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外面的世界

陳景恪和朱雄英兩人來到幹清宮,恰好碰到朱元璋和朱標正在接見趙秩。

倆人進來後就站在一旁,旁聽他們的談話。

主要是趙秩介紹一路上的各個國家:“……天竺一直處於四分五裂狀態。”

“目前大體分爲三部分,北部的德里蘇丹國,中部的毗奢耶那伽羅國,南部的潘迪亞……”

“當地多信仰一種名爲身毒教的宗教……”

身毒也是中國古代對印度的稱呼之一。

朱元璋打斷道:“天竺不是佛國嗎?”

趙秩解釋道:“佛教曾經在天竺北方盛極一時,但很快就沒落了,現在只在一小塊地方傳播。”

朱元璋很是驚訝,沒想到佛國竟然無佛了?

見皇帝不再說話,趙秩才繼續說道:“……天竺普遍採用一種叫種姓制的統治方式……”

“身份地位天生決定,終生無法改變……”

“高種姓和低種姓不允許通婚……很多地方的低種姓,甚至不允許用手持刀。”

朱元璋本來想說,這和北元給人劃分等級不是一樣的嗎?

聽到後面才知道,完全不是一回事兒。

北元雖然給不同的人羣劃分了等級,但相互之間並沒有嚴格的限制。

只要有能力,處在低等級的人可以做官,可以從事各種職業。

相互之間通婚也很正常。

而且在實際執行中,也很少會有人把這個掛在嘴皮子上。

反倒是貧富之間的差別,更加的普遍和直觀。

一等人沒錢,在四等人面前照樣啥也不是。

天竺的種姓制度,更加的森嚴和殘酷,雙方之間有一條永遠無法跨越的天塹。

可以說,高種姓沒有窮人,低種姓沒有富人。

任何一個高種姓,哪怕淪落到乞丐,在低種姓面前也是主人。

這時陳景恪插話道:“釋迦牟尼就是因爲種姓制度的壓迫,鬱郁不得志。”

“苦悶之下悟道創立了佛教,想要打破種姓制。”

“只是可惜,天竺的統治階級明顯更喜歡種姓制度,最終佛教勢力被壓縮到幾近滅絕。”

“反倒是在華夏,佛教綻放了光芒。”

“不過它之所以能在華夏大興,還要得益於華夏先賢的改良。”

“先賢們去除了天竺佛教的糟粕,保留了其精華,又吸取了華夏文化的優良部分,最終形成了今日的大乘佛教。”

“可以說,大乘佛教在本質上,已經和天竺佛教沒有什麼關係了。”

趙秩則有些驚訝,這裡面很多情況連他都沒掌握,陳景恪是怎麼知道的這麼清楚的?

朱標卻質疑道:“釋迦牟尼佛不是王子嗎?應該是高種姓吧?爲何還會鬱郁不得志?”

陳景恪解釋道:“天竺從古至今就沒有真正大一統過,釋迦牟尼所在的國家只是個彈丸小國。”

“說起來是王子,實際權力可能還沒有咱們大明的一個縣令大。”

“他的才華在自己的國家沒有施展的空間,去別的國家又受到排擠,所以纔會鬱郁不得志。”

朱標恍然大悟,道:“原來如此。”

陳景恪繼續說道:“天竺說起來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只可惜他們的文明經歷過至少兩次大破滅。”

“精華已經基本失傳,反倒是種姓制這個糟粕被完美的繼承。”

“所以他們沒有華夏文明的家國天下思想,統治階級想的不是以天下爲己任,造福萬民。”

“而是想着如何的壓迫百姓,如何的保護自己的利益,如何的享樂。”

“其結果就是,整片大地猶如一灘死水。”

“民不知有國,統治階級不知有天下。”

“但凡有外敵來襲,君主匆忙組織軍隊抵抗,但凡戰事不順就跪地投降……”

趙秩說道:“確實如此,當地不論是權貴還是百姓,皆無國家天下觀念,對自己的文明更是毫無認識。”

