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第233章 誰能比陛下更疼媳婦

對馬皇后的行爲,陳景恪很是不以爲然。

小姑娘才幾歲,就這麼着急教她不要外戚干政,她能聽得懂嗎?

而且萬一給她教出心理陰影來了,反倒是不好。

看來私下有必要和她好好交流一下。

不過眼下還是先將這個問題回答了再說。

“華夏數千年曆史,太后出過不知道多少。”

“只是以前的太后,就僅僅只是太后,無法干涉朝政。”

“秦宣太后是第一個執掌朝政的太后,開創了先河。”

“爲後世的太后們打了個樣……從她之後,太后干政之事屢見不鮮。”

“而且後來者干政的手段,也基本都是在模仿她。”

“所以,她對華夏的影響是極其深遠的。”

馬皇后仔細想想,確實如此。

夏商周兩千年曆史,不可能沒有出過太后。

那麼問題來了:“爲何宣太后會成爲第一個干政的太后,之前就從未有過類似的事情發生呢。”

徐妙錦也盯着他,等待着答案。

小孩子缺乏主見,最容易受到身邊人的影響。

不論是父兄,還是皇帝皇后,乃至太孫,都對陳景恪讚不絕口。

關鍵是,陳景恪確實非常有才華,對得起所有的讚譽。

在她心裡陳景恪就是一個非常厲害的人,值得敬重。

她還經常聽朱雄英提起,陳景恪講課特別厲害,每次都能發前所未有之言。

所以,她心中還是有些小雀躍的。

莫非這就開始講課了嗎?

陳景恪組織了一下語言,才說道:

“想要了解這個問題,就先要知道,太后憑藉什麼來實現對朝政干涉的。”

徐妙錦理所當然的道:“因爲她是太后呀。”

陳景恪搖搖頭:“不不不,雖然太后的身份必不可少,但這並不是她能幹政的憑仗。”

馬皇后見她一臉茫然,就說道:

“靠的是人心,若沒有人心支持,皇帝都能成爲傀儡,更何況是太后。”

徐妙錦恍然大悟,說道:“我懂了,所以太后纔會提拔孃家人,用外戚來實現干政,對嗎?”

馬皇后摸了摸她的小腦袋,誇讚道:“咱們妙錦真聰明,就是如此。”

“太后一介女流,想要掌權比男人更難,能依靠的就是孃家人。”

“殊不知,這麼做就是在害孃家人。”

“歷史上真正聰明的皇后和太后,都會主動約束孃家人。”

“不是她們薄情寡義,而是爲了保護孃家人。”

這話可謂是她的心聲了。

她雖然沒有直系親屬了,但馬家還是有很多親族在的。

大明建立,按照規矩來說,給家族的人授官封侯是很正常的。

老朱多心疼媳婦啊,就提議從馬家選幾個優秀的子弟封官。

但被馬皇后給嚴詞拒絕。

爭霸天下的時候,馬家的人不出來支持朱元璋。

現在大明立國了,就不配享受好處。

而且沒有功勞貿然封官,也會引起功臣集團的不滿。

到時候就是害了馬家。

最後只給馬家的人賞賜了財物,不允許封官。

徐妙錦猛點頭,說道:“我知道,太后早晚要還政於皇帝。”

“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掌權就會提拔自己信任的人。”

“到時太后的孃家人,就會成爲第一個被打擊的對象。”

陳景恪都震驚了,這是一個八歲孩子能懂的道理?

難怪上輩子朱棣那貨,都忍不住想老牛啃嫩草。

這樣蕙質蘭心的姑娘,誰會不喜歡?

這麼好的媳婦,竟然便宜朱雄英了,難受。

但凡我再年輕個三五歲,怎麼都輪不到他。

罪過罪過,陳景恪連忙心中默唸,這想法太對不起福清了。

做人要專一。

滿腦子跑了一會兒火車,他才說道:“娘娘一語見地,太后能掌權,重在得人。”

“宣太后能成爲第一個執政太后,全是因爲一個人,爲她創造了條件。”

馬皇后想了一下,道:“秦昭襄王?因爲他年幼,纔給了宣太后執政的機會。”

陳景恪搖搖頭,道:“不,是另一個人,一個您絕對想不到的人。”

這時,屋外傳來一個聲音:“什麼絕對想不到的人?”

