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倭寇是我家扶持的

看着屋內亂作一團的衆人,許柴佬心中非常的失望。

大明禁海之初他們也確實力挽狂瀾,組建了商人互助會。

又和李首領那邊達成默契,讓南洋的明人得以立足。

那時許柴佬心中對這羣家主充滿了敬佩。

可是近兩年,面對土人的挑釁,他們暴露出了致命的缺陷。

軟弱。

最開始的時候,只有零星的部落試探性找麻煩。

大多數土人部落,還是很忌憚明人身份的。

如果那時候就狠狠的還擊,表現出寧爲玉碎不爲瓦全的態度。

以那些土人欺軟怕硬的德性,還敢蹬鼻子上臉?

忍氣吞聲換來的是變本加厲,大多數部落都認爲他們好欺負,想要上來踩一腳。

因爲他知道,以這些人的德性,再商量一百年也不會有結果。

果不其然,很快就成了年輕一輩的佼佼者,深受各家讚揚。

大明既然打下了高麗,就必然不會再讓其復國。

岑信通點點頭道:“來南洋謀生之人衆多,然多碌碌之輩,唯有大郎你能成大事。”

人還在,許柴佬心中鬆了口氣,提高聲音說道:

“篤篤篤。”三下敲門聲,裡面傳來警覺的聲音:“誰?”

岑信通很是滿意,將他讓進去,又把門關好。

現在,這個契機來了。

“陛下廢除高麗國號,重建朝鮮王國,並改封潭王爲朝鮮王。”

吱呀聲中門被打開,岑信通的身影出現在眼前:

“許大郎,我就知道你會來找我的。”

岑信通似笑非笑的道:“一旦你知道我的身份,將再無回頭路可走,你還要問嗎?”

“現在就有一場潑天富貴在眼前,不知大郎可願放手一搏。”

就連父親許光憲都不理解他,幾次勸說他退一步海闊天空。

他曾經遊說過各家主,希望他們強硬一點。

果然如此,許柴佬是知道錦衣衛兇名的,連忙行禮道:

“之前不知岑兄身份,若有得罪之處還望海涵。”

於是他留下一句:“我還有些事情,先行告退,諸位長輩且慢慢考慮。”

“好。”岑信通也不再猶豫,拿出腰牌印信:

“某乃錦衣衛密探岑信通,見過許大郎。”

出了家門,他直奔港口旁的一處小院。

這個結果,許柴佬並不算太意外。

“岑兄,是我,許大郎。”

“許大郎這麼着急來見我,恐怕不只是爲了道謝吧?”

許柴佬笑着反問道:“岑兄不也在等着我到來嗎。”

“哈哈……”兩人相視大笑。

於是就一改作風,一切以和爲貴。

只是缺少一個爆發的契機。

那支艦隊隨時都有可能到來,時間緊迫,他已經懶得看這些人打嘴仗了。

“之前向你透漏諸多情報,也是一種試探……你沒有讓我失望。”

許柴佬深吸口氣,按捺住激動情緒,說道:“謝岑兄提醒,此情柴佬永不敢忘。”

許柴佬說道:“今日我來,就已經表明了決心,岑兄無需懷疑。”

許柴佬自得的道:“岑兄過獎了,沒有讓你失望就好。不知岑兄所言大富貴爲何?”

大明開海,他一定要趁此機會做點什麼。

他很清楚,自己羽翼未豐,還沒有資格和這些話事人叫板。

然後轉身離去。

許柴佬親眼目睹了這個變化過程,對這些家主從崇敬變成失望,再到現在甚至有點鄙夷。

許柴佬毫不猶豫的道:“求之不得。但在談事情之前,岑兄是否應該先表明身份,告訴我要做什麼?”

