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8.第128章 雄才大略馬皇后

第128章 雄才大略馬皇后

馬秀英也是遛彎剛回來,正坐在花園裡透氣。

看着自家媳婦,老朱亂糟糟的心頓時就安生了。

一溜煙就來到馬秀英身邊:“妹子,咱來看你了。”

馬秀英眼神裡浮出一抹笑意,嘴上嫌棄的道:

“來就來了,晃悠個啥,坐這吧。”

“唉。”老朱屁顛屁顛的在她對面坐下。

“妹子,你的精神比以前好多了。”

馬秀英笑道:“是吧,我看着也比前幾日好了些。”

“聽雀喜說,我的白髮都比以前少了。”

“你快幫我看看,是不是這丫頭哄我開心。”

雀喜是給她梳頭的侍女。

朱元璋湊過來,眼睛還沒看到,嘴上就忙不迭的說道:

“真的真的,黑髮比以前少多了。”

馬秀英有些不確定的道:“伱說什麼?”

朱元璋當然不能承認,自己方纔嘴快說錯話了,不動聲色的道:

“你看這幾根,前頭是白色的,髮根是黑色的。”

“這就是白髮復黑啊。”

“用他們醫家的話怎麼說的來着……”

“哦對了,氣血充足,白髮復黑。”

馬秀英還以爲真是自己聽錯了,也就沒多想,笑道:

“陳景恪的醫術真高明啊,才半年就將我身體調理好了。”

經過半年的療養,她的身體狀況肉眼可見的改善。

原本臉色枯黃,眼睛帶着無盡的倦意。

現在恢復到了正常的血色,雙頰飽滿,眼睛明亮有神。

花白的頭髮,竟然也有復黑的跡象。

這種前後變化太明顯了,熟悉她的人一眼就能看得出來。

帶來的好處就是,再也沒有人懷疑陳景恪在誇大其詞。

以朱元璋這一家子爲首,都對陳景恪的醫術,有着接近無條件的信任。

怕她掉以輕心,朱元璋連忙說道:

“可不能鬆懈啊,陳景恪說了你這是陳年頑疾,療養不能停。”

馬秀英很是受用,說道:“好好好,有你看着呢,我想停也停不了啊。”

“你這會兒不應該在處理政務嗎?怎麼有空到我這裡來了?”

“讓我猜猜,今天陳景恪要講課,莫不是他講了什麼事情讓你爲難了?”

陳景恪要開講,朱元璋和朱雄英都和她說過。

她也很好奇,這次到底講了什麼。

朱元璋嘆道:“讓妹子你說着了,他還真給咱出了一個……不,兩個大難題。”

馬秀英並不意外,反而很高興的說道:

“難題好啊,難就說明這兩個漏洞很大。”

“一旦調整過來,就能讓大明更加強盛。”

朱元璋愛慕的道:“還是妹子你大氣,比咱還要大氣。”

“要你是男兒身,咱情願變成女人,給你當皇后。”

馬秀英心裡美滋滋的:“我要是男兒身,一定封你當皇后。”

“好了好了,別貧了,快說什麼問題吧。”

朱元璋這才說道:“第一個問題,關於黃河的……”

他將陳景恪關於黃河的分析詳細道出。

馬秀英的臉色也變得凝重起來,尤其是講到奪淮入海的後果,她的眉頭也緊緊鎖住。

一口氣講完,朱元璋說道:“……此事,難辦啊。”

馬秀英沒有直接發表意見,而是問道:“第二個問題呢?”

朱元璋又將溫寒變講了一遍,末了懷疑的道:

“你說這個溫寒變真的存在嗎?”

“要是真的,咱們的子孫,可怎麼辦吶?”

馬秀英深吸口氣,她知道陳景恪可能會拋出一個大問題,卻沒想到竟然如此之大。

人常言夏蟲不可語冰,在溫寒變面前人和夏蟲又有何區別。

還好,老祖宗喜歡記錄歷史,讓我們得以窺探到蛛絲馬跡。

“雖然已經說過無數次,但我還是想說,陳景恪的眼光果然異於常人。”

“史書就在那裡,不知道多少人看過,唯有他總能看到和別人不一樣的東西。”

朱元璋聽出了畫外音,不解的道:“妹子你相信他的話?”

