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三章 志在必得

當年漢王潛入京師勸降李景隆的時候,用過慶元和尚配製的迷|香。而今如同世事輪迴、反治其身!這次放置在文樓裡的迷香,會是出奇制勝的關鍵一擊。

事出倉促,也正因只有一晚上的時間,漢王纔不可能知道皇帝駕崩。他必然在毫不知情下,進宮、走進文樓,接着吸兩口迷香,大事可定。

一時間大夥兒誰也想不出來,漢王在不知宮中內情下、有任何可能逃脫!

然而對付漢王這樣的人,畢竟是大事。張氏提出封鎖四道宮門的後手,還是有必要準備的。雙管齊下,不給漢王以絲毫機會。

四道宮門,其中進入三大殿區域的文樓、以及謹身殿後面的小門,都是朝東面開的;幾乎不需要人防守,只要從裡面關閉宮門,外面的人休想進來。

所以只要派個大臣帶人去傳旨,非有詔令打開宮門,守着門裡面就行了。

而出皇宮的兩道門,一道左殿門,也是面向東面開的;關門的法子如文樓一樣。只有皇宮的東華門,如果宮裡的人要出去,可以從門裡面強行打開宮門;不過金吾左衛譚清的人守在那裡的,有兵馬!

考慮到漢王如果沒被文樓的迷|香迷|倒,任由他在宮裡亂竄也不好;漢王有了喘息之機,說不定鬧出甚麼幺蛾子出來,比如找到了啥東西爬牆,流竄到皇宮別的區域去,弄得雞飛狗跳人盡皆知……所以到那時候譚清須得“奉詔”帶兵進宮,甕中捉鱉。

但是要調譚清進宮,須得皇帝的聖旨,最好太子明天坐車親自去東華門。

……守衛皇城的軍隊,是皇帝親軍,洪武時有十二衛兵馬,其中錦衣衛屬於其中之一,守衛午門外面。

永樂朝,朱棣增設親軍十衛,金吾左衛、金吾右衛、羽林前衛、燕山左衛、燕山右衛、燕山前衛、大興左衛、濟陽衛、濟州衛、通州衛。譚清領金吾左衛在東華門附近。

親軍二十二衛,不受五軍都督府節制,只聽命於皇帝調遣,平時不能妄動。不過皇帝一般不調動他們,所以諸將只需按照制度,好好戍守自己的地方。

皇帝親軍有事纔會奉命進宮,一般也只有錦衣衛進來,錦衣衛將士就算進了午門,也止步於奉天門;作爲服侍皇帝御門聽政的跟班。非奉詔,軍隊肯定不能進宮,否則視同謀|反!

而且諸衛兵馬不是主將一個人說了算的,還有副將、文官、官宦共同監督,甚至軍士裡還有密探和姦諜相互盯着。親軍諸將稍有異動,後果就非常嚴重;而抗旨或謀|反,可能武將片刻後就要背後挨一刀,腦袋被人拿去領賞了。

各王朝興衰更替,至今早已過了唐朝禁軍大將勾結宦官就廢立皇帝、五代禁軍直接輪流坐莊的時代。那些往事不太可能再發生了。

因爲這些情況,金忠等官員都認爲,只要沒有確定聖上駕崩,朝廷大臣、勳貴、軍隊都不可能妄動。

如果未曾事先謀劃,沒有人會單獨跳出來,太危險了。而人天生就會恐懼,孩兒出生時只會哭不會笑,就是因爲畏懼這個初來乍到的陌生世間。

要辦大事,只有像東宮這樣,許多人在一起達成共識制定方略,還得有一個帶頭人。這個帶頭人,必須有名分、有前途,讓大家覺得大事成功了能得到足夠的回報,這個人就是皇太子!不然,難道只因爲覺得他人好、便要提着腦袋跟着他賣命嗎?

……於是大夥兒商議了大的對策。其一,秘不發喪。待局勢稍定,移聖上遺|體於乾清宮,稱聖上龍體欠安,太子“奉詔”帶着人親自侍奉,每日照常進飲食。接着太子去坤寧宮與皇后商議,徐皇后是個很識大體提的人,只要爭取得到皇后的懿旨,便可召集滿朝文武、上殿發喪。

太子在滿朝文武的勸進之下,一旦登上了皇帝位,一切話皆是聖旨,名正言順站住了大義,什麼事都好辦了。

其二,以聖上身體不適爲由,“詔令”太子暫行監國,召漢王進宮拜見皇后。

聖旨由太子親筆來寫(沒有官員願意幹矯詔的事,哪怕到了如此關頭,實在是太嚴重了),然後用皇帝身上的那枚御寶。

洪武以來,大明皇帝有寶璽十七枚,在不同場合用不同寶璽。酉時前聖上還在御門聽政,出御門就到春和殿來了,身上還帶着一枚御寶。

然後太子妃張氏還說了一些細枝末節的事,把整套方略制定完善。

……

“太子來了沒有?”奉先殿裡傳來一聲極不耐煩的大喊,正是漢王的聲音。金忠如夢初醒,回過神來了。

金忠道:“派去請太子的人還走一會兒,現在估計還沒見着太子,漢王稍安勿躁。”

漢王的聲音道:“太子不在東宮?”

