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第187章 黨同伐異

第187章 黨同伐異

軍人向來都喜歡直來直去,搞宣傳也是。

二話不說,先把自家所有男丁的頭髮給剪短。

然後開始講防疫知識和短髮的好處,並要求家人記熟記牢。

然後一羣閒着沒事兒乾的軍漢,就主動抱團去集市湊熱鬧。

一羣肌肉墳起,還剃着短髮的壯漢走在一起,那氣勢是相當的懾人。

誰見了都要躲着走。

人家還以爲來土匪了,沒等他們走到集市上,趕集的百姓就全逃走了,只留凌亂的街道。

就算還有沒逃跑的,也沒膽子去圍觀他們搞宣傳啊。

得到消息的鄉令,戰戰兢兢的帶着差役過來查看情況。

得知是隔壁村的軍漢,才鬆了口氣。

詢問清楚緣由,心中就開始罵娘。

文官雖然看不起軍伍,但給他們一百個膽子,也不敢當面羞辱成羣的軍士。

只能陪着笑容將他們給勸走。

這下給將士們整不會了。

人跑了,宣傳工作怎麼辦?

上面可是交代的很清楚,搞不好回去要受罰的。

最後這些大聰明一商量,集市上你們跑,那我們就去你們村搞宣傳。

這下你們總沒地方跑了吧?

爲了保護自己的安全,我們每人提着一根棍子護身沒問題吧?

當幾十號手提壯漢手提棍棒,凶神惡煞的走進村子。

要求所有人到村頭集合的時候,大家還以爲有匪徒進村了。

整個村子的人四散而逃,紛紛找地方躲起來。

自然也有人去鄉里報官。

可是鄉衙門才只是草創,遊檄、緝盜人員還沒有配備到位。

就鄉令手下那幾個人,哪能管得了這事兒,只能向縣衙求助。

但這需要時間。

見到村民逃走,將士們根本就不着急,就坐在村頭等着,不信伱們不回來。

事實確如他們所想,沒多久就村民就開始陸續露頭。

見這些土匪還沒走,而是聚在村頭,村民只敢遠遠看着不敢靠近。

很快就有村民發現,這些人竟然沒有去搶東西。

就有人大着膽子過來詢問,到底是個什麼章程。

得知是隔壁軍戶村子過來搞防疫宣傳,心裡猶如十萬頭草泥馬奔騰而過。

但面對這些壯漢,他們也只敢在心裡腹誹幾句。

村正連忙將大家召集回來聽講,準備敷衍一下將這些賊軍漢打發走。

但這些軍漢們明顯有備而來,不光講,還時不時的提問。

但凡有人回答不上來,就說明聽的不認真,大家繼續聽。

而且我們辛辛苦苦來給大家做宣傳,你們總要管飯吧?

五六十號大肚漢,吃的村子裡的百姓心裡滴血。

更讓他們繃不住的是,這些軍漢臨走時還留下一句話:

看你們村的男人都不剃頭,說明對防疫的認識還不到位,我們改天再來。

聽到這話,所有人都坐不住了。

這年頭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五六十號大肚漢吃也能把他們村給吃窮了啊。

這年還過不過了?

紛紛到村正、族老、士紳家裡,要求他們想辦法。

甚至有些地方的村民直接放話,要麼你們想出辦法解決,要麼你們自己個兒管大肚漢吃飯,要麼我們剃頭。

村正、族老、士紳們自然不願意自己管飯。

他們只能去鄉里、縣裡求助。

然而此時的鄉令和縣令,也是一個頭兩個大。

一兩個村子這樣他們還能想想辦法,每個村子都這樣,他們也管不來。

只能向上級求助。

但他們的上級卻紛紛保持了沉默,被問的急了,就說自己想辦法。

縣令們也沒辦法了,只能學上級,對前來求助的人說:

這麼點小事,你們自己想辦法。

鄉令也不傻,有樣學樣:

不要事事都找上面,自己想辦法解決。

這下士紳、族老和村正們傻眼了,我們能有什麼辦法?