“反倒是對宗教更加的虔誠,他們的統治基礎就是身毒教。”

之後,他又說了一些天竺的具體情況,來佐證自己的觀點。

陳景恪暗暗與前世的印度情況做對比。

雖然他不瞭解這個時代印度的具體情況,但通過前世倒推還是能獲得一些信息的。

最終得出了一個結論,這個國家基本底子,從古至今都沒有真正變過。

只不過在現代文明的包裝下,很多東西看起來溫和了許多,古代更加赤裸裸而已。

接着趙秩開始介紹這裡的氣候等情況:

“這裡氣候炎熱,多河流平原,適宜農耕……”

聽完他的介紹,衆人對這個時代的天竺,有了直觀的瞭解。

兩個詞來形容:野蠻,富有。

朱雄英嘆道:“如此膏腴之地,竟然落入此等蠻夷之手,甚爲可惜。”

趙秩只以爲他就是單純的感慨,瞭解他的人都卻聽出了畫外音,看上這塊地了。

陳景恪腦海裡回憶印度次大陸的地圖,問道:

“據我所知,在天竺的南方有一座島嶼名爲錫蘭,你們上去看過了嗎?”

趙秩回道:“去了,我們首先去的就是這座島嶼,環境也非常好。”

“島嶼中間是山脈,四周是平原,氣候炎熱雨水充足,同樣適宜農耕……”

“人口不多,主要分爲兩個國家,僧伽羅和泰米爾,兩國征戰不斷。”

“據打探到的情報顯示,兩國之間的仇恨持續了有千年之久……”

趙秩只是好奇,他是怎麼知道這座小島的。

朱元璋、朱標和朱雄英卻已經明白,他準備拿這座島做文章。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日本那邊的對馬島和佐渡島,是經營日本的跳板。

