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請尚方寶劍

洪承疇在遼東喊救命,崇禎還想喊救命呢,他可不光收到了洪承疇求救的奏摺,關寧錦防線還有山海關的守將都發來了求救的奏摺,因爲他們總共還不到兩萬人馬!

不到兩萬人馬面對二十餘萬建奴大軍,如果像袁崇煥當初那樣,單守一座寧遠城或許還能頂的住,問題關寧錦防線可不止一座寧遠城,光和寧遠差不多大小的城池就有廣寧、錦州、松山和塔山,另外還有左屯、右屯、前屯、後屯、大淩河堡、大興堡等堡壘,還有山海關,這些地方都得有人駐守,這會兒,除了山海關,其他城池都只有一千人駐守!

平津橋堡,西平堡、鎮武堡、東蓮子堡和吳家堡的失守證明,一千人駐守的城池在建奴大軍面前就是浮雲,如果皇太極發了瘋,帶人一路殺向山海關,關寧錦防線肯定是完了,山海關能不能守住還是個問題,一旦關寧錦防線和山海關失守,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崇禎根本就救不了洪承疇,溫體仁更救不了洪承疇,這個時候,能救他們的唯有張斌。

還好,還有張斌,不然,崇禎又要抓瞎了。

他看罷從遼東打包發過來的奏摺,立刻便命人傳張斌前來覲見。

張斌這會兒已經隱約聽說遼東出事了,但具體出了什麼事他還不是很清楚,因爲奏摺是先發到內閣的,不過,溫體仁並沒有給他看,而是直接命人送去給了崇禎。

這個時候,溫體仁甚至都不敢親自將奏摺送過去,因爲他怕崇禎問他怎麼辦,他壓根就不知道怎麼辦,說到爭權奪利,那他絕對是高手中的高手,說到對付建奴和反賊,他沒有任何辦法,洪承疇竟然想着向他求救,簡直是瞎了狗眼!

張斌倒不怕崇禎問他怎麼辦,沒有什麼怎麼辦不怎麼辦,就一個字,幹!

他跟皇太極交手也不是一次兩次了,明裡暗裡他們已經交手很多次了,這皇太極是有點小聰明,但是,也僅僅只會耍小聰明而已,真要論打仗,不說孫傳庭和盧象升,就孫承宗和袁崇煥他都幹不過,歷史上,他只是運氣好,隨便耍點小聰明便讓大明自毀長城,把能幹翻他的人全整死了!

說實話,張斌並不怕皇太極,大明朝堂的奸臣可比皇太極可怕多了,比如溫體仁,這傢伙要不把袁崇煥整走,換上洪承疇,遼東能出什麼事。

他認爲,十多萬遼東軍畢竟不是吃素的,再怎麼出事也出不了多大的事,所以,他一直相當淡定,卻不曾想,這次還真出大事了。

他剛進御書房,還沒來的及見禮,崇禎便揮手讓他免禮,隨即焦急的道:“雙全,不好了,建奴繞道突破關外長城,偷襲三臺子河以西,平津橋堡,西平堡、鎮武堡、東蓮子堡和吳家堡全部失守了,這會兒建奴二十餘萬大軍正直奔關寧錦防線,雙全,怎麼辦啊,關寧錦防線和山海關守軍加起來還不到兩萬啊!”

張斌聞言,也被嚇了一跳,他忍不住問道:“皇上,洪承疇在幹什麼?”

崇禎依舊焦慮道:“他派祖大壽率五萬關寧鐵騎試探了一下,結果還沒過三臺子河便被十餘萬建奴騎兵偷襲,損失慘重,他不敢再冒險了,正在遼河一線固守待援呢。”

這頭豬,他不知道先查探一下再派關寧鐵騎上啊,如果建奴勢大,他可以往海州或者蓋州方向進攻啊,皇太極既然把主力都拉到三臺子河以西了,遼東平原肯定兵力薄弱啊,聯合毛文龍,去進攻他後方,看他救不救!

再不濟也要趕緊抽調人馬,從海上支援關寧錦防線啊,固守待援,有毛病啊!