最後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村裡的男人都剃了發。

只用了不到半個月,河南基本上完成了剃髮工作。

軍漢們這才消停,不過臨走的時候,依然留下了一句話:

俺們會時不時的過來檢查,哪個村子的男人蓄髮了,說明對防疫認識不到位,我們就繼續過來講課。

已經破罐子破摔的鄉賢們詛咒發誓,絕不讓男人蓄髮。

這麼大的事情,自然不可能悄無聲息,很快就彙報給了上頭。

陳景恪聽聞此事非常震驚,這些人想造反嗎?

就準備出宮去找徐達,讓他約束一下下面的人。

只是還不等他動身,就被福清公主給攔住了:

“幾十萬軍卒在地方橫行,形同謀反。”

“若是沒有上面的命令,他們敢這麼做嗎?”

陳景恪驚訝的道:“誰這麼大膽子,敢下這樣的命令?”

福清公主說道:“除了爹爹和大哥,誰敢下這樣的命令?”

“不過剃髮這樣的小事,爹爹才懶得管,是大哥下的令,魏國公執行。”

陳景恪不敢置信的道:“殿下爲什麼要這麼做?”

福清公主嘆了口氣,解釋道:“你想想,哪些人最支持你剃髮。”

陳景恪想了一下,道:“軍方,此事基本靠軍隊支持才得以推行。”

福清公主搖搖頭,說道:“表面看是軍方,實則是勳貴們。”

出勳貴最多的地方,就是軍方。

“大明立國之初,有兩大派系,淮西勳貴和江浙派。”

“經過胡惟庸的打擊,江浙派實力大損,就化整爲零融入了江南文官集團。”

“後來胡惟庸造反,重重打擊了勳貴的勢力。”

“在這件事情裡,江南文官集團出了很多力。”

“勳貴們都看在眼裡,恨在心裡。”

“趙瑁案爆發後,勳貴們本想利用這次機會,打擊文官集團。”

“但毛驤的瘋狂超出了他們的預料,同時對勳貴和江南文官出手,雙方都損失慘重。”

“經歷過此事雙方也都消停了,不願意再爲了一點仇怨,鬧的兩敗俱傷。”

陳景恪苦笑不已,沒想到私底下竟然發生了這麼多事情。

他處在皇宮,竟然沒有絲毫察覺。

果然,除去穿越者帶來的超前知識和思想,自己就是個普通人。

福清公主停了一下,給他消化吸收的時間,然後才說道:

“可有些人總是記吃不記打,這次軍改和政改,文官又開始作妖。”

“按照計劃,文官擔任鄉令,從軍戶中選拔青壯充當遊檄和緝盜。”

“可是文官集團在認命了鄉令之後,遲遲不肯落實後一項政策。”

“在軍功審覈上,他們也處處設置障礙,軍方和勳貴們對此是極爲不滿的。”

“恰好你在此時提出要剃髮。”

“勳貴和軍方就順水推舟,藉助此事給文官們一點教訓。”

“所以,表面看剃髮是你提出並推行的,實則勳貴和軍方纔是推手。”

說白了就是,你被人家利用了。 陳景恪除了苦笑還是苦笑,他終於知道,在洛陽的時候那些將士爲何會如此聽的話了。

深吸口氣,他問道:

“那殿下爲何要參與進來呢?”

以皇太子的身份,直接參與到派系鬥爭,是很不理智的。

福清公主回道:“大哥在告訴勳貴和軍方,他是和他們站在一起的,從而獲得他們的支持。”

“而且他確實對文官很不滿,如此重要的改革,竟然還要搞內鬥拖後腿。”

“你等着看吧,如果文官們還不收手,後面的打擊會更重。”

立國之初,掌握軍隊的勳貴纔是國家的基石。

朱標自然要表態拉攏。

難怪他突然給所有人放假一個月,原來是出於這個目的。

只有自己最單純,以爲他是爲了幫助宣傳剃髮。

而且他還想到了另外一件事情,徐達和徐允恭。

自己將他們作爲至交好友,沒想到到頭來也只是一枚棋子罷了。

這是最讓他無法接受的。

福清公主一直偷偷觀察他的表情,自然也看到那一抹痛楚,非常的心疼。

鼓起勇氣牽住他的手,安慰道:“這些都只是我的猜測,不一定就是真的。”