南洋的淡馬錫島,則是經營南洋的核心。

同樣的辦法,自然也適用於天竺。

直接進攻天竺很難,但拿下一座島嶼要簡單的多。

然後再以錫蘭島爲基地,經略整個天竺。

不過這些都屬於國家戰略了,自然不能輕易對別人說,至少趙秩還沒資格知道。

接下來,趙秩又介紹了後續的進程。

在天竺呆了數月,做好準備之後他們繼續西行。

一路走走停停,最遠到達了佐法兒和忽魯謨斯。

陳景恪根據地圖推測,佐法兒應該在前世也門和阿曼的交界處。

忽魯謨斯是扼守霍爾木茲海峽的要地,屬於伊朗的地盤。

前世鄭和第四次下西洋才走到這裡。

倒不是鄭和能力不足什麼的,他下西洋時期,對國外的瞭解其實並不多。

能走到哪,全靠他們一路上收集情報臨時決定,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探索上。

速度自然快不起來。

趙秩他們這次下西洋,因爲陳景恪的原因,準備的更加充分。從航海技術到人員配置,從物資攜帶到航海圖……都比鄭和齊全。

能走那麼遠,也在情理之中。

不過第一次出海竟然就走到了這裡,陳景恪還是非常敬佩的。

他只是動動嘴皮子,趙秩他們是拿着命去做的啊。

趙秩又重點介紹了中亞的情況。

而講中亞,就離不開阿拉伯人、波斯人和伊教。

那一塊區域多荒漠高山,生活條件艱苦,很早以前被雅利安人統治。

雅利安是波斯人的自稱。

後來穆罕默德建立了伊教,統一了阿拉伯半島,覆滅了雅利安人建立的薩珊王朝……

後來他們建立的大食帝國,橫掃了整片區域,無數國家和勢力被從根本上抹除。

有一個叫埃及的古老國家,文化書籍全部被摧毀,還被強迫廢除了自己的語言文字,全面改信伊教。

聽到這裡,朱元璋和朱標眉頭緊皺。

伊教他們自然知道,現在西域多信奉此教。

只是習慣了佛道溫和氛圍的他們,怎麼都想不到,一個宗教竟然能霸道至此。

毀滅文化、語言、文字,這就是從根本上毀滅一個文明的過去啊。

試想一下,如果有人如此對待華夏文明。

我們創造的所有輝煌,祖先的所有事蹟,全部被抹除。

不論曾經多麼偉大的君王,多麼繁榮的時代,全部都被遺忘……

包括我們自己存在的痕跡,都會被抹去。

只是想一想,都會覺得無法接受。

陳景恪一直在觀察他們的表情,見此暗暗開心不已。

對於雄心勃勃的君王來說,很多時候危險遠比利益更能驅使他們去做事。

朱元璋就更是如此了。

當他感受到威脅的時候,會變得歇斯底里,去做很多常人無法理解的事情。

這種性格利用好了,能讓很多事情變得簡單。

比如,讓朱棡改變戰略目標,比如投入更多資源去攻略西域。

趙秩並不知道,就這麼一會兒的功夫,幾人的心思就產生了這麼大的變化。

他繼續講述着自己的所見所聞:

曾經強橫的大食帝國,經歷了數次分裂,最終被蒙古帝國所滅。

現在阿拉伯半島四分五裂,新興的帖木兒汗國統治了廣闊的區域。

在略微西邊的方向,有一個奧斯曼帝國,也非常的強大。

不過實力要比帖木兒汗國稍遜一籌。

不論帖木兒汗國還是奧斯曼帝國,都信奉伊教。

更準確說,在廣闊的西域,基本所有人都信奉伊教。

不信奉的都被當做異教徒殺死了。

這些信息都是比較確切的,趙秩說的很詳細。

還有一些信息是道聽途說來的,比如關於極西諸國的情報,就比較模糊。

什麼極西有個強大的國家叫羅馬帝國,當地人都信奉基教。

基教的教主爲了信仰,曾經號召極西諸國發動東征,與伊教國家進行了長達數百年的戰爭。

朱元璋等人已經不是第一次瞭解外界的信息。

之前因爲陳景恪的原因,老朱還特意派人去打探過西方的情報。

但受限於信息傳遞速度太慢,以及消息來源過於不穩定,導致收集到的信息零零散散。

他們對西方世界的認識是很模糊,很碎片化的。

包括陳景恪也是一樣。

他對前世的世界格局倒是有一點了解,對世界古代史就所知不多了。

也是聽了趙秩的講述,再加上前世道聽途說的瑣碎信息,纔有了一個籠統的瞭解。

即便如此,也足夠用了。

至少中亞、西亞以及歐洲一團亂麻,對大明來說,這是最樂於見到的局面。

等趙秩將沿途的大致情況介紹了一遍,朱元璋勉勵幾句就讓他離開了。

在離開前還給他下了一道旨意:“將沿途所見所聞編撰成書。”

趙秩自然是欣然領命,就算朱元璋不下這個命令,他也會這麼做的。

著書立傳對文人的吸引力可是太大了。

玄奘去天竺取經,回來編寫了《大唐西域記》,到現在還廣爲流傳。

他趙秩走的地方更遠,見過的東西更多,編寫的遊記也不會差。

等他離開,朱元璋感慨的道:“外面的世界,比我們想象的還要廣闊,還要精彩啊。”

朱標頷首道:“是啊,不過也比我們想象的更加危險和殘酷。”

“現在我總算理解,景恪爲何有如此嚴重的危機感了。”

朱雄英雄心勃勃的道:“所以,我們不能等着別人打上門,而是主動走出去。”

“就算真的要打,也要讓戰火在敵人的土地上燃燒。”

朱元璋和朱標都不禁頷首。

但朱標卻提出了另一個難題:“世界太過廣闊,就算比較近的天竺,一來一回也要大半年。”

“我們要如何在當地維持統治?”