馬秀英點點頭,認真的道:

“信,在他沒有出錯之前,他說什麼我都信。”

“別說溫寒變,就算他和我說明天世界就要毀滅,我都信。”

朱元璋撓了撓頭,這話題還讓他怎麼繼續。

馬秀英看出了他的想法,笑道:“你能問出,咱們的子孫怎麼辦,其實心裡已經相信了。”

朱元璋倒也沒有隱瞞,而是嘆道:“可咱身爲皇帝,這種大事需要更多證據啊。”

馬秀英認同的道:“謹慎是對的,證據不足就去查。”

“他不是已經給出參考標準了嗎,先找人將先秦時期寫成的書全部查一遍。”

朱元璋苦笑道:“要是能查到證據還好,就怕翻遍了也找不到啊。”

馬秀英說道:“找得到又如何,找不到又如何?”

朱元璋解釋道:“找到證據,就可以公佈天下,名正言順的做準備。”

馬秀英嗤笑道:“沒想到你朱重八還這麼天真,你以爲那些所謂的證據別人就肯相信了?”

“就算他們相信了,南方出身的官吏和讀書人,就願意讓你大動干戈?”

“你不會不知道,他們是如何看待北方邊防的吧?”

朱元璋臉色變得很是陰鬱。

南方官吏對朝廷北伐很是不以爲然,尤其是對塞王的態度,擺明了很討厭。

爲何?

一開始朱元璋還以爲,他們是反對分封。

後來才明白,他們反對的其實是北伐。

塞王的目的可不僅僅是防守,還有個功能是拓土。

先穩住腳跟,然後一步步北上,蠶食北元的地盤。

他們巴不得將北方當做包袱甩掉,然後朝廷關起門,在南方過奢靡的日子。

這也是朱元璋一直想遷都北方的原因。

若是讓他們知道溫寒變,知道寒冷期就要到來,就更有理由放棄北方了。

馬皇后說道:“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他們不知道或許會更好。”

朱元璋情不自禁的點頭,是這個理。

馬皇后繼續說道:“而且你想過一個問題沒有,爲何秦漢隋唐,僅靠北方就足以維持朝廷運轉?”

“那時候的南方,可還是用來流放犯人的蠻荒之地。”

漢唐人口最高超過四千萬,基本全靠北方自給自足。

大明才六千萬人口,南北方加起來,都感覺有些吃力。

朱元璋咬牙切齒的道:“還不是唐朝滅亡之後,北方陷入動亂。”

“宋朝無力奪回燕雲十六州,只能偏安南方……” “元朝朝廷又疏於管理,甚至將北方大片良田劃爲牧場……”

“長達數百年的混亂,讓北方徹底荒蕪了下來……”

馬皇后頷首道:“你說的都對,但還有個原因你忽略了。”

“什麼原因?”

“黃河。”

“黃河?”

馬秀英說道:“是的,黃河奪淮入海,河南和山東失去了最重要的水源。”

“大片靠黃河灌溉的良田,成爲下等田。”

朱元璋若有所思的道:“還真是,河南和山東歷來是北方最重要的產糧區。”

“沒了黃河的水源,嚴重影響到這裡的糧食產量。”

說到這裡,他猛然醒悟過來,道:“妹子,你這是支持黃河迴歸故道了?”

馬秀英肯定的道:“爲何不支持?”

“黃河奪淮入海,破壞了淮水水系,讓當地百姓苦不堪言。”

“而少了黃河水灌溉,又讓北方變得貧瘠……”

“如此兩處都受害,國家也要揹負沉重的負擔。”

“迴歸故道,對兩地都大有好處……”

“且北方初定,人口不算多,還未真正安定下來。”

“遷徙黃河故道附近的百姓,還比較容易。”

“等過上幾十年,再想做就更加不可能了。”

“而且你知道爲何南方人反對北伐,甚至希望放棄北方嗎?”