金忠回頭與郭資面面相覷,情知太子當然不在東宮。太子天還沒怎麼亮,就在文華殿了;等漢王剛進宮不久,太子就乘車去了東華門傳聖旨調兵。

金忠道:“應該在文華殿罷?派去的人一問便知。”

漢王的聲音隔着奉先殿門喊道:“你們這幫人,處心積慮害我!”

金忠不想吭聲了。現在只等太子來,局面才能繼續下去。

此時此刻,金忠才暗自佩服太子妃張氏,覺得太子這個元配也是當然了得。

當時恐怕不止一個人覺得只要漢王進了宮,因爲毫無防備,肯定會在文樓被迷翻。若非張氏提出設計第二道圍|捕的方略,剛纔突然出現小宦官的意外,就極可能讓今天的佈局毀於一旦!

不過現在可以放心了。金忠敢肯定,漢王再也沒有任何折騰的餘地了。

若非想到聖上駕崩感到傷心,金忠就會露出笑容來……這漢王現在是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奉先殿外面全是太子的人,太子拿着聖旨、有着長兄和太子的名分,他漢王有啥道理可講?就算他有道理,也無處說去!

第四百八十三章 奇恥大辱第四百八十七章 絕境第五百九十六章 即皇帝位第三十八章 戰場新人第四百五十八章 論講道理第六百三十章 情與義第七百六十一章 小池塘第八百四十三章 絕望第三十五章 何事輕何事重第八百八十九章 檣櫓灰飛煙滅第六百四十二章 奴兒干第三百二十三章 彈弓擊兔第五百四十七章 忐忑第八百七十八章 新茶第三百七十三章 不守規矩第三百九十七章 決戰天府之國(12)第七百二十章 團龍日月圖第二百一十六章 不是敵人第九章 何必太執着第一百六十三章 做個交易第五百章 漢王炮第六十一章 所料不及第三百七十六章 小霧無風第八百三十三章 任性第三十九章 不知幹了甚第六百零四章 憂國憂民第一百四十三章 秋毫無犯第二百七十一章 分利不均第一百七十六章 司禮監第二百八十六章 下雪下雨第五十一章 這是個奸計第八百九十章 命運之晨第一百一十三章 何以惱怒第一百九十一章 哪裡都是家第一百三十六章 侯府第八百五十章 糊塗賬第六百四十四章 去還是不去第三百三十四章 簡單一言第三百四十七章 奸人第二十四章 恭敬不如從命第七十一章 猛獅第四百八十三章 奇恥大辱第四百一十八章 擔當第三百一十九章 相逢何必曾相識第一百九十二章 聯姻第八百章 湖畔的柳枝第八百三十五章 令人尊敬第三百七十三章 不守規矩第一百二十三章 血染的橋(3)第三百零六章 孔雀東南飛第一百五十五章 奸賊第一百七十八章 心高氣傲第三百零一章 胖非罪第一百八十二章 真的沒笑第一百六十一章 周公成王論第七百一十六章 平靜的戰場第八十八章 東昌第八百六十三章 心魔第六百四十八章 哥兒等一等第三百七十三章 不守規矩第五百一十章 稍縱即逝第七十六章 河堤第八百三十四章 樹倒猢猻散第一百二十章 大舅美言第二百章 奢靡第七百五十一章 天不仁第四百三十五章 智者千慮第八百五十七章 山花綻放第九十八章 綠林好漢第五百三十三章 誰主沉浮(6)第五百六十五章 薄禮第六百三十八章 真假輕重第四百六十三章 出發第一百一十九章 睢水第六百一十二章 祭拜者第六百七十四章 狡猾之人第五百六十章 禍水第一百六十五章 終南山捷徑第七章 插翅難飛第一百三十五章 義兄第二百零三章 莫欺少年窮第一百八十四章 憤怒使人出錯第八百九十七章 清晰抉擇第四百八十四章 夜空下的角逐第五百一十章 稍縱即逝第一百六十八章 夢先覺第四百六十三章 出發第八百三十七章 宮闈深秋第七百六十四章 敵之英豪第四十二章 唯快不破第一百一十九章 睢水第八百五十章 糊塗賬第二百三十一章 多情卻被無情惱第四百一十九章 堅壁清野第三百七十三章 不守規矩第三百五十二章 如出一轍第五百四十二章 不肖逆子第四百四十三章 國泰民安第七百五十六章 可以循環的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