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經撫不和內鬥起

袁應泰因爲婦人之仁丟失了遼陽,緊接着,努爾哈赤揮軍一路南下,佔領了遼河以東所有區域,遼東形勢至此已然糜爛不堪。

這時候,大明朝廷又緊急將遼海道兵備副使薛國用緊急提拔爲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遼東,代經略之職。

這薛國用倒是熟悉遼東,熟悉兵事,他收拾遼東殘兵,整肅軍紀,慢慢又穩住了遼東的形勢,朝堂官員一見這人可用,很快便將其提拔爲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經略遼東,並擢寧前道右參議王化貞爲都察院右僉都御史巡撫廣寧協助他處理遼東軍務。

如果薛國用能一直幹下去,或許,遼東還能止住頹勢,大明還能以遼河爲界,與建奴分庭抗禮,可惜,這薛國用很快便因操勞過度病倒了,而且病的相當嚴重,已然不能理事,所有軍務都只能交給廣寧巡撫王化貞處理。

這王化貞做人倒是頗爲圓滑,他是萬曆四十一年進士,而那年的主考官正是當朝內閣首輔葉向高,所以,他便尊葉向高爲座師,頗得葉向高的照顧。

但是,他卻不像他名字那麼忠貞,明裡,他是東林大佬葉向高的弟子,應該算是東林黨人,但是,暗裡他卻倒向了閹黨兵部尚書張鳴鶴,而且還和魏忠賢的乾兒子徐大化打的火熱,從而博取魏公公的歡心。

他這會兒是在東林黨和閹黨之間左右逢源,所以,遼東之事皆由他一個人說了算,他想怎麼樣就怎麼樣。

可惜,他是那種典型的眼高手低,紙上談兵型統帥,着實令人放心不下,所以,內閣大學士劉一燝向天啓建議重新啓用熊廷弼經略遼東。

這個時候的天啓剛剛繼位,倒還沒悶頭去做他的木匠活,偶爾他還是跑出來聽聽朝臣建議的,對於劉一燝重新啓用熊廷弼的建議他深以爲然,於是熊廷弼又重新踏上了經略遼東的道路,天啓爲了給他表示對他的重視甚至還給他配了五千京營屯衛,以壯聲威。

可惜,這個時候朝堂只是已經不是天啓說了算了,而是東林黨和閹黨說了算。

王化貞是在東林黨和閹黨之間左右逢源,頗爲驕縱,他認爲自己就能把建奴擊敗,對熊廷弼的到來他是頗爲反感的,所以,他暗地裡疏通了一下,請閹黨對熊廷弼的任命做了手腳。

而熊廷弼卻僅僅和東林黨搞好了關係,跟閹黨,那簡直是死對頭,閹黨認爲,能搞他一下,自然要搞他一下,這會兒天啓已經下旨了,熊廷弼已經是遼東經略了,這個不好做手腳,做了手腳天啓肯定會知道,怎辦呢?

這個自然難不倒內鬥內行的閹黨,既然經略改不了了,那就給他加點東西唄,於是乎到了熊廷弼手裡的任命變成了駐守山海關,經略遼東軍務。

這任命就有點奇葩了,又駐守山海關,又經略遼東軍務,怎麼經略,這意思就是讓他待在山海關遙控指揮?

熊廷弼還沒感覺出這裡面的彎彎道道來,他率領五千京營屯衛往山海關一紮,便開始遙控指揮了。

王化貞就是不想讓他指手畫腳才請人出手把他釘山海關呢,熊廷弼能遙控的了他嗎?

這個自然是不可能的,他壓根不聽熊廷弼的,熊廷弼的命令,他就當是個屁!

熊廷弼主守,想先穩住形勢,他卻主攻,急於建立功勳。

熊廷弼的建議是屯兵廣寧,利用山川地利之勢牽制敵人兵力,然後組織兵力從山東登萊出發,利用水師的優勢在金州衛附近建立駐地,讓建奴首尾不能兼顧。

王化貞卻偏偏跟他唱反調,建議把所有兵力分散在遼河西岸六個堡壘裡,先將建奴阻隔在遼河以東,再集結兵力,一舉拿下海州,進逼遼陽。

熊廷弼一看這樣不行啊,你本來兵力就不多,還分散在遼河沿線六個堡壘裡,遼河又不是什麼天塹,建奴完全可以找個地方搭浮橋過河然後圍住你堡壘一個個收拾,這樣豈不是完了。

他讓王化貞不要這麼搞,王化貞卻執意不聽,依然我行我素,熊廷弼那也是個暴脾氣,你不聽我的,我就上奏皇上。

天啓收到奏摺,感覺熊廷弼說的很有道理,就把王化貞的建議給否了。

王化貞因爲自己的建議被否,對熊廷弼越發不滿了,隨後,朝廷調撥的援軍逐漸抵達,王化貞又擅作主張定名爲平遼軍,意思就是要平定遼東。

熊廷弼卻認爲這樣不妥,因爲遼東老百姓並未叛亂,你起個平遼,會讓他們心生不滿,他建議將軍隊改爲平東或者徵東軍。

結果,天啓又採納了熊廷弼的建議,將平遼軍改成了徵東軍。

wωω ☢тTk Λn ☢C○ 這下,王化貞直接怒了,他一開始還只是不聽熊廷弼的命令,經此一事,他直接走上了跟熊廷弼對抗的道路。

按道理來說王化貞身爲巡撫卻硬跟頂頭上司經略熊廷弼頂牛,原本就不對,按律是要撤職查辦的,但是他卻仗着朝中有人,肆無忌憚,這種行爲自然不值得提倡。

這時候,朝中的東林對其已經頗有微詞,而朝中的閹黨卻一如既往的支持他,王化貞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他逐漸背離了自己的座師葉向高,慢慢投入了閹黨的懷抱。