“而且你還年輕,又要操心那麼多事情,纔沒有留意到這些。”

“有了這次的經驗,以後你一定會做的更好的。”

陳景恪擡頭看着少女潔白的臉龐,第一次發現她竟然如此漂亮。

強忍着擁抱她的衝動,擠出一絲笑容,說道:

“謝謝,我沒事的。”

躲在拐角處的朱元璋,看到這一幕眼皮子直跳,差點跳出來。

被馬皇后及時給拉住拖走了。

老朱不滿的道:“你拉我做啥。”

馬皇后沒好氣的道:“你出去做啥?是責備福清不自愛,還是責罵陳景恪調戲福清啊?”

老朱也冷靜了下來,哼哼唧唧的道:

“那也不能就這樣便宜了他。”

馬皇后翻了個白眼,轉而說道道:

“福清這丫頭聰明啊,也懂的藏拙。”

“什麼都看在心裡,從來不說也不表露出來。”

“若不是關心景恪,恐怕這番話一輩子都不會說出來。”

朱元璋得意的道:“那是,也不看看是誰的種。”

然後又恨恨的道:“就是便宜陳景恪那臭小子了。”

馬皇后沒有理會他的吐槽,而是說道:

“你說景恪會不會想不開啊?”

朱元璋也擔憂的道:“還真有可能,等會兒你去開導開導他吧。”

馬皇后搖搖頭,說道:“解鈴還須繫鈴人,讓天德自己去解釋吧。”

然後她就叫來一名內侍,如此這般的安排了一番。

他們兩個在宮裡閒溜達,不知不覺走到這裡。

恰好聽到福清在開導陳景恪,就躲在一邊偷聽起來。

然後就看到了方纔那一幕。

老朱雖然嘴上說着不樂意,也並沒有真的折回去搞破壞。

倆人的婚事都已經確定了,私下拉拉手也不算什麼。

不過這樣總歸是不好,他當即就做出決定:

“等過了年就將婚事給他們辦了,免得年輕人惹出什麼事端來。”

馬皇后頷首道:“也好,景恪的想法是好的,但有些天真。讓福清幫襯着點,我們也能放心。”

——

另一邊,被未婚妻撫慰了一番之後,陳景恪心情好轉了不少。

中午時分,他準備出宮回家。

馬上就要過年,自然是要做一些準備的。

剛走到宮門口,就見一人迎上來道:

“陳伴讀,家主請您過府一敘。”

這個人陳景恪認識,徐達的家將。

看到此人,他馬上就明白,上午宮裡的事情傳出去了。

大概率是朱元璋做的。

他倒是想聽聽,徐達準備如何解釋這件事情。

反正兩家也是順路,去一趟也方便。

“前邊帶路。”

沿途街道上熱鬧非凡。

畢竟是應天城,這裡的百姓還是比較殷實的,節日的氣氛也更加濃厚。

擱往日,陳景恪肯定會好好欣賞一番,但今天實在沒這個心情。

一路來到魏國公府,在大堂見到了徐達。

他正埋頭寫對聯,徐允恭則爲他打下手。

見到他進來,徐允恭臉上一喜,然後似乎想到了什麼,又有些尷尬。

一時間竟不知道該怎麼開口。

陳景恪也沒有如往日那般親切,只是公式化的行了一禮,就站在一旁等着看徐達是個什麼章程。

徐達一氣將手中的這幅對聯寫完,將筆放下,揮手讓旁邊伺候的僕人都退下。

然後才說道:“遭到背叛,心裡很難受吧?”

陳景恪坦然的道:“是。”

徐達說道:“難受就對了,難受纔會長記性,知道你這一次犯了多少錯誤嗎?”