朱元璋怒道:“他們目光短淺,自私自利。”

馬秀英搖頭道:“不,是因爲北方經濟遭到嚴重破壞,無法自給自足。”

“不論是北伐還是後續經營北方,都需要南方支援糧草物資。”

“這會加重南方百姓的負擔,他們自然不願意。”

“如果河南和山地兩地再次富庶起來,朝廷就能減少對南方的依賴。”

“他們也就不會再如現在一般,反對北伐了。”

“用陳景恪的話來說就是,全局都盤活了。”

“所以,黃河迴歸故道,勢在必行。”

朱元璋陷入了沉思,好像還真是這個道理啊。

而且減少了對南方的經濟依賴,那些南方官吏,也就不敢在咱面前支棱了。

南方人也就不會再和現在一般,歧視北方人了。

我不吃你家大米,你有什麼資格豪橫的?

大明全靠我們北方人,在前方抵禦外敵,應該我們反過來俯視你們纔對。

這一下,真的是將全局都給盤活了啊。

馬秀英繼續說道:“溫寒變的問題更簡單,不論它是否是真的,眼下都不重要,也不影響治黃之事。”

“它不是真的,黃河要回歸故道。它是真的,那更要將黃河扳回來。”

“在河套、晉陝之地種植草木也是一樣的。”

“爲了讓黃河長治久安,朝廷必須增加這裡的草木數量。”

“陳景恪不是說了嗎,現在正處在由暖轉寒的節點。”

“降水線還沒有完全移走,河套和晉陝的雨水還算充足。”

“趁這個機會,擴大當地的草木數量。”

朱元璋被她說的熱潮澎湃,恨不得馬上就大刀闊斧的改革。

只是作爲皇帝,他還保持着理智:

“現在朝廷哪有經歷去種草種樹啊。”

馬秀英笑道:“你把問題想的太複雜了。”

“收集草種,讓士兵騎着馬跑一遍,撒在那裡就行了。”

“一場大雨下來,草就長出來了。”

“種樹要麻煩一點,不過也不是沒辦法解決。”

“讓人尋找耐寒耐旱的樹,最好是那種折一根樹條,插在地裡就能發芽的那種。”

“等下雨了,就讓人趁着地面有水趕緊插上,能活幾棵是幾棵。”

朱元璋連連點頭,這個法子確實不錯。

馬秀英繼續說道:“不過比起種,保護更重要。”

“那裡荒漠化的主因就是過度墾荒,過度砍伐,過度放牧。”

“那就遷一部分出來……”

“嗯,將貧瘠地區的人,遷到土地肥沃的地區去,將朝廷控制的良田分給他們。”

“然後就先從貧瘠地區,開始種草種樹。”

“如此既不影響百姓生活,又可以增加草木數量,何樂而不爲呢。”

朱元璋興奮的道:“好好好,妹子這法子好,咱馬上就命人去做。”

馬皇后橫了他一眼,道:“你糊塗了啊,這種事情,哪能由你直接提出來?”

朱元璋不解的道:“啊,咱不能說嗎?”

馬皇后解釋道:“可以是可以,但最好讓臣子主動提出來,你順勢同意。”

“而且你不是對工部那位王尚書不滿意嗎。”

朱元璋怒道:“酒囊飯袋,都上任半年了,還未將工部理順。”

“治黃曆來是朝廷頭等大事,這都多久了,纔拿出治黃疏。”

“而且還是照搬前人之法,沒有一點自己的想法。”

“他這個尚書是做到頭了,咱這就給他罷免了。”

馬秀英也完全贊同,這位王尚書是挺忠心的,也很清廉,但能力確實不行。

“王尚書忠心耿耿爲官清廉,遷走另作他用即可,罷免就太過了。”

朱元璋冷哼一聲:“哼,既然妹子你給他求情了,咱就給他一次機會。”

馬秀英繼續方纔的話題:“你就將黃河面臨的難題,告訴羣臣,讓他們想辦法。”

