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王徵進京

這次納捐助餉很成功,五大商幫積極響應朝廷號召,踊躍捐獻銀兩,最終募集的軍費比張斌的預算還要高出一百多萬兩。

這銀子有了自然就可以開始招兵買馬了,不過,這事並不需要張斌去管,因爲所謂的新兵其實就是東番九衛的戰兵,他們都已經在東番集結好了,只要運過來就行了。

而且張斌還請崇禎從遼東調來了曹文詔和曹變蛟叔侄,讓他們出任福廣總兵和副總兵,負責“招募”和“操練”新軍,甚至,連帶參將張斌都給他們準備好了,就是李定國和劉文秀他們八個。

第二天,曹文詔和曹變蛟叔侄也來到了月港,張斌假假意思跟他們交待了一下招募和操練新軍的事情,這次福廣之行貌似就圓滿結束了,接下來張斌就可以帶着太子朱慈烺回京去等新兵招募和操練完畢,然後再調集大軍圍剿反賊了。

當然,他也可以選擇留在福廣親自主持新兵招募和操練的事宜,但是,這太子陛下貌似就沒必要留下來了。

不過他並沒有帶着太子回京,也沒有讓太子單獨回京,因爲他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處理,他的意思是處理完這件事再帶太子一起回京。

朱慈烺自然沒有意見,於是,張斌便帶着他趕往福州,去拜訪一位能臣。

這位能臣就是王徵,其實王徵之能並不在治理地方又或者領兵打仗上面,他的特長是機械設計和製造。

這機械設計和製造對朱慈烺又是個陌生的東西,張斌給他看了王徵編著的《新制諸器圖說》和《遠西奇器圖說》之後,他才明白,原來,這世界上還有這麼複雜的東西,也就是張斌所說的機械。

而張斌所謂的重要事情就是去找王徵幫忙設計一種四輪戰車,因爲反賊最大特點就是馬多,能跑,按官兵馬三步七的配置,肯定是追不上反賊主力的,爲此,張斌想到了戰車。

當然,這種戰車指的並不是武鋼車那樣的重型戰車,而是木製結構的輕型戰車,一輛木製結構的輕型四輪戰車,讓戰馬拉着,坐三四個人是不成問題的,甚至還能將所有糧草輜重全部放車上,這樣,朝廷大軍的移動速度就快了,追擊賊寇主力就變爲可能。

張斌其實自己隨手畫畫也能設計出這樣一種戰車,但是,他卻假裝不會,硬是要去找王徵這個能臣幫忙,其實,他帶朱慈烺去找王徵並不是爲了這木製戰車,而是爲了火車。

王徵是一個被閹黨餘孽忽略了的張斌黨羽,因爲他基本不管事,職位也不是很高,而且很少出現在外人面前,所以,他被忽略了實數正常。

這會兒他就是個左參議,從四品的地方官員,隸屬福建承宣布政使司,這參議跟從三品的參政差不多,如果左右布政使不給他們安排什麼具體的事,他們就是閒人,什麼事都沒得乾的閒人。

王徵就是這麼個閒人,什麼事都沒有,貌似一天就閒在那裡,其實,他忙的很,一天到晚都在忙,忙着設計製造火車,忙着設計製造戰艦,他就是張斌手底下的總工程師,不過,這會兒還沒工程師這麼一說,技術方面的事情好像也跟朝廷沒多大關係,所以他顯得很閒。

現在,張斌不打算讓他閒下去了,因爲接下來剿滅反賊的計劃中需要他出大力,張斌正是想讓朱慈烺藉此機會認識他,並看一些東西,然後回去順勢跟崇禎提及火車的事。

王徵這會兒就在福州府,“研製”火車,測試候官到閩縣的鐵路,貌似是準備修築從福廣到江浙的鐵路,其實不是,張斌並沒有打算讓他先修這段,而是想讓他去其他地方修,之所以修建候官到閩縣這一小段實驗線路,也是爲了給人看看。

東番的鐵路張斌是不大可能讓人去看的,因爲大員的鐵路連着他的大型軍工廠高雄,如果高雄那些軍工廠被人看到了,那他可就麻煩大了,你這是想造反還是怎麼滴,這麼瘋狂的製造戰艦和武器!

