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一章 新皇繼位

爆竹聲中一歲除,歡聲笑語閤家聚。

崇禎十六年的年節可以說是崇禎繼位以來老百姓過的最歡暢的一個年節了,因爲內閣首輔張斌親率大軍把肆虐大明將近二十年的反賊全部剿滅了。

天下太平,正是盛世的先兆,大明老百姓都有了盼頭,這心裡能不高興嗎,要說最高興的,當屬京城的老百姓,因爲太子大婚京城突然涌入無數豪門新貴,那傢伙,簡直讓京城一下就步入了盛世。

這些豪門新貴可不得了,一個個都有錢的嚇人,出手也相當的闊綽,不說那酒樓茶肆的生意有多火爆,就連那大街上吹糖人的捏麪人的都發大財了,因爲人家小孩一擡手,那就是買買買,只要你能做出來就沒有賣不出去的。

正是過年那天,錦衣衛還在京城各處貼出一個有史以來最爲荒誕、怪異,或者說是喜慶的告示:太子大婚,普天同慶,正月初一,京城凡是開門的店鋪,賞紅包一個,紋銀十兩,大街上凡是擺攤的,不管你賣東西還是賣藝,賞紅包一個,紋銀五兩。

這是開玩笑的嗎,如果真的這麼賞,估計最少得上百萬兩銀子!

這當然不是開玩笑的,因爲告示上面有內閣、六部和都察院的大印,那紅紅的印章都快把告示給印滿了,這些衙門,隨便哪個都不會和大家開玩笑啊!

這一下,正月初一的京城便出現了一幅奇景,天一亮,原本應該冷冷清清的街道竟然到處都是擺攤的,京城老百姓只要是有空的,缺錢的,幾乎都跑街上擺攤來了,沒東西賣沒關係啊,可以賣藝啊。

這京城可沒什麼農戶,除了有錢的士紳和富人,基本上都是匠戶、軍戶、樂戶、商戶等底層老百姓,商戶就是做買賣的自不必說,樂戶那也是吹拉彈唱無所不能,軍戶的話舞刀弄槍打拳那也算賣藝啊,匠戶更絕,他們乾脆把自己的活計擺大街上幹,也算是展示一技之長了。

朝廷更絕,辰時整,京城各處錦衣衛衛所和千戶所便涌出一個個喜慶的隊伍,舞獅的、舞龍的、敲鑼打鼓的,熱鬧非凡,最重要的,這些隊伍裡都有拉銀子的平板車,那紅布包裹的銀子堆的老高,一路從街上過,看見擺攤的就發,看見開門的店鋪就送,一點都不含糊!

這傢伙,張斌莫不是瘋了吧,這事肯定是他整出來的,他爲什麼行如此“奇葩”之舉呢?

他當然沒瘋,他之所以這麼做一是爲造勢,爲朱慈烺繼位登基造勢,二是爲形成氛圍,潛移默化,讓大明形成一種商業氛圍。

這造勢自不必說,如此奇葩之舉,千古未有,不但會在京城造成轟動,還會在整個大明廣爲流傳,這太子殿下或者說即將將來的皇帝陛下,好人啊,對老百姓那是真的好,自己結個婚竟然拿出上百萬兩跟京城老百姓同慶,這樣的太子如果繼位登基,大家更有盼頭了。

至於這商業氛圍,當然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形成的,不過這擺地攤的確是製造商業氛圍的最佳方式,前世他就聽說一個傳聞,某棒國人步入社會的第一步就是去擺地攤,不管什麼身份,結果某棒國神奇的崛起了!

接下來半個月時間裡,張斌暗自鼓勵自己的親友上街遊玩,以消費刺激民衆,讓他們有利可圖,這下京城擺地攤真形成了一種常態,不但是正月初一到十五,十五過後,京城地攤依舊多如牛毛,原因很簡單,因爲能賺到錢啊,半個月就能賺來以前半年甚至一年都賺不來的錢,誰不去擺,那就是傻子啊!

京城正月擺地攤後面甚至形成了一股風潮,一到過年,京城附近,甚至是大明各地很多商販,很多有錢人都拼命往京城擠,賣東西的,買東西的越來越多,京城附近的各類作坊也越來越多,整個順天府一片繁華,富庶程度甚至超過了江南和福廣。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這年過完了,緊接着就是太子登基了,不過,登基大殿和比結婚大典要繁瑣多了,而且,前來慶賀的人要趕過來,也比結婚大典要麻煩的多,因爲張斌邀請的是各國使節團,不管是不是大明的藩屬,只要他知道的,都邀請到了!

這些人要趕過來那可不是幾天時間的事,所以,張斌將登基大殿定在了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至於爲什麼,除了張斌,沒人明白。

因爲,歷史上,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李自成攻陷京城,崇禎自縊身亡,大明亡國!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太子朱慈烺繼位登基,預示着歷史已經徹底被改寫,大明必將長盛不衰。

爲此,張斌力排衆議,將新帝的年號定爲永興,他希望,大明能永遠興盛!