“吾皇雄心勃勃,正是我輩建功立業之時。”

現在再想反抗,對抗的就不是一兩個部落,而是整個土人羣體。

岑信通嚴肅的道:“在說此事前,我要先告訴你一個最新情報。”

岑信通說道:“人往高處走,我不想一輩子都只是個見不得光的密探。”

換來了一個評價:衝動。

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心中的那一簇火苗從未熄滅,反而因爲壓抑變得更加暴烈。

不論是設置郡縣派遣流官治理,還是冊封皇子就藩,都屬於常規操作。

他只是有些不明白,岑信通爲什麼特意提起此事。

難道他想謀劃呂宋?

可這裡向來被視爲化外之地,而且條件也確實很惡劣,朝廷也有興趣嗎?

這時,岑信通緩慢的道:“陛下有二十三位皇子。”

“噝……”許柴佬倒吸一口涼氣,他哪還不明白對方的意思。

就是在打呂宋的主意。

以這裡的土地面積,足夠冊封一到兩個藩屬國了。

如果真能參與其中,對他們來說確實是潑天大功。

岑信通盯着他,問道:“怎麼,怕了?”

許柴佬深吸口氣,大笑起來:“哈哈……我只怕岑兄的心不夠大,又怎麼會害怕。”

“但呂宋有土人三十餘萬,僅靠我們這幾個人,恐怕還拿不下這裡吧,還是說岑兄有援兵?”

岑信通失笑道:“呵……還是大郎敢想,竟然想靠我們這幾個人拿下呂宋。”

許柴佬卻沒有笑,而是定定的看着他。

岑信通收起笑容,說道:“朝廷的船隊會先到南洋,一爲通商,二爲宣示宗主國地位。”

“我所依仗的,就是這支艦隊。”

“但大明乃宗主國,不可行不義之事,不可發動不義之戰。”

“想要打呂宋,就需要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

“只要我們將出兵的理由準備好,剩下的事情反倒是簡單了。”

許柴佬恍然大悟,說道:“原來如此,不知岑兄以爲什麼樣的理由合適?”

岑信通說道:“勾結倭寇。”

許柴佬連連點頭,道:“好計策。”

兩人一拍即合,很快就商量好了細節。

許柴佬負責製造證據,岑信通負責和下南洋的艦隊聯絡。

不過在此之前,還有一件事情要解決,那就是李奇義集團。

許柴佬將李奇義的事情詳細講了一遍,道:

“李首領與我們脣齒相依,我不能不顧他的生死……不知朝廷對他們的態度如何?”

岑信通讚道:“大郎倒是重義氣之人……伱放心,張士誠早已成爲過去。”

“之前流落在兩廣的張士誠殘部,去年也被太孫詔安,被分配了土地安居樂業。”

“只要他不與朝廷做對,老老實實做正當營生,朝廷不會怎麼着他們的。”得到保證,許柴佬放下心來。

之後兩人又聊起了大明這幾年的變化。

作爲錦衣衛密探,岑信通知道許多不爲人知的秘密。

即便很多涉密信息他不敢說,僅僅是能吐露的那些,也足夠讓許柴佬震驚的了。

期間他問了一個問題:“那位應命賢臣陳伴讀,到底是何許人也?”

岑信通臉上露出敬仰之意:“將世上所有的溢美之詞加諸在他身上,都不爲過。”

“如果你有機會進京,可以不見任何人,一定要找機會拜會他。”

“若能得他點撥一二,就可使你受益無窮。”

“若能入得他的眼,飛黃騰達指日可待。”

見他對陳景恪如此推崇,許柴佬試探的問道:

“莫非近幾年的變革,真的與他有關?”

岑信通說道:“有些事情不能說,不過有些事情已經半公開,告訴你也無妨。”

“黃河改道確實是他的計劃,據我得到的情報,這次謀劃遼東和高麗也是出自他的手筆。”

即便早就知道陳伴讀不簡單,也早就猜到他參與了近幾年的變革。

聽到這番相當於是明示的話,許柴佬也不禁感到震驚。

“如此奇人,真恨不得當面聆聽教誨。”

又聊了一會兒,許柴佬告辭離去。

回去後立即通過信使約見了李奇義。

雙方見面後,他開門見山的說明了當前的情況。

李奇義得知大明近幾年的變革,也是大爲震驚。

“朱……咳,天子真乃明君也,陛下輸得不冤。”

天子指的是朱元璋,陛下說的則是張士誠。

許柴佬說道:“大明單獨組建水師衙門,足見對海洋的重視。”

“此番開海必然要有一番大動作,不知李首領準備如何應對?”

