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我都想弄死他

四月初,國子監的一處別院裡,正在舉行一場特殊的考試。

參加考試的總共有一百三十人。

“即將分封的諸侯和他們的繼承人,共三十人,分別在這兩間考場裡。”

“國相和戶部大臣各五十人,在這兩間考場。”

國子司業趙謙向朱元璋、朱標等人介紹這裡的詳細情況。

事實上不用他介紹,對這裡的情況大家都非常熟悉。

畢竟這個政策就是他們一行人商量出來的。

封國不是劃塊地給一些人口,就能建起來的。

需要照顧的點可以說千頭萬緒。

既然要進行大分封,大明就不可能不管後續,那太不負責任了。

所以,各種配套的東西也要準備好。

除了各種必要的啓動物資,最重要的就是一套完整的行政體系。

大明的勳貴集團,十有八九都是底層出身,斗大的字不識一籮筐。

靠他們治理國家,那簡直就是開玩笑,更別提建設一個國家了。

只能大明幫他們建立一套體系。

不是大明不願意放手,而是沒辦法,必須要扶着走一程才行。

這也就意味着,諸侯國初建的時候,官僚體系都是大明朝廷指定的。

當然,大明不會一直干涉對方的內政。

諸侯王可以在封國穩定之後,逐步提拔自己的人才,將這些位置替換掉。

但爲了防止諸侯王分封之後,太過放飛自我,朝廷規定五年內替換人員不得超過三成。

十年後方可大規模替換朝廷指派的官員。

二十年內,國相和戶部大臣必須由中央朝廷指派,二十年後方可自己任命。

國相掌管一國政務,只要他不出問題,封國就不會跑的太離譜。

戶部大臣其實就是戶部尚書的別稱,爲了和中央朝廷區分才用了戶部大臣的稱呼。

一個政府最重要的部門,就是財政機構。

尤其是新政推行以後,戶部已經不單單是掌管錢糧那麼簡單。

還牽扯到最整個國家的資源分配,以及各種發展計劃的制定,是國相最重要的助手。

只要這兩個位置不出問題,再加上大明幫忙組建的行政體系,就能確保一個封國不會大亂。

如此二十年後,這個封國基本就能穩定。

而且他們的繼承人差不多也培養出來,可以承擔國君的職責了。

到時候再徹底移交權力給他們。

當然了,大明這麼做自然也有自己的利益訴求。

就是防止某些人有異心,剛分出去沒幾年就忘了本,在政策上和大明漸行漸遠。

前二十年由朝廷任命國相和財政大臣,就可以確保該封國能嵌入大明的藩屬體系裡去。

到時候經濟高度和藩屬體系綁定,就不怕他們有異心。

從去年確定第一批分封名額之後,朝廷就在國子監組建了一個特殊學院。

專門教授受封的諸侯王如何當國君,同時也對國相和財政大臣的候選人進行培訓。

今天這場考試,主要考的其實是國相和財政大臣。

各五十名學員,前十五名將會獲得這次機會,後面的只能等下一批諸侯分封了。

至於諸侯王和他們的繼承人,這場考試也不是完全走過場。

雖然不論他們考的如何,分封都會進行的,可考的太差就會被剝奪行政大權。

說白了,如果將國家的最高行政權力,分成國君和國相府兩部分。

考的好就能提前掌權,國相府就是輔佐他工作的機構。

考的差的國君,就要讓渡更多的權力給國相府。

由國相府主持國家行政要務。

直到國君有能力承擔職責,才能從國相府拿回屬於自己的權力。

然而,權力那能是隨便讓渡的嗎?