崇禎十七年,大明將告別所有苦難,永興元年,大明將開啓一個新的盛世。

當然,這盛世不是你說開啓它就會開啓,也不是你想開啓就能開啓,有很多人並不希望大明興盛,甚至還有很多人想幹掉大明,所以,張斌向他能通知到的所有國家都發出了邀請,讓他們來見識見識大明的實力。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新皇繼位登基,一開始,張斌按正常流程,將文武百官和各國使節召集到皇極殿前,親自宣讀了崇禎的內禪讓詔書,然後帶頭山呼:“請新皇繼位登基,請新皇繼位登基,請新皇繼位登基!”

在巨大的山呼聲中,朱慈烺身着龍袍,從中和殿緩步而出,走到皇極殿前,登上早已搭好的高臺,掏出繼位詔書就是一頓念,他念完之後,張斌便運氣大喝道:“新皇繼位,改元永興!”

下面的官員馬上配合着齊聲山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連呼九遍,聲音越來越大,越來越大,最後幾乎都是用吼的了,吼的地動山搖,吼的風雲變色,吼得幾乎整個京城的人都聽見了,彷彿在向世人宣告,大明新皇繼位了!

緊接着便是朱慈烺帶領羣臣祭祀歷代先皇,祭祀天地,告訴列祖列宗,告訴上天,他朱慈烺繼位了!

按正常的流程,登基大典到這就結束了,但是,張斌卻加了一項,他讓朱慈烺領着文武羣臣,領着各國使節登上了皇城南面的城牆,緊接着,一萬錦衣衛、兩萬京營精銳、三萬川軍、五萬關寧鐵騎、八萬福廣軍排着整齊的陣列,拉着各式戰車和炮車,依次從西長安街和東長安街走過,口中齊聲高喊:“新皇繼位,大明永興。新皇繼位,大明永興。新皇繼位,大明永興。”

那吼聲驚天動地!

那吼聲直衝天際!

看到如此壯觀的場景,看到如此強大的軍隊,城牆上的各國使節齊齊變色,大明帝國太強大了,千萬不敢招惹!

第三十章 留着磨洋工第三〇九章 征服南洋第十五章 畢自嚴告狀第五十三章 挺進遼河第四十六章 拉開序幕第六十五章 打撈第四十章 中了建奴的奸計第五十三章 收復河山第二十七章 內閣大學士第一七一章 廢立太子第三十三章 挺進關中第四十八章 再唱一出第二三四章 比比誰更狂第五十四章 有奸細第十一章 強盜邏輯(上)第三〇七章 永興改制第八十五章 毛文龍偷人第二八二章 計救國王第三卷 序章 天啓的恩怨情仇第二章 搬遷第四十七章 激戰開始第一七〇章 天意第三十三章 義診第二三〇章 被大明佔領只是時間問題第八十章 坐山觀虎鬥第二五六章 這是個好機會第二十六章 松浦氏慫了第八十一章 東林無能第一八二章 急流勇退第二十章 年不好過第六十章 遠征巴達維亞第二八八章 西班牙的曙光第八章 明荷貿易爭端(下)第三十章 難道她對我有意思?第四十三章 規劃第三十九章 孫元化來投第二十一章 京城內鬼(上)第二十一章 招撫鄭芝龍第十七章 練字第三十一章 畢自嚴入獄第十六章 暖牀丫鬟第六十五章 打撈第五十五章 暗夜偷襲第三十一章 畢自嚴入獄第六十一章 堅船利炮第二十章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第三一一章 平安南第七十章 忽悠第六章 李自成跑了第八卷 第十三章 又一記響亮的耳光第一五三章 翻臉就翻臉第四十章 金州告急第三〇二章 思慮周祥第二十七章 商鋪第三十八章 鹹菜第一〇五章 炮火轟鳴建奴驚第五章 澳門總督嚇壞了第三十一章 帶你們回大明(上)第三十五章 三妻四妾第二十七章 內閣大學士第四十二章 覆命第四十二章 入幕之賓第二四五章 有時候天災也可以利用第二八七章 封地和聯姻第一章 密議第七十章 小鬼子被坑慘了第一一四章 上當了上當了第八十九章 兩督師見面第三十四章 抄家第四十六章 幫忙第八十二章 全部拉進東盛堂第一九七章 真抄出七千多萬兩第九十七章 首輔落誰家第十二章 誰人能評說第一章 瘋狂的閣部第二四三章 向北延伸的鐵路第五十七章 錯綜複雜第十九章 一堆好苗子第二十二章 詹事府第二一〇章 亂滅第七十四章 完了第三十七章 都察院易主第二十二章 鴛鴦陣之威第四十九章 恐怖大陣第十四章 不歸路第十三章 囂張無比第十一章 強盜邏輯(上)第十一章 巧立名目三成稅賦第二十章 巧周旋第二章 教毛文龍做人(下)第十二章 瓦崗寨告破第二十二章 體恤民情第一九六章 中興大明從抄家開始第三十七章 天雄軍兇猛第三十五章 自生火銃第五十章 首功第二十四章 親情第四十九章 負傷第二九九章 崛起中的大明第二十章 絕世猛將李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