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無名宰相

朱楨接到讓他回京的消息時,那可真是欣喜若狂。

朱梓被封爲朝鮮王的事情,衆兄弟哪個不羨慕的眼珠子發紅?

在大明內部當藩王,權力大小且不去說,那可是被文武羣臣視爲眼中釘肉中刺。

前兩三代君主有感情羈絆在,還不會拿他們如何。

後世君主呢?

血緣關係淡了,他們這些藩王就是仇寇。

看看西漢就知道了。

在大明本土之外當王,那纔是真正的王。

他本以爲自己沒這樣的機會了,沒想到餡餅突然就落到了自己頭上。

有多開心可想而知。

若不是還保留着幾分理智,他恨不得立即就快馬加鞭返回應天。

但就在這個考驗一個人性格和能力的時候,朱楨經受住了誘惑。

他沒有立即回京,而是先寫了一封長長的奏疏,表達了對恩賜的感激之情。

然後分析了雲南當前的局勢。

最後表示,戰事處在關鍵節點,臨陣換將乃是大忌,他會等到戰事告一段落再返回。

之後他就再次投入作戰之中。

而他被正式冊封諸侯王的消息,自然也是瞞不住人的,很快大家就都知道了,紛紛向他道喜。

以前因爲他藩王身份,始終和他保持距離的文武官員,也一改常態主動親近。

甚至不少人表示,要把家中的子弟送到楚王麾下做事,希望您不要拒絕云云。

朱楨對誰都保持着禮節,但什麼都沒答應。

他很清楚,這時候自己做什麼都是錯的。

老老實實把這一仗打好,然後回京纔是最佳選擇。

而因爲他被封諸侯王,楚王衛隊也士氣高漲,作戰更加勇猛。

兩個月後活捉判將阿魯禿,爲此行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之後他就再也不做絲毫停留,快馬加鞭日夜兼程趕回應天。

對於楚王的迴歸,應天的權貴官僚給予了很高的禮遇,很多人出城迎接。

沒來的也隨後送上了一份賀禮。

這種待遇,是當藩王的時候所享受不到的。

讓朱楨對諸侯王的身份更加期待。

呂宋貧瘠蠻荒咋了,那也是實打實的諸侯王。

在那裡老子一個人說了算,老子就是天。

再也不在大明受這個鳥氣了。

朱楨回京的第一件事情,自然是去拜見自家皇帝老子。

朱元璋對這個兒子的表現相當滿意,尤其是最後時刻的穩重,更是讓他無比欣慰。

狠狠的勉勵了一番。

然後叮囑他,好好配合朝廷經略南洋。

至於朝廷要如何做,又需要他怎麼配合,則一句都沒有說。

朱楨自然知道該怎麼做。

之後他沒有去探望自己的母親,而是先去拜見了太子朱標。

朱標對這個弟弟自然也是一番寬慰。

等朱楨詢問朝廷的南洋戰略的時候,他纔開口將新宗藩體系講了一遍。

“楚國是大明在南洋分封的第一個同姓諸侯國,是大明南洋戰略成敗的關鍵。”

“希望你能配合朝廷,完成這個計劃。”

但他只說了朝廷的計劃,卻並未說該如何配合。

朱楨很是疑惑,啥情況?是你們沒考慮清楚,還是讓我自己看着來?

等他去參拜了自己的母親,才從胡充妃那裡得到答案。

“這事兒別說太子,就算陛下知道的都不一定很清楚,你應該去問陳伴讀。”

朱楨疑惑的道:“陳伴讀?陳景恪?”

他自然知道陳伴讀是誰,只是無法理解,這麼重要的事情爲何要去問一個伴讀?

陳景恪的事蹟他自然也知道,比一般人還要清楚。

可在背後出謀劃策,和一手操辦,是完全不一樣的。

皇帝和太子就這麼放心,將新宗藩體系和南洋交給一個乳臭未乾的少年?