李奇義沉默良久,才說道:“我們只求能迴歸故里當一老農。”

許柴佬誠懇的道:“你們都是知海懂海之人,若就此迴歸故里,實在太屈才了。”

“如果李首領信的過我,不如採購幾艘商船,咱們一起……”

李奇義態度非常堅決:“謝許大郎美意,我意已決。只求許大郎能幫忙說項,讓我等迴歸故里。”

許柴佬惋惜的道:“可惜……好吧,既然李首領已經有了決定,我也就不再多勸。”

“待時機成熟,我就請人將此事上奏,看能否讓你們回去。”

李奇義感激的道:“謝許大郎相助,若有用的到我的地方儘管開口。”

“只要我能做到的,絕不推脫。”

許柴佬猶豫了一會兒,才說道:“還真有一事,想要請李首領幫忙。”

李奇義露出果然如此的表情,說道:“哦,不知是何事?”

許柴佬說道:“之前咱們沒少受這些土人的氣,現在大明的力量重返南洋,我準備藉機出一口惡氣。”

李奇義鬆了口氣,大笑道:“我還以爲是什麼事情,如果是出氣,那也算我一份。”

“不知你準備如何做?又需要我怎麼配合?”

許柴佬露出兇狠的表情,說道:“大明最痛恨的敵人,必然有倭寇一席之地,我準備……”

他如此這般說了一番。

不外乎是栽贓陷害,污衊某些土人和倭寇勾結。

考慮到李奇義的身份,他沒有說是爲了謀劃呂宋,只說是爲了報復欺凌他們的土人。

以免李奇義產生別的想法,壞了他們的大事。

“如果李首領能冒充倭寇,和部分部落接觸,並留下證據……”

“待大明船隊到達南洋,我自有渠道將證據呈上。”

“相信大明會給他們一個足夠深刻的教訓。”

李奇義眼皮子直抽搐,許大郎好陰險的計謀,好毒辣的心腸。

大明對倭寇的痛恨有多深,在海邊謀生的人最清楚不過。

如果真被他栽贓成功……那教訓確實足夠深刻。

說不定部落都能被憤怒的大明水師給推平了。

不過……

“哈哈……好好好,許大郎果然不是一般人,這個計策我喜歡。”

——

前面說過,呂宋國與其說是國,不如說是部落聯盟。

大部落幾千幾萬人,小部落可能就只是幾百人的村子。

最大的幾個部落相互妥協,推舉出一個首領,並以這個首領的名義向大明朝覲。

平日裡各個部落都是各自爲政,互不統屬。

首領想要做什麼事情,也要得到其他大家族同意才行。

這種情況直到前世二十一世紀,都沒有得到本質改變。

這種鬆散的聯盟政治,大大方便了許柴佬的計劃。

李奇義冒充倭寇,私下聯絡了幾個中小型部落的首領,以超低價向他們售賣了許多從大明劫掠來的商品。

這些首領根本就沒有絲毫懷疑,將這些商品全都買下。

甚至還按照規矩,挑出了一些珍貴的,獻給了上面的大部落首領。

大部落首領同樣沒有放在心上。

雖然倭寇找他們銷賬很罕見,可也不是沒有可能。

關鍵是,這些東西太便宜了,不買就是傻子。

至於大明會不會生氣……雙方遠隔重洋,大明不可能知道消息的。

退一萬步,就算是知道了又如何?

我們就說不知道對方是倭寇不就行了?大明還能因爲這點小事把我們滅了不成?