話音剛落,一個人影龍行虎步的走進來,正是朱元璋。

後面還跟着朱雄英。

“參見陛下,參見太孫。”

衆人紛紛行禮。

朱雄英悄悄的挪到徐妙錦身邊,露出討好的笑容。

他自以爲自己做的神不知鬼不覺,殊不知大家都看在眼裡,只是懶得揭穿他而已。

換在別的家庭,他這麼做大概率要被指責。

但朱家,懂的都懂。

朱元璋坐下後,笑道:“你們在聊什麼呢?”

馬皇后就將方纔的話題說了一遍:“剛纔正聊到,誰纔是爲宣太后主政創造條件的那個人。”

朱元璋笑道:“那肯定是秦惠文王啊,若沒有他的寵信,也就不會有宣太后。”

馬皇后卻並不贊同:“秦惠文王時期,宣太后只是寵妃,連王后都不是。”

“秦惠文王薨逝之後,宣太后都被趕到兒子的封地去了……”

“若非秦武王逞強舉鼎而亡,後面也就沒她們娘倆的事兒了。”

朱元璋想想,確實如此:“既不是秦惠文王,也不是秦昭襄王,那總不能是秦武王吧?”

“小子,別賣關子了,快說是誰。”

陳景恪這才揭曉答案:“是商鞅。”

衆人都很驚訝,怎麼都沒想到,會是商鞅。

朱元璋問道:“商鞅當政的時候,宣太后還沒嫁到秦國吧?”

“你不會是想說,他留下了什麼後手吧?”

陳景恪很清楚他們爲何會這麼想,不站在歷史角度分析,還真無法將兩件事情聯繫到一起。

“這就要從太后的出身和制度,兩個方面來解釋了……”

“咱們先說說太后的出身問題……”

“太后想要掌權,就要任用自己信任的人。”

“其實說白了,就是孃家人,常人口中所言的外戚。”

“沒有外戚執掌要害部門,執行她的意志,就算她有再大的本領都沒用。”

“宣太后也是靠着‘四貴’,才成功掌控國家大權。”

“就連武則天,都要重用武三思等人,就是這個原因。”

“但先秦時期列國頻繁聯姻,一國之主的後宮,大多都是他國貴女。”

“能當上王后、太后的,基本都是他國公主、貴女。”“所以,外戚也是他國的貴族乃至王族。”

“這些人,在本國有權有勢,很少有願意到外國去任職的。”

“就算他們想去,也會受到那個國家的貴族的集體攻擊。”

衆人不禁點頭,這個角度看起來確實沒什麼問題。

不過朱元璋卻提出了質疑:“那宣太后爲何可以任命自己的兄長和弟弟。”

陳景恪說道:“這個問題問題的好,這就不得不提一下先秦制度和商鞅了。”

“商鞅變法之前,各國階級固化,職位多爲世襲。”

“大司馬的兒孫纔有資格當大司馬,大司空的子孫纔有機會當司空。”

“平民的子孫當平民,奴隸的子孫永遠都是奴隸。”

“可以說,是一個蘿蔔一個坑,這個坑還是世襲的。”

“孔子周遊列國,爲何最後依然要回到魯國做官?”