胡充妃說道:“除了他還能有誰。”

朱楨驚訝的問道:“陛下和殿下就如此放心?”

胡充妃壓低聲音說道:“你以爲呢,最近幾年大明的變革,全是出自他之手。”

“最近兩年陛下和殿下幾乎事事詢問他的意見……現在他就是大明的無名宰相。”

“你最好和他保持良好關係,以後做事會方便許多。”

朱楨雖然覺得不可思議,但也不是不能接受,仔細想想又覺得理所應當。

作爲大明親王,他了解的消息比外臣更多。

陳景恪都做了什麼,他是很清楚的。

換成自己手下有個這樣的人,自己肯定也會重用。

至於年齡……在能力面前又算得了什麼。

但又一個問題來了,該如何去見陳景恪。

私下拜訪?別開玩笑了。

從地位上來說,陳景恪只是一個太孫伴讀,他是正兒八經的諸侯王。

從親戚關係上來說,陳景恪也是他妹夫。

不論從哪裡看,他去拜訪陳景恪都不合適。

讓陳景恪來見自己?

算了,還是別給自己找刺激了。

這時,還是胡充妃替兒子解決了難題。

“你找個他和太孫在一起的時間去拜訪太孫,不就可以了嗎。”

這樣的機會實在太好找了,陳景恪和朱雄英倆人和連體嬰兒一樣,只要上班基本都在一起。

所以第二天上午,朱楨就見到了陳景恪。

朱雄英對這位六叔還是挺尊重的,見面也是一番稱讚,並表示楚國的建設有需要幫忙的地方儘管開口。

朱楨趁機就說出了自己的問題,要如何配合朝廷。

都沒用陳景恪回答,朱雄英自己就給出了答案:

“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六叔要肩負起這個責任,將大明的標準推廣到整個南洋。”

朱楨頷首表示明白,這玩意兒的用意太簡單了,他自然知道。

“還有別的嗎?”

朱雄英說道:“有,配合淡馬錫的工作,同時監督淡馬錫的一舉一動,定期向朝廷彙報。”

陳景恪強調道:“一舉一動,事無鉅細,全部都要彙報。”

監視淡馬錫,是朱元璋的意思,也是陳景恪自己的想法。

新宗藩體系和帝國計劃,對大明對這個時代,都是前所未有之事。

誰也不知道具體該如何實施。

在實施的過程中,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更是無法預料。陳景恪也是摸着石頭過河,走一步看一步。

爲了防止淡馬錫出亂子,就必須要對它施加監管。

錦衣衛、監察使,是明面上的監察機構。

但這遠遠不夠,這兩個羣體很可能會和淡馬錫勢力勾結,從而欺上瞞下。

而且在那種天高皇帝遠的地方,淡馬錫的勢力真出問題了。

就憑錦衣衛和監察使那幾個人,也很難有太大作爲。

朱楨不一樣,楚國就在南洋本地,靠近淡馬錫。

他手中有還有軍隊,可以直接出兵。

關鍵是,他是大明的親王,和大明利益一致,不怕他反叛。

可以說,他纔是確保淡馬錫不會失控的最後一個環節。

朱楨也不傻,馬上就知道,淡馬錫是朝廷經略南洋的核心。

爲何監督他懂,就是怕那裡天高皇帝遠出了亂子。

朝廷還是更相信他這位親王的,所以才讓他監視。

但這個配合說的就太籠統了。

朝廷要在淡馬錫做什麼,他要如何配合?配合到什麼程度?

還好,陳景恪接着就介紹了詳細的情況,最後總結道:

“淡馬錫的作用有兩個,其一扼守麻六甲海峽;其二在南洋推廣、管理寶鈔。”

“搞商業也是爲了更好的推廣寶鈔……”

朱楨疑惑的問出了一個很多人問過的問題:“可以直接下令各藩屬國使用寶鈔,爲何要如此大費周章?”