想好藉口之後,這些人用起贓物就更加的明目張膽。

甚至對於民間突然傳出的,呂宋和倭寇有勾連的傳聞,也只是下令不要傳謠,然後就沒什麼然後了。

但以呂宋這種鬆散的部落聯盟,這種禁令幾乎沒什麼用。

大家公開在大街上討論,都沒人過來制止。

甚至有土人,直接跑到南洋明人面前進行威脅:

“不給錢,就找倭寇將你們全殺了,錢財全給你們搶光。”

謠言越傳越離譜,慢慢的就變成倭寇是受到呂宋支助的。

倭寇全靠呂宋支持才能縱橫大明沿海。

我呂宋扶持的倭寇,能將大明打的禁海,你們區區商人算什麼?

拿錢。

殊不知,暗地裡已經有人將這些證據都收集起來。

六月二十二日,這是一個特殊的日子。

大明第一支遠洋船隊出海,第一站就是呂宋。

188.第187章 黨同伐異第9章 腦回路不正常的陳遠第337章 解縉的震驚第292章 河西戰略197.第196章 一切從揭皇榜開始107.第107章第341章 挖坑殺人100.第100章 廷議136.第136章 扒皮王第261章 亂認祖宗226.第225章 我不養閒人第75章 竹書紀年第271章 進退有據150.第149章 太孫好像有點不正經第332章 因爲我們是兄弟啊第317章 朱橚眼中的大明第1章 揭皇榜162.第161章 咱當年也是個乞丐頭第7章 將計就計第276章 朱標要強化內閣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180.第179章 藍玉竟成嘴替91.第91章 大明二代目第一人第84章 徐達還朝233.第232章 封狼居胥第337章 解縉的震驚第342章 無題第316章 偉大思想第258章 得償所願第42章 愜意的朱標192.第191章 不結婚就想生孩子?第85章 咱的乖孫怎麼樣第33章 學問哪來的?109.第109章 他是最高明的棋手第265章 直搗黃龍119.第119章 新鈔問世驚羣臣第244章 陌生的大明第43章 暴斃89.第89章 恩及父母第37章 需要拉攏的人才190.第189章 無不懷念我大元啊179.第178章 福報?剝削!175.第174章 送子伴讀103.第103章 我搞定無酸紙214.第213章 來自日本的情報194.第193章 琉璃動人心185.第184章 什麼重要?第325章 再造乾坤第77章 成爲時代的探索者213.第212章 麻六甲海盜223.第222章 心懷鬼胎第16章 李善長的怨憤234.第233章 誰能比陛下更疼媳婦第16章 李善長的怨憤第2章 大明嫡長孫第35章 大本堂開課212.第211章 用木牛流馬耕地86.第86章 我能治啊第242章 新羅婢第250章 南洋攻略第258章 得償所願153.第152章 你就這麼想喊我姑父?第83章 讓他當駙馬?156.第155章 天要塌了啊(三百月票加更)92.第92章 朱老四有大帝之姿152.第151章 他還得謝咱呢第71章 自古以來第38章 聖人言162.第161章 咱當年也是個乞丐頭103.第103章 我搞定無酸紙第40章 演戲196.第195章 徐家要出皇后啊227.第226章 日本必須要徹底消失第245章 倭寇是我家扶持的234.第233章 誰能比陛下更疼媳婦100.第100章 廷議182.第181章 把褲子脫了再說話第236章 我去179.第178章 福報?剝削!122.第122章 百姓眼中非良法第6章 錦衣衛帶來的危險第75章 竹書紀年146.第145章 老朱你竟然和我搶女婿第28章 給朱元璋講史86.第86章 我能治啊139.第138章 踹的衣服都崩開線了第318章 洛下學宮第286章 意外之喜213.第212章 麻六甲海盜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199.第198章 封王建制第6章 錦衣衛帶來的危險第28章 給朱元璋講史111.第111章 出關203.第202章 沒那麼簡單(新年快樂!)171.第170章 如何動搖儒家地位第8章 御下第237章 無題第325章 再造乾坤126.第126章 溫寒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