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黨爭禍國

黃承昊手捏幾張證供坐在馬車上,眉頭深鎖,天還有點涼,但他手心卻已經冒出了汗水。

他這會兒真的很緊張,倒不是這稿紙上寫的東西有什麼問題,主要是張斌讓他去忽悠皇上。

張斌並沒有在他面前掩飾其清除閹黨餘孽,控制整個朝堂的野心,因爲如果不告訴他目標,他這顆重要的棋子就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溫體仁、錢象坤、謝升、張至發、謝陛、張四知等等,想起這些閹黨餘孽,浙黨和齊黨的大佬,他心裡就一陣發毛,這些人,他硬撼一個都撼不動,現在,張斌竟然讓他把這幫人全乾翻!

畢懋康、蔡善繼、鄒維璉、陳子壯、倪元璐、錢士晉等等,這些清廉正直的名臣,竟然真的是張斌的親信,這個張斌也沒有向他隱瞞,因爲他要用這些人來取代浙黨和齊黨,控制整個朝堂!

這一切已經超出了他的想象,張斌這盤棋下的也太大了,太驚世駭俗了!

張斌還跟他說了,這次的全盤行動就是投名狀,如果他能經過這次考驗,就能真正進入其核心陣營,隱含的意思他也明白,如果這次他不好好幹,很有可能會被無情的清理掉,因爲他通敵叛國的鐵證還在張斌手裡呢。

忽悠皇上他是很拿手,但是,這次張斌讓他忽悠皇上的內容實在是太震撼、太敏感了,一不小心就會惹得皇上大怒,他這個忽悠皇上的老手都不免緊張的手心冒汗,心驚肉跳。

他正在那緊張的思索着忽悠皇上的事情呢,午門外的六科值房已然到了,都到這裡了,再緊張也得上了,他深深的吸了口氣,平復了一下緊張的心情,隨即毅然跳下馬車,踏着堅定的步伐往乾清宮走去。

崇禎這個人雖然生性多疑,但是,他並不是沒有付出過信任,像崇禎元年到崇禎三年,他就很信任東林那幾個遺臣,崇禎四年之後,他一直對溫體仁信任有佳,不管別人怎麼“詆譭”,他都一直堅定的信任着這個大奸臣,可惜,歷史上,崇禎並沒有遇到過像李東陽、張居正這種值得他付出信任的治世能臣,如果有,崇禎或許還不會成爲亡國之君。

現實就是這麼殘酷,圍繞在他身邊的基本上都是些只知道爭權奪利,完全不顧大明存亡的奸臣,正因爲這樣,他纔會一次次的付出信任,一次次的失望,以致他在十七年之內換了五十多個內閣大學士,內閣首輔也被他換了十多個!

這會兒,他已經隱隱有點懷疑溫體仁了,他對黃承昊倒是越來越信任了,因爲當初王應熊說黃承昊窺視吏部尚書之位,還妄圖入閣爲相,但是,王應熊被他收拾了以後,黃承昊根本就沒露出一點入閣爲相的想法,新上任的吏部尚書薛國觀也跟他沒有任何牽連,這足以證明黃承昊之所以去查王應熊完全是因爲王應熊有問題,黃承昊自己並沒有別的想法。

這樣一個一心爲他監察百官的左都御史他自然信任有佳,當然,就算他再信任黃承昊,黃承昊也不可能成爲內閣首輔,甚至連入閣爲相都不大可能,因爲他只想黃承昊爲他監察百官。

這時候,聽聞黃承昊前來求見,他還是比較高興的,因爲這次廷推的也讓他心裡相當不爽,他總感覺羣臣聯合起來在欺瞞他甚至架空他,現在他就希望黃承昊給他查出幾個貪官污吏來,好好懲治一下,震懾震懾羣臣。

黃承昊果然又查出個大貪官來,君臣一番見禮之後,他便呈上來幾張證供,不過,這個貪官的確讓他有點意外,竟然是刑部尚書張四知,這樣一個清水衙門的主官能貪這麼多銀子嗎?

他略微有點驚奇道:“這個張四知真的貪了這麼多銀子?”