熊廷弼這個時候也相當的惱火,自己一個遼東經略,命令竟然出不了山海關,這還怎麼經略?

王化貞不聽他的,兵部又不給他指揮各路援軍的權力,怎麼辦呢?

他也沒有什麼辦法,只能一個勁的向朝廷上奏,希望朝中的東林能給他支持,收拾這個王化貞,派個新巡撫過來。

王化貞收到消息,怒不可遏,你還想收拾老子,那好,老子先收拾你!

他一封密信發到京城,魏忠賢的乾兒子徐大化立馬出手了,一封奏摺遞上去,彈劾熊廷弼欺君罔上,嫉賢妒能,打壓異己!

這一下,朝野上下都知道遼東經略和巡撫不和了。

東林黨是堅定的站在熊廷弼這邊,認爲他才能出衆,定能扭轉遼東局勢,堅決不肯擼掉熊廷弼。

閹黨卻篤信王化貞,認爲王化貞能力比熊廷弼強,應該擼掉熊廷弼,讓王化貞經略遼東。

於是乎,遼東還沒開戰,大明朝廷卻開戰了,因爲熊廷弼和王化貞兩人的去留問題,東林黨和閹黨再次斗的不可開膠!

第六十五章 重回澎湖第二八一章 小克倫威爾公爵第一七五章 革故鼎新第三十八章 控制輿論第四十八章 主考官之爭第五十一章 試製第七十三章 勇者的選擇血戰到底第七章 裝病拖延第十一章 巧立名目三成稅賦第二十九章 醫藥產業化第三十章 遼東在行動第十四章 公堂演戲第十六章 沒事找事第六十五章 打撈第十八章 東番九衛再擴招第三章 農民軍來了第二十六章 反賊爲什麼要造反第一四二章 氣數已盡第二十章 恐怖的土地兼併第十一章 落荒而逃第二〇七章 內應第三十七章 各自佈局第七十二章 東瀛割地賠款第一一四章 上當了上當了第十一章 巧立名目三成稅賦第十五章 糜爛第二十五章 蘄州李氏第二三五章 國公力壓親王第二十二章 來點小伎倆第五十九章 皇太極的連環計第七卷 第四十七章 張斌復出第二六六章 誘人的果實第三一二章 戰東籲第四十章 金州告急第一九四章 隻手遮天第一九四章 隻手遮天第六十章 猜忌第七十三章 勇者的選擇血戰到底第六卷 第三十四章 秦軍第三章 出使第八章 討價還價第四十章 金州告急第一四八章 埋伏第六十九章 激將薩摩藩使第一〇五章 炮火轟鳴建奴驚第二九六章 英荷終低頭第六章 這傢伙吹牛第九十二章 災情蔓延第二四二章 這年頭生活不容易第二十六章 松浦氏慫了第二七八章 大明帝國不好惹第五十二章 驚天大捷第九十四章 用卿恨晚第五章 兩邊都惹不起第十二章 楊鶴論罪第二〇一章 明朝也有軍閥第三十五章 敗逃第六十九章 激將薩摩藩使第六章 李自成跑了第二一八章 天下太平第二十七章 佈下棋子第一九九章 復社銷聲匿跡第七十九章 崇禎上鉤第一九九章 復社銷聲匿跡第一九七章 真抄出七千多萬兩第六十一章 陰死你們第八十七章 東番兵事(下)第四十三章 撤職查辦第四十三章 撤職查辦第一一九章 這次大明要報復第四十二章 擢調王徵第五十九章 望風而逃第十八章 策對崇禎第十八章 太子出巡第十一章 置府邸第二十九章 權欲熏天第二三三章 安撫永樂勳貴第四十五章 嶽託示警第四十四章 撿到寶了第三十五章 敗逃第五十章 萬人敵第一章 招張斌回京第一章 加徵遼餉第二十四章 鴻門宴(上)第五十一章 拼命第一四四章 猝然長逝第三十五章 好狗不擋道第七章 裝病拖延第二十一章 戚家刀第四十三章 撤職查辦第三十四章 陣營第一二八章 玩騎兵過時了第三〇七章 永興改制第五十七章 錯綜複雜第六十章 猜忌第二四六章 有錢人的生活第十八章 東番九衛再擴招第一九〇章 再探詔獄第一七九章 跟崇禎硬剛第二十一章 戚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