陳景恪譏諷的道:“最大的錯誤就是不該輕信他人。”

徐允恭有些着急,想要解釋。

徐達揮手阻止,笑道:“看來你確實很生氣……你知道什麼是黨爭嗎?”

陳景恪生硬的回道:“不過是黨同伐異而已。”

徐達失笑道:“而已?看來你很看不起黨爭。可你忘了,變法也是黨同伐異。”

“朝廷所有的鬥爭,都可以看做是黨同伐異。”

“你進入這個圈子,就離不開黨爭,就必須正視、學習黨同伐異。”

陳景恪也不得不承認,他說的確實有道理。

不管怎麼美化,黨同伐異始終貫穿政治活動。

徐達繼續說道:“你認爲黨爭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大家打嘴仗,通過辯論說服對方,讓對方認同自己?”

“還是利用各種手段,徹底壓服對方,要麼遵從自己,要麼毀滅?”

這是九百月票加更。

還欠一章一千二百票更加。

爭取這個月還上。

(本章完)

199.第198章 封王建制第74章 祭品奉上,助我三江。200.第199章 錢錢錢104.第104章 大戶就是養肥的豬第65章 組建海軍137.第137章 朱標釀成的惡果(求月票)143.第142章 新都暢想178.第177章 獨眼石人第25章 明心志第273章 大課堂第263章 無名宰相第277章 內閣的核心問題第50章 老朱臉上掛不住了第243章 呂宋第239章 下次一定第43章 暴斃175.第174章 送子伴讀第341章 挖坑殺人第338章 設立新衙門第267章 合格的宰相第68章 小小朱駁老朱154.第153章 這畫面不對啊115.第115章 你擋着我的陽光了第295章 思想武裝第331章 陛下,時代變了229.第228章 萬物之理第250章 南洋攻略第241章 漢四郡第39章 聖人言可殺人第270章 這就是朱雄英176.第175章 黃河決堤第78章 混亂的計官體系90.第90章 做人第7章 將計就計167.第166章 永除草原之患?(六百月票加更123.第123章 你說的對,但我很難受198.第197章 儒家不可廢第28章 給朱元璋講史第17章 六部全軍覆沒第259章 良善者難成大事198.第197章 儒家不可廢145.第144章 我能力有限第48章 給老朱上課迫在眉睫139.第138章 踹的衣服都崩開線了221.第220章 啥條件我們都答應禪位大典第335章 永恆的變第241章 漢四郡95.第95章 將老朱家治的明明白白第282章 來自學生的質疑165.第164章 誰說儒生討厭改革第314章 朱元璋的智慧158.第157章 藍玉:太孫心裡有我169.第168章 毛驤:好像哪裡不對第328章 神靈就是小偷第301章 去閻王殿開會第39章 聖人言可殺人224.第223章 太孫長大了136.第136章 扒皮王第322章 卡制度漏洞第11章 鴕鳥朱標第262章 給你封個猴兒吧227.第226章 日本必須要徹底消失第16章 李善長的怨憤第264章 動起來的大名第252章 構建帝國體系129.第129章 三全其美136.第136章 扒皮王第308章 新書構思第84章 徐達還朝100.第100章 廷議第306章 師徒談心236.第235章 大明的未來全在你手裡了171.第170章 如何動搖儒家地位第299章 繼續無題233.第232章 封狼居胥第27章 替朱元璋解惑第48章 給老朱上課迫在眉睫92.第92章 朱老四有大帝之姿第278章 朱標的五條措施151.第150章 內部提純177.第176章 異常第10章 險惡的政治鬥爭第299章 繼續無題149.第148章 他到底做了什麼?158.第157章 藍玉:太孫心裡有我185.第184章 什麼重要?第37章 需要拉攏的人才第290章 佈局和收穫第333章 沒有龍傲天120.第120章 神乎其技第9章 腦回路不正常的陳遠211.第210章 你家族是譜批發的?第286章 意外之喜第337章 解縉的震驚175.第174章 送子伴讀第272章 朱雄英的妙計165.第164章 誰說儒生討厭改革127.第127章 如果萬一呢。第51章 老朱強大的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