國相府主持大政,一旦形成慣性,國君再想把權力拿回來就千難萬難了。

如果國相府還能獲得中央朝廷的支持,那他們想拿回權力就更難了。

所以,對於諸侯王和他們的繼承人來說,這場考試同樣非常重要。

權力都有排他性,誰都不想把自己的權力讓給他人。

看着考場裡奮筆疾書的衆人,陳景恪心下也是激動不已。

這都是華夏的種子,將來會在更多的地方生根發芽,散播屬於華夏的芬芳。

朱元璋他們只是在這裡溜達了一圈,見沒有什麼問題就離開了。

畢竟這場考試要持續一天,他們不可能一直守在這裡。

送走皇帝一行人,趙謙返回考場挨個巡視。

看着這些特殊的考生,他也同樣非常興奮。

他是個做實事的人,對於朝廷的宣教計劃非常支持,但對於朝廷的緩慢進度非常不滿。

一度想辭官去地方教書,連地點都選好了就是瓊州。

不過幾次辭官都被朱標給拒絕了。

先是讓他主持編寫了海外明人進學教材,去年又任命他擔任這所特殊書院的祭酒。

這所書院意味着什麼,所有人都很清楚。

竟然讓他來掌管,這是何等的器重。

而且把這些未來的國君、國相教好了,也同樣能更好的宣揚華夏文化。

比他跑到地方去教學,效果更好。

於是他就息了辭官的念頭,接下了這個重擔。

半年多的教學,終於到了檢驗成果的時候,他自然非常重視。

害怕有人作弊,從頭到尾一直盯着,中途吃飯都是在考場進行的。

直到考完,他又親自押送試卷去了宮裡。

等到了幹清宮才發現,朱元璋、朱標、朱雄英和陳景恪四人都在。

前三個人在他能理解,陳景恪在……

而且陳景恪就坐在朱雄英的斜對面,這是一個臣子不可能坐的位置。

這讓他想起了很多關於陳景恪的傳聞,有些傳聞他知道是真的,有些傳聞則覺得太離譜。

但今天他終於知道,以前很多他覺得離譜的傳聞,竟然也是真的。

這位安平侯在朝廷的地位,確實很特殊。

特殊到了能坐在太子的對面,還不是私下行爲,而是接見大臣的時候公然這麼做。

私下怎麼都好說,歷史上還有皇帝私下和臣子睡一塊呢。

但公開就不一樣了。

現在皇家就是公開告訴世人,安平侯的超然地位。

趙謙是個正直的人,看到這種情況下意識就想彈劾幾句。

然後他就聽到朱元璋說:“景恪,卷子來了,看完再出宮也不遲。”

陳景恪一副無語的樣子,說道:“陛下,您拿我當小孩呢,這麼多卷子明天都不一定能看完。”

朱元璋毫不在意的道:“那就等看完了再出宮,我讓人通知福清,這兩天你不回去了。”

陳景恪:“……”

一旁的趙謙卻嚇出了一身的冷汗。

這還是那位夏日可畏的太上皇嗎?安平侯寵冠羣臣,果然不是虛言。

還好自己慢了一步,若是真的彈劾了他,恐怕落不了好啊。

他趙謙雖然正直,但又不是不懂變通,自然不會當鐵頭娃。

之後發生的事情,更是讓他暗暗僥倖。

在他將試卷遞上去之後,老朱就讓他離開了。

臨出大殿的時候,他看到老朱在分配試卷。

老朱、朱標和朱雄英一人一卷,最後一卷被直接丟給了陳景恪。

後面他沒敢多看,匆匆離開了。

但心中卻是複雜無比。

所學告訴他安平侯在玩火,作爲一個有操守的人,遇到這種情況應該彈劾。

這是對所有人都好。

可……

罷了罷了,各人有各人的造化。

隨他去吧。

話是如此說,可心中還是覺得彆扭,以至於回家之後飯都吃的不安生。

他女兒趙芝察覺到異常,就關切的詢問發生了何事。

見到女兒,趙謙卻心中一動。

趙芝雖然不是福清公主小圈子成員,相互之間聯繫卻很緊密,曾經數次合作過。

和福清公主也算是相識。

自己是否能通過她,勸告那安平侯一番?

不論他聽不聽,自己也都算是盡到了本分。

越想他就越覺得這個主意不錯,於是就將今日所見所聞,以及對陳景恪不尊禮法的擔憂。

最後說道:“你和福清公主有舊,若有機會當提醒她一二。”

哪知道趙芝聽後卻笑了起來:“爹,您覺得以安平侯的智慧,想不到這一點嗎?”