所以,張斌讓王徵在福州府修建了這一小段實驗鐵路,讓火車這個新鮮事物真正展現在世人面前。

太子殿下和太子太師張斌駕臨福州府,一衆福建官員和福州官員自然是傾巢而出前來迎接,當天上午,福州城南門外的港口可謂熱鬧非凡,福州城裡的上百官員列隊在碼頭上等候,聞訊趕來的數萬老百姓圍在港口兩邊,一隊隊屯衛舉着錦旗排得到處都是,場面壯觀以極。

朱慈烺還是第一次面對這場面,心裡不免有點緊張,他一下船就忍不住扯住了張斌的衣袖,張斌倒是淡定的很,他看着一衆福建和福州府的官員,心中甚至還有些失落,物是人非,當初福建的主要官員幾乎都是他的親信,這會兒上百官員中他認識的卻沒有幾個,大明這流官制還真是有點操蛋啊。

還好,這幫人並沒有把福建治理的一塌糊塗,他們守成還守的不錯,要不然,他非收拾這幫傢伙不可。

一衆官員在朱慈烺和張斌面前可謂戰戰兢兢,這兩位可不得了,一個是未來的皇上,九五之尊,一個是對福廣印象深遠的前任總督大人,餘威猶存。

一陣隆重的歡迎儀式過後,張斌竟然沒有帶着太子進入福州城,反而讓錦衣衛開路,打馬直奔候官而去,甚至他都沒有讓一個福建官員陪同。

他們都知道,張斌留下的親信王徵正在那裡研製什麼火車,至於研製的怎麼樣他們卻不得而知,因爲王徵並沒有請他們去參觀過,他們也不好意思過去看,只是聽說王徵命人在那邊蓋了個很大的房子,又在地上鋪了兩根很長很長的方鐵棍。

這東西原本就不是做給他們看的,王徵自然不會請他們過去,其實他壓根就不需要研製,他只需要把東番運過來的火車零件組裝在一起,然後再鋪設一圈二十多里長的橢圓形跪道即可,該測試的他都在東番測試過了,這火車絕對沒有任何問題。

朱慈烺看到組裝車間中的龐然大物時再次震撼的目瞪口呆,這東西,到底是什麼?

張斌貌似也是很驚奇的樣子,他甚至都“忘了”此行的目的了,簡單的見禮過後,他便裝作驚奇道:“王大人,這是什麼東西?“

王徵配合着介紹道:“這是火車,跟馬車差不多,都是用來拉人拉物的,不過,這個火車並不需要馬匹拉動,他自己就能跑,而且跑得飛快。”

還有這種事,朱慈烺愈發驚奇了,張斌也是難以置信的問道:“真的嗎,真有這麼厲害嗎?”

王徵乾脆提議道:“張大人要不坐上去試試?”

朱慈烺立馬露出一副躍躍欲試的表情,張斌卻是有些擔憂道:“這東西安全嗎?”

王徵拍着胸脯保證道:“大人請放心,這東西差不多都是鋼鐵結構,就算炮彈都打不穿,自然安全無比。”

他這明顯是偷換概念,這火車又不是盾牌,炮彈都打不穿有什麼意義,這火車是用來跑的,會不會翻車,會不會失控纔是關鍵。

朱慈烺自然想不到這些,他興致勃勃的在張斌和王徵的陪同下登上了中間的栽人車廂,然後又點了一百錦衣衛上來陪同,就這麼傻乎乎的讓王徵開動火車,出發了!

真是無知者無畏啊,他要知道火車也可能會翻車,會脫軌,估計就不敢坐這“剛研發”出來的樣品了,現在他什麼都不知道,還真當火車安全的很呢。

當然,張斌和王徵都非常清楚,這火車已經是很成熟的產品了,只要不開太快,根本就不會翻車,也不會脫軌,要不然,他們也不敢把太子朱慈烺哄上來。

朱慈烺就這麼稀裡糊塗的坐上火車出發了,很快,他便震驚的說不出話來,這東西竟然真的不用馬拉就能自己跑,而且勢若奔馬,平穩舒適,比坐馬車都舒服!

