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暴斃

第43章 暴斃

陳景恪的日子單調又充實。

在皇宮他幾乎無法聽到外界信息,也就朱雄英上課回來,會和他聊幾句外面的八卦。

內閣正式建立,科舉重新開辦,趙瑁案已經抓了上千人……

這些他早就猜到了,並不覺得奇怪。

嗯,內閣正式建立,讓他小小的興奮了一把。

畢竟這是他提出的構思。

雖然沒辦法公開領取這個功勞,但朱元璋、朱標和朱雄英都知道是他的功勞,就足夠了。

這一點很重要。

現在朱元璋對他的態度更加和藹,朱標見了他都會停下聊幾句。

這代表着很多東西。

其實他不知道,這一對父子對他的態度改變,還真不是因爲內閣和科舉的建議。

而是那天晚上,他給朱雄英說的那一番話。

制度再好也需要人去實施,而一個好的繼承人,可保天下數十年安穩。

不過這些細節對陳景恪來說都無所謂,總之他的地位愈發穩固就是了。

皇帝和太子對他的重視,也讓宮中的人對他愈發客氣。

不過他很安分守己,從來不亂攀關係,也不亂跑。

除了給馬秀英診治,基本不會離開自己的小院子。

每日都將大多數時間,花費在編寫醫書上。

除此之外,還會抽空翻看一下經書、史書、兵法等書籍。

щшш ⊕тTk án ⊕C〇

不求多麼精通,至少要知道在講什麼。

比如他就在宮裡見到了《武經總要》。

這本兵書名聲遠不如孫子兵法、六韜、紀效新書等有名。

但卻是一本完美的新手教程。

宋朝以文御武,爲了讓不懂軍事的文官學會帶兵,專門寫了這本兵書。

從兵器到糧草,從訓練新兵到排兵佈陣,甚至不同兵種每日行軍多少裡都講的清清楚楚。

對陳景恪來說,這書簡直就是量身打造。

也正是看了這本書,他才知道練兵統兵遠比自己想象的,要複雜的多的多。

甚至古代練兵要比現代更加複雜。

原因很簡單,現代科技發達基礎設施齊全,大家分工也非常明確。

按照規章制度走就行了。

古代將領那真的是什麼東西都要操心,製作軍糧都要管。

如果不知道這些,仗着自己是穿越者的身份,貿然領兵打仗,絕逼死的很慘。

別說去打仗,就算是交給他一營新兵讓他去訓練,用不了多久士兵不造反也會被累死。

爲什麼呢?現代人習慣了一日三餐,頓頓油水充足。

稍加鍛鍊每天跑個五公里和玩的一樣。

在古代,軍中一日兩餐或者三餐,吃的都是粗糧,十天半個月都見不到一滴油腥味。

要是每日操練,士兵就會死於營養不良。

所以古代都是三日一小操,五日一大操。

只有各大將領的親軍心腹,才能日日操練。也只有他們才能每天吃飽飯,還時不時沾點葷腥。

統兵作戰講究就更多了,而且很多細節都和我們想象中完全相反。

比如,兩軍交戰,是前排的兵傷亡大,還是後排的兵傷亡大?

盔甲給誰穿?

恐怕大多數人都會認爲,前排的兵傷亡最大,因爲他們最先捱打。

盔甲自然要給最精銳的士兵穿,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

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

兩軍交戰,前排兵纔是傷亡最小的。 原因很簡單,打仗講究陣型。

而後排的兵,是看着前排兵來佔位的。前排兵亂則軍陣必亂,軍陣亂則全盤皆輸。

所以要保持陣型,必須保證前排兵不亂。

但前排的兵最容易和對面短兵相接,最容易出現傷亡。

是人都怕死,前排兵知道自己最容易死,他們肯定很害怕,還沒上戰場就先嚇跑了。

仗還怎麼打?