趙謙耐心的道:“俗話說醫不自醫,安平侯自然是聰明的,可事關自己總會有疏忽的時候。”

“況且他少年得志,難免會有些自傲看不清形勢。”

“爲父這也是不希望他自誤啊。”

趙芝很是開心的道:“爹爹真是心善,不過女兒覺得您或許多心了。”

趙謙沒有因爲她接連反駁自己生氣,而是詢問起緣由:

“哦,不知你有何看法?”

趙芝說道:“大明的情形與之前的朝代皆不相同,以前的老規矩很多都不適用了。”

“就比如您擔心安平侯未來不得善終,可是您想過沒有,以他的功績早晚是一方諸侯王。”

“到時候離開大明,所有的問題就全都解開了。”

趙謙恍然大悟,一拍腦門說道:“哎呀,你看我都糊塗了,竟然把分封給忘了。”

然後他欣慰的道:“芝兒長大了,都能替爹排憂解難了。”

趙芝笑道:“也不全是我想到的,平日裡與姐妹們閒聊,大家也討論過國事。”

“曾經就提起過安平侯之事,最終大家得出的結論就是,他很聰明。”

趙謙若有所思的道:“你和福清公主關係如何?”

趙芝說道:“與公主倒是熟識,她幾次想拉我去幫她做事。”

“只是……我都沒有答應。”

趙謙自然知道女兒在顧慮什麼,禮法束縛啊。

如果是以前,他也不支持女兒拋頭露面。

倒不是覺得女人就該相夫教子什麼的,而是怕影響到女兒的聲譽,以後不好嫁人。

不過今天的經歷,卻讓他有了別的想法。

時代不同了,福清公主整日拉着一幫子小姐妹做事情,必然是經過安平侯同意的。

以他的智慧,這麼做必然有極深的用意。

雖然自己不知道他葫蘆裡賣的什麼藥,但跟着聰明人走,總是沒錯的。

再說,自家女兒好像頗受福清公主重視,有她在還怕嫁不到好人家?

想到這裡,他就鼓勵的道:“如果你想去,就去吧。”

趙芝沒想到會得到支持,驚喜的道:“真的?”

趙謙笑道:“爹還能騙你不成,有福清公主照看着,爹也放心。”

——

宮裡,陳景恪被老朱強行拉了壯丁,拿着一卷試卷翻看起來。

老朱扔給他的,正好是諸侯們的試卷。

他翻開瞅了一眼,一口老血差點噴出來。

這踏馬寫的是啥?

找只蜘蛛蘸點墨水,放在紙上爬,都比這字好看。

不過他也能理解,出身低微,靠軍伍裡賣命博取一個前程。

哪有時間去學習文化知識。

能寫成這樣,估計也是臨時突擊學會的。

他仔細分辨,發現寫的倒是還行。

什麼是國,什麼是民,什麼是君……這些問題都回答的中規中矩。

至少說明他們認真學了。

衝這個態度,未來封國就很難出現妖魔化的事情。

後面有治軍的內容,他寫的就多了。

真可謂是揚揚又灑灑,顯然是經驗豐富。

提到如何治理土人,他體現了一個軍人應有的特色。

殺伐果決。

不聽話的殺全家,聽話的分土地教化。

甚至還提出了一些針對土人的作戰方式,可見他不是隨便亂說,而是真的考慮過的。

對於這些內容,陳景恪相當滿意。

這個人,適合掌握軍事。

至於國政……就他對國政的認識,還是讓國相府暫管的好。

第二份試卷,是代王朱桂的。

只看了前三題,陳景恪的眉頭就皺了起來。

踏馬的,老朱的基因真奇怪,那麼多兒子要麼是大才,要麼是活畜生。

沒有平庸的。

這個朱桂……就屬於後者。

他在試卷裡直接就寫了,百姓就是奴僕,官吏就是管家,君王就是一家之主。

就這個認識,要是讓他掌權,後果不堪設想。

想到這裡,陳景恪直接將試卷丟給了老朱:

