心中和那張大明輿圖做對比,發現果然一樣。

甚至比大明輿圖還要詳細。

要知道,那張大明輿圖,是他派人詢問了各國使節,花費了大量時間才畫出來的。

朱元璋不相信,還有人能畫出比這更詳細的輿圖。

除非那本遊記的主人,真的親自去遊歷過。

如果這是真的,那銀礦……

一想到每年可以開採百萬兩白銀的大銀礦,朱元璋難掩心中的激動。

“那銀礦在哪裡?”

陳景恪根據記憶,在倭國地圖上點了兩個點。

“一處銀礦在這一帶,據遊記中所言,有兩條礦脈相距不超過兩裡。”

“還有一處是這個島嶼,叫佐渡島還是什麼的。”

“遊記上說,這裡是倭國流放貴族的地方,上面也有銀礦,且疑似有金礦。”

想了想,他又指着呂宋島,道:

“這裡也有銀礦和銅礦,只是時間太久了,我記不清具體在哪了。”

朱元璋盯着地圖看了許久,才問道:“標兒,你怎麼看?”

朱標表情嚴肅,道:“派人一查便知,順便再查一查倭國的情況。”

朱元璋當即道:“好,你專心去辦寶鈔的事情,此事我會親自派人去查。”

聞言,陳景恪長出口氣,繼而心中升起難掩激動。

他爲何要在這時候突然提起倭國銀礦?

其實就是對朱元璋的一次試探。

《皇明祖訓》裡列出不徵之國,這是前所未有之事。

朱元璋到底是怎麼想的,是真的目光短淺。

還是受天朝上國思想影響,認爲海外皆貧瘠之地取之無用?

如果是前者,那陳景恪就只能繼續蟄伏,等待朱標繼位,甚至朱雄英當政。

如果是後者,那事情就好辦了。

作爲穿越者,他有太多辦法利誘朱元璋打開國門。

這次拿出倭國銀礦,就是一次試探。

方纔大家就在討論錢幣之事,他提出倭國有銀礦,也不會引起朱元璋的懷疑。

至於爲何特意提呂宋羣島,是爲以後下南洋打基礎。

免得到時候再找別的藉口。

朱元璋的反應,說明他對銀礦感興趣,不介意佔爲己有。

否則也就不會派人去調查。

這說明他並非目光短淺,只是被讀書人宣揚的天朝上國思想影響了。

但在實打實的金銀財寶面前,老朱不介意修改《皇明祖訓》。

對陳景恪來說,這真的是一個好消息。

他已經開始思考,該如何利誘老朱出海掠奪資源了。

(本章完)

第335章 永恆的變100.第100章 廷議第258章 得償所願第289章 政變第40章 演戲193.第192章 化學源於愛情?108.第108章 自己人好辦事第33章 學問哪來的?162.第161章 咱當年也是個乞丐頭第342章 無題第319章 天竺攻略154.第153章 這畫面不對啊235.第234章 誰最會講葷段子第42章 愜意的朱標第85章 咱的乖孫怎麼樣157.第156章 藍玉:請太孫示下第2章 大明嫡長孫184.第183章 兄弟齊心第299章 繼續無題165.第164章 誰說儒生討厭改革第287章 朱元璋的無力89.第89章 恩及父母第293章 外面的世界144.第143章 活的功漕神第271章 進退有據第238章 沒有槍頭一樣能殺人第335章 永恆的變114.第114章 歷史沒有立場第272章 朱雄英的妙計187.第186章 定黃第332章 因爲我們是兄弟啊第42章 愜意的朱標第333章 沒有龍傲天第278章 朱標的五條措施233.第232章 封狼居胥第248章 什麼呂宋,叫楚國第81章 老朱覺得自己又行了第331章 陛下,時代變了第244章 陌生的大明191.第190章 海貿啊第338章 設立新衙門第21章 從調教太孫開始第315章 趕鴨子上架第240章 你的算計也太可怕了170.第169章 江南重稅第35章 大本堂開課233.第232章 封狼居胥187.第186章 定黃第26章 做你爹的魏徵第276章 朱標要強化內閣202.第201章 攤丁入畝第18章 和朱元璋住一個屋檐下187.第186章 定黃第299章 繼續無題第324章 新皇的第一把火第337章 解縉的震驚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這種病93.第93章 妖僧姚廣孝120.第120章 神乎其技86.第86章 我能治啊第305章 階梯性收稅226.第225章 我不養閒人107.第107章172.第171章 步子不能太大第13章 思烹狗第320章 他怎麼捨得的啊?99.第99章 你們父子逗大家玩是吧162.第161章 咱當年也是個乞丐頭201.第200章 稅181.第180章 培養聖人?186.第185章 軍隊自有軍隊的規矩第12章 大幕開啓第54章 目標,倭國141.第140章 突如其來的遷都話題(加更求月202.第201章 攤丁入畝第7章 將計就計第287章 朱元璋的無力第251章 新的課題第41章 丞相徹底成爲過去第67章 溫馨的一家四口128.第128章 雄才大略馬皇后120.第120章 神乎其技第42章 愜意的朱標138.說下加更的事情吧第347章 明朝的蘇武91.第91章 大明二代目第一人第262章 給你封個猴兒吧第54章 目標,倭國152.第151章 他還得謝咱呢第52章 解決之法113.第113章 這些可都是棋子第281章 自絕於軍方第338章 設立新衙門第244章 陌生的大明211.第210章 你家族是譜批發的?第268章 無題第248章 什麼呂宋,叫楚國154.第153章 這畫面不對啊122.第122章 百姓眼中非良法第263章 無名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