解決的辦法很簡單,疊甲。

用盔甲將他們包裹的嚴嚴實實,大刀長矛都砍不動刺不破,他們自然就不怕了。

對方的弓箭手也不會射穿甲的前排,而是瞄準後排或者中間的士兵射擊。

騎兵也很少會衝擊重甲步兵,而是選擇迂迴殺傷後軍。

所以,真實情況是,盔甲要優先供給軍陣前排兵,然後才輪到精銳。

前排兵也是兩軍交戰,傷亡最小的。

反而是看起來安全的後排,更容易死亡。

這些都是我們的祖先,經過無數次血戰總結出來的經驗。

在很多年以前,這種知識屬於將門秘傳。

孫子兵法、六韜、尉繚子等兵書,根本就不講這些東西。

直到宋朝,爲了照顧不通軍事的文人,纔將這些秘傳寫進了教材。

也就是《武經總要》。

之後的紀效新書等兵法,也基本延續了《武經》的風格。

將練兵統兵的細節,都一一寫了下來。

即便是從沒上過軍陣的人,看過兵書之後,也能稍微懂一些相關知識。

陳景恪讀兵書倒不是爲了上戰場,說實話他怕死,更不想毫無價值的死。

只有活着,才能更好的改造這個世界。

所以他對上陣殺敵毫無興趣。

之所以看兵法書,一是拓寬知識面,二是講給朱雄英聽。

他每天都會給朱雄英講一會兒課,有時候講歷史故事,有時候講一些常識。

有時候會模擬兩國征戰,或者兩軍對壘。

朱雄英的生活其實很枯燥,陳景恪的課程對他來說,相當於是娛樂時間。

這種寓教於樂,正潛移默化一點一點的改變他。

他們上課的內容,會一字不落的彙總成情報,出現在朱元璋的桌案上。

朱元璋有一本書,就是專門用來記錄陳景恪所講的內容的。

他有空閒就會拿出來翻看,一來是檢查一下有沒有問題,二來很多課程對他也很有啓發。

雖然有些地方他不甚滿意,卻也沒有說什麼。

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想法,葉兌的很多想法他也不認同,可不一樣讓其做了太孫之師嗎。

只要陳景恪不帶壞朱雄英,些許不同觀點他是允許存在的。

當然,關鍵是朱雄英確實一天天在往好的方向發展。

聰慧、不迂腐、舉一反三、見識逐漸廣博。

越來越重視親情,對宗室非常和睦,時常去看望後宮嬪妃和年幼皇子,和諸多藩王聯絡愈加頻繁。

凡此種種,都是朱元璋樂於見成的。

這纔是他不過問的真實原因。

而朱雄英表現的越優秀,也就越堅定了朱元璋的一個念頭。

於是在某一天,東宮突然傳出噩耗,太子妃呂氏夜間暴斃而亡。

(本章完)

208.第207章 禪讓就是笑話第270章 這就是朱雄英第290章 佈局和收穫第39章 聖人言可殺人第29章 驚歎的朱重八第345章 血染淡馬錫230.第229章 老朱的用人之道第81章 老朱覺得自己又行了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第337章 解縉的震驚225.第224章 此生僅有的機會144.第143章 活的功漕神167.第166章 永除草原之患?(六百月票加更第55章 正義執行第330章 什麼帝國主義行徑啊115.第115章 你擋着我的陽光了90.第90章 做人第316章 偉大思想175.第174章 送子伴讀第255章 我畢生的追求101.第101章 我朱元璋豈能讓百姓吃虧第42章 愜意的朱標157.第156章 藍玉:請太孫示下第284章 給朱標上課102.第102章 假鈔第325章 再造乾坤130.第130章 皇商要不得第264章 動起來的大名143.第142章 新都暢想第266章 破王廷201.第200章 稅236.第235章 大明的未來全在你手裡了第39章 聖人言可殺人105.第105章 十年後讓位給你第269章 好男兒,當如是。236.第235章 大明的未來全在你手裡了第16章 李善長的怨憤第39章 聖人言可殺人231.第230章 無題199.第198章 封王建制第3章 奪嫡旋渦93.第93章 妖僧姚廣孝215.第214章 太孫出巡117.第117章 統統砸碎第83章 讓他當駙馬?第69章 唯有景恪一人第318章 洛下學宮第66章 傲嬌的父子倆216.第215章 匠籍如奴籍189.第188章 老狐狸們的課204.第203章 謀高麗第272章 朱雄英的妙計第308章 新書構思136.第136章 扒皮王第251章 新的課題第252章 構建帝國體系207.第206章 妙錦讓問的第52章 解決之法第305章 階梯性收稅86.第86章 我能治啊第54章 目標,倭國第59章 無意中改變歷史第52章 解決之法第322章 卡制度漏洞174.第173章 藍玉寶刀未老啊179.第178章 福報?剝削!第337章 解縉的震驚第310章 藍玉超進化第270章 這就是朱雄英183.第182章 禿驢,竟敢勾引公主。第42章 愜意的朱標第38章 聖人言第76章 因時而變185.第184章 什麼重要?232.第231章 扣你一個月俸祿第14章 生活處處是神話95.第95章 將老朱家治的明明白白第307章 一剎那的英雄第76章 因時而變190.第189章 無不懷念我大元啊第246章 是的,我們滅了一個國家189.第188章 老狐狸們的課164.第163章 功勳九轉第14章 生活處處是神話第76章 因時而變145.第144章 我能力有限第26章 做你爹的魏徵第320章 他怎麼捨得的啊?110.第110章 別人不配讓陛下去賭第56章 別拍咱的馬屁第62章 制度上的無奈216.第215章 匠籍如奴籍第239章 下次一定第10章 險惡的政治鬥爭第264章 動起來的大名第307章 一剎那的英雄88.第88章 我徐達同意他做伴讀174.第173章 藍玉寶刀未老啊第19章 當然聽皇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