“陛下,這位……若非他是您的兒子……您還是自己看看吧。”

老朱見他如此生氣,也非常好奇,接過試卷一看,老臉不禁一紅。

這想法,怎麼這麼熟悉呢。

肯定不能承認是和自己學的,只能裝糊塗大罵道:

“這個混賬東西,真是一點長進都沒有。”

“把他的封國取消了,先丟在國子監多學幾年再說。”

朱標接過試卷掃了一眼,也是眉頭緊皺。

換成以前,他或許會認爲,先讓朱桂過去當幾天國主再說。

如果實在不堪,再將他召回訓斥。

可經歷了朱樉之事,他再也不會有類似的想法。

就這種認識,去了封國還不知道要怎麼折騰百姓呢。

而且他還是親王,國相府肯定是管不住他的。

可是突然將他的封國取消,影響也太大了,換成誰都可能無法接受。

必須得想個合適的藉口才行。

那麼,什麼藉口呢?

朱標將目光看向陳景恪:“有沒有什麼辦法,能讓他昏迷一段時日,又不傷他身體?”

未完待續,先看看其他書:
93.第93章 妖僧姚廣孝第300章 閃電戰第383章 傳統技能發動149.第148章 他到底做了什麼?第283章 留聲機第339章 屬於華夏的學問第377章 無題第79章 擴招的緣由147.第146章 老朱:咱又整出弊政了?第298章 無題第386章 分封的深層次謀算88.第88章 我徐達同意他做伴讀第276章 朱標要強化內閣第38章 聖人言第432章 殷第308章 新書構思第5章 皇后危在旦夕第362章 大明週報第302章 竊取國運第32章 馬皇后一刻三驚178.第177章 獨眼石人163.第162章 摳摳搜搜的像什麼樣子210.第209章 陽謀第337章 解縉的震驚第370章 新大陸172.第171章 步子不能太大135.第135章 太孫天命在身93.第93章 妖僧姚廣孝第423章 玩敵養寇第362章 大明週報第258章 得償所願153.第152章 你就這麼想喊我姑父?183.第182章 禿驢,竟敢勾引公主。154.第153章 這畫面不對啊第360章 無題219.第218章 改土歸流107.第107章第47章 貨幣第255章 我畢生的追求第54章 目標,倭國第353章 社會模型第366章 法第246章 是的,我們滅了一個國家第436章 封侯和一些事的後續第360章 無題第371章 澳洲?炎洲!第298章 無題89.第89章 恩及父母第8章 御下第286章 意外之喜第279章 海盜代表自由?第264章 動起來的大名129.第129章 三全其美206.第205章 陳景恪的成長169.第168章 毛驤:好像哪裡不對228.第227章 力學128.第128章 雄才大略馬皇后第254章 何爲盛世第305章 階梯性收稅第42章 愜意的朱標223.第222章 心懷鬼胎第418章 死亡名單176.第175章 黃河決堤第326章 有錢任性107.第107章第383章 傳統技能發動190.第189章 無不懷念我大元啊第294章 又一新課程第70章 開啓華夏紀元第271章 進退有據165.第164章 誰說儒生討厭改革202.第201章 攤丁入畝第17章 六部全軍覆沒第272章 朱雄英的妙計202.第201章 攤丁入畝第426章 大家都怕真相第18章 和朱元璋住一個屋檐下127.第127章 如果萬一呢。第438章 不要寄希望於敵人愚蠢第311章 用工荒第309章 那啥無題130.第130章 皇商要不得第410章 造體系第264章 動起來的大名150.第149章 太孫好像有點不正經126.第126章 溫寒變第307章 一剎那的英雄第270章 這就是朱雄英第251章 新的課題121.第121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第57章 實踐第406章 父母之愛子第72章 共創佳話第240章 你的算計也太可怕了213.第212章 麻六甲海盜第387章 不打西域打天竺96.第96章 對世界貢獻最大的大明藩王第332章 因爲我們是兄弟啊第247章 比武將還激進的文官集團115.第115章 你擋着我的陽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