這下真是麻煩大了,關寧錦防線恐怕是保不住了,如果皇太極瘋狂推進,山海關恐怕都有危險。

他連忙建議道:“皇上,宜速調薊州鎮守軍固守山海關,支援關寧錦防線,先穩住陣腳再說。”

崇禎卻是搖頭道:“不行啊,薊州鎮最多能抽調三萬邊兵,關寧錦防線那麼多城池堡壘,一散開來,沒處都分不到三千人,根本就頂不住二十餘萬建奴啊!”

張斌這個鬱悶啊,跟這個外行簡直沒辦法說,他只得解釋道:“可先集中兵馬守住廣寧、大淩河堡和錦州一線,建奴也會怕糧道被斷,這三處如果沒拿下,他們絕對不敢深入關寧錦防線,這樣我們就有時間抽調各地兵馬前往支援了。”

崇禎聞言,連連點頭道:“行,你想怎麼做都行,事不宜遲,雙全,要不你即刻赴遼東督師吧,只要能守住山海關和關寧錦防線,救回遼東軍主力,天下兵馬任你調派。“

張斌聞言,不由心中一動,看樣子崇禎已經亂了方寸了,好機會啊,一個又一個想法從他腦海中冒出來,一個龐大的計劃慢慢露出雛形,不過,這時候他也沒時間細想了,先忽悠個東西再說。

他假裝猶豫了一下,隨即堅定道:“好,微臣即刻赴遼東督師,不過,爲防有驕兵悍將不受調派,破壞大局,請皇上賜微臣尚方寶劍,以爲震懾。”

崇禎這會兒的確已經方寸大亂,山海關如果被建奴攻破,京城便失了門戶,後果他簡直不敢想啊!

尚方寶劍,沒問題啊,他立馬點頭道:“好,朕賜你尚方寶劍,不管是誰,膽敢不聽從號令,你都可以先斬後奏。”

這話聽聽就行了,你真要敢亂殺文臣武將,崇禎絕對找你秋後算賬,張斌請尚方寶劍也不是爲了拿去砍人,他主要是拿去嚇唬人的,有了這東西,很多事就好辦了,他立馬拱手道:“多謝皇上恩典。”

崇禎也沒時間跟其囉嗦了,他直接命曹化淳取來了尚方寶劍,又命曹化淳擬了道詔書,授權張斌統領天下兵馬,與建奴決戰遼東,再將綬帶印信等一應物品一併交給張斌,隨即便催促張斌趕緊上路,奔赴山海關,主持大局。

張斌也沒墨跡,他拿了東西,回到內閣值房便開始簽發調令。

命盧象升率天雄軍即刻奔赴山海關匯合;

命戚元功率戚家軍即刻奔赴山海關匯合;

命孫傳庭率四萬秦軍即刻奔赴三海關匯合;

命曹文詔率一萬河南兵即刻奔赴山海關匯合;

命馬祥麟、秦拱明、秦翼明即刻率三萬川軍白桿兵奔赴山海關匯合;

命薊州鎮即刻抽調三萬精銳奔赴山海關支援;

前前後後,他共簽發了六張調令,調集了十三萬大軍奔赴山海關,其實,如果光是逼退皇太極,他根本不需要這麼多人馬,不過,他還有其他的想法,至於具體什麼想法,他自然不會告訴任何人。

崇禎收到消息並未懷疑什麼,抽調十三萬人馬去對付二十餘萬建奴大軍,在他看來,還有點少了,不過,大明這會兒能調動的也就這麼多人馬了,再多,也多不到哪裡去了。

歷史上,洪承疇也是帶着大明當時能抽調出來的十三萬精銳奔赴遼東與皇太極決戰,結果,他就跟跑去送菜一樣,什麼都沒幹,便被皇太極殺了個精銳盡喪,幾近全軍覆沒,從此,大明一蹶不振,直至滅亡。

張斌會犯同樣的錯誤嗎?