“因爲他本就是魯國貴族之後,可以享受到家族留下的政治資源。”

“在別的國家,他就是外來的蘿蔔。”

“別的國家就算是採納了他的政治主張,也沒有多出來的坑安置他這個蘿蔔。”

“噗。”朱雄英沒忍住,笑出聲來。

衆人也心下莞爾,將孔夫子比作蘿蔔,也是沒誰了。

還好在場的人都不是儒家門徒,否則少不了一場嘴仗。

陳景恪繼續說道:“高度固化的社會,貴族的權力不僅僅來自於君王,更來自於血脈傳承。”

“大家只要按照祖上留下的規矩,按部就班過日子就好。”

“太后沒有辦法提拔重用自己信任的人,自然也就無法執掌朝政。”

“商鞅變法,打破了血脈傳承製度,用人以賢以能,並全面施行耕戰制度。”

“從此只要有能力,能爲秦國立下軍功,就可以改變身份成爲公卿。”

“商鞅雖然死了,他的制度卻被保留了下來。”

“而這,就給宣太后提拔自己的兄弟,提供了制度條件。”

“進而爲她執掌朝政,創造了機會。”

衆人恍然大悟,馬皇后更是連連說道:

“好好好,景恪一針見血直指問題核心,解答了我多年的疑惑。”

朱元璋也不禁頷首,說道:“有道理,難怪你經常說,萬事萬物都是聯繫的。”

“商鞅和宣太后是沒有見過面,但前者確實成就了後者。”

馬皇后附和道:“真相有時就是如此的不可思議,若非景恪今日所言。”

“我怎麼都想不到,會是商鞅成全了宣太后執政。”

徐妙錦也很興奮,看向陳景恪的目光裡似乎冒出了小星星。

雖然很多東西她都聽不懂,但不妨礙她知道,陳景恪說了很了不起的結論。

真的如太孫所說的那般,陳伴讀太厲害了。

連陛下和娘娘都被鎮住了呢。

朱雄英則吃味不已,陳景恪這個傢伙,以後看我怎麼收拾伱。

之後幾人又討論了歷朝歷代,太后干政的問題。

重點談的就是呂雉和武則天,沒辦法,這倆人是太后干政的代表性人物了。

對這兩個人,朱元璋和馬皇后是很批判的。

又何止是他們,史學家對兩人也是批判的體無完膚。

武則天的名聲好轉,還要得益於偉人對她的評價。

當時婦女解放,需要提高女性地位。

武則天這位唯一的女皇,太容易作爲標杆了。

於是,她的名聲纔開始好轉。

曾經,陳景恪受史書的影響,對呂雉非常厭惡,對武則天則非常喜歡。

後來長大了,自己看史書去了解兩人的經歷。

態度有了截然不同的變化。

武則天當政,國內政治動盪百姓遭殃,對外幾乎沒有贏過。

後突厥就是她養出來的。

相反,呂雉纔是真正的雄才大略。

大漢建立,呂家是出過大力氣的。

劉邦好幾次被項羽擊敗,隻身前去投靠呂澤等人。

靠着呂氏兄弟的支持,一次次恢復元氣。

呂家完全可以看做是劉邦的政治夥伴。

呂雉當政時期,政局相當的穩定。

對內休養生息,百姓不說安居樂業,至少也能活得下去。

對外緩和與匈奴的關係,爭取到了發育時間。

要說難受,那也只有劉姓皇室成員難受。

站在百姓的角度,呂雉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但可惜,史書是貴族史,用來記錄帝王將相之事的書籍。

呂家最後被清算,家族相關事蹟被抹去。

後人只能從隻言片字裡,來尋找真相。

既然談起了此事,陳景恪就難免爲呂雉說了幾句好話。

畢竟老劉在人品方面,確實拿不出手。

尤其是對待呂雉,他連男人都算不上。

呂雉可不是那種三從四德的小白兔,而是一隻噬人的猛虎。

劉邦死,這頭老虎失去了約束她的閘籠。

之前所受的種種委屈,自然要全部發泄出來。

然後就有了人彘,有了劉氏宗親被收拾的局面。

陳景恪沒有給她翻案的打算。

雖然前世大家經常說,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

可還有句話叫殺人不過頭點地,人彘之事實在太過於非人了。

所以,陳景恪對她還是給出了比較中肯的評價。

有功,也有過。

末了,他還加了一句:

“是漢高祖先對不起呂后,在疼愛妻子這一方面,他給陛下你提鞋都不配。”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他對呂后的惡最後都報應在了子孫身上,怪不了別人。”

“如果他能和陛下疼愛娘娘一樣疼愛呂后,也不至於有後面的事情。”

本來對於陳景恪爲呂雉說話,老朱還心有不滿。

這種毒婦,你也能洗的嗎?