“然後私下再放出風,就說北方貧瘠,皆因少了黃河水灌溉。”

“如果黃河能迴歸故道,河南和山東就能重新富庶起來。”

“到時候你就看羣臣如何反應,看看有沒有人能提出真正可行的辦法。”

“如果有人能認識到這個問題,並拿出解決辦法。”

“那定然是有才幹的人,你就可以重用他,然後讓他衝鋒在前。”

“你只需躲在後面,爲他提供便利,擋住各種非議就可以了。”

到時候就算出了問題,朱元璋躲在幕後還有轉圜的餘地。

如果他自己拿出全套改革方案,到時候羣臣的火力就會集中在他身上。

不出問題還好,出了問題就是死局。

朱元璋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連連點頭道:

“妹子你說的太對了,咱就這麼幹。”

(本章完)

213.第212章 麻六甲海盜122.第122章 百姓眼中非良法第246章 是的,我們滅了一個國家第54章 目標,倭國221.第220章 啥條件我們都答應167.第166章 永除草原之患?(六百月票加更184.第183章 兄弟齊心第259章 良善者難成大事103.第103章 我搞定無酸紙第7章 將計就計第74章 祭品奉上,助我三江。第80章 發個單章207.第206章 妙錦讓問的第297章 建文?嘉文?第324章 新皇的第一把火第53章 朱標小露一手第268章 無題197.第196章 一切從揭皇榜開始第240章 你的算計也太可怕了116.第116章 老朱的文學天賦第290章 佈局和收穫120.第120章 神乎其技134.第134章 天命加身第348章 屠殺繼續156.第155章 天要塌了啊(三百月票加更)159.第158章 藍玉:誰敢居功自傲我殺誰第303章 你們存在的價值是什麼第70章 開啓華夏紀元第29章 驚歎的朱重八219.第218章 改土歸流第82章 心眼真多啊160.第159章 陳大師教我生兒子吧第70章 開啓華夏紀元180.第179章 藍玉竟成嘴替146.第145章 老朱你竟然和我搶女婿152.第151章 他還得謝咱呢第10章 險惡的政治鬥爭115.第115章 你擋着我的陽光了第46章 回家第239章 下次一定第293章 外面的世界148.第147章 軍功爵制111.第111章 出關第42章 愜意的朱標第334章 我們已經被滲透了第60章 老狐狸第241章 漢四郡第339章 屬於華夏的學問226.第225章 我不養閒人178.第177章 獨眼石人87.第87章 病之源102.第102章 假鈔第260章 無題100.第100章 廷議140.第139章 唐高宗就是這種病126.第126章 溫寒變第243章 呂宋第239章 下次一定166.第165章 新都設計圖139.第138章 踹的衣服都崩開線了第15章 太孫伴讀173.第172章 實在讓人喜歡不起來225.第224章 此生僅有的機會第85章 咱的乖孫怎麼樣第269章 好男兒,當如是。第326章 有錢任性139.第138章 踹的衣服都崩開線了191.第190章 海貿啊第352章 你特麼想反皇權?150.第149章 太孫好像有點不正經春節快樂86.第86章 我能治啊第282章 來自學生的質疑第281章 自絕於軍方第350章 時代的需求第239章 下次一定第342章 無題第45章 葬禮?秀場!204.第203章 謀高麗第329章 提防瓦剌94.第94章 朱老四天天山珍海味嗎?第261章 亂認祖宗104.第104章 大戶就是養肥的豬235.第234章 誰最會講葷段子181.第180章 培養聖人?第324章 新皇的第一把火236.第235章 大明的未來全在你手裡了225.第224章 此生僅有的機會第268章 無題159.第158章 藍玉:誰敢居功自傲我殺誰101.第101章 我朱元璋豈能讓百姓吃虧231.第230章 無題第272章 朱雄英的妙計第19章 當然聽皇帝的第254章 何爲盛世第51章 老朱強大的理解能力216.第215章 匠籍如奴籍193.第192章 化學源於愛情?第246章 是的,我們滅了一個國家第308章 新書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