這個自然是不可能的,如果有機會他還想幹的皇太極從此一蹶不振呢。

他簽發完調令,將公事和私事稍微安排了一下,便帶着兩隊親衛,打馬直奔山海關。

山海關離京城也就六百餘里,他一路策馬狂奔,第二天下午他趕到了。

還好,這個時候關外並未出現建奴的身影,甚至,據關寧錦防線守將來報,這會兒建奴還在圍攻廣寧呢,根本就攻入關寧錦防線。

這事就有點怪了,雖然關寧錦防線的守將孤注一擲,將所有兵馬都集結在廣寧和錦州一線,兩座城池都派了將近五千人駐守,但這點人馬對建奴來說並不算什麼,如果四面圍住狂攻,不管是廣寧還是錦州,能堅持一天就算不錯了,皇太極這是什麼意思呢?

張斌並未着急,因爲這個時候連最近的薊州鎮兵馬都還未曾趕到,他手下根本就沒有兵馬,急也無用。

他一面派張差親率一小隊親衛前往廣寧打探情況,一面暗中令人通知東番九衛,準備人馬,準備糧草,準備大戰,同時還派人通知毛文龍,集合人馬,準備開拔了,就這樣忙活了三天,薊州鎮的三萬人馬終於趕到了,前去廣寧打探消息的張差也回來了。

據張差探堡,皇太極這會兒的表現就跟腦袋進了水一樣,他竟然只派了五萬蒙元步足在廣寧城外虛張聲勢,貌似是在趕製攻城器械,準備攻城的樣子,但是,那些蒙元步足很明顯都在磨洋工,很多人都拿着根木頭在那裡“精雕細琢”,好像要雕出朵花來一樣!

這又是什麼意思呢?

張斌看着地圖分析了很久,終於看出點端倪來了,皇太極是在守株待兔!

他知道大明肯定會派來援軍,他也知道洪承疇會坐立不安,他擺出一副進逼關寧錦防線的樣子就是逼迫大明組織大軍跑去三臺子河西岸與之決戰,而那裡的地形複雜無比,就跟當初的薩爾滸一樣,明軍去多少,估計都會被他吃的一乾二淨!

知道了皇太極的意圖之後,張斌更不急了,這傢伙愛等就等着吧,想讓他鑽入圈套,門都沒有。

他又在山海關等了五天,直到盧象升和戚元功相繼率軍抵達,東番方面和毛文龍那邊給了回信,他這才率五萬大軍直撲廣寧。

這一路還是明軍控制區域,自然沒什麼危險,他率領五萬大軍疾行五天便已感到廣寧城外。

這時候,城外佯裝攻城的五萬蒙元步足貌似被嚇得驚慌失措,很是亂了一陣,最後才聚攏在城南,擺出稀鬆的陣型對着遠道而來的明軍。

張斌用望遠鏡看了看蒙元步足的陣型,不由瞥了瞥嘴,這些傢伙,裝也裝像點嗎。

他直接下令道:“戚元功,速布車陣,虎蹲炮隨後,火槍兵排最後,緩緩壓上去,盧象升,率天雄軍跟上。其他人原地待命。”

拿車陣去對付步足,而且還是兩萬人對五萬人,這是不是有點兒戲呢?

其實不然,張斌早就看明白了,這些蒙元步足壓根就沒想在這裡開打,看他們一副悠閒的樣子,哪裡是想要幹仗,分明就是想跑路,引誘他們前去追擊。

果然,戚元功剛率一萬戚家軍壓上去,那些蒙元步足就如同受了驚的兔子一般,撒腿就跑,那丟盔棄甲的樣子,簡直就跟有一羣大灰狼在後面追一樣!

如果是其他人領軍,估計會毫不猶豫的率軍追上去,一頓砍殺,那可是軍功啊,就算不能把五萬人全部砍了,砍個一兩萬那也是了不得的功勳啊。

可惜,張斌一點追殺的意思都沒有,蒙元步足一跑,他立馬下令戚家軍和天雄軍停止追擊,隨即便率五萬大軍進入廣寧城中,窩在哪裡一動不動,一窩就是數天!