朱雄英反問道:“如何讓寶鈔流入藩屬國?大明直接賞賜?還是強行用寶鈔購買藩屬國的貨物?”

朱楨下意識的想說,強買咋了,藩屬國還能反悔咋地?

話到嘴邊才反應過來,自己就是被強買的那一個,頓時就將話又給嚥了回去。

“太孫英明,我大明乃宗主之國,自當爲天下表率,豈可強買強賣掠奪藩屬國貨物。”

朱雄英差點笑出聲,這臉變的是真快啊。

“所以,通過正常的貿易,將寶鈔流入藩屬國,是大家都能接受的。”

“大明會從藩屬國購買一些貨物,也會向他們出售貨物。”

“如此,既能實現物資交換,補充各自所需,又能讓寶鈔流通起來。”

“淡馬錫就是大明打造的商業之城,旨在推動、管理藩屬國之間的正常貿易,從而實現寶鈔的流通。”

朱楨由衷的道:“太孫英明,我一定會配合淡馬錫的工作,同時監視好他們。”

接着陳景恪給他講了一些淡馬錫的規章制度,讓他心中有個譜。

聽完之後朱楨再次感到震驚。

本來他以爲商業之城只是個比喻,沒想到竟然真的要圍繞商業來打造。

所以得規章制度,都只有一個目的,打造一個良好的商業秩序。

這完全超出了他的認知,以至於產生了質疑:

“這……將商賈之道的地位提到如此之高,太過驚世駭俗了。”

陳景恪嚴肅的道:“大明面臨的也同樣是千年未有之大變局,必須要敢於跳出前人的窠臼,走出一條適合我們的道路。”

“否則,我大明要如何統治這廣闊的疆域。”

朱楨說道:“新宗藩體系就挺好的啊,爲何還要多此一舉呢?”

陳景恪說道:“然後呢,重蹈商周覆轍?”

朱楨自然明白是什麼意思,用單純的宗藩關係來約束,恐怕早晚會演變成商周那種情況。

諸侯王做大,最終取代宗主國。

如果他還是一名普通的藩王,肯定會說:能有七八百年國祚,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

可現在他是一名諸侯王,再說這話就不合適了。

但他臉上依然寫滿了不理解。

用商賈之道,就能維繫好宗藩關係了?

重視商賈,乃取禍之道啊。

陳景恪也知道他的想法,但真的無法給他解釋其中的緣由。

總不能將帝國計劃告訴他吧?

況且,以他接受的教育,也無法理解帝國計劃。

就算理解了,也同樣無法接受用商業爲紐帶來實現這個計劃。

正如老朱也同樣無法理解,但朱標和朱雄英能理解,他還是同意了。

無法解釋的情況,乾脆就不解釋,陳景恪用了最簡單的辦法來回答他:

“所以才需要你這位大明的親王,盯緊淡馬錫。”

“一旦這裡出現失控的情況,大明可以將這裡徹底推平,一切從頭再來。”

“這也是爲何將商業之城選在淡馬錫的原因。”

“遠離大明本土,出現任何問題,都不會波及到大明。”

“只要大明本土不出問題,一切都可以重來。”

朱楨這才勉強接受了這個說法:“試一下也好,如果能成那再好不過,如果不成……”

