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五章 要不要枉殺忠良

邵捷春真沒想到他還能活着等到朝廷的援軍,一開始他困守德陽城的時候還是帶有那麼一絲絲希望的,因爲他知道朝廷不會坐視不管,朝廷大軍必定會前來剿賊。

但是,困守幾個月之後,他慢慢就變得絕望了,因爲他知道整個巴蜀有多少流民、饑民和流寇,他也知道張獻忠奪取了蜀王府的財富之後發展起來會有多麼的恐怖,幾個月了,朝廷大軍還沒打進來,那還能打進來嗎?

他真不知道朝廷大軍還能不能剿滅盤踞在巴蜀的賊寇,不過,他也是那種不會輕言放棄的人,不管朝廷大軍能不能打進來,他作爲一省巡撫,不可能在賊寇面前束手就擒,更不可能投降賊寇!

德陽在整個巴蜀都算是比較富裕的地方了,城中老百姓並沒有窮的活不下去,他們對朝廷也沒有城外那些流民和饑民那麼仇恨,城中的富戶有很多,特別是他率萬餘屯衛進駐那會兒,附近的鄉紳都帶着糧食,帶着財物拼命往德陽城逃,所以,城中並不缺糧食,也不缺壯丁,唯一缺的就是衆志成城,抵禦賊寇的信心。

邵捷春雖然中了張獻忠的調虎離山之計,丟了成都,但並不代表他是個酒囊飯袋,他只是一時疏忽,大意失荊州而已,要說能力他還是有的,他也不是那種貪官污吏,他出任巡撫期間爲官清廉、做事嚴謹,對老百姓也相當不錯,在民間還是很有威望的,有他在,這德陽城就等於有了主心骨,有了衆志成城的前提。

他一面積極勸說城中富戶和逃進城的鄉紳捐獻糧草財物,一邊徵召青壯,訓練鄉勇,加固城防,抵禦賊寇進攻,張獻忠一開始的幾波猛攻竟然被他給頂住了,而且,城牆上的守軍並沒有減少,反而增加到了兩萬多人。

張獻忠被邵捷春整的也有點頭疼了,一個德陽城竟然讓他損失了幾萬人馬,而且城中的守軍越打越多,越打越強,再打,他就有點傻帽了,所以,他最後選擇了圍困,城中糧食吃光了,自然就亂了,不用打,人家就會自己出城投降,何必耗費人馬去進攻呢。

他是這麼想的,可惜,他沒熬到城中糧盡,官兵就打過來了。

張斌率大軍抵達德陽城的時候,整個德陽城都沸騰了,尤其是那些鄉紳和富戶,很多都激動的熱淚盈眶,因爲他們知道,落賊寇手裡他們就死定了,這一年多來,他們可謂度日如年,惶惶不可終日,現在好了,朝廷大軍終於來了,他們終於不用再提心吊膽了。

這個時候,邵捷春並沒有多激動,也沒有多興奮,因爲他已經犯了死罪,就算不死賊寇手裡,也要被朝廷抓去處死,他之所以帶着德陽城的鄉紳富戶和老百姓抵禦賊寇,爲的並不是自己,而是大家。

現在大家都得救了,他終於可以放心的去受死了。

朝廷大軍抵達的時候,他便換下了戎裝,換上了官袍,帶領一衆官員和鄉紳代表在德陽城東門外候着,張斌剛打馬來到他們跟前,他便帶頭跪下去拱手作揖道:“罪臣原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四川巡撫邵捷春參見首輔大人,罪臣誤中反賊奸計,丟失成都,以致蜀王遇難,實屬罪該萬死,請首輔大人責罰。”

他這話一出,不但張斌愣住了,所有官員鄉紳代表都愣住了。

這,這巡撫大人好像真的犯了死罪啊!

不過,那些官員和鄉紳代表只是愣了一下,張斌還沒回過神的功夫,便有人帶頭高呼道:“首輔大人,求您寬恕邵大人,不要殺邵大人,邵大人是好人啊!”

這一有人帶頭,整個場面瞬間失控,在場所有德陽城裡的官員、鄉紳、富戶、屯衛、鄉勇,還有看熱鬧的老百姓全部跪到地上大聲疾呼:

“首輔大人,求您饒了邵大人啊!”

“首輔大人,邵大人真是好人啊!”

“首輔大人,求你不要殺邵大人啊!”

......

這場面,不但邵捷春懵住了,張斌也有點懵逼了。

這丟失成都之罪可以寬恕嗎?

這導致蜀王遇難之罪可以寬恕嗎?

此刻,張斌真的很矛盾,按常例來說,一省巡撫把省城都丟了,而且還導致皇室親王被賊寇殺了,那真的是罪該萬死,但是,這個邵捷春他也命人查過了,爲官的確清廉,做事也很嚴謹,而且,能在賊寇環繞,沒有任何援軍的情況下守住德陽城,證明他能力也是相當強的。

再說了,他明知必死還費盡心力帶領所有人在德陽城堅守了這麼久,絕對能算的上是一心爲國爲民的忠良。

這丟失成都之罪倒可以想辦法讓他將功贖罪,只要把成都城打回來,自己在說點好話,這罪要獲得寬恕並不難,問題這導致皇室親王死於賊寇之手,乃是滔天大罪,不可饒恕啊!

