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英國公

明朝的公爵世家,哪家最強?

有很多人可能會想到大明開國六公爵。

韓國公李善長;

魏國公徐達;

曹國公李文忠;

宋國公馮勝;

衛國公鄧愈;

鄭國公常茂(常遇春之子)。

又或是後面加封幾位名將。

信國公湯和;

潁國公傅友德;

涼國公藍玉。

其實,都不是,這些公爵,到了洪武末年真正留下來的,而且後代不草包的也就魏國公徐達家族。

不過,緊接着,山河易變,燕王朱棣登基,這位朱老四等於又把江山打了一遍,自己的班底當然也是開國功臣般的待遇,況且朱老四厚待功臣,遠甚於他老爹朱重八,所以,靖難諸公也就是永樂諸公在有明一朝的地位遠勝洪武諸公。

永樂初興,始封四公。

淇國公邱福;

成國公朱能;

榮國公張玉;

涇國公陳亨。

其中張玉和陳亨都是戰死後追封的,當時,最顯貴的當屬邱福和朱能。

但是,世事難料,不久邱福兵敗,身死名敗,朱能則病逝於徵途。

恰在此時,榮國公張玉的兒子張輔橫空出世,平安南,徵漠北,一舉成爲永樂朝第一名將。

明成祖朱棣甚喜,加封張輔爲英國公,自此英國公世家成爲大明最有權勢的勳貴,傳九世,直到明亡,末代英國公張世澤被李自成軍所殺。

其實,英國公家族之所以能歷經九代,傳承兩百多年,經久不衰,並不單隻靠張輔的蓋世軍功,更爲重要的原因是他們不居功跋扈,對皇室忠心耿耿,而且從不干預朝政。

這一代的英國公張維賢也一樣,任你東林黨、閹黨爭權奪利,斗的死去活來,皇上不發話,他從來不干預,只是老老實實的管着京營和五城兵馬司,默默的守護着京城的安全。

不過,要是昔日張輔屬下將領的後人有事相求,英國公府也不會袖手旁觀,只要你客客氣氣的去孝敬一下,他們就會出手幫忙。

當然,這個幫忙併不像魏忠賢那種,什麼垃圾人渣都往上推,英國公府不會干預朝廷的正常運作,你要想上位,必須憑真本事,英國公府只保證你能獲取公平競爭的機會。

像張斌,上兩次都是求的英國公府。

第一次,孝敬五百兩,英國公府給他打了招呼,科舉考試中,就沒有人敢莫名其妙的把他刷下來。

第二次,也是孝敬五百兩,英國公府又打了招呼,吏部很快便給他安排了一個縣令的缺,要不然,他不知道要等多久才能排的上號。

像孫傳庭也是,不知道他孝敬了什麼,反正,從金榜題名,到出任縣令,到升任吏部主事,吏部郎中,一路都很順利,沒人搞他的鬼。

這次,張斌從吏部出來之後,又來到了大時雍坊的英國公府,親自跑到門房,遞上了名刺,並上了一千兩銀子。

這意思就是準備來拜訪英國公,有事相求。

其實,這就是個流程,英國公一般不會出面接見他,只會派個管事來問他,有什麼事相求,如果不違背原則,英國公府就會派人去打招呼。

前兩次,名刺和銀子遞上去之後,英國公府都是派了個管事來問他,有何事相求。

他跟那管事一說,然後,金榜題名,出任縣令都很順利。

這一次,他以爲還是個管事來問話,然後他回去等消息就行了。

卻不曾想,管事是出來一個,卻沒有問他任何問題,而是直接道:“張大人,國公爺正好有空,他老人家讓你進去見一下。”

這個見一下,可不能簡單的理解爲見一下,他也當過老闆,自然知道,老闆一般不會找下面人談話,如果找人談話,肯定有原因的。

要麼是有人告你狀了,他要好好教育你一下。

要麼就是他覺得你是可造之才,準備提拔一下。

有人告狀,自然不可能,他還沒什麼事值得人告到英國公這裡來,張斌猜,很可能是想英國公想提拔他一下。

難怪孫傳庭說自己前途不可限量,看樣子,英國公應該是關注到自己了。

張斌心裡這個激動啊,英國公地位之超然,他是知道的,雖然他不干預朝政,但是,他的話還是很有份量的,只要自己有本事,不怕出不了頭。

他懷着激動的心情,跟在那管事後面走了大約兩刻鐘,終於來到一個大堂前。

那管事並沒有進去,而是朝他做了個請的手勢。

看樣子,英國公就在裡面了,張斌整理了一下衣服,恭敬的走了進去。

只見正對大門,一個六十來歲的老者,威嚴的坐在太師椅上,正仔細打量他呢。

他連忙上前,跪到地上朗聲道:“晚輩張斌,拜見國公爺。”

英國公點了點頭,慈祥的道:“起來吧,坐,不要客氣。”

張斌聞言,緩緩從地上爬起來,恭敬的坐在一旁的椅子上。

英國公仔細打量了他一會兒,這纔開口讚賞道:“恩,果然一表人才,你是張繼勝的後人?”