他已經做好了隨時摧毀淡馬錫的準備。

作爲大明的親王,他不可能坐視任何事情威脅大明本土。

之後陳景恪又告訴了他,哪些地方需要他配合,哪些地方是他重點監視的。

整個談下來,時間已經過去了大半天。

朱楨對自己的任務,有了一個大致的認識。

接下來幾天,他又幾次找到陳景恪,詢問一下了解不通透的地方。

有時候會說一些自己的想法。

通過交談,他對如何建設一個楚國,也有了大致的想法。

之後他又去和傅安等人見了一面,表面上大家自然很客氣。

一開始傅安等人還很是擔心,楚王高高在上,會不會不待見他們,以後工作上會不會給他們製造麻煩。

一番交談下來,發現朱楨雖然不算謙虛,但對他們還算客氣,也表示以後會配合淡馬錫的工作。

這讓幾人都稍稍放下了心。

很快洪武二十年走完,大明迎來了洪武二十一年。

對於大明來說,今年可謂是收穫滿滿的一年。

朝廷上下都很高興,年過的自然也就開心。

各藩屬國也都派出了使節團,前來朝覲天子。

比起盛唐的萬國來朝差了很多,至少草原和西域沒有來人。

但南洋諸國、遼東各勢力、西康也來了三個部族代表,總共國家起來近二十個國家和勢力。

規模也已經不小了。

朱元璋雖然不好虛名,但也非常的開心。

高興之餘,就難得的給羣臣放了個小長假。

在別的朝代很正常的事情,卻讓文武羣臣無不感激涕零。

但在高興之餘,也有一點小小的不和諧。

這個不和諧是來自於陳景恪家庭內部的事情。

具體來說就是,福清沒懷上。

 

130.第130章 皇商要不得第345章 血染淡馬錫190.第189章 無不懷念我大元啊第446章 人禍天災120.第120章 神乎其技182.第181章 把褲子脫了再說話第381章 屠魷令第263章 無名宰相第45章 葬禮?秀場!第3章 奪嫡旋渦第277章 內閣的核心問題第425章 朱老四好樣的啊第394章 一國兩分治第53章 朱標小露一手197.第196章 一切從揭皇榜開始第423章 玩敵養寇第241章 漢四郡第434章 學傻了第469章 帷幕第257章 危險來自於停滯不前第446章 人禍天災第256章 歷史賦予的使命第66章 傲嬌的父子倆193.第192章 化學源於愛情?199.第198章 封王建制第246章 是的,我們滅了一個國家187.第186章 定黃第84章 徐達還朝第296章 博望侯第8章 御下92.第92章 朱老四有大帝之姿第57章 實踐132.第132章 因爲尊重第285章 衡量國力強弱的標準101.第101章 我朱元璋豈能讓百姓吃虧第301章 去閻王殿開會第465章 龍鳳呈祥第278章 朱標的五條措施153.第152章 你就這麼想喊我姑父?第277章 內閣的核心問題第438章 不要寄希望於敵人愚蠢第474章 水無常形第315章 趕鴨子上架第45章 葬禮?秀場!第450章 無題第83章 讓他當駙馬?第330章 什麼帝國主義行徑啊第300章 閃電戰第61章 自己的小圈子171.第170章 如何動搖儒家地位第80章 發個單章155.第154章 兩個億啊兩個億第256章 歷史賦予的使命第25章 明心志第294章 又一新課程第403章 借題發揮203.第202章 沒那麼簡單(新年快樂!)第389章 大明二代之臣紛登場第76章 因時而變第451章 勳章115.第115章 你擋着我的陽光了222.第221章 太簡單了沒意思第301章 去閻王殿開會193.第192章 化學源於愛情?105.第105章 十年後讓位給你136.第136章 扒皮王第335章 永恆的變183.第182章 禿驢,竟敢勾引公主。第437章 世界是聯繫的第65章 組建海軍第470章 一些安排第350章 時代的需求第62章 制度上的無奈第396章 你們太欺負人了第368章 謹言慎行205.第204章 某高麗(完)第327章 時代的塵埃第399章 血債血償第412章 一票否決權第57章 實踐235.第234章 誰最會講葷段子第336章 人才掠奪計劃第46章 回家204.第203章 謀高麗88.第88章 我徐達同意他做伴讀第309章 那啥無題220.第219章 打交趾?第335章 永恆的變第474章 水無常形第431章 良種第290章 佈局和收穫第463章 殺駙馬以正法令129.第129章 三全其美第305章 階梯性收稅第281章 自絕於軍方129.第129章 三全其美204.第203章 謀高麗111.第111章 出關第333章 沒有龍傲天222.第221章 太簡單了沒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