朱元璋笑道:“分封啊!將你的兄弟子孫分封過去,藉助他們和外面的人征戰。”

“大明只需要在背後給予他們支持就可以了。”

朱標一拍腦門,說道:“您看我,都糊塗了……只是,這麼做有些對不起他們啊。”

朱元璋說道:“你能這麼想咱很欣慰,看他們個人意願吧。”

“願意去外面打拼的,就讓他們去。”

“不願意吃苦受罪的,就在安全的地方隨便找塊地給他們,也算對得起他們了。”

朱標說道:“也好,大明周邊還有不少土地,足夠分給大家了。”

這時,朱元璋看向陳景恪,道:“你小子半天不說話了,可是有什麼想法?”

陳景恪表情凝重的道:“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陛下和殿下似乎都忽略了。”

朱元璋面色也變得嚴肅起來,說道:“什麼問題?”

陳景恪說道:“宗教,西域和極西諸國都是宗教國家……”

“宗教具有極強的傳播性,如果我們無法應對這個問題,恐怕會被人滲透進來。”

“佛教東傳其實就是一次宗教入侵,後來華夏靠着自身的強大,反過來將它消化吸收。”

“可這種事情本身就極爲的危險。”

“一個不好,我們好不容易統一起來的人心,就會再次四分五裂。”

151.第150章 內部提純第294章 又一新課程100.第100章 廷議第295章 思想武裝209.第208章 無題第33章 學問哪來的?136.第136章 扒皮王第297章 建文?嘉文?188.第187章 黨同伐異第252章 構建帝國體系第292章 河西戰略188.第187章 黨同伐異229.第228章 萬物之理230.第229章 老朱的用人之道210.第209章 陽謀119.第119章 新鈔問世驚羣臣112.第112章 方孝孺瘋了?第363章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133.第133章 天降異象213.第212章 麻六甲海盜105.第105章 十年後讓位給你第333章 沒有龍傲天第342章 無題105.第105章 十年後讓位給你第280章 你的心真髒啊第304章 氣運第334章 我們已經被滲透了167.第166章 永除草原之患?(六百月票加更第70章 開啓華夏紀元154.第153章 這畫面不對啊第295章 思想武裝190.第189章 無不懷念我大元啊第16章 李善長的怨憤第242章 新羅婢第335章 永恆的變186.第185章 軍隊自有軍隊的規矩第42章 愜意的朱標第334章 我們已經被滲透了第75章 竹書紀年第312章 敢於打爛一切203.第202章 沒那麼簡單(新年快樂!)第324章 新皇的第一把火第289章 政變第31章 朱元璋的弊政129.第129章 三全其美第50章 老朱臉上掛不住了182.第181章 把褲子脫了再說話第21章 從調教太孫開始第341章 挖坑殺人229.第228章 萬物之理第35章 大本堂開課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這種病197.第196章 一切從揭皇榜開始第245章 倭寇是我家扶持的第33章 學問哪來的?219.第218章 改土歸流210.第209章 陽謀113.第113章 這些可都是棋子171.第170章 如何動搖儒家地位第333章 沒有龍傲天159.第158章 藍玉:誰敢居功自傲我殺誰229.第228章 萬物之理149.第148章 他到底做了什麼?第320章 他怎麼捨得的啊?231.第230章 無題218.第217章 無題227.第226章 日本必須要徹底消失第252章 構建帝國體系第321章 不會寫,是真的不會寫172.第171章 步子不能太大86.第86章 我能治啊114.第114章 歷史沒有立場第334章 我們已經被滲透了請假一天第250章 南洋攻略221.第220章 啥條件我們都答應94.第94章 朱老四天天山珍海味嗎?第58章 唯儒獨尊第4章 力挽狂瀾第322章 卡制度漏洞124.第124章 從批閱奏疏開始96.第96章 對世界貢獻最大的大明藩王107.第107章107.第107章229.第228章 萬物之理第294章 又一新課程第292章 河西戰略115.第115章 你擋着我的陽光了96.第96章 對世界貢獻最大的大明藩王第291章 這就是大明第343章 火燒錦衣衛衙門第316章 偉大思想105.第105章 十年後讓位給你第14章 生活處處是神話第275章 百萬常備軍117.第117章 統統砸碎142.第141章 被嚇出病的李文忠第26章 做你爹的魏徵第283章 留聲機第55章 正義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