但聽到最後那一番評價,態度頓時就變了。

“哈哈……景恪就會說實話,在疼媳婦這方面,咱不輸任何人。”

馬皇后翻了個白眼,但心中卻非常高興。

和呂雉比起來,她簡直太幸福了。

一旁的朱雄英也大爲認同,說道:“景恪這話說的對,夫妻本就是一體,自當相濡以沫舉案齊眉。”

說完,眼睛還偷偷觀察徐妙錦的臉色。

第75章 竹書紀年155.第154章 兩個億啊兩個億第238章 沒有槍頭一樣能殺人172.第171章 步子不能太大156.第155章 天要塌了啊(三百月票加更)89.第89章 恩及父母167.第166章 永除草原之患?(六百月票加更第290章 佈局和收穫109.第109章 他是最高明的棋手第81章 老朱覺得自己又行了第8章 御下第252章 構建帝國體系第275章 百萬常備軍第325章 再造乾坤第301章 去閻王殿開會第51章 老朱強大的理解能力146.第145章 老朱你竟然和我搶女婿第63章 政治幼稚方孝孺236.第235章 大明的未來全在你手裡了171.第170章 如何動搖儒家地位第270章 這就是朱雄英219.第218章 改土歸流第67章 溫馨的一家四口201.第200章 稅92.第92章 朱老四有大帝之姿224.第223章 太孫長大了226.第225章 我不養閒人118.第118章 君臣之道134.第134章 天命加身89.第89章 恩及父母第332章 因爲我們是兄弟啊第298章 無題第325章 再造乾坤144.第143章 活的功漕神第55章 正義執行第64章 朱雄英突襲方孝孺第272章 朱雄英的妙計165.第164章 誰說儒生討厭改革第244章 陌生的大明第329章 提防瓦剌第286章 意外之喜191.第190章 海貿啊第46章 回家第242章 新羅婢第255章 我畢生的追求234.第233章 誰能比陛下更疼媳婦第268章 無題166.第165章 新都設計圖第296章 博望侯第260章 無題第49章 給老朱父子上課第12章 大幕開啓第28章 給朱元璋講史131.第131章 猶豫啥,聯姻啊。第77章 成爲時代的探索者224.第223章 太孫長大了第281章 自絕於軍方229.第228章 萬物之理第49章 給老朱父子上課123.第123章 你說的對,但我很難受95.第95章 將老朱家治的明明白白113.第113章 這些可都是棋子第315章 趕鴨子上架第34章 新篇章第4章 力挽狂瀾第262章 給你封個猴兒吧179.第178章 福報?剝削!第70章 開啓華夏紀元第37章 需要拉攏的人才第52章 解決之法86.第86章 我能治啊第6章 錦衣衛帶來的危險第305章 階梯性收稅176.第175章 黃河決堤第9章 腦回路不正常的陳遠第303章 你們存在的價值是什麼179.第178章 福報?剝削!第311章 用工荒第269章 好男兒,當如是。第44章 這孩子,能處第85章 咱的乖孫怎麼樣91.第91章 大明二代目第一人第78章 混亂的計官體系第11章 鴕鳥朱標第16章 李善長的怨憤第8章 御下第334章 我們已經被滲透了第333章 沒有龍傲天178.第177章 獨眼石人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第10章 險惡的政治鬥爭第274章 團隊力量129.第129章 三全其美第275章 百萬常備軍113.第113章 這些可都是棋子121.第121章 幾家歡喜幾家愁235.第234章 誰最會講葷段子第283章 留聲機第14章 生活處處是神話第332章 因爲我們是兄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