張斌貌似也很震驚的樣子,不過,他倒沒有說不出話來,火車剛出發不久,他就驚奇的問道:“這火車不需要馬拉動,豈不是說可以永遠不停的跑下去?”

王徵裝模作樣的解釋道:“這個當然不可能,跑個幾百裡還是要停下來加點煤加點水的。”

加點煤加點水能廢多長時間,張斌又追問道:“這火車能跑多快?”

王徵估摸道:“一個時辰跑一百里應該沒有問題。”

張斌喃喃的估算道:“一個時辰一百里,一天就是一千多裡,從京城出發到河南和山西都只需要一天,到陝西和湖廣只需要兩天,到四川只需要三天,對了,這火車一次能拉多少人?”

王徵又估摸道:“如果擠着坐,掛十節這樣的車廂,拉五千人應該不成問題。”

張斌又追問道:“這火車造價幾何?”

王徵又估摸道:“這成本倒不是很高,一輛火車也就幾千兩銀子,一里長的軌道成本也就幾十兩銀子,就是太廢人工了,特別是鋪地上的軌道,這二十多裡軌道我請了一萬人,足足鋪了兩個月。”

張斌又喃喃的估算道:“一萬人兩個月二十多裡,一個月就是十多裡,十萬人一個月就是一百多裡,二十萬人一個月就是兩百多裡,也就是說,只要請二十萬人一年時間就能把軌道從京城鋪到陝西是吧?”

王徵緩緩的點頭道:“應該差不多。”

朱慈烺不明所以的看着這兩個人一問一答,他真搞不明白,師傅這是想幹嘛。

張斌又裝作沉思了一會兒,隨即便拍板道:“王大人,你可願隨我進京,將軌道從京城鋪到陝西,然後做二十輛火車出來。”

王徵裝作震驚道:“張大人,這可得花不少銀子,你這是想幹嘛?”

張斌堅定的道:“銀子不是問題,我幫你想辦法,只要能將軌道從京城修到陝西,再造二十輛火車,一次就可以運送十萬大軍,而且兩天既可到達,這樣,朝廷就不用擔心反賊復起了,也不用擔心建奴入寇了,而且糧草運送也將便的快捷無比,如果能將軌道再修到遼東,那建奴就完蛋了,我們完全可以在短時間內集結四十餘萬大軍,打得他們屁滾尿流。”

原來是這個意思,朱慈烺不由都恍然大悟,王徵更是激動的拱手道:“既然能助朝廷剿滅反賊擊敗建奴,那沒說的,我跟你進京。”

這事情就這麼定下來了,緊接着張斌又和王徵商量了一下戰車的事情,當天便畫出了草圖讓人轉交給曹文詔,第二天一早,張斌便帶着王徵和朱慈烺等人直奔京城而去。

一路無話,衆人趕回京城之後,張斌便迫不及待的帶着朱慈烺和王徵去求見崇禎,在朱慈烺添油加醋的描述下,崇禎也被這火車的功能的驚的目瞪口呆。

張斌又不失時機的將造火車、修鐵路的好處一一列舉出來,崇禎更是被說的心動不已,這造火車、修鐵路的好處太多了。

首先,可以快速轉運軍隊和糧草,如果真能將鐵路修到陝西,反賊的問題壓根就不是問題了,朝廷隨時可以集結大軍去圍剿,兩天即到,反賊就算復起,剛起來便會被撲滅。

然後,修鐵路還能爲沿途各省的老百姓增加收入,就算每人每月只發一兩銀子,一年下來也是十二兩啊,老百姓有了錢就有了活路,有了活路誰還會跟着反賊造反啊。

最後,修鐵路還能解決很多民生問題,比如說西北,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缺糧食,連年大旱,糧價飛漲,老百姓生活無以爲繼,如果能將鐵路修到南直隸甚至是福廣,那麼南方的糧食就能源源不斷的轉運到北方,這西北最大的問題就解決了。

當然,修鐵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盤活經濟,促進商業流通,不過這點,張斌並沒有跟崇禎說,崇禎這智商,估計根本就不知道經濟爲何物,跟他說了也是白說,有上面三個好處已經足夠了。

果然,崇禎聽完張斌列舉的好處,立即拍板,造!