黃承昊也不清楚啊,不過他相信張斌,因爲張斌出手還從未落空過,他堅定的點頭道:“回皇上,是的,張四知的確貪了這麼多銀子,只是微臣還沒有找到確鑿的證據。”

崇禎這個奇怪啊,沒找到確鑿的證據你呈上來幹嘛,難道要朕僅憑這一串數字就去收拾一個正二品的朝廷重臣,這也太兒戲了吧!

他有些爲難道:“秉忠,沒有確鑿的證據朕也不好下旨拿下張四知啊,畢竟他是六部尚書。”

秉忠是黃承昊的字,一般叫臣子的字就代表崇禎對這個臣子已經相當信任了,黃承昊聞言,受寵若驚道:“皇上,微臣知道,微臣這次來並不是爲了張四知貪腐一事,沒有確鑿的證據微臣可以讓人繼續查,但是查張四知的時候,微臣發現一個更嚴重的問題,所以,纔不得不鬥膽來求見皇上。”

一個尚書貪腐幾十萬兩還不算嚴重,還有更嚴重的問題,那得多嚴重啊?

崇禎不由追問道:“什麼問題?”

這會兒黃承昊反倒扭捏起來了,他吞吞吐吐道:“皇上,這件事微臣也沒找到任何確鑿的證據,如果微臣說的不對,微臣斗膽,求您不要生氣。”

崇禎心裡這個急啊,他最怕人吞吞吐吐吊胃口了,黃承昊卻偏生在這個時候吊他胃口,他不由催促道:“你說,言臣風聞言事無罪,朕怎麼會生氣,就算你說的不對,朕也不會生氣的。”

黃承昊聞言,鼓起勇氣道:“皇上,微臣斗膽問一句,萬曆、泰昌、天啓三朝的黨爭您應該清楚吧?”

崇禎一聽“黨爭”二字,不由臉色大變道:“黨爭禍國,朕怎麼會不知道,要不是萬曆、泰昌、天啓三朝的黨爭,大明怎麼會被折騰成這副模樣!”

黃承昊裝作痛心疾首道:“是啊,黨爭禍國,特別是天啓朝的黨爭,齊楚浙黨爲了鬥敗東林不惜與奸宦魏忠賢合作,組成聲勢浩大,盛況空前的閹黨,一舉把持朝政,險些將大明陷於萬劫不復之境,還好皇上英明神武,一舉將閹黨剷除,不然,大明危亦。”

這千穿萬穿,馬屁不穿,崇禎對這記馬屁還是相當受用的,不過,這個時候他已然心急如焚,哪有心情享用這記馬屁,黨爭啊,可是足以亡國之禍,如果再出個像閹黨那樣的私黨,把持朝政,胡作非爲,那大明真的危險了。

他不由搖了搖頭,焦急道:“好了,別說這些沒用的了,你到底發現了什麼啊?”

黃承昊裝出一副視死如歸的樣子,鄭重道:“皇上,那微臣就斗膽說了,現在,東林雖然被魏閹屠戮殆盡,閹黨好像也已銷聲匿跡,但是,閹黨餘孽卻一直妄圖把持朝政,而且,他們就快成功了!“

“啊!”,怎麼可能,自己怎麼沒感覺到呢,崇禎不由失聲驚呼道:“不可能吧!”

黃承昊依舊是一副視死如歸的樣子,一字一頓道:“原吏部尚書王永光,山東東明人,原吏部尚書閔洪學,浙江烏程人,原兵部尚書閔夢得,浙江烏程人,原都察院左都御史唐世濟,浙江烏程人,原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福廣總督張捷,浙江嘉興人,原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福建巡撫史範浙江台州人,這些人已經證明是閹黨餘孽,而齊楚浙黨正是閹黨主體,楚黨當初因爲內訌已經式微,齊黨和浙黨卻一直兵強馬壯,這些人,正是齊黨和浙黨。“

崇禎聞言,莫名其妙道:“這些人不都已經伏誅了嗎?”