這種忠良,這年頭真的不多,難道真要爲了那些以吸食大明老百姓血汗爲生的皇親國戚殺了這麼一位爲國爲民的忠良嗎?

說實話,張斌真不想枉殺這樣的忠良,但是,他也不想壞規矩,沒了規矩,這天下豈不大亂,什麼罪都能寬恕,那不是鼓勵人什麼罪都去犯嗎!

他在腦海裡面急需思索着,這樣的滔天大罪,能饒恕嗎,有先例嗎?

想着想着,他還真想出個不是先例的先例來。

歷史上,楊嗣昌僅憑一腔熱血,瞎指揮,結果導致洛陽和襄陽相繼失陷,福王和襄王相繼死於賊寇之手,崇禎就沒提過要治他的罪,而且,他死了之後崇禎還不準羣臣“詆譭”他!

崇禎,既然你做的出來,我也做得出來,奸臣妄臣你都能寬恕,我就不能寬恕一心爲國爲民的忠良嗎!

想到這裡,張斌直接翻身下馬,疾步上前扶起邵捷春,溫聲寬慰道:“邵大人能率衆抵禦賊寇這麼久,保住德陽城的一方黎民,就算是將功贖罪了,過去的事就不要提了,這四川巡撫也沒有什麼原不原的,現在,你還是四川巡撫。”

邵捷春聞言,不由目瞪口呆,他以爲自己死定了,沒想到首輔大人竟然會這麼說,導致皇室親王死於賊寇之手這種滔天大罪也可以將功贖過嗎?

他是愣住了,周圍的官員和鄉紳卻是激動的高呼起來。

“首輔大人英明!”

“多謝首輔大人!”

第六十六章 臭大街第一二八章 玩騎兵過時了第一章 加徵遼餉第十九章 助紂爲虐第四章 想辦法募捐第一一五章 建奴潰逃第十四章 投其所好第二九二章 稱霸歐陸第十二章 楊鶴論罪第二一〇章 亂滅第九章 戚家軍出山第一八一章 周延儒倒了第八十七章 遼東危局第二一七章 異想天開第一六五章 美人相贈第十九章 相信我大明必將強大無比第二卷 第四十章 風流才子第六十五章 坦誠相見第四十五章 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第六十章 血仍未冷第一三三章 唯有求和第十一章 組織募捐第一六七章 太子吃癟第七十一章 初戰告捷第二十六章 夜探詔獄第五章 驚天大案第五十五章 妙計對奇謀第二十一章 開源節流第四十章 中了建奴的奸計第二三一章 解決土地兼併問題第十八章 太子出巡第五十章 萬人敵第五章 東番特戰營(上)第二五九章 同盟協議第四十一章 佛郎機炮不好做第十章 陷害忠良第一五五章 誰收拾誰第三十二章 保民方能蕩寇第一一四章 上當了上當了第二十四章 親情第七十二章 無恥者自毀長城第一三四章 要麼投降要麼死第一四九章 激戰第十八章 太子出巡第三十二章 做回惡人又何妨第三十四章 陣營第二十二章 王徵進京第二七八章 大明帝國不好惹第二九三章 大明帝國的援軍第十四章 王承恩回京第六十二章 投降第一一八章 蒙元叛離第七十章 忽悠第二十九章 醫藥產業化第二八四章 無奈的國王第二十三章 戚家軍史話第一六八章 推倒皇后第五十三章 貪官污吏一掃而光第四章 造反就是要當皇帝第七十八章 黨爭禍國第二四七章 好日子與窮親戚第二十六章 夜探詔獄第三十七章 都察院易主第九章 戚家軍出山第四十三章 欣欣向榮第七十三章 勇者的選擇血戰到底第二十六章 崇禎教子第十八章 息事寧人第五十二章 崇禎下注第二十九章 羅汝才扛不住了第十三章 至交第十六章 戚家軍威武(下)第一三一章 斷建奴根基第一八二章 急流勇退第十六章 崇禎的懷疑第十六章 張斌再出山第十三章 進京勤王第二一五章 要不要枉殺忠良第十八章 張斌自辨第三章 一步登天第一四〇章 建奴內亂第一六九章 父子反目第五十五章 箭矢百萬第四十三章 見面禮第四十五章 積木第二二五章 東瀛被打到集體自閉第三十四章 大捷第六十六章 屬國琉球被欺負了第三十四章 我們什麼都沒幹第二十六章 東盛堂第四十五章 嶽託示警第三〇二章 思慮周祥第十八章 息事寧人第四十七章 意外之喜第五十章 率軍衝陣第四十三章 規劃第十八章 怨氣沖天第四十七章 意外之喜第五十九章 寧遠祖家第四十三章 欣欣向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