但是,問題又來了,這修鐵路的人工和成本最少也要幾百萬了,他沒錢啊!

這下又輪到張斌出馬了,他立馬跑去“遊說”大明最大的商號東盛堂,而且很快就說服人家出資修築鐵路,製造火車,東盛堂就一個要求,那就是鐵路修好以後,民間的貨運和客運要交給他們打理。

這要求對崇禎來說壓根就不算什麼,他哪裡知道鐵路貨運和客運財源滾滾,收益驚人,只要不讓他掏錢,神馬問題都不是問題。

他大手一揮,直接擢調王徵爲工部右侍郎,全權負責修建鐵路,製造火車,大明的火車和鐵路就這樣登上了歷史的舞臺。

第一二一章 一城阻斷東西第十七章 嚇溫體仁一跳第六十九章 激將薩摩藩使第五十二章 一路向西第一六六章 終於熬到頭了第二三五章 國公力壓親王第八章 又一場大清洗第一七七章 開幹第十一章 巧立名目三成稅賦第四十五章 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第六十六章 這裡是大明的領土第一卷 第五十二章 間作稻第八卷 第二一四章 勢如破竹第二十章 恐怖的土地兼併第十六章 暖牀丫鬟第三十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二十一章 開源節流第二八七章 封地和聯姻第二十一章 買官賣官第四十五章 嶽託示警第三十一章 打板子第十六章 總督之爭第十三章 囂張無比第一〇三章 跟建奴決一死戰第二七五章 白撿一塊殖民地第四十九章 情敵乍現第九章 戚家軍出山第二十六章 溫飽第二四三章 向北延伸的鐵路第一三〇章 看誰耗不起第一四四章 猝然長逝第四十九章 劇情突然反轉第五十二章 崇禎下注第六十章 自己人第六十三章 滿江紅第二十九章 擊鼓鳴冤第五章 東番特戰營(上)第三十七章 天雄軍兇猛第二十六章 松浦氏慫了第九十六章 入川受阻第九十二章 災情蔓延第十六章 沒事找事第一章 籌備歸京第四十八章 防禦第九章 再等三年第三十二章 糧倉國脈第四十七章 親自上陣第四十七章 交換第二一二章 拖出去砍了第二十三章 戚家軍史話第四十七章 再見伊人第八十九章 兩督師見面第一七九章 跟崇禎硬剛第十章 查抄貪官污吏第四章 辭官第二章 瘋狂的計劃第二二三章 永樂勳貴第二二六章 大明我們和睦相處吧第二七九章 自釀的苦果第一六三章 坐看風雲第二五二章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第五十六章 炮轟皇太極第三十五章 自生火銃第二章 偶遇孫傳庭第四十二章 遼河阻擊戰第十九章 募捐風波第二一一章 另一個軍閥第三十五章 自生火銃第二十六章 反賊爲什麼要造反第二卷 終章 千夫所指東林黨第十三章 海盜終滅第五十九章 寧遠祖家第三一四章 再立新州府第三十七章 是時候研製槍炮了第一五七章 崇禎的手段第四十七章 意外之喜第四十九章 情敵乍現第三十一章 把握好尺度第三十二章 帶你們回大明(下)第十章 陷害忠良第八十六章 東番兵事(上)第五十一章 一日之內連下兩城第六十四章 列強嚇到了第八章 又一場大清洗第三十九章 繡樓姑娘第十四章 投其所好第五十八章 大遼河堡第五十四章 喜得千金第三十一章 畢自嚴入獄第二十四章 賺錢第二十二章 鴛鴦陣之威第二八八章 西班牙的曙光第八十三章 接連落馬第七十二章 東瀛割地賠款第三〇四章 內閣主政第五十七章 火燒敵營第四章 招撫第一一一章 張斌的高招(祝大家女神節快樂)第一四八章 埋伏第一七八章 表明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