黃承昊點頭道:“是啊,這些人已然伏誅了,但是,這些人是怎麼爬上高位,當上朝廷重臣的呢,微臣一直很奇怪,這次,微臣追查張四知一事,終於發現了這其中的原因。”

崇禎這個急啊,連忙追問道:“什麼原因?”

黃承昊又裝出一副視死如歸的樣子,一字一頓道:“現內閣首輔溫體仁,浙江烏程人;現內閣次輔錢象坤,浙江會稽人;現內閣大學士禮部尚書謝升,山東德州人;現內閣大學士禮部左侍郎張至發,山東淄川人;現工部尚書謝陛,山東德州人;現刑部尚書張四知,山東費縣人;原吏部和兵部一直是他們把持,現任吏部尚書薛國觀和兵部尚書張鳳翼也是他們推舉的,原來的都察院也被浙黨的唐世濟把持;只有戶部,老尚書畢自嚴,四朝名臣,德高望重,他們想盡辦法才把老尚書整的告老還鄉,還好,老尚書向皇上舉薦了曹珖曹大人,不然,朝堂所有重要衙門包括內閣都被浙黨和齊黨把持了!還有太常寺、太僕寺、通政司等衙門,浙黨齊黨,也充斥其中,這些微臣就不一一例舉了,皇上稍微查一下就明白了。皇上,微臣冒死覲見,就是爲了此事啊!皇上,微臣想說的就是,從崇禎三年以後,整個朝堂幾乎都被閹黨餘孽把持着啊!“

崇禎聞言,呆愣當場,他臉色已經變得難看無比,這些,他還真沒注意過,但是,這些都是鐵錚錚的事實啊!

他實在不願意相信,自己看重的閣臣和六部尚書大多都是閹黨餘孽,要真是這樣,自己豈不蠢的跟豬一樣!

他呆愣了半晌這才試着爲自己的愚蠢辯解道:“這個,不能因爲他們恰好是浙江籍的和山東籍的就說他們是浙黨齊黨吧?”

黃承彥彷彿豁出去了,毫無畏懼道:“皇上,微臣斗膽,當初微臣的老上司,都察院左都御史曹於汴曹大人之所以告老返鄉,聽聞就是因爲他被誣指爲什麼西黨首腦!還有山西籍的工部尚書程啓南、戶部右侍郎孫居相、太僕寺正卿魏光緒等朝堂官員,後面全部因此被罷免。其他人微臣不敢妄自評議,但是,微臣可以拿項上人頭擔保,曹於汴曹大人絕對沒有結黨營私,工部尚書程啓南、戶部右侍郎孫居相、太僕寺正卿魏光緒跟曹大人根本就沒有什麼瓜葛,什麼西黨首腦純屬憑空捏造,無中生有!但是,曹大人偏偏因此告老返鄉了,工部尚書程啓南、戶部右侍郎孫居相、太僕寺正卿魏光緒等朝堂官員也因此被相繼罷免了,這純粹就是閹黨餘孽的陰謀,緊接着上任的都察院左都御史唐世濟和工部尚書謝陛就說明了這一點,他們就是爲了奪取都察院和工部的控制權!他們能將所有山西籍官員硬湊在一起,誣指爲什麼西黨,爲什麼他們就不能是浙黨、齊黨呢?“

崇禎聞言,臉色更難看了,當初他逼退曹於汴,罷免程啓南、孫居相、魏光緒等朝堂官員,不就是因爲聽信了溫體仁的讒言,說他們全是山西籍的,所以是什麼西黨,現在想起來,當時有證據嗎?什麼證據都沒有,就因爲他們都是山西籍的官員!

這個問題,他真沒臉說了,他想了想,又爲自己辯解道:“這個,他們都是因爲才能出衆、政績突出才被提拔上來的吧,不能因爲湊巧他們籍貫都是浙江和山東的就說他們結黨營私吧?”