張斌連忙點頭道:“回國公爺,正是。”

英國公感嘆道:“唉,先祖手下的將領有出息的後人越來越少了,小夥子,你很不錯。”

張斌連忙謙虛道:“不敢當國公爺如此誇獎。”

英國公點了點頭,滿意的道:“說吧,什麼事?”

張斌吸了口氣,鼓起勇氣道:“回國公爺,屬下想進兵部或者都察院。”

英國公聞言,眉頭一皺,嘆息道:“唉,都察院是不用想了,他們爭的很厲害,都快動刀子了,兵部只是稍微好一點,但也很激烈,本公的話不一定管用啊,你要是想謀個州府同知或者通判之類的,倒是不難。”

張斌心裡咯噔一下,麻煩了,英國公都沒把握,這兵部怕都很難進去了,但是,不進去的話,三年後又怎麼爭巡撫,資歷不夠,吹破天都沒用啊!

想到這裡,他一咬牙,堅定的道:“還請國公爺成全。”

英國公聞言,想了想,突然問道:“今圍攻賊寇,如賊氣方盛,我少賊衆,或所圍之處散闊,而我兵分守不足,當如何?”

這是考校兵法,還是最簡單的考校,張斌知道,這就是《紀效新書》卷八中的一段,英國公是想看看他有沒有熟讀兵書,他連忙回道:“若我兵分守不足,必缺生路一面,分兵於去圍十里之外必遁之路伏之。”

英國公點頭讚賞道:“好,本公拉下這張老臉去試試。”

說罷,他端起茶几上的茶杯,吹了一口,然後又放了回去。

這是端茶送客之意,張斌連忙站起來,拱手躬身道:“多謝國公爺恩典,晚輩告退。”

第六十二章 暗夜第二〇三章 左將軍你有病啊第三十一章 銀票第二四七章 好日子與窮親戚第十四章 投其所好第四十一章 佛郎機炮不好做第八卷 第四十二章 給他們一點教訓第十七章 吃了個癟第五十七章 捷報頻傳第三十五章 好狗不擋道第九十一章 海州城將陷第二章 搬遷第一二七章 火炮不是這麼玩的第六十九章 建奴之禍第二十七章 內閣大學士第七十章 定計第八十二章 要翻身了第四十五章 蒸汽動力第六十七章 空悲切第二九九章 崛起中的大明第四十七章 意外之喜第五十一章 養傷第六十三章 滿江紅第四十四章 輕型鐵甲戰艦第七十六章 經撫不和內鬥起第一九二章 一面之詞第六十七章 奉旨驅倭寇第二十五章 崇禎暴怒第十章 親人聚第七十一章 髒銀第一一六章 離間之計第二十八章 賜名成功第三十五章 好狗不擋道第二四七章 好日子與窮親戚第六十二章 意難平第八十章 閹黨無恥第一七三章 崇禎無德第四章 與皇太極博弈第七十一章 宮廷三大案的疑雲第二三七章 來一場大遷移第二九三章 大明帝國的援軍第一五七章 崇禎的手段第十三章 進京勤王第五十章 火車第三十八章 鹹菜第一二四章 齊聚鞍山之地第十章 陷害忠良第四十三章 見面禮第一七四章 造勢第三十七章 都察院易主第一七二章 惟有德者居之第二二三章 永樂勳貴第二二五章 東瀛被打到集體自閉第一九二章 一面之詞第二十五章 霸臨平戶藩第十二章 曹化淳第一九三章 復社尋死第十九章 助紂爲虐第六十章 遠征巴達維亞第七十四章 將紅毛番給朕滅了第十七章 練字第二五一章 裁軍勢在必行第一〇五章 炮火轟鳴建奴驚第九章 建奴又來了第三十一章 銀票第四十七章 意外之喜第五十章 栽贓陷害第五十三章 以逸待勞第三〇四章 內閣主政第一一一章 張斌的高招(祝大家女神節快樂)第九十一章 海州城將陷第二十一章 買官賣官第三十九章 募捐第十五章 糜爛第一二六章 炮彈的滋味第一七〇章 天意第五十九章 皇太極的連環計第三十一章 畢自嚴入獄第五章 澳門總督嚇壞了第七章 你行你上啊第二七〇章 總督的幸與不幸第三〇三章 幾億兩的生意第一六六章 終於熬到頭了第一三三章 唯有求和第三十八章 雄關破第一章 招張斌回京第四十三章 梳櫳之資第一一六章 離間之計第一八八章 太子問計第八十二章 要翻身了第四十六章 幫忙第四十五章 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第二六七章 租借鎮遠巡洋艦第十一章 無法無天第一章 一夢四百年第二十九章 權欲熏天第二十二章 王徵進京第二三〇章 被大明佔領只是時間問題第四十八章 再唱一出第十七章 納捐助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