皇太極得知消息,氣得好懸沒一口血噴出來。

他的確是想守株待兔來着,甚至他都已經算到崇禎會派張斌率軍前來支援,那令人聞風喪膽的戚家軍肯定也會過來,他早就準備好了,六萬重甲步兵和十萬滿蒙鐵騎早已埋伏在廣寧前往西平堡的半路上,只待張斌率軍前來,便給他來個包餃子。

上次他在京城附近可是被戚家軍給打慘了,這次,他要報仇,要用六萬重甲步兵,一舉殲滅這支大明最精銳的部隊,只要戚家軍和張斌所率的援軍被殲滅,大明就要完了,到時候他便可一路往西進攻關寧錦防線甚至是山海關,逼的洪承疇不得不率軍來援,然後再來一場漂亮的伏擊戰,一舉殲滅遼東軍,大明就真的完蛋了。

他想的倒美,可惜,張斌就如同看透了他的計謀一般,衝到廣寧也不追擊“潰敗”的蒙元步足,也不組織大軍收復西平堡、鎮武堡等三臺子河西岸的堡壘,就那麼窩在廣寧城裡不動了!

這下,他真的要抓狂了,二十餘萬大軍糧草供應本就困難,這冬天一過去,所有河流都解凍了,從遼河套轉運糧草更是難上加難,這樣熬下去,他熬不住啊!

第三〇二章 思慮周祥第十八章 息事寧人第三十六章 收穫不小第四十七章 意外之喜第六十章 猜忌第七章 這傢伙好毒第六十九章 明爭暗鬥第二四三章 向北延伸的鐵路第六十八章 太子召見第二三六章 皇室宗親終屈服第二章 偶遇孫傳庭第二十九章 賣關子第六十五章 重回澎湖第五十八章 入寇宣府第三十五章 自生火銃第一章 招張斌回京第四章 辭官第一六一章 啓復社第二九六章 英荷終低頭第二十二章 傷離別第三十七章 天雄軍兇猛第五十三章 貪官污吏一掃而光第二五二章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第七十二章 動手第八十七章 遼東危局第一六三章 坐看風雲第五章 賜猛將兩員第一六六章 終於熬到頭了第十七章 練字第二九八章 攪亂歐陸格局第三十八章 鹹菜第二二八章 狗急了也會跳牆的第八十五章 齊黨盡去第六章 一個一個來第三十六章 匠戶苦第七十六章 下一盤棋第二二二章 建奴臣服第一四〇章 建奴內亂第九章 準備反擊第九十二章 玩平衡第九章 先裝個慫第三十章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第三十二章 兌換第九章 再等三年第二一八章 天下太平第一六六章 終於熬到頭了第七十四章 被染紅的渾河血日第六十章 遠征巴達維亞第六十九章 明爭暗鬥第三章 圍剿第十八章 策對崇禎第二五五章 拜見大明帝國皇帝陛下第二十章 巧周旋第八章 下金陵第二九九章 崛起中的大明第六十五章 坦誠相見第六十五章 重回澎湖第四章 糊弄第四十章 拜訪第五十六章 年節第七十三章 我連你們一起幹趴第一五四章 陰人第一三七章 莫名其妙的決定第十五章 稱兄道弟第四十一章 建奴惜命第三一二章 戰東籲第一七一章 廢立太子第二十八章 城防就是個笑話第七十二章 無恥者自毀長城第五十七章 齊心協力第三十四章 抄家第三十八章 雄關破第二三〇章 被大明佔領只是時間問題第三十章 感動第五十七章 規模空前的大海戰第七十七章 還是打洋人收穫大第五十六章 發展大計第八十一章 東林無能第十三章 進京勤王第三章 圍剿第二二七章 投降也不會停止進攻第三十七章 都察院易主第八卷 第十三章 又一記響亮的耳光第一二二章 欲奪遼東兵權第二十三章 成親記第十七章 海戰無敵俞家軍第十一章 強盜邏輯(上)第十九章 相信我大明必將強大無比第二〇五章 策反第八章 又一場大清洗第八卷 第十三章 又一記響亮的耳光第一九八章 是時候收拾復社了第一五〇章 克瀋陽第五十八章 上將都被轟懵了第四十七章 再見伊人第三十一章 銀票第十五章 稱兄道弟第五十六章 發展大計第十七章 納捐助餉第九章 再等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