黃承彥真是豁出去了,他仍舊毫無畏懼道:“皇上,微臣斗膽,這正是微臣懷疑他們的原因,微臣查過張四知的履歷,他的履歷簡直荒唐至極!他是壬戌科殿試三甲第四十四名,卻被選爲庶吉士,進入翰林院!他天啓五年剛從翰林院出來就晉升爲正六品的詹事府左中允,天啓六年他還什麼都沒幹就晉升正五品的禮部儀制清吏司郎中,天啓七年他還是什麼都沒幹又晉升爲從四品的國子監祭酒,崇禎元年到崇禎三年皇上欽定閹黨逆案,他沒動靜了,但是,崇禎四年,溫體仁剛剛掌權,他又無緣無故的晉升正三品的刑部右侍郎,天啓七年,京察大計,他同樣沒有任何功績便晉升爲刑部尚書!皇上,他從翰林院出來還不到十年啊,一路從從七品的翰林院檢討升到正二品的刑部尚書,根本沒有任何功績,無功升賞,這不正是閹黨的慣用伎倆嗎,他要不是齊黨,怎麼可能升這麼快!“

崇禎聞言,臉色由白轉紅,打臉了,打臉了啊,他剛說這些人都是因爲才能出衆、政績突出才被提拔上來的,黃承彥立馬用張四知的履歷啪啪打臉,這真是......。

第二九六章 英荷終低頭第四十章 盧閻王第十二章 混蛋相親第三十二章 糧倉國脈第十二章 明末第一猛將第五十一章 歷史的教訓第十章 兒媳婦第八十三章 接連落馬第五章 兩邊都惹不起第十六章 戚家餘烈第五十六章 多多益善第五十章 拼爹第九十章 皇太極傻眼第八十九章 兩督師見面第六卷 第三十五章 懷慶府第三〇八章 開疆擴土第六十四章 列強嚇到了第一四六章 了結第四十三章 缺銅第八十四章 從車輪舸到輪船(下)第二六五章 遠洋生意不好做第四十九章 劇情突然反轉第二九六章 英荷終低頭第三十三章 義診第二三七章 來一場大遷移第十九章 募捐風波第二十八章 城防就是個笑話第八十二章 全部拉進東盛堂第二二五章 東瀛被打到集體自閉第一卷 第五十二章 間作稻第四十六章 嘴炮誤國第十三章 半個下馬威第二八一章 小克倫威爾公爵第三十四章 陣營第二七五章 白撿一塊殖民地第二四五章 有時候天災也可以利用第二十六章 松浦氏慫了第二八二章 計救國王第八十一章 朕也耍耍你們第二十七章 內閣大學士第二九二章 稱霸歐陸第二十六章 溫飽第三章 英國公第十八章 太子出巡第二三二章 這個惡人我來做第一八九章 張斌掌權第九十章 噓寒問暖第十一章 巧立名目三成稅賦第三十二章 糧倉國脈第七十七章 還是打洋人收穫大第一二六章 炮彈的滋味第十章 我們也有海盜第四十五章 積木第二二三章 永樂勳貴第四十四章 圍殲建奴第七十九章 崇禎上鉤第六十五章 犯衆怒第五十章 萬人敵第十七章 弄死個大奴酋第二三五章 國公力壓親王第六十六章 臭大街第七章 你行你上啊第四十五章 幹出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第五十六章 發展大計第四十九章 負傷第一七〇章 天意第九章 建奴又來了第三章 一步登天第三十七章 金陵舊院第十九章 搭救袁崇煥第一一五章 建奴潰逃第五章 大清洗第二九四章 三位公爵引領下的帝國崛起第五十七章 齊心協力第十九章 相信我大明必將強大無比第七十四章 被染紅的渾河血日第三十六章 秦淮風月第八十四章 又一個朝廷重臣栽了第三十五章 責任第九章 你們想造反嗎第三十七章 是時候研製槍炮了第三十六章 收穫不小第一四八章 埋伏第二六八章 南洋承宣布政使司第七十七章 落子第七十九章 東番九衛第二五七章 主動權在大明手中第七十五章 婦人之仁失遼陽第二九三章 大明帝國的援軍第四十七章 交換第四十四章 驚天逆轉第十五章 畢自嚴告狀第七章 明荷貿易爭端(上)第一九四章 隻手遮天第二一一章 另一個軍閥第二章 門生第八章 下金陵第三十三章 兄弟同登科第三卷 序章 天啓的恩怨